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金军围城,重生宋钦宗 > 第413章 东南经济中心战略

金军围城,重生宋钦宗 第413章 东南经济中心战略

作者:画凌烟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2-05-25 01:02:01 来源:顶点小说网

这些消息,都在民间,尤其是沿海一带。

古代没有新闻报道,又不可能有抖音一类的,所以许多事情根本不可能立刻流传开。

甚至连朝廷也未必知晓现在广州、泉州住了多少阿拉伯人。

而所谓的海洋贸易数据,就更不可能有了,至于全局情况如何,连钱槿姝也未必知晓。

不过,至少现在可以确定的是,在大宋本身就愿意与海外做贸易的时代,五个市舶司都很忙碌。

这给赵宁扩充海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其实正史的时代脉络也没有发展偏差,南宋时期,海洋贸易大涨。

只不过,赵宁认为还可以把局布得更大一些,将海洋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他说道:“若是如此,是否可以增加与大食人的商贸?”

钱槿姝说道:“陛下若是想要增加与大食人的商贸,可以实现,不过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什么问题?”

“若是增加商贸,必然需要更多的商品卖出去,那这些卖出去的商品来自何处?”

“自然是民间,大宋民间纺织兴旺,作坊众多,南方更是茶园与日俱增,朝廷若是要收丝绸、陶瓷、茶叶,并不是难事。”

“可是民间人口众多,若是朝廷在民间收集这些商品,必然导致诸多商人或者地方权贵圈地种桑、苎麻。”

钱槿姝不紧不慢地帮赵宁分析着。

“长此以往,良田被并,更多的田被用来种其他的,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岂不是可能会引起粮荒?”

赵宁心里说道:把这小娘子弄进宫来绝对是正确的!

这是真的在底层带过的人,又做过本地粮食买卖、了解诸多细节的人才知晓的。

北宋末年的人口本身就要破亿了,那边需要更多的良田。

大宋朝签订澶渊之盟后,为什么放弃中原与河北的养马地?

因为马这种动物,养起来极其复杂,非常麻烦。

它是个直肠子,而且不停地吃,还要经常溜,需要很大的地。

但随着人口逐年暴增,民间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宋朝堂上的相公们一商议,觉得既然都跟辽国议和了,就别养马了吧。

种地,能养活更多人。

毕竟眼下人才是最重要的。

北宋的一百年,也是中国农田大开荒的一百年,水渠河道网开拓的一百年。

大宋朝精细的管理,使得内政兴盛,这才有了不少农村人流入城市,促进手工艺和商业发展的局面。

而这一切的前提,其实都是粮食供给要跟得上。

回到赵宁想要对海外做商品输送,虽然没有蒸汽机,产能不可能拉到工业时代的水准,但以大宋目前社会结构来看,一旦打通航线,对外输出商品绝对不少。

可商品不是靠魔法变出来的,要保证足够的丝绸,就必须种植足够的桑树,要保证足够的布匹,也要保证足够的苎麻一类植物。

一句话总结:就是要种植经济类作物。

那这必然就牵涉到改稻为桑,破坏现有的农业平衡。

这是天大的问题。

钱槿姝继续说道:“以杭州府为例,目前每户农家每亩田一年收成是三石,民间尚有余粮可以从东南沿漕运输送到京师,但若是朝廷大力推苎麻、桑树,则良田减少,甚至可能出现有人私下恶意霸占,引起民愤,东南产粮颇多,相当一部分供给京畿之地,可能会影响到京畿。”

赵宁沉默下来,沉默片刻,钱小娘子说得是对的。

这种政策类的,是不可能真正做到定点收效的。

例如朝廷在两浙推行改稻为桑,只拟定十万亩,必然会有许多人私下偷偷改,因为利润大啊!

大宋的丝绸、陶瓷和茶叶卖到海外都是暴力!

大宋朝可有不少“资本家”啊!

他们到处闻金钱的味道,哪里有金钱,他们就聚集到哪里,不惜践踏人间道德。

所以,这事不是说我划定一个范围,就可以解决的。

更何况,东南的产粮还牵涉到这几年河北、河东的灾情救济。

若是稍微不注意,把东南玩坏了,就可真的是大灾难。

赵宁说道:“若是如此,从江南西路(江西省)、荆湖北路(湖北省)、蜀地沿着长江往东南调度粮食,如何?”

“若是陛下执意如此,也是可行的。”

尤其是正在大力开发的荆湖北路,江汉平原在先秦时代还是云梦古泽,但到了唐宋,已经有了大片肥沃的土地。

荆湖北路又在长江边上,河运网仅次于东南,若是能开发出那里,是可以填补可能出现的粮食空缺的。

赵宁说道:“可否在江南西路、荆湖北路和蜀地大量种植桑树、苎麻?”

“可以。”钱槿姝说道,“民女对这些地方不甚了解,不过据民女对东南的了解,若是直接在东南种植会更好。”

“为什么?”

“有两部分原因,一是东南河道密集,原料和商品调运更加方便,二是东南本身手工艺已经很发达,民间有许多作坊,如此,能更快地产出更多的商品。”

赵宁不由得震撼,钱小娘子对这些问题看得实在透彻。

那东南之地,为何到宋朝之后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是因为南宋时期临安成了首都?

那为何明朝朱棣迁到北京后,江南依然是全国经济中心?

就是因为江南这个地方,河道网密集得像人的毛细血管。

商业繁荣的土壤是交通。

在生产力有限的时代,船运是最省钱最快捷的。

这就保证了原材料可以低成本快捷运输到东南各县城,也可以使商品低成本快捷运输到集中地,统一售卖。

这也是21世纪,上海成为第一大港的根本原因,因为那些河道网都连通着黄浦江,再加上一个长江。

这是汇聚了长江一整条线,再加江南河网,请问还有哪里有这样绝的港口位置?

只不过宋代的上海,还是真的海。

赵宁退而求其次,从钱塘江出去的杭州湾也是很好的地方。

如果这样说来,还真的只能在东南开拓经济类商品中心。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更多生产丝绸、布匹、茶叶,不仅仅是对外做贸易,同时也能向大宋内部做内销,促进内部商品繁荣。

毕竟江南到京畿之间,也有密集的漕运河。

这个优势,蜀地、荆湖、江南西路都不具备。

所以两人这一顿讨论下来,还真的只能将这个经济中心放在江南。

如果这个战略真的成功,大宋朝内部的经济将出现腾飞。

还会帮着交钞普及。

内部一旦有钱,有粮,有物资,面临日益剧增的人口问题,和对外战争问题,都可以有效解决。

(sdingdiannn/ddk60463950/3652835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