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金军围城,重生宋钦宗 > 第277章 银行储备金

金军围城,重生宋钦宗 第277章 银行储备金

作者:画凌烟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2-05-25 01:02:01 来源:顶点小说网

这些都是陈旉多年种田的经验所得。

当然,这一年的陈旉尚未写成《陈旉农书》,还只是真州西山隐居的那个一边读书一边种田的闲云野鹤。

赵宁心有感触,农业时代的中国,对内治理的技术,绝对是超过任何一个国家的。

在生产力有限的年代,各类人才,会苦思冥想,观察、总结各种规律,将生产力发挥到极致。

赵宁又说道:“先生于目前的农田耕种可有好的建议?”

陈旉想了想,说道:“一曰适应天时,农事必知天地时宜,则生之、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无不遂矣。”

“二曰选田,高田、下田、坡地、葑田、湖田与早田、晚田等各不相同,坡塘的堤上可以种桑,塘里可以养鱼,水可以灌田,使得农、渔、副可以同时发展。”

“三曰施肥,虽土壤异宜,顾治之如何耳,治之得宜皆可成就,地力常新壮。”

这话的意思是,施肥要适当,例如赵官家的庄稼苗长得确实好,可是庄稼粒却残缺不全,就是施肥失误所致。

“四曰人治,庄稼好坏,赖于人,农家居住近于田者,便于耕作。”

陈旉已经从面到点,说得很全面了,也说得很深刻。

而且他的思维框架很清晰,不像有些官员,汇报一个工作,说得一团糟,不知重点在何处,什么都说,最后什么都没说。

“善!先生所言,朕甚感欣慰!”

赵宁已是大喜,人才就是第一生产力!

这样的人才,在农业时代,可与统帅三军的元帅相媲美。

众人也连连点头,觉得这个衣着普通的中年男子一席话,让人心悦诚服。

这真的是常年在田里苦心钻研才能,并且勤加思考,才能总结出来的。

赵宁感慨道:“近年来,金贼多次南下,民生凋敝,百姓难安,朕心甚痛,欲广招天下奇才之士,为朝廷所用,救世济民。”

“朕早听闻先生有大才,今日得见,诚不我欺也!”

“朕想请先生入格物院,又入东京大学农学院任教,先生可愿意?”

陈旉顿时有些不知所措,他紧张地说道:“天子垂怜,草民一介寒苦农夫,有幸陛见圣颜,不敢居心自傲。”

“且草民常年隐蔽山野,不知朝廷礼数,若为官,怕失了礼数,辜负陛下一番好意,实在难以双全。”

赵宁知他这种技术类的人才,是有社交恐惧症的,不太愿意与那些成天喝酒、吹牛的官僚为伍,才如是说。

赵宁说道:“先生大义,如今苍生凋敝,百姓罹难,朕寝食难安,请先生助朕!”

“朕在格物院为先生留了官职,先生若不愿上朝,可随时告假,没有朕允许,任何人不得随意差遣先生,先生可自由出入东京,先生若需要什么,随时有人安排。”

赵宁很真诚地看着陈旉。

“天子器重,草民无以为报,愿鞠躬尽瘁!”

陈旉算是正式进入格物院,进入东京大学。

陈旉的到来,无论是新学,还是农业技术,都往前跨了一大步。

下午的时候,赵宁对赵鼎说道:“朕已经跟陈旉说明,他会著述他的农业心得,他的农业心得多适应于水田众多之地,一部分也适用于北方。”

赵鼎说道:“前些日李光奏疏上来希望朝廷在淮西推行新政,臣倒是觉得,陈旉可以先出一部分手稿,阐述多项水田耕耘之术,在淮西推行。”

“没错,朕就是这么想的,但淮西还缺一个时机。”

“臣愚钝,不知官家所指?”

“若要向农家推行新策,必须有完善的监镇官监察执行,才能面面俱到,现在派往淮西的监镇官有多少人?”

“有九十五人,皆是新官学出身,有六十人是原京畿路的保正提拔上来的。”

赵宁说道:“那便将收成作为监镇官考核提拔的重点,由政事堂出具完善《监镇官考核条则》。”

“官家说得是,此事交给臣来办。”

“陈旉出的第一版手稿,要尽快印刷出来,发放给各地官员,尤其是监镇官,教导农民因地制宜,每一个监镇官都必须对陈旉的手稿倒背如流,这一点尤为重要。”

“官家,既然淮西监镇官大部分已经下去了,淮西新政,臣觉得可以先在寿春府开始推行。”

赵宁思考起来。

现在宋金基本上可以确定到了休战期,淮西现在本就很混乱,若是等这次的动乱平稳后,再推行新政,则又会乱起来。

而且监镇官刚到岗,很想出政绩,现在推新政是最好时机。

“那便颁布《淮西新农政条则》。”

“是!”

“对了,去年铸造了多少铜钱?”

“靖康三年铸造铜钱数收战争的影响,有减少,一共铸造了两百万贯。”

赵宁又问道:“靖康三年各地产铜总数为多少?”

“上报有六百万斤。”

这个数量自然是支撑得起大宋朝每年产铜钱的数量的。

“朕写的《大宋银行新政》你看完了吗?”

“回禀陛下,臣看完了。”

“你有什么想说的?”

赵鼎说道:“铜钱的流逝不仅与走私商贸有关,一些大户喜好囤钱,这也是许多地方钱荒的重要原因。”

铜钱这个东西,其本身价值非常高,大宋朝每年铸币数百万贯才能保证正常商业行为。

但许多大户却把铜钱私藏起来,大户越来越多钱,市场上流通的越来越少。

铸钱仿佛无底洞。

铸造铜币的门槛和工序本身就很复杂,尤其是开采铜矿的成本本身就很高昂,这么玩下去,最累的还是朝廷。

“陛下若是想要推行交钞,肯定需要足够的铜钱做储备兑换,毕竟民间对交钞已经不再信任了。”

“储备多少铜钱为妙?”

“如果只是在京畿路推行,至少要有500万贯的储存,以便百姓能随时用交钞兑换铜钱。”

赵鼎继续说道:“如若禁止百姓用交钞兑换铜钱,京畿路百姓必然会向其他各路低价专卖交钞换取铜钱,如此,交钞必然贬值,朝廷又允许可以以交钞交税,最终受损的依然是朝廷。”

“是以,臣是赞同推行交钞,但一定要有充足的铜钱供百姓兑换。”

“不是刚从淮西抄出500百万贯么,可以用在第一批交钞储备金。”赵宁说道,“其实朕最担心的是,金国在河北大量向我朝出售商品,以使铜钱流入金国,若是如此,河北各州府商业必然受到影响,使民生瘫痪。”

(sdingdiannn/ddk60463950/3652848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