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都市 > 重生1983年 > 585章 星期六的考试不难

重生1983年 585章 星期六的考试不难

作者:爱喝葡萄酒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09 13:07:48 来源:顶点小说网

林安把版税费付给了他,签了名。

他跟潘大章商量:“大章同志,你的诗集销售势头很好,我的意见是不是可以把你发表在其他诗刊的作品,拿来再出版一本新诗集?”

潘大章也知道:发表到其他诗刊的作品,即使要拿来结集出版,也必须征得该诗刊社的同意。

一般情况下,诗刊社看哪位诗人的作品受欢迎都会主动提出给其结集出版,不会轻易把到手的利益拱手让人。

除非诗人自己强烈要求下。

现在的情况是发表在《星月》和《绿原》的作品,单本诗刊的数量还不足以凑成一本诗集,两诗刊的作品加到一起足可以出一本新诗集。

需要跟两诗刊的编辑商量才行。

潘大章跟林安说:“等我跟他们商量一下,才可以答复你。”

林安当然也表示理解。

潘大章携带了六万多版税费回到黄家。

把钱拿给温小芹。

“诗集再版又得一笔钱。”

温小芹夸奖说:“小表哥厉害,以后争取多出几本诗集,就不愁没钱用了。”

“开玩笑,就算我不写诗,不写小说,每天还有几百人替我挖矿赚钱呢,每天进账几万块都不止。呵呵,还会愁没钱用?”

“知道你是大老板会赚钱,所以我要赖着你,啍……”

早上准时五点半起床。

跟黄云裕在荷池边上跑步,然后学习绘画。

名师指导效果就是不一样,两人技艺有了很快提高。

……

在另外一处饭店,张景森跟备岛、古程、曹海涛和骆田在一起喝酒聊天。

张景森跟众人说:“小潘那小子又来京城参加数学竞赛特训班,这年轻人读书也是数一数二,我去教化学,他学的是数学。”

备岛眼前一亮:“约他出来见见面?”

张景森:“他说跟黄云裕拜师学绘画去了,早上五点半起床,锻炼后学绘画技艺,再去特训班上课。中午回去临摹练字。下午上完课回去,晚上还练素描,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一点自由活动的空间都没有。”

古程气愤地说:“那个老黄也太过分了,年轻人应该活跃,用功虽然要用功,但是也应该劳逸结合才行。”

骆田:“现在这样勤快的年轻人真的不多了,难怪小潘在文学上能够取得这般突出的成就。其实完全是跟他默默地付出密不可分。”

曹海涛也说:“这小子文学天分这么高,还参加数学特训,简直是全才呀。想当初我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偏科偏得离谱。理科那些课程一点都不感兴趣。唉,所以现在毕业了,只能找一个舞文弄墨的行业做事。”

古程:“你们知道么,上次出版的《青春诗集》系列诗集,潘大章诗选又再版了,这次印刷了八万册。听说几本诗集,就是他那本诗集销售一空了,而我们几个的诗集还积压不少。”

“市场检验成败,你们几个也要总结总结。前几年你们几个隐约诗派诗人的作品占据了诗坛的半壁江山,跟那些老诗人已经是平起平坐,甚至风头盖过了他们。可是小潘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如异军突起,以一己之力搅动了整个诗坛。国内几大诗刊都以能够刊登他诗作为荣,许多写诗人摸仿他的写作风格。各位,照这势头发展下去,不用多久,诗坛天下谁主沉浮一目了然。”

张景森振聋发聩地提醒说。

一个人写作习惯的形成也不是短时间形成的,形成后要改变也不是那么容易。

众人此时都觉得这潘大章的出现就是一个威胁,对大家的名望是个很大的冲击。

骆田和曹海涛其实都对潘大章印象不错。

他们也不像备岛和古程那样,认为非友即敌的观点。

骆田说:“其实完全不必要对小潘有不必要的看法,你看他认真在学校上课,专心参加竞赛考试,根本不关注诗坛上的事情。对于自己在诗坛上取得的成就,一点也不在乎。还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从来也没有争强好胜的心。其实我们跟他比起来,应该感到羞愧。人家的诗作获得读者的喜爱,影响力超过我们,应该祝贺他,而不是把他树为对立面。”

众人都不再谈论这个话题。

……

潘大章当然也不知道他们在背后议论自己。

他中午回到黄家,给《星月》和《绿源》两个诗刊的主编都打了一个电话。

《星月》主编陆正光。

“小潘好,这几个月应该有大作了吧?我们请了个诗歌评论家专门写了一篇关于你诗作的评论文章,准备下个月刊登。当然若是有你组诗一起刊发就最完美了。呵呵。”

“陆叔好,你们诗刊对我一直都很优待,我也是心里有数,谢谢了。这几个月学习任务比较繁重,现在又来到京城参加数学特训班,利用这段时间还跟黄大师学绘画,所以可能写诗的时间没有那么多,诗作会写得相比较少。《江山文艺》我还连载一篇小说呢。以后有诗作的话,肯定会寄给你刊的。”

陆正光当然也知道,小潘在京城学习,就算是有新作,《名诗刊》的编辑还不近水楼台先得月。肯定轮不到在川省的自己。

他想起另外一件事。

“对了,小潘你的那本诗集,我好不容易抢购到了一本,很多读者反应都想购买你的诗集。我有一个想法,可否把你在《星月》诗刊刊登的诗作也结集出版一本诗集?”

潘大章也知道他会想到这件事,包括《绿源》主编也会有这个想法。

“但是在贵刊发表的作品才四十多首,数量有点少,结集出版不划算。”

陆正光显然也思考过这个问题。

“小潘,你不是在《绿源》诗刊上也发表过几十首作品么?跟老齐商量商量,让他把那些诗作拿过来,那样凑成一本诗集,份量就重了。”

潘大章估计跟《绿源》主编老齐商量也一样是这个答复,谁的想法都是差不多的。

可是对于诗集的影响来说,其效果肯定是不一样。

京城出版社出版的和地方出版社出版的肯定是不在同一个级别上。

他在想怎么样说服陆正光。

“陆叔,说实话我打电话给你,就是想谈谈另一本诗集出版的问题。《名诗刊》愿意帮我编辑,并申请书号,联络出版社。我也知道贵刊也愿意帮我出诗集,但是毕竟这里是京城,诗集出版后的发行肯定也是渠道更广,影响面更大,你说是不是?你放心,以后有新作的话,我会经常寄到你们诗刊社的。”

话说到这个份上,陆正光此时肯定也不好说其他的了。

此时若是借这个问题刁难他,以后恐怕他就不会投稿过来了。

一个诗刊假如没有名诗人的支持,社会影响力就会逐渐衰落。

特别是像潘大章这种大诗人,他不投稿到某刊物,对他来说无损分毫。

但是对于刊物来说却是大损失。

“小潘,这事我配合你,希望你以后多踢一些稿件给我们。”陆正光无奈地说。

“肯定会的,我跟贵刊合作一直都很愉快。”

他打通了《绿源》诗刊齐主编的电话。

跟陆正光的谈话差不多,最后也无奈表示接受。

潘大章把林安的通讯地址跟他们说了,让他们把该签的文件签好后寄到林安这里。

然后他把这个好消息打电话告诉了林安。

“那好,我明天就跟出版社联系,争取这个月把书号申请下来。申请出版资金的事估计不难,现在你的诗集销量不错,出版社很乐意垫资帮你出版诗集,那样他们也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

中午他打了几个电话,还一样练字半个多小时。

下午是考试,验证一个星期的学习成果。

他私下问温小芹:“老师讲课可以听懂么?不会落在人家后面吧?”

每天时间都安排得很紧,她不像自己一样有重生的体质和精力,以及超强的悟性。

前世她初中毕业后就去了广东沿海城市打工,一辈子过的也是庸碌平凡的人生。

这一世可以说是自己影响了她人生的命运,按照现在的发展轨迹来看,她的人生也必将是丰富多彩。

她成了他事业上的得力助手,生活上又无比依赖的人。

而且这小妮子上进心特别强,做什么事都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你放心吧,我肯定不会是那拿不到名次的后五十名,即使拿不到一等奖,但二等奖肯定要拿到。”温小芹自信的说。

下午数学的试卷,他们说就是韦阳光教授出的。

有一定的难度,最后几道题需要花费一定的思考时间。

前面的试题也不简单,要小心应对。

潘大章发现试卷上的题目竟然包括了最基础的知识,也涵盖了层次深一点的内容。

他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把前面五道大题完美作了答题。

最后三道题花费了更多时间,小心做了答题,然后又反复验证。

最后试题做完,下课铃声也响了。

其他同学都在抓耳挠腮,匆匆忙忙地答题。

“时间到了,该交卷了。”黄勇毫不留情地收了卷子。

吕奕星苦丧着脸说:“后面二道大题一点都没动。”

白曼曼也说:“我也几乎没动,想了半天都是无从下手。”

黄勇把试卷收走了,他对大家说:“我看了,大部分同学后面三大题都答得不好,只有少部分同学做了。其中潘大章同学做得最好。接下来两节课,再分析这次的考试试卷。”

老师刚离开,十几个同学都围到潘大章面前,问他最后几道题应该怎样解。

潘大章按照自己的讲解跟他们说了一篇。

“反正我是这样解的,也不知道对不对?”

“潘班长的答案就是正确的,唉,水平有限,所以打破脑袋也想不出来。”

课间休息时,听见吕奕星低声跟白曼曼几个女同学说:“我妈联系了一个清华教授,明天带我去他家补课,有没有人感兴趣的,明天一起去?”

反正明天是星期天休息。

这个年代的老师并没有像后世一样,借给学生补课赚外快钱。

此时除非熟人才会答应指点。

但是家长脸子上过不去,也会买点礼物带去酬谢。

白曼曼试探着问:“去教授家麻烦人家,总要买点礼物去吧。再说也不知道很多学生去麻烦他,教授会不会不高兴?”

吕奕星说:“不会的,这个教授比较热心,每个星期天都有很多学生去找他,平时晚上也有学生去他家。我妈说带我去他家补二天课,若是有效果的话,以后晚上也去补课。”

她老爸是晋省煤老板,花了几万块在人大附中附近买了一个四合院。

经济条件相当不错。

白曼曼也心动了,她低声对吕奕星说:“我明天也跟你去看看,我想请问一下,第一次去教授家应该买点什么礼物呢?”

“教授家什么都不缺,我妈说塞个红包给教授就行,他喜欢买什么都行。”

“红包里应该塞多少钱好呢?”

“你若是只补一天,塞个五块钱就行,你若是准备补十天八天,肯定要塞上三四十块钱才出得手,你说对不对?”

吕奕星也只是自己的猜测,其实她妈妈塞个红包不会低于一百块钱。

白曼曼高兴地说:“那好我明天早上去找你,可是我去那里找你呢?”

“我家在人大附中后面有一个四合院住,我爸前几年花了几万元买的,特意为了我和妹妹去附中读书用的。那四合院据说还是附中一位教导主任几兄弟家的,当时买他家四合院,附带条件就是把我和妹妹学籍从晋省迁到这里来。地名叫杨柳沟胡同二十九号,你可以从这里坐地铁到杨站下车,出了站对面就是杨柳沟胡同,有门牌号的很好找,我在家等你。”吕奕星低声对白曼曼说。

她们两人的谈话,清晰地传进潘大章的耳膜里。

是啊,这个时间京城胡同里的四合院,真正有人出售的话,最多才几万块钱。

但是二三十年后,京城的四合院,价格升到上亿都是有价无市。

现在在这里读书,花几万块钱买个四合院,放着坐等起价,也是一件天价的买卖。

(sdingdiannn/ddk270478/70524824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