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都市 > 这个导演很靠谱 > 第一百二十三章 我不赞成你的观点(1/3)

沈长林上次参加金马奖还是11年,施施陪他一起…

今年,就他一个。

他是作为《燃烧》的编剧、制片人来的。

《八佰》并没有报名…

抵达台北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参加什么酒会,而是逛了一圈…

台北,包括宝岛发展已经停滞了!

当年亚洲四小龙之首啊!

从数据上来看的话,进入到21世纪以来随着大陆、印度、越南等国家经济的崛起,亚洲四小龙被人们提及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所以,甭管什么小龙不小龙的,在巨龙面前,都得叫爸爸!

当然,叫爸爸,你还得花钱给他娶媳妇儿、买房子…

无所谓,都可以惠!

但有一条,我们是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写进《国家安全法》里面的!

统一都做不到,还谈甚么复兴不复兴呢?

他是跟几个安保人员一起逛的台北,吃了不少东西,还去了一趟比较有名的诚品书店,买了两本书,分别是《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还有一本民国版本的《金瓶梅》…

想着直接回酒店,然后接到了阿谋的电话,让他前往丽晶酒店,说是要介绍几个人给他认识…

估摸着是侯晓贤、焦雄屏之类的人!

……

坦白讲,如果是最开始,沈长林可能不太想跟这帮人碰面。

焦雄屏之前是电影杂志的编辑,混迹于各大颁奖典礼。

台湾电影独立宣言签署后,焦雄屏成为了台湾电影、电影人和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交流的纽带…

推介了侯晓贤、李胺、杨德昌、蔡鸣亮等等!

也就是缸子口中的‘台湾有一帮专门公关电影节的人,有个焦姓的就靠这个!’

跟他们见面?

意义何在?

但最近沈长林的心态有了一些变化。

这帮人确实有才华的,尤其是杨德昌,91年的《恐怖分子》,无论思想性还是讲述方式,现在来看依然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对了,《恐怖分子》是多线叙事,而且是三条线杂糅的多线叙事…

确实有水平!

简单说一下,《恐怖分子》里面的男主和《隐秘的角落》里面的张东升有相似之处,二人均面对妻子做出了一定的妥协,但是最后都遭到了妻子的背叛。

所不同的是张东升是杀了妻子和她父母,而《恐怖分子》的剧情就令人糟心多了,离婚了,还被离职了,他只能幻想自己升职了,但当幻想结束,他的枪口不敢对准任何人,只敢给自己一个解脱。

侯晓贤也很有意思的,不是他的电影,而是他这个人!

沈长林一直想补一下侯晓贤的电影,但…看不下去!

但侯晓贤这个人蛮有意思的,据说年轻时候,侯晓贤的时间大多花在打架和赌博上。学校有外来的孩子,他都会先打一仗,经常他一出手对方眼睛就花了。

茬架男孩!

内部打完,还要跟外部打一下!

见了面,沈长林接问了这些事,侯晓贤点头:“想要建立自己的名声,那就打一次大的,比如砸士官俱乐部。”

“砸俱乐部?那会不会被抓?”

“不会,我们跑得快!”顿了顿,他接着道:“接着,我发现别人看自己的眼光不一样了,多少会带点尊敬。朋友受欺负,跑回来找我撑腰,说报他的名字不顶用,然后我就冲过去找到那人就打,发现对方并不还手…”

“不还手?为什么?”

“你已经有名声累积了。”

哦,这叫声望累计!

“后来呢?”

“后来我去当兵了!”

喝了一口酒,侯晓贤继续道:“那个年代,片场也是一个鱼龙混杂的江湖,出了点小状况,直接开打,几乎每个片子都打。我是跟李行导演入行的,最开始做场记,后来做当编剧、导演…我记得第一次做导演,《就是溜溜的她》,在片场,制片和摄影助理突然打起来了。

两人一前一后地追着,我也不自觉地跟着跑。跑到一半,我才突然想,“不行,今天我开始当导演,不能再打了。””

“说到做到,做了导演之后,我再也没有打过架!”

听到这,焦雄屏乐了:“但后果是,侯导的手经常骨折受伤…”

“为什么?”

“因为脾气上来的时候,他只能用拳砸门,砸墙,或者砸其他任何面前的物件,所以,在剧组若看到侯晓贤手上突然缠绷带打石膏,所有人都会识趣地乖乖闭嘴。”

沈长林没忍住,直接笑喷了…

……

其实,提到台湾电影,不得不说台湾电影赔钱宣言,不对,是新浪潮宣言!

宣言之后,台湾电影彻底放弃商业化!

然后本土市场拱手让人。

至于他们这帮人是怎么凑在一起的?

六七十年代的台湾电影大多是暴力或涩情。

1981年,台湾电影局想改变现状,推出了电影辅导金计划,给优秀的新电影导演提供启动资金。

计划的推行人是吴念真,想着一部电影只能推出一个导演,不如做个拼盘,于是策划了《光阴的故事》——一部电影找四个导演,省钱又有效果。

陶德辰,杨德昌,柯一正,张毅…

侯晓贤当时拍了《小毕的故事》,票房也很好!

那时候,杨德昌是领头人,很长一段时间,在杨德昌的日式公寓里,一批电影人聚在他家看各国的艺术电影。

看完,杨德昌就给每个人发一份分场表,给大家讲这个电影的叙事手法。他做得像手风琴一样,拉开来长长的一份。

杨德昌和一众归国导演介绍的国外电影,侯晓贤完全没有听过,看所谓的“大师电影”时还会睡着。

“我从学徒、场记一路做到导演,接触实务工作比较多,拍电影靠的是直觉经验。听了很多新潮理论,反倒不知道从何拍起了。”

“后来朱天文推荐了一本书给我,《沈从文自传》,这本小说有一个观点,是俯视的,好像这个世界上发生的种种悲伤的事情,他都很客观地在看,有一种胸襟,看完这本书,我就知道怎么拍电影了!”

沈长林点头:“我也读过沈老的自传!”

估计大家应该都知道《边城》,但《从文自传》跟《边城》一点不一样…

在这本书里,沈老好像变成了一个镜头,一台影机,带着读者一点点的铺开了他湘西的童年。

辛亥前夜家门口滚滚人头满地碎耳;行军途中肆意杀戮人如草芥;破开的肚肠,剜去的人鼻;侥幸留守而存得性命的幸运、山谷的机枪、路边的暗杀等等…

这是近代中国最蛮荒的时代,这也是一个路遇凶杀毫不稀奇的年代,沈老毫无保留也不带感情的把这些从脑海的记忆里掏出来,放在案板上剁碎,告诉你,这些人命,就是这样。这也许是你不认可的年代,但这却是我经历过的众生。

沈长林接着反问:“您的意思是电影应该是俯视的角度?”

“对,你只是一个讲述着,并不是亲历者,导演不需要夹杂自己的情感…”

“我不赞成你的观点!”沈长林摇头:“如果只是讲述,那电影就成了纪录片,拍一部电影首先是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未必发生,但绝不应该平淡乏味。它必须兼具戏剧性和人性的特征。毕竟,如果不是删去了乏味之处的生活,戏剧还能是什么?”

(sdingdiannn/ddk67748233/70831442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