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金军围城,重生宋钦宗 > 第1127章 大宋朝真正的金融危机(第三更)

康王一路走进行宫,走到后院。

“官家!”

正坐在亭中的赵宁转头看去,看见一个青年向这边快步走来。

那个青年正是赵构。

他站起来,也向赵构走去。

“臣参见官家。”

“九哥儿,好几年不见了。”赵宁一把握住赵构的手,还是那般的亲切,还是那般的关怀,“你都瘦了。”

“在西北的这些年,臣日日夜夜都在想念着官家。”赵构双眼饱含泪光。

“你写给朕的信,朕都收到,并且每一封都读了,这些年在西北,辛苦你了。”

“都是为官家分忧,何来的辛苦之说。”

赵构看起来与过去有些不一样了,皮肤晒得有些黝黑,也没有过去那般光滑,甚至眼角多了一丝皱纹。

不过看起来更加成熟,更加稳沉。

“来,我安排人准备了佳肴和美酒,今日我们兄弟二人,便好好畅饮一番。”

赵宁拉着赵构的手,便往殿内行去。

“陛下!”

“嗯?”

赵构却跪在了地上,说道:“臣有罪!”

“九哥儿这是作甚?”

“臣私自安排人去民间放贷,犯了大罪,请陛下治罪!”

赵宁一把将赵构搀扶起来,笑道:“今日只谈家事,不论国事。”

“但是……”

“大过年的,难道你要跟我辩论个是非对错?”赵宁依然和颜悦色地说道。

见赵官家如此这般亲切,赵构心中的惧意才散了不少。

两人到殿内。

不多时,桌案上又是羊肉,又是美酒,还有各种点心。

赵宁今日还真未谈国事,就与赵构畅饮,顺便听听他这些年在西北经历的一些趣事。

例如不少吐蕃女子是极其希望嫁给宋人的,甚至不惜逃走。

不过逃走的吐蕃女子,被抓回去后要受到重罚。

碍于这个时代吐蕃女子是生育工具,倒不会判处死刑。

听赵构说,河湟一带,有许多边民,娶了吐蕃女子。

赵宁心里想着,这就是民族大融合。

可能那些吐蕃人,是羌人,与党项人同源,正在慢慢汉化。

赵构又说了许多关于西域人越过祁连山,进入河湟一带,带去大量西域珍品的事。

说着,他自己还取出一个匣子,里面是一颗宝石。

“官家,据说这颗宝石,是从更加遥远的波斯带来的,波斯的王公贵族们,喜欢这种闪闪发光的石头,这是我托人千辛万苦才买到,专程送给你的。”

“九哥儿有心了。”

“我还听说,波斯的西边,还有更加强大的突厥人建立的国家,现在西夏灭了,等待河西收复,我大宋可以与西域诸国通商。”

“你又在谈国事了。”

赵构连忙举起酒杯说道:“总是忘记,我自罚一杯。”

两人饮到天黑,赵构便在行宫内住下。

兄弟二人其乐融融,至少看起来其乐融融。

但是听闻康王回了长安城以后,孙傅立刻说了一句话:康王回不去河湟了,陛下以过春节的名义将他召回来,其实他在西北的政治生涯已经结束。

孙傅打仗负分,但是外交和政治都不错。

从这件事的后续操作来看,完全符合孙傅的判断。

它在持续发酵。

杨严当初在大殿内亲口说是康王指使,哪有不透风的墙。

密信已经到了东京。

而且已经摆在了秦桧的桌前。

至于赵官家在长安开杀戒这件事,也已经快速送到了东京,这无疑再次在东京掀起了大的波澜。

因为要安排新的官员,导致政事堂的几位宰相大过年的都还在争论不休。

宰相们在争论人事问题,而以王宗濋为首的银行官员们则已经开始加班加点讨论民间私人借贷的问题了。

风向很明显:不惜在长安杀他个人头滚滚,也决不允许民间私营借贷。

大宋总银行的高级官员们在靖康十二年正月初六这一天,开了一整天会。

开完会之后,银行得出了一个天下皆知的结论:民间可能存在大量的私人借贷。

赶紧查!

第二天,王宗濋拖着疲惫的身躯,又开始召集大宋商司议事。

又争论了一整天,又得出了一个天下皆知的结论:民间可能存在大量登记过却私下违规放贷的商社,或者没有登记,直接聚众放贷的传统会社。

赶紧查!

查?

怎么查?

第三天,王宗濋就跑去敲钱喻清的大门。

“如果民间存在大量我们看不见的私人借贷和集资,将会导致大量的货币进入少部分人手中,这些钱专门给富人催生巨额的利润,富人只需要坐在家里数钱,而穷人可能血本无归,我说明白了吗?”

王宗濋双眼布满血丝,盯着前面刚刚睡醒的钱喻清。

“你说明白了。”

“那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还没有。”

“你没有?”王宗濋立刻跳了起来,“你不就是做生意的吗?”

“你也是做生意的啊,当年香皂卖到一百贯一块!”

“我对查案和民间借贷一无所知,完全……”王宗濋摊了摊双手,“完全不知从何下手,陛下又不在京师。”

“陛下即便在京师,这件事也得宰相们来解决。”

“那你有什么解决办法?”

“我没有,但是大相公已经有了。”

“有了?”王宗濋大喜道,“什么办法?”

“暂时不能说。”

“那刑部查不查?”

“刑部要查,这件事吕相公已经亲自立案,着令刑部立刻通令全国各路,核查本地案情。”

“肃省院呢?”

“肃省院也要查,因为可能牵涉到许多官员,所以得肃省院派人到各路查。”

“那银行……”

“银行不用动,银行只需要保证各地银行自己不出乱子,不过为了防止意外发生,最好是每一路派一人去核实地方银行利息是否严格按照朝廷的规定。”

钱喻清叹了口气,接着说道:“四京的新城新政是你推行的,你对负债最了解,我们最多是读了官家的《货币通论》,了解到了国债和折中法,但你是实际参与到新城新政里的,你应该最清楚,如果民间一旦多出巨量负债,而收入却断绝,后果是什么?”

后果历史上已经重演了许多次。

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汉末农民失去土地,一身负债,只能流浪,这叫流民。

动不动就数百万流民。

隋末天下动荡,也有许多流民。

唐末也是如此。

那些农民失去他们的资产,欠下地主钱,只能卖妻儿抵债。

抵债完之后呢?

所以,这是一个民生之根本的问题。

当新政游戏中的面纱褪去,一切捞快钱的手段都明确了。

如果不治理,那就等着爆炸。

(sdingdiannn/ddk60463950/3632383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