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金军围城,重生宋钦宗 > 第586章 交通大基建?

金军围城,重生宋钦宗 第586章 交通大基建?

作者:画凌烟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2-05-25 01:02:01 来源:顶点小说网

这么快就有人推荐康王了,这是赵宁没有想到的。

看来权力场的利益争夺者们,就像海里的鲨鱼,稍微闻到一点点血腥味,就会疯狂涌过来。

让赵构来任职安南都护府大都护这个想法,其实赵宁是有的。

对于大宋朝制度的调整,也一直是赵宁这段时间在思考的诸多问题之一。

这时,王怀吉又在门口说道:“陛下,今年的科举状元张九成在大庆殿外恭候。”

赵宁合上书,说道:“朕这就过去。”

赵宁到了大庆殿后,宣张九成进殿。

“学生参见陛下,吾皇万岁。”

“免礼。”

“谢陛下。”

张九成到这里来,当然是有原因的。

张九成是今年的科举状元,此时此刻东京城最风云的人物。

不知道有多少大佬想要拉拢他。

但他还不满足,他提出要做制科考试。

所谓的制科考试就是大科、特科,是古代选举非常之才的考试。

在北宋,秘阁试六论是制科考试的关键环节,也是最难的一个环节,通过了,就可以见到皇帝,参加御试。

所谓的秘阁试六论出题范围极广,包括了九经、兼经、正史,以及武经七书。

大宋朝的武经七书是《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经典。

显然,张九成通过了秘阁试六论,进入了最后环节。

在正史上,两宋三百多年的御试只有二十二次,入等者不超过四十余人,入三等者只有四人。

当年,苏轼参加了两次制科考试,均入三等,足见苏轼之才。

很多人认为的苏轼是文学家和吃货,但是在当时的宋人眼里,苏轼可是正儿八经的宰相之才,大宋朝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人物。

至于有些人说苏轼是低情商,那可能是历史圈里最大的笑话了。

“久闻卿年少时追随杨时求学,才识过人。”

“学生只是比常人多了几分刻苦,谈不上才识过人。”

赵宁也不吝惜赞扬,他说道:“能到这里来,说明你的确有过人才识,能有你这样的人才,朕心甚慰。”

其实张九成这个人,赵鼎多次跟他提及过,确实是一个能做事、敢做事的人才。

赵宁和赵鼎在用人方面从来秉承着一个原则:敢做事!

官场是个权力体系极其复杂的地方,它又有着一个巨大的惯性思维: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以至于在执行层面的许多事情很难落地。

而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思考问题,那些相互攀比“这个问题我早就想到了”的人,基本上没一个能成事的。

说它一万遍,不如干她一遍!

而张九成就是那种敢做事的人。

赵宁也不再含糊,直接出题,他说道:“对于宋金关系,你如何看?”

张九成没想到赵官家出的题目,竟然是如此言简意赅。

与过去那些文绉绉、故作高深的题目不同,这个题目听起来,仿佛十分简单。

换做一般人,可能立刻就有了答案,例如:宋金关系缓和,双方贸易正常往来,就像过去的宋辽关系一样。

又或者会说:那是金国的阴谋,他们在麻痹我们。

但显然赵官家要的不是这么简单的两个判断。

张九成说道:“对于宋金关系,臣认为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状态。”

“哦?”赵宁愣了一下,兴趣来了,他说道,“你细细说来。”

“宣和年间,我朝武功废弛,但富有四海,金国虎狼,焉有不南下之理?然则经历数年交战,金国也颇有损失,你来我往,才有了现在的和平,但金国只在做短暂的休整,很快必然还会有一场恶战。”

“你说此话依据何在?”

“学生翻看了这些年官报中金兵的伤亡,数场大战下来,根本没有伤及金国根本,金国灭辽太快,内部管制不稳,这短暂的和平,只是金国中场休息罢了。”

赵宁心中对张九成的回答很满意。

真正的人才,你既要能判断事务的结果,但也要给出合理的解释。

但是赵宁并未表现出来,他说道:“那大宋该如何应对?”

“我朝有两大敌人,一为金人,二为西夏,金人下一次南下,西夏必发兵,此点毋庸置疑,若此局面,我大宋危矣。”

“是以,大宋与金交战,必先灭西夏。”

“现在局势对我大宋有利,朝廷开辟辽东军镇,拉长战线,吴晋卿收复太原,取得了收复河东失地的优势条件,若收河东,断西夏与金国之联,朝廷可灭夏,灭夏则斩金贼右臂。”

赵宁依然神色平静,他说道:“你说收复河东,又说灭夏,如何收复,又如何灭?打仗非儿戏,不能空口无凭。”

张九成说道:“学生窃以为,战争在于后勤,后勤再与转运,转运再与官道和吏治。”

“如何解释你说的官道和吏治?”

“官道决定了粮食、兵器运输,吏治决定运输人员多寡,两者关乎前线用度,前线用度充足,则虽有小败,不足为虑,若有胜者,则进敌境百里,修建城寨数十座,勾连敌境城乡。原为敌境,而方今为我所用,此为胜。”

“那官道与吏治的问题又当如何解决,才能达到你说的?”

张九成说道:“朝廷已有良策,监镇官为吏治改制之根本。”

赵宁又说道:“既然朝廷已有良策,那朕要你有何用?”

张九成却镇定自若地回答说道:“国朝修建官道百年,但终究未能覆盖西夏和燕云,陛下若要灭西夏,收燕云,必修官道,然则官道费用之甚,不必学生多言,学生倒是有一策,可助国朝快速修建。”

“你但说无妨。”

“以交钞作为俸禄,调动民间劳力,集中修建官道,可快速达成朝廷目标。”张九成说道,“若朝廷愿意给民众俸禄,民众修路意愿更强,然则修路费用更甚,交钞现已被民间接受,可再深入利用。”

(sdingdiannn/ddk60463950/3652817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