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都市 > 重生1983年 > 317章 他是来文联蹭饭的人吗

重生1983年 317章 他是来文联蹭饭的人吗

作者:爱喝葡萄酒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1-11-27 08:52:52 来源:顶点小说网

蔡凝阳,林东县文化界名人,中华美院毕业,画得一手好油画,一组《野性的山村》轰动国内画坛。

画中男模特健实壮硕,裸露的肌肤看上去充满力量和朝气。

全都是年轻男子完美的体躯。

大自然的美景,

狂暴的野兽。

组成令人心灵震撼的特效。

她不仅画画得好,还能写一些充满人生趣味的鸡汤文,在《生活》和《文艺与人生》杂志上刊登。

“蔡姐好,蔡姐的人生感悟文,写得特别有水平,读之令人回味无穷。”

蔡凝阳性格狂野,体态丰腴,有时会自嘘为艺术界的杨玉环。

三十多岁的年纪,竟然还是未婚。

男人换了一个又一个,有时哀叹今生都无法找到生命中的唐明皇。

“哦,小弟弟,你竟然还读过我写的小散文。我那些豆腐块文章,其实都是仼性随意的牢骚,登不得大雅之堂的。”

同时她也特别好奇,他年纪轻轻的竟然读过自己写的文章。

真是奇怪。

“小弟弟,其他的本事不懂怎样,但是哄女人的本事确实是特别高明。”

若想取得一个人的好感,就尽量提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说对方喜欢听的话,特别是对方内心里引以为自豪的东西。

潘大章知道她此时内心的想法。

“蔡姐,真的不骗你,我平时喜欢看一些,比如《生活》、《文艺与生活》,甚至《故事会》、《今古传奇》这种有趣味,又有生活哲理的文章或小说。”

见他把自己发过散文的两本杂志名称都说了出来,蔡凝阳信了。

他肯定看过,不然他说不出这两本杂志的名称。

旁边的胖子听了他说这话,心里也很受用。

想不到在文代会上还有一位自己的粉丝。

“小兄弟,谢谢你捧场,我就只会写这种小故事。水平不高,别见笑。”

态度还是很谦虚的。

还主动把一盘肉菜推到潘大章面前。

“地区文联的招待餐就是比县文联的丰盛。”潘大章不客地夹菜享用。

王志强有点看不惯他这种心安理得的派头。

文联的招待餐是你一个普通人可以吃的么?

柳梦秋这种做法,明显是过分了吧。

曹向东也不管?

找不出真正有能耐的人,就随意塞一个自己亲弟来滥竽充数。

在俞督县装模作样还不管,来到冈州市了,也是肆无忌惮。

“小柳兄弟,有你姐罩着,下次可以去省文联吃吃招待餐了。”

他心想:“去省文联,你柳梦秋就肯定靠边站了。”

他带来的胖子也不够格。

柳梦秋也听出了他话里带着嘲讽的味道。

这个夸夸其谈,自以为是的井底之蛙,今天不怼得你哑口无言,老娘今天这餐饭都吃不香。

“去年兴金县有一个年青人在《钟山》杂志上发表了一组诗歌,算是轰动冈州文坛的一件大事。不知今年有多少人在省刊甚至国刊上发表过作品?”

她边斯文地夹着菜,边提起这个话题。

“我林东县还要努力,没有很出色的人呀。”蔡凝阳遗憾地说。

王志强骄傲地说:“我宁昌县就小胖今年收获颇丰,在《故事会》上刊登过两篇,单稿费就拿了一百多,两篇总共有三百多,是吧,小胖?”

小胖谦虚地点头:“写得不算好。”

王志强兴奋地说:“我们宣传部还奖励了小胖一百块。”

柳梦秋噗嗤笑出声:“你们宁昌县宣传部也太小气了吧,才奖励一百呀。我们县出台的奖励措施是奖励作者稿费相同数额的奖金。”

王志强:“也要有人达到发表的水平,对不对?奖励再高,没人拿得到又有什么用?”

你俞督县定得再高的水准又有什么用,那个老曹在报纸上发几篇通讯稿算了不起了。

你柳梦秋恐怕写一篇广播稿都不行。

只是当了甘老大的秘书,退居二线前想方设法把你安到一个闲职部门当副职。

至于面前这个黑美人,一看也知道不是擅长舞文弄墨的人。

柳梦秋冷笑一声:“我们县还真的有人得到过,而且是每月都有。连续拿了几个月了,每个月都有上千块奖励。”

“柳梦秋同志,别拿梦中想象的东西,拿来炫耀,要确有其事才行。”

还每个月上千稿费,你以为是名作家或者名诗人呀。

柳梦秋问在场东林县和宇昌县的另外几个人。

“你们有哪位是喜欢读诗的,而且订阅过《名诗刊》、《星月》、《绿源》这几本国内有名诗刊的?”

坐在蔡凝阳旁边的一个男青年回答说:“这几本诗刊我都订阅了,每期我都看。”

“十月份《名诗刊》是不是有一组《棋说新语》诗歌,获得黄大师的特别点评?”柳梦秋问道。

记得组诗后面介绍诗人一行上,还留有诗人的通讯地址。

假如你看过了,你不知道写诗人是俞督县人。

“是有这样一组诗,黄大师给了很高的评价,说是开创了诗坛新风气。”

“诗人叫什么名字?”

“我看诗从来不看诗人名字和他的介绍,只是关注他写的诗本身。那本诗刊我这次开会还带了过来。”

他从裤兜后面把卷成一团的诗刊拿了出来,当场翻开。

“诗人名字叫潘大章,俞督中学生……”

王志强震惊了:“俞督中学的学生,叫潘大章?”

因为他看见旁边年轻人的胸牌上的名字就是潘大章三个字。

“你就是潘大章?你是中学生?”

蔡凝阳本来还在小口小口斯文的吃着美食,听说对面的年轻人在国刊《名诗刊》上发表过有影响的诗作。

也激动地抢过诗刊。

从头到尾看了一篇,包括黄大师的推荐文章。

“小潘,你诗歌水平在冈州地区无人可比。”

柳梦秋郑重地问大家介绍:“潘大章同学是一名高一的学生,今年才十七岁。九月份省青年报副刊上刊登一首诗,十月份在《名诗刊》上发表了这组诗,然后陆续在《星月》、《绿源》等几本诗刊上都发表了组诗,十一月份在《名诗刊》又发了一组诗。不仅仅诗歌方面有突出表现,小说在著名的打工杂志《江山文艺》上有一篇长篇小说在连载。在座的有谁看过《江山文艺》杂志的?”

坐在王志强旁边一个短发女子说:“我,我每期都看。现在每期都有一篇《陌生城市》的长篇连载,写得特别有水平。笔名叫赤脚樵夫,对,就是这个笔名。”

柳梦秋:“也是我们潘大章同学写的!”

潘大章只是静静地吃自己的饭,并不参予他们的议论。

也不在乎他们投来的崇拜的目光。

柳梦秋饶有兴趣地问王志强:“你说我们俞督县的潘大章同学有资格参加市文代会么?他是来蹭饭的吗?”

王志强挠了挠头说:“我才是每年都来市文联蹭饭的人。”

他的脸有些微烫,面子上有些挂不住。

扒完碗中的饭,喝了一口鲜汤,就起身离开了。

蔡凝阳:“这次文代会,小潘同志肯定要吸纳为市作协会员了,明年省作协肯定会邀请去参会。不要说以后,现在就已经是大诗人,大作家了。不仅是俞督县的骄傲,也是冈州市的骄傲,而且是我们省的骄傲……”

潘大章吃了二碗饭,菜也味道不错。

他笑着对大家说:“菜都凉了,大家先把饭吃饱再说。”

他喝了碗汤,对另外几人说:“我吃饱了,你们慢点吃。”

他走出餐厅,来到宾馆外面小花园。

院子里几棵大槐树,落叶开始纷纷飘下。

刚才几人的议论,以及各种复杂的心态,面前满目疮痍的秋景,不禁触动他的诗思灵感。

他掏出随身携带的小记录本,快递写了一首诗。

宁昌县那位短发女不知何时静悄悄坐到了他的旁边。

“小潘同学你真的是个奇才,看你文思泉涌的样子,真的令人羡慕。”

写诗当然要靠灵感,不象写小说靠的是各方面的积累和感悟。

“小潘同学,我想跟你探讨一下你那篇《陌生城市》长篇小说,里面的主人公,以及几位女性配色,现实生活中是有原型吗?还有你的年纪,从你的小说中,感受到的是成熟的心态。那些感悟和思想,完全不象是一个中学生作者所拥有的。”

“或许是我少年老成吧。”

潘大章才懒得跟她讨论这种无聊的话题。

看见柳梦秋和徐梅娟从餐厅走了出来,主动迎了上去。

“小潘,没有其他什么节目吧?去逛逛街,怎样?”

柳梦秋刚才怼着王志强哑口无言,心情特别爽。

今天是报名第一天,组织方没有安排什么事项,可以自己活动。

“好呀,我也想出去逛逛。冈州这座历史名称,我对它的了解还不是很深。”

三人走到了街上。

白云宾馆向南是汽车店方向。

向北就是文清路方面,冈州市最繁华的商业街。

百姓有句谚语:冈州文清路,模特满大街,豪车如流水,摩人挤掉街。

街边商铺灯火通明,小商贩在沿街叫卖。

“我们去文清路逛逛吧?”徐梅娟提议。

这里离文清路还有三四里路,走路的话比较辛苦,路上灰尘也比较大。

有公交车可以坐。

当然也可坐搭客的三轮车。

白云宾馆大门口就停有几个三轮车搭客的,一见他们三人,都热情招呼:“老板,坐车么?到哪里?我拉你们过去?”

柳梦秋皱了皱眉头说:“我们坐出租车吧。”

在宾馆门口还停了几辆出租车,有黄色面的,也有高档的皇冠进口车。

潘大章知道:坐三轮车到文清路,三个人一块钱,坐黄色面的二块钱,坐皇冠三块多。

三块钱对于一般来说相当于一二天的收入,但对于柳梦秋这样的中层干部来说,自然算不了什么。

徐梅娟招手让一辆皇冠过来。

“有票据开么?”她问。

“有的。”

司机拉开门招呼他们上车。

“到文清路。”

司机十分钟后把车开到了文清路。

潘大章坐在副座,主动掏钱付车费。

“师傅要多少钱?”

“三块五毛钱。”

后座的徐梅娟叫住了他:“小潘我来付,这个消费我们可以报销的。”

她付了钱,拿了票据。

文清路上已是人头簇拥,游人如织。

一处小人书摊前,围坐着一大堆的小孩,每人捧一本小人书在认真地读。

昏黄的灯光下,读书的孩子们特别乖巧懂事。

一个戴老花眼镜的老人在书报亭旁边摆了一个小人书专柜,小孩可坐在旁边看书,收每人一本一分钱的阅读费。

每天生意都特别好。

旁边有间商店架子上摆了各种颜色的毛线,五颜六色。

店里有多名女子在挑选毛衣。

“柳姐,我也去买点毛线,有空编织几件毛衣毛裤和毛背心。”徐梅娟眼睛一亮。

“小柳,你还会打毛衣呀?”柳梦秋跟她走进毛线店。

潘大章:“我在这里买张报纸看。”

他买了份《参考消息》报,取了张矮凳子,跟一帮小孩坐在一起。

这时他看见对面不远的时装店有蔡凝阳的身影,跟他在一起的是那个想跟他讨论《陌生城市》小说的短发女。

宁昌县的王志强几人也出现在街上。

还有多张参加文代会人员的身影。

那个写故事的胖子对其他的东西也不感兴趣,看见书报亭,也径直走了过来。

看见窝在竹椅上的潘大章,也客气地招呼。

“小潘老师,想不到也在这里看见你。”

他跟报刊亭老头要了份冈州日报。

“你好,请坐。在这里看看报纸,也是一份难得的舒适享受。对了,还没请教你尊姓大名呢?”

潘大章把一位小凳子递给他。

“不敢当,我叫林寄凡,原来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后来写一些豆腐块文章,今年被调到县宣传部。小潘老师,以后关于写作方面的事,还要多多向你请教。”

小胖子客客气气地回答说。

“我是学生,你才是老师,写作的事大家可相互学习,比如我写的小说就存在一个故事趣味性的问题,以后要多向你请教。”

这个林寄凡不象那个王志强一样自以为是,傲慢无礼。

潘大章对他印象不错。

(sdingdiannn/ddk270478/199656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