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公子凶猛 > 第四百四十四章 问策 上

公子凶猛 第四百四十四章 问策 上

作者:堵上西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8-25 02:50:17 来源:顶点小说网

这一场大早会至巳时就已结束。

但这场大早会却释放了几个极其重要的信号:

陛下并没有因为傅小官的身份问题而将他疏远,反而更加重用!

那么这样看来,只要傅小官不离开虞朝,他就定然前程远大。

当然,他若是离开了虞朝,可就是武朝之一国之君了。

所以无论如何,都应该和傅小官处好关系,这是许多官员心里共同的认为。

提振商业之税赋减免政策已经明旨发于天下,这便说明以秦会之为首的保守派彻底败北,那么可得趁着这个时机,让家族或者手下的商人们行动起来——

听说傅小官之西山产业而今已在平陵曲邑二县展开,这小子又跑到了前面,自己可得赶紧跟上才行。

毕竟而今偌大虞朝仅仅只有六个县郡纳入了试点,当这消息传遍天下,当天下商人都趋之若附之后,若是晚了,只怕汤都喝不到一口。

这些官员中最兴奋的莫过于李财。

他而今已经四十出头,在户部金部司呆了足足二十年才混到了户部右侍郎一职。

从骨子里说,他就是一个商人,父亲打理着虞朝最大的宝隆钱庄,哥哥李家打理着上京最大的当铺兴隆堂,而三弟李万打理着上京最大的玉器商号玉鼎楼,四弟李贯也是回春堂的大掌柜。

对于傅小官,李财在去岁的时候就已经认识,那时候傅小官初临上京,因为赈灾之策被陛下封了个从五品的闲散文官,但却又让他在户部行走。

这在李财看来,陛下就已经释放了一个信号,傅小官此人,日后定会有大用。

自己果然没有看错,而今之傅小官已然崛起,并且势不可挡!

他居然想要见见家父……想来是因为新政的缘由,他想问问家父关于银钱进出或者调度之事。

这事儿当然得办好,所以他退了朝便急匆匆的回到了府上。

而傅小官却在退朝之后,再次被陛下给留了下来,随着陛下去了御书房,同行的还有燕北溪以及董康平——

两个老丈人一个老丈人他爹……傅小官跟在身后,心里颇有些忐忑,难不成是因为那场婚宴太过随意?

他自然是想多了,御书房里,宣帝坐在了龙台前,看着傅小官,开口便问道:“朕和燕相认为明年开年便将试点县郡增加二十处,但董尚书认为不妥,觉得操之过急,当徐徐图之,所以朕问你,你是如何想的?”

傅小官一怔,这特么可是得罪人的话啊,你是皇帝,你想怎么搞就怎么搞呗!

推荐下,我最近在用的追书app,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可他思忖片刻,却依然说出了心中所想,“臣以为,当折中!”

宣帝愕然问道:“如何个折中之法?”

“臣以为明年可以新增十个县郡。”

燕北溪眉间一蹙,疑惑的问道:“从瑶县看来,这策略是没有问题的,从你在平陵屈邑两地的所为看来,这策略非但解决了两地百姓过冬的问题,还为明年好的势头打下了基础,为何不能多增加一些?”

“下官以为,这是因为目前这三个县郡仅仅只有西山在运作,并不能体现出此策之弊端。今日陛下下了旨意给一定规模的商人免除三年税赋……陛下和燕宰以及董岳父你们等着瞧,接下来便会出现许多的商人前往这六处地方大规模的投资。”

“这不是好事么?此策之举就是为了这些商人能够动起来啊!”

“回燕宰,让他们动起来没错,但您可不要小瞧了商人,我们的监管跟不上,他们会从中找出漏洞,并疯狂的利用。”

宣帝皱起了眉头,监管……这事情好像还没想过。

燕宰沉思片刻,问道:“会出现怎样的漏洞?”

“打个比方,我在平陵投资了十万两银子,招募了一百个工人,这达到了免税三年的条件吧?平陵县衙自然就得给我免税了,但这时候你找到了我,你是我老丈人的爹,说要将你所生产的产品通过我名下的作坊销往各地,我肯定只能答应啊,你的产品就这样销了出去,得到了税赋全免的优惠待遇,但你却并没有在平陵投资一文钱。”

“这是不是漏洞?”

燕北溪一愣,他立刻想到了许多,不要说全国,就是江南的商人若是通过这一方法避税,朝廷的税赋损失都难以承受,若是全国商人尽皆如此……明年哪里还有多少税收可言?

宣帝看向了燕北溪,二人对视了一眼,心里才明白其中还有此等大弊。

“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傅小官又说话了,“另外还有别的方面,比如每一个地方的投资结构是否合理?”

“依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在平陵设置了许多作坊,需要用到人工四万人。而今整个平陵大致有劳动力八万,但我们不能让这八万人全部进入作坊做工,因为田地还得要耕种。”

“那么正好,我从平陵招募四万农人,剩余四万从事农业生产,刚刚好。可若是再涌来许多的商人,开设了更多的作坊,导致用工人数大增加……这必然出现田地荒芜——人们都想去作坊挣现钱,谁还会有心思去侍候庄稼?”

“当各地都这样展开之后,只需要过三五年时间,我们就会发现许多地方的农村会渐渐凋敝,时间越久,甚至许多的村庄就会消失。”

“这些去了作坊做工的农人确实挣到了眼前的银子,他们的生活水平确实得到了提高,但是……当有一天商业不景气,他们想要再回农村,就会发现已经无家可归。”

“视线再放长远一点,就算商业一直兴旺,他们的后代也走上了这一条路,本县的作坊人满,他们会去外县,背井离乡若干年,村庄消失无数处,粮食价格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必然上涨,而这些农二代们,却再也无法回到农村了——他们连种田的基本技能都不具备,他们已经习惯了挣快钱的节奏,没有人再愿意回去侍候那贫瘠的土地。”

“另外还有就是无序的投资,只会导致产品的雷同,你我都织布做衣裳……最后满市场的衣裳卖给谁去?”

“所以,朝廷而今要做的不是新增加多少试点,而是将所有能够预计到的商业弊端规避,这就需要提前规范!”

(sdingdiannn/ddk265604/167284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