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金军围城,重生宋钦宗 > 第72章 拔萝卜带泥,朕要把它办成一场大案

高俅虽说以前是幸臣,但年轻的时候好歹跟苏子瞻混过,学识方面还是有的,后来又去西北,在刘仲武那里刷过军功。

刘仲武就是两宋之交抗金名将刘錡的父亲。

高俅的军旅生涯还是有些小故事的,现在看来,让他办这点事,能力还真是绰绰有余。

至少赵宁看到这份招供书就很满意。

怎么?

这份招供书牵扯进来许多官员?

这还是次要的。

牵扯进来再多官员,那都是一锤子买卖的抄家,有钱拿固然是好事。

可王寻这件事,还反馈了两个更加严重的问题:

一、王寻的儿子为了少受皮肉之苦,把王寻高价卖宗泽粮食的事也抖了出来,8贯一旦!

二、王寻的家产中,竟然有良田3000亩!

为什么说这两点很严重?

一个反映出河北之地,某些商人此时的嘴脸,除了王寻以外,还有没有别的商人在发国难财?

二是反映出王寻这样的人,正在利用手里的钱,快速吞噬社会资源,也就是俗话说的土地兼并。

一个商人,居然有3000亩地!

这正常吗?

这在大宋朝太正常了,但这在大唐朝就不正常!

唐朝有均田制,宋以前的朝廷都在变着法的遏制土地兼并。

到了大宋朝,就关于土地兼并这件事,直接躺平了。

大宋:诶,我就是躺平了,你们爱咋滴咋滴去吧。

王寻的田产一事,只是管中窥豹。

他有钱,结交有权的人,自然可以兼并良田。

这样的后果就是,无数人失去田,沦为佃户,地主随意涨租,佃户种不起田,成为流民。

大宋朝的流民,是出了名的一大社会问题。

国家资源被上层阶级快速啃食,连一丁点都不留给下面的人。

以至于,此时河北、河东之地,不仅被金军横扫,更是盗贼四起,民不聊生。

看到这里,赵宁是又愤怒,又他妈的高兴。

愤怒是怒赵宋历任官家的不作为,以至于国朝千疮百孔,才开国一百多年,利益集团已经将国家啃得七七八八。

现在不仅仅是民族矛盾啊,还有内部的阶级矛盾!

高兴是因为,这份名单上的官员,也不算少了。

这个王寻,他不仅仅有自己的冶铁坊、良田,还做茶叶买卖。

北宋时期是茶叶真正开始兴起的时期,这一时期,大部分茶叶还种植在南方,以漕运运河运入京师。

如果将茶叶运到北方,价格翻倍。

若是运到西北,价格可以翻七八倍。

这也是大宋朝的入中法为什么这么能赚钱的原因。

茶引本身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就像21世纪,想要拿地,有买地的资格证一样。

王寻不仅仅拿到了冶铁的资格,还有大量的茶引,将茶叶运输到河北高价出手。

他要拿到这些,自然是送了不少钱给某些官员的。

赵宁看完后,心中狂喜,却一副皱紧眉头,很是生气地说道:“凡是有涉及的官员,全部先拿到皇城司,一个个审问,立刻去办!”

高俅说道:“官家,此事牵涉到太府寺官员,要不要有刑部和大理寺参与进来。”

“朕让你先去拿人!先把人给朕抓到皇城司去!皇城司先审一遍,有罪的接下来该走什么流程就走什么流程!”

“是!臣这就去办!”

高俅刚出去,后面又传来皇帝的声音:“回来!”

高俅连忙转回去:“官家,还有何吩咐?”

“让你派人去黄河北岸去查探情况,查探得如何了?”

“回官家,能够确认的是宗泽支援大名府的康王殿下,这是去抓王寻的时候,在磁州打听到的,王寻想高价卖粮给宗泽,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至于其他的,还在收集当中。”

高俅心中想着,金军才退了不到半个月,就算我的人会飞,也不可能马上把详细的消息都拿回来吧。

“让你派人去找的那个马扩,派人去了吗?”

“去了。”

“汴京城内,河运最近如何?”

“都已经恢复,臣去打听过,好些船在跑东南,大概是去运粮的,臣还打听到一大批商人南下了,大概也是去买粮的,现在只要运过来能吃的,都能卖高价。”

“朕知道了,你速速下去拿人。”

“是!”

这一次牵扯到的官员有哪些?

都茶场的两个主簿官,盐铁司的三个主簿官。

还有太府寺主簿、太府寺丞各一人。

当然,还提及到郓王王府的管事。

都茶场是什么衙门?

这是蔡京当年为了给宋徽宗赵佶搞钱,设立的卖茶引的部门。

而盐铁司就不必多说,它里面有都盐案、茶案、铁案这些衙门,都与盐铁茶有关。

什么?

这不重复了吗?

这不算什么,因为这是我大宋朝的衙门,重复两个不是再正常不过吗?

那太府寺的人怎么又牵扯进来了呢?

因为太府寺下面有茶库、汴河上下锁、都提举市易司、香药库等部门。

当然,太府寺下面还有许许多多部门。

太府寺下面也牵扯到茶?

没错,也牵扯到!

这就是大宋朝的特色之一:冗官!

没有最冗,只有更冗。

太府寺是王安石变法的时候搞的一个单独的衙门,掌管国家财货政令,与司农寺并列,几乎快要把大半个政府部门的事都要干完了,你说它下面有多少部门,多少官员?

而王安石走后,变法派和保守派争得你死我活,后来变法派的蔡京掌权,怎么可能废掉太府寺呢?

但蔡京又搞了一个都茶场出来,开始用茶引敛财。

这样层层叠加,我大宋朝的衙门日积月累,官员人数蹭蹭上涨。

官员有职位,有俸禄,能外快,不干活,职能重复,相互推脱,何乐而不为!

所以,王寻这个案子,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子。

拔萝卜带泥,在大宋朝做买卖,还是做茶和铁的买卖,自然是和这些衙门都打伤了关系。

这不,朕的钱都在朝朕挥手!

也顺带着做掉一批尸位素餐的官员,为朝廷节约人力开支。

一个字:爽!

此时的东京城还不知道,靖康以来,最大的案子,即将来临。

这是一场腥风血雨,且第一次暴露了靖康以来内部尖锐矛盾。

(sdingdiannn/ddk60463950/3652869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