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金军围城,重生宋钦宗 > 第159章 对金国的模糊战略

金军围城,重生宋钦宗 第159章 对金国的模糊战略

作者:画凌烟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2-05-25 01:02:01 来源:顶点小说网

对于赵宁来说,解决完赵楷,当然是去陪自己的娘子。

毕竟这一次是造谣说赵宁战死前线,不是明目张胆篡位,所以赵佶不敢动皇后和太子。

朱涟这些时日倒是没有被为难,但听闻自己夫君战死前线,几次哭晕过去。

宫中以宋淑媛为首的女官也被撤换下去。

此番赵宁回来,宫内一切在快速恢复之前。

第一夜,两人如漆似胶。

黏在一起,深入浅出地了解了这一个多月以来对方的感受。

当晚让赵宁明白,爱情不仅仅要用心,还要用力。

第二天,赵宁搀扶着墙走出来,他再次切身体会到一个道理:没有耕坏的田,只有累死的牛。

一大早,赵构就跑来。

赵构似乎很积极,关于宗室的事情,还有许多没有具体执行,看他这个样子,是要把某些人撸到底了。

大早上,赵宁请赵构用了早膳,两人商议着宗室案里面许多财产的处置方式。

一直商议到下午。

才又提到了关于对金国的态度问题。

赵构似乎又恢复了那个在金军大营中装逼的气势,他跟赵宁说:“我们一定要与金人决战到底,所有的议和者,都是居心叵测!”

这就很符合历史上,赵构登基之前的心态,毕竟没被吓过,不知道身临其境后,原来自己是个怂货。

去年在大名府的那种害怕的感受也慢慢淡化了下去,再次摇身一变,想要坚定主战。

其实也不能单纯说主和就是错误。

国家外交,不是莽夫斗勇。

主和派们的想法,无非就是觉得现在宋军正面打也是打赢了的,但持续打下去,肯定没法打。

至于民间嚷嚷着要血战到底,这是好事,上位者不应该打压他们的积极性。

可最终决定,不能只听民间怎么说。

得看账面上有多少钱,得看前线还剩多少能正面上战场的人。

而且现在是特殊时期,还得看武库里还有多少军备。

更重要的是,还有多少粮食可以调动?

南方自然有大量的粮食,大宋朝的整套官僚行政效率,能否再支撑得起继续打?

要知道,第三次宋金之战,宋军之所以能占据主动,最大的原因还是提前做了充足的准备。

包括提前动员兵力、粮食,把钱无差别地往前线送,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城寨。

可是这些在这一战中,消耗太大。

尤其是兵力和钱。

所以,朝中有人提出现在是议和的最佳时机,从理性的政治角度出来,未必是错。

例如这个时候,一直蛰伏在家的前前任少宰唐恪,便罕见地上书了一封《时弊论》,来分析眼下的情况。

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派人去与金军谈,先谈,能谈成什么样试试再说。

意思是看菜下饭。

而大宋朝应该着手迁都关中,以山河之险巩固京师,以安天下。

但是,军政使张叔夜则是主战的一派。

他也上奏了《宋金战时论》,尤其是阐明了东线作战的优势。

金军一旦抵达两淮,面临的是河运密布的水乡之地,金人不善水,对金军骑兵也有很大的牵制作用。

两份奏疏,赵宁都看完了。

他自然有他自己的打算。

这一日,他专程召见了一直搁置在一边的唐恪。

唐恪站在文德殿门口恭候着皇帝的到来。

不多时,便看到赵官家的身影,赵官家身边跟着刚刚官复原职的刑部尚书秦桧,还有康王赵构,以及京畿路转运使李光。

他们向文德殿走来。

唐恪行礼道:“臣参见官家。”

“是唐相公来了,走,进去说。”

唐恪心中一百个疑惑。

自从靖康元年十月,他因主和被罢了宰相的职位,便赋闲在家。

其实他心中还是一直在等待皇帝再次传召的,但一年多,没有任何动静,他以为皇帝已经彻底忘了自己。

没想到今日奏疏一封后,立刻得到皇帝传召。

见唐恪来了,秦桧心里琢磨着,唐恪是议和派的骨干,为何今日突然得意进宫面圣,莫非官家有主和意愿?

议和是不可能议和的。

弱国无外交。

弱势的一方,是不可能主动提议和的,否则对方会认为你扛不住了。

好不容易把局面扛到这一步,这个战果,很快应该就会传到燕京,然后传回上京。

金国朝堂内部必然会引起一场空前的政治地震。

这个时候大宋主动提议和?

正在郁闷的宗翰恐怕做梦都会笑醒。

让第三次宋金之战的战果,先在金国朝堂消化一下吧。

下棋不能急,以不变应万变。

现在是该安静地看对手打算怎么走了。

这叫让子弹飞一会儿。

至于这个空窗期嘛,当然是改进统计阵亡数字,准备抚恤金,安抚前线,调集粮食,巩固战防,随时应对金军卷土重来。

不过,关于一些议和的声音,赵宁这一次,却不打算强行压制。

为什么?

这是一种政治谋略,叫做模糊战略。

模糊战略是21世纪大国博弈中最常用的一种战略。

这种战略就跟渣男骗妹子一样,或者跟绿茶玩弄男子一样,不表态,吊着你。

此次战争后,金国一定会派人来探查大宋朝堂接下来对战争的声音。

如果他们发现大宋朝全部是主战派,一个个撸起袖子,恨不得立刻就冲到北边去把金国灭了,这必然会引起金国朝堂主战派持续占据优势,掐死了金国朝堂主和派的路子。

此乃匹夫之勇,非谋国者之智也。

但是,在大宋内部,却绝不能让主和派掌权,尤其是军政,否则必然消极怠工。

在这种战略中间,找到微妙的平衡,就是赵宁需要的。

模糊的战略,给金国看看,让金国朝堂内部自己陷入争论中。

唐恪进了文德殿后,赵宁让其他人先退下,只剩下唐恪。

“你的奏疏,朕看完了。”

赵宁言简意赅:“朕回答你的奏疏,朕不会迁都长安,关中凋敝,东南富足,这已是眼下定局,若是进入关中,等同放弃淮东,万万不可取。”

唐恪说道:“但东线无险可守。”

“军政机要,你以后不必过多过问,朕会安排人处置。”

“陛下……”

“朕找你来,有其他事交给你。”

“请陛下明示。”

“朕要你去荆湖北路做转运使。”

(sdingdiannn/ddk60463950/3652860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