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养成一个大唐 > 第四十八章:颠覆的想象

养成一个大唐 第四十八章:颠覆的想象

作者:三悔人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8-25 01:46:53 来源:顶点小说网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一起走了过来。

“自然不是的,只不过还不太习惯。长孙伯伯和房伯伯等下了朝一起来吧,有点儿好事。”

“哦?好事?”长孙无忌刚想发问,却被殿内走出来的太监打断了,该上朝了。

依然是那个熟悉的位置,姜云明虽然是正四品,但是从来不喜欢向前靠,一直在这个柱子旁边。

第一次见识到魏征这千古人镜,历史上第一嘴炮的威力。每当李二有不适当的地方魏征总会第一时间跳出来,不管是大是小,总会说李二一顿,弄得李二一点儿脾气都没有。到了最后都不用魏征说话,一看他站出来李二自己就否定了自己的决策。

啧啧,真牛啊。魏老黑是真的黑,只不过是脸黑而不是心黑。

还是等到所有官员都朝奏完毕,姜云明才站出来。看着站出来的姜云明,百官心里皆是突突了一下。

“起奏陛下,臣南下归来之时去登州走了一圈,目之所见皆是疾苦,所以臣有一策,虽不能让天下百姓都富足起来,但是多少能有点用处。”

“哦?说来听听。”李二应着姜云明,有那么点儿一唱一和的味道。

—————

“大唐东临大海,海岸线很长,渔业却并不兴盛。臣总结之后发现,主要是渔获极易**,难以运输,所以导致海边的百姓们虽然守着丰饶的大海却不能发家致富,甚至是温饱都难以达到。臣在和卢国公合作的酒坊中曾用一物,或许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烦请陛下命人拿来一盆水,一些硝石,臣为陛下和百官演示一番。”

看着李二的示意,太监小跑着下去了,不一会儿就带来了姜云明需要的东西。

“陛下和诸位大人们请看好。”说着姜云明把硝石一点点的放入水中,和当初在程家酒坊一样演示了一下硝石制冰的过程。

从没见过硝石制冰的文武百官顿时吵闹了起来,李二也是一脸的震惊。都听过程家酒坊出产好酒,但是因为保密性做的还不错,还没有人知道制酒的时候冷却所用的是冰,也没见过硝石制冰。

“陛下,硝石投入水中会降低温度,从而结冰。冰块能够极好的保存渔获,想必大家都知道,冬天里的东西储存的时间较之夏天要长很多,就是因为低温的缘故。有了冰就能延长渔获的保险时间,想必这关中的富贵人家,哪怕是诸位大人都没怎么尝过这海中鱼鲜的滋味吧。相信到时候一定能够畅销,届时滨海人家的生活不说能够富足,怎么也能好一点。”

“好!泾阳伯一心为民,为朕分忧。”李二龙心大悦,高兴地说道:“泾阳伯献策有功,赏金二十两,绢帛二十匹。”

姜云明摇摇头:“陛下不用急着赏赐,这只是其一。目前想要运输货物,多是走水路。从登州到关中的黄河,还有南方的长江以及运河,这些还是慢了些,陛下可以令人用水泥铺路,不仅要比正常修路能快一些,而且寿命相较平常的官道能够更长一些。现下可以让人着重的修建长安到边塞的路,这样若有战事我大唐的军队能够快速的抵达,以免延误战机。之后再铺设从关中到各个重要城市的路,这样子能极大地激励商业的发展,能让大唐各地人们手中的东西卖出去,百姓有了钱,就等于有了粮,温饱了的百姓才能让大唐富足起来。”

“泾阳伯此举不妥。”魏征又站了出来。

姜云明微微一笑,他知道魏征要说什么。

“下官知道郑国公想要说什么。是不是因为大唐重农抑商,商人不事生产却收益极大?”

“正是,泾阳伯既然明白有何出此言?”

“郑国公,重农抑商是没错,但是那是在之前。战事四起之时要保证粮草,所以才在秦汉甚至更久远的时候就有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我大唐现在四方平定,年前到来的突厥也被打退,这时候重农抑商就成了大唐发展的累赘。”

“竖子妄言,千百年来中原大地上都是坚持重农抑商,岂能因为今日尔等一番言语就能废除?”

姜云明斜眼一看,有点面熟,是谁来着?好像是李纲?怎么老了这么多?

“李纲李大人?”姜云明小心翼翼的问道。

“哼!”李纲怒哼一声,却没说话。

虽然没说话,但是姜云明却已经知道了这就是李纲。唉,之前怼了他一次怎么就变成这样了?今天再怼他不会不会再晕过去一次?

“额,那个,李大人啊,今日您老身体无恙吧?”姜云明小心的开口询问。

“现在是在朝堂上,说的是朝事,泾阳伯无需关心老夫,有话说就是了。”李纲气哼哼的开口。

“既是如此,李大人还望莫怪小子妄语。”姜云明清了清嗓子,整了下朝服,正身开口:“李大人支持重农抑商不过是因为商人不事生产,不符合儒家君子之行,但是李大人可曾想过,商业行为本身就属于生产的一种?”

听了姜云明的话,朝上百官低声私语了起来。

姜云明清清嗓子,继续说道:“对于商人来说,找到货源是一种劳动,找到买家也是一种劳动,中途的运输更是成本之一,就算是这些都不论,但是为了那些从事生产的人们,大唐也要支持商业的发展。”

“为何?”听了姜云明的话,李纲收起了那副气哼哼的姿态,正经的听着姜云明说话,姜云明的话对于他来说好像是打开了一座新的大门。

其实李纲是一个有才华,有品德的人,不然也不会三任太子太师,历代的皇帝哪个是傻子?

“请李大人放下成见,好好思虑一下,历朝历代多少年,什么时候不是商人把各种物产运到大唐各处?有了商人,农户手中的蚕丝布帛,棉麻织锦才能得以换成钱财。世人皆说商人图利,不是君子之行,但是在小子看来这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

姜云明的话让李纲皱起了眉头,但是并没有说话。

姜云明自顾自的继续:“商人若是不图利,那么赔本破产的商人将会遍地都是,久而久之谁还敢从商?无人经商那么百姓手中的农产又怎么换成钱?诸位大人能站在这里就证明都不是庸才,相信经云明一言都能明白商业的重要性。商人虽然从不被看重,但是却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各位能想象以后没衣服穿,没东西用的场景吗?这些,都是从来都不被重视的商人带给我们的。”

姜云明看着沉思的李二和接头低语的百官,观念的颠覆是让人难以接受的,李纲满脸灰暗,不可置信。

叹了一口气,姜云明却是继续开口:“云明在南下时没有按照原计划,而是突然停靠在了宿州,抓了一个贪污的县令,当时云明说了一句话,是对宿州刺史说的,也是对太子说的。”

姜云明的话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了他身上。

“当时那个县令说当官如果不是为了出人头地,不是为了家人富足,那么当官有何意义?云明有些赞同这句话。”

此言一出,百官哗然,李二也皱起了眉头。

“云明当时对着宿州刺史,也是对着太子说:我不反对当官为家人谋福祉,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和家人能过得好一点,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身为官员,若是能让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不愁吃穿,那么即便是贪墨万金,那云明也没有异议;但若是治下民不聊生,饥俘遍地,那么你就算是多拿一文钱,那也是贪污!”

姜云明的话好似当头一棒,惊住了李二和所有人。

“云明觉得,大唐的官员不敢说九成,但是也有八成的官员利用职务之便为家人谋些福祉!有几个官员家中没有些产业?靠着每年的俸禄以及食邑能做到现在的程度吗?相信大家心中都有答案,官员尚且如此,又何论商人呢?是以,泾阳伯姜云明请奏!”

嗓音铿锵,面色严肃,姜云明的正色让所有人都为之侧目。

“请陛下同意,修路,发展滨海渔业,鼓励商人去滨海收货经商!”

李纲叹了一口气,身形似乎更佝偻了一些。

“李大人无需叹气,这本就是为国为民之举。再者,鼓励商人之策也仅仅只是在今年,明年还请陛下加重商税,降低农税,这才是重中之重。只要有商人到海边去收货,那就会让滨海的渔民们生活更好一点,商人必将赚得更多,届时即便是陛下加重商税但是还是会有人趋之若鹜,用商税补贴农税,大唐的税收并未减少,但是留给农户的粮食却更多了。”

听见姜云明的话,李纲的脸上似乎是回复了一些神采,手持笏板,躬身说话。

“老臣,附议!”

杜如晦和长孙无忌等人也站了出来。

“臣附议。”

“臣附议。”

......

下朝之后,两仪殿,李二端坐案前,姜云明和四位国公走了进来。

丝毫不在意李二难看的脸色还有四位国公诧异的眼神,姜云明随意扒拉起了一把椅子,直接坐了下去。

“你还能不能有点儿伯爷的样子?”

“嗨!有没有外人,怕什么?”姜云明一副咸鱼样子,瘫坐在椅子上。伸手招来李二身后的太监。

太监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李二,见李二没有说话,脸上也没有一丝不悦的样子,这才颤颤巍巍,一步三回头地走到了姜云明的面前。

“你去承天门,本伯的马车在那里。车上有些东西,你去拿过来。”

太监看了看姜云明,有看了看李二,欲言又止。

“去吧。”李二叹气。

(sdingdiannn/ddk266608/148768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