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金军围城,重生宋钦宗 > 第84章 有人在作死?

金军围城,重生宋钦宗 第84章 有人在作死?

作者:画凌烟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2-05-25 01:02:01 来源:顶点小说网

完颜宗望还活着,对于赵宁来说,总归是一件好事。

金国朝堂对立得越严重,他的时间越多,压力相对越小。

不过赵宁并不知道完颜宗望还活着,甚至张邦昌在隆德府称帝建元的消息也尚未传到东京城。

六月初二,东京城,一场夜雨后的清晨,汴河之上弥散着淡淡的水雾。

天光慢慢展露,夏风拂过青莲。

船只切开水面,满载货物。

此时的渡口已经车水马龙,忙得不亦乐乎。

空气中带着泥土和青草的芬香,路边的小铺陆陆续续开业,一辆辆车在渡口载满货物后,将货物运送到指定的地方。

宋代商业发展,打破了唐代的坊,商品增多后,官府在城内会建造许多专门为商人囤积货品的地方。

这种地方的官方名称叫“塌房”,在大宋朝各个城镇都普遍存在。

不仅仅商人可以囤积货物,私人也可以囤积个人用品,不过是要交钱的。

这种制度,在大明朝建国初期,被朱元璋在全国各地大规模推行。

从目前塌房的储存数来看,东京城内的大宗商品在逐渐增多。

例如粮食、果物、油、盐、布匹、丝绸、药品等等。

中原王朝便是如此,只要没有战争,只要给民间以喘气的空间,他们很快会自己休养生息,慢慢恢复。

“号外!号外!李纲李相公回京师了!号外!李纲李相公回京师了!被任命同知枢密事!号外!”

一大早上的,卖报郎就在繁华的地段吆喝起来。

东京城的人们对报纸也开始慢慢习惯。

而且喜欢读报纸,某些读书人,几乎每天都会买一份,密切关注朝廷重要的风向变化,那些不识字的,就喜欢听人说。

“给我来一份,给我也来一份。”

“真的吗,李相公回来了!”

“官家圣明,终于将李相公召回来了!”

“……”

刚出了宫,准备出城去走一趟的赵宁,听到路人的议论,不由得好笑。

看来东京城的老百姓,对李相公的归来,还是很激动的。

李纲十天前就低调入京,六月初二,任命诏书流程走完了,同知枢密事,也就是之前孙傅的位置,副枢密使。

且兼任河东东路、京东东路总制置使。

两路军政大权一手抓,任务是重组东路防线,迫在眉睫。

并且赵宁还给了他生杀大权。

十天才走完任命书,足以见京师有多少官员对李纲表示不满。

这些家伙阻止不了李纲上位,但却故意拖延。

赵宁不由得感慨,看来北宋末年的东京,许多官员不喜欢李纲是真,但老百姓对他却是另一个态度也是真。

赵宁随口问一边的荆超:“荆超,你觉得李相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荆超说道:“臣对李相公也不甚了解,不过去年年初,他主持全局守城,城中百姓确实爱戴他。”

荆超也搞不懂赵官家是怎么想的,他也不敢随便回答。

靖康元年,第一次金军南下,就是李纲带领全城军民,一起击退金军的。

自此,李纲成了一面抗金大旗。

尤其是第二次金军南下,横扫河北、河东,人们都开始怀念他。

正统历史上,东京城被破,宋钦宗最后悔的就是罢免了李纲,且后悔没有听李纲的。

等赵构登基,第一件事就是召回李纲,拜为宰相,全面竖起抗金大旗。

就是这么一个人,不被官僚喜欢,被北方各个军镇排挤,在历史上,一生不得志。

赵宁也没有再细问,等过两天与李纲再讨论完一些战术策略,李纲就要奔赴东线了。

赵宁骑着马,带着人,一路出了城。

眼下粮食正在持续补给进来,民间现在到底如何,赵宁也只是听下面的人做了一些汇报。

这人,不亲眼看看,心里总感觉不踏实。

毕竟下面的人都有一个特点:报喜不报忧。

这种特点在官僚中,层层传递,以至于一线的情况,几乎不可能传到皇帝耳朵,就算传递到了,也已经变了十万八千里。

所以,今天趁着李纲和宗泽找自己汇报接下来的战术策略之前,就一身的便衣,偷偷溜出来了。

先在汴河畔的渡口看了一会儿,看到那大船小船,满载而来,赵宁感觉心里踏实。

真的踏实。

北方军事防线固然重要,民生也重要啊,以后京师就是中线的后勤补给点了。

民生一定要稳。

“良臣。”

一边一直很紧张的韩世忠听到皇帝忽然叫自己的名字,连忙说道:“臣在。”

“之前来过汴京吗?”

“回禀陛下,臣第一次来。”

赵宁笑道:“在外面不必称呼陛下,我们是私访。”

皇帝温和的态度,多多少少缓解了韩世忠紧张的情绪:“是,公子。”

按照后世的身高,韩世忠至少一米八五,妥妥的西北大汉,而且非常强壮。

常年军旅生涯,皮肤成古铜色,看起来更有力感。

这家伙个人的武力值也是非常强悍的。

赵宁说道:“你们在西北打仗是很辛苦的,我能够理解。”

说完,赵宁骑着马,在殿前司诸班直的簇拥下,又一路朝南城门而去。

汴京的秩序慢慢恢复,城楼的守卫也严肃起来。

出城后,赵宁便一路南下。

他没有走远,只是在二十几里之外的朱仙镇附近停下。

流经朱仙镇的运粮河上,来往有不少船只。

大宋朝果真是非常重视水利的,以开封东京为中心,开发了许多分支河流,这也是大宋朝商业发达最要的原因。

去年金兵围城,受到重创的可不仅仅是汴京城,锁城战术,周围的县城、乡里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眼下,各地都在缓慢恢复中。

黄河北岸在未来是前线,京师附近的粮食生产是必须要有保障的。

赵宁看到前面一个扛着锄头正在飞奔的老汉,觉得很奇怪。

他忍不住问道:“这位老丈,因何事如此着急?”

那老汉头也不回喊道:“官府来抢粮了,再不回去就等着饿死!”

听到那话,赵宁大吃了一惊。

他疑惑地看着高俅,意思是,什么情况?

高俅脑袋摆得跟拨浪鼓似的,表示臣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赵宁脸沉下来,看着高俅,说道:“如果我刚才没有听错,他说官府来抢粮食?”

高俅有些发憷地点头:“好像是这样说的。”

“岳飞,那个人刚才是这样说的吗?”

随行而来的岳飞说道:“确实如此。”

官府在京师附近的乡里抢粮食?

“走!去看看!”赵宁跟着刚才那老汉,一路赶过去。

(sdingdiannn/ddk60463950/3652867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