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金军围城,重生宋钦宗 > 第315章 不灭西夏,踏平金国,朕睡不着觉

赵宁环视一周,说道:“从即日起,推行《靖康新军法》。”

这短短的一句话,是大宋军政的一次全新开端。

新军法是张叔夜主导,宗泽、李纲、张浚编写,还有大量综合了刘锜、岳飞、吴玠等人意见。

最后由赵官家裁定的一部全新的军法,历时两年。

在过去,大宋也是有一套严格的军法的。

但旧军法里坑太多,例如军官可以随意打骂士兵,士兵不准告状。

自从赵光义在高粱河飙完驴车之后,大宋内部进行重大整改,开始全面打压武人。

赵光义不仅仅开启潜邸制军的先河,在文官内部也大肆提升科举、恩科人数的同时,对军队进行了重新定义。

赵匡胤时代的宋军,主要任务是统一天下。

雄心勃勃的柴荣在位六年,也就打下二十几个州,相当于二十几个地级市,后周版图几乎没有太大变化。

倒不是说柴荣不行,柴荣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君主,却过于保守。

到了赵匡胤上位,两年时间灭荆湖,再用两年灭巴蜀,真正灭巴蜀只有了两个月。

登基的第十年,灭南汉,第十四年,遣开国名将曹彬灭南唐,基本上统一南方。

所以后世很多人说柴荣死得早太可惜,其实不然,历史上柴荣和赵匡胤的功绩是有充足的历史事件和数据做支撑的。

所谓的唐宗宋祖,可不是那个人胡说。

还有人说那是柴荣为赵匡胤打下的基础,赵匡胤摘桃子,那就是纯粹信口开河的。

赵匡胤登基之时内部情况和柴荣登基之时的内部情况几乎差不多,不存在柴荣在位六年就打下了一个好基础。

可以说,那个时代的宋军,指哪打哪,所向披靡!

无论是大兵团的协同指挥,还是后勤调度,或者军队质量,都是当时天下一流。

又有赵匡胤这种本身就从底层一路砍上来的皇帝做总指挥。

(据说赵大对谁都很好,对弟弟好,对大臣好,对百姓也好,唯独对自己要求高)

可惜啊,宋军再强,但也是赵匡胤时代了。

车神漂移后,大宋精锐尽失,连曹彬这样的开国名将都被坑死了,这就相当于明朝的英国公被坑死在了土木堡。

自那以后,宋军编入的大多都是土匪、流民、地痞。

为什么?

车神不光彩啊,怕军队做大。

这货在军中本就没什么威信,又打了大败仗,就只能疯狂采用内缩战略来压制武人。

再往后,大宋的禁军可以说一年不如一年,真正能打的,也就长期跟西夏作战的西北禁军。

即便是京畿路的禁军,也多是一群流氓土匪,上层军官又以纨绔子弟居多,都是来混日子的。

还有许多吃空饷的,说是有八十万禁军,可能只有不到二十万,而且一大堆老弱病残。

甚至连神宗时代的名额都还在拿军饷。

上下瞒报,不修武德,蛀虫满天。

这两年,重建了一批禁卫军,几乎是换了一次血。

但远远不够。

新军法中有很重要的一条,入伍参军者必须是良家子弟。

实际上,这一条从去年禁卫旅招募就开始推行。

当年唐军为什么如此强悍?

因为盛唐时期的军队都是接受过教育的良家子弟,例如岳飞那种。

军人在唐朝是荣誉的象征,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进来蹭吃蹭喝的。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赵宁真正重振宋军的决心。

众人说道:“陛下圣明,新军法必壮哉我大宋!”

赵宁又说道:“讲武堂朕也设立好了,新军要识字、读书,军人要有信念,对朝廷有信念,对大宋有信念,这样的军队才能打胜仗。”

李纲说道:“陛下,臣担心,若是过于放任,会使武人骄横。”

“朕知道你的意思,但现在不是内守,是要重新打开局面,在不久的将来,大宋要主动出兵西夏,出兵金国。”

“攻守若要易形,必须扩充武德!”

赵宁越说语气越锋利,整个人仿佛一柄出鞘的利剑,他的目光也越来越深沉,连语气也自然而然变得咄咄逼人起来:“党项如同一条毒蛇在西北卧了近百年,金国又在咱们头上悬了一把剑!”

“不灭了西夏,踏平金国,朕睡不着觉!”

张浚立刻说道:“陛下放心,臣就算累死在陕西,也重振我大宋军威,踏平西夏!”

赵宁的目光落到宗泽身上:“宗帅,你有什么要说的?”

宗泽用一种比较深沉的语气说道:“老臣也赞同陛下所言,从目前我军的布局来看,确实还需要再加强,无论是招募兵源,还是后勤供给,或军备,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重振军制,裁汰冗余,正本清源。”

“李相公呢?”

李纲说道:“臣也赞同,我军入编者,大多为流民或招安匪徒,其性恶劣,难以驯服,平时蹭吃蹭喝,大难之际,一哄而散,难成大事。”

李纲继续说道:“便说去年九月,金军南下越过黄河,在沧州西南石家圈镇的收兵,是靖康元年在河北东路民间义军一个叫李春的首领,其人在当地以勇著称,然一遇金军即溃。”

“非李春不勇,而是他的人马,大多是难民,难民入伍,有愿以死保家者,却也有一大部分只是为了吃一口饭,当金人大举而来,这些人顿时慌乱无措,自己溃逃,还影响了大军。”

“此类情形,在各地皆有发生。”李纲也是一阵感慨,他的东线可以说是实力最薄弱的,底子最浅的,唯一能打的是韩世忠。

而更多的只是之前河北东路一带的义军,或者临时招募过来的军民而已。

缺乏正规训练,对战争恐惧,不堪一击。

甚至李纲认为,他的东线能守到现在,真是上天眷顾。

李纲似乎是感慨最多的那个人,他继续说道:“不瞒陛下,去年九月南下到沧州的那路金军,后来臣打听到了,是刘豫的人马,与金军精锐战力相差甚多,饶是如此,石家圈镇的守军也是不堪一击,此乃臣之失责。”

“刘豫?”这个名字顿时吸引了赵宁的注意。

军情司可不知一次向自己汇报这个名字了。

(sdingdiannn/ddk60463950/3652844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