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金军围城,重生宋钦宗 > 第649章 国库:我最近压力有点大!

赵官家天天在想着打仗,而且胃口越来越大。

这让梅执礼的黑眼圈更重了,远远看去,像一个胖乎乎的熊猫。

而且每次听到赵老板说要给这个加装备,弄死那个,梅执礼的心头就在狂跳。

领导一张嘴,下面跑断腿啊!

“陛下,这是明年预算,以及国库收入预估。”梅执礼又呈递了一份汇报。

赵宁简单看了一眼,倒是没有太在意。

他漫不经心说道:“如果朕要彻底将西夏变成我大宋领土,要投多少钱?”

梅执礼被赵官家这个忽如其来的问题搞得有些懵逼,刚才还在谈辽东和高丽,转眼又跳到了西夏。

“那得看多长时间灭夏。”

“你就按照未来五年。”赵宁转身看着梅执礼,“朕是说,未来五年,将西夏所有的军事力量全部摧毁,并且设立行之有效的地方政官,迁移人口过去。”

梅执礼求助地看着赵鼎。

也许在过去,户部尚书是可以回答赵官家这个问题的。

在大宋初期,还是二府三司。

三司掌管财政,三司使又称计相,权柄极重,甚至超过宰相。

那是因为当时赵官家们认为应该从财政的角度来取主导国家战略。

后来元丰改制后,三司权归户部,许多行政事务都不在参与了。

所以这个问题还真的难倒了梅执礼。

赵鼎说道:“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军费,若是靖康十二年灭夏,算上当年陕西常规军费开支600万贯,打仗时临时消耗、抚恤,按照1200万贯……”

赵宁说道:“不,你按照2000万贯来算。”

“这第二部分是移民,每年移民20万,每人领100贯,每年需要2000万贯的移民费用。若是西北常规军费不变,从靖康十三年到靖康十七年,西北每年要投入2600万贯。”

这算得非常粗暴,但大体的逻辑是没有问题。

而且打仗的时候,许多物资会因为突发情况而浪费掉。

从靖康十三年到靖康十七年,每年投入2600万贯到西北,而其他各地的军费开支大体在1400万贯。

也就是说,在宋金没有发生任何战争的情况下,从靖康十三年开始,扩边和军防的保底开支是4000万贯。

赵宁又问道:“若是算上其余开支呢?”

“若是靖康十三年,官吏俸禄涨到1500万贯,加上公务费、驿站等费用,可能总支出要到5500万贯。”

赵鼎又补充道:“为了以防万一,到靖康十二年,国库收入应该维持到6000万贯以上,否则无法应对随时发生变化的突发情况。”

听到这个数字,梅执礼额头冒汗。

“若是……”

赵宁问道:“若是什么?”

“若是这几年,我朝与金国关系恶化,双方开战,恐怕不到靖康十三年,国库开支暴增,臣预估了一番,得到年收入得8000万贯以上,至于收复燕云则需要的更多。”赵鼎倒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计算着。

“诚如陛下所言,燕云之地沦为虏手已有近两百年,民生凋敝,大宋拿回燕云,作为前线据点,必然也要移民,若是五年移民200万人,每年仅仅移民花费就需要4000万贯。”

梅执礼忍不住了:“移民可以不用给钱嘛,让他们自己去,那里那么多土地可分配……”

“话虽如此,大部分百姓不愿意随意迁移,更何况是遥远的燕云之地,而且关键是要快。”赵鼎说道,“既然要快,就只能用立刻看得见的东西去引导民众,还是要做好准备的。”

“大相公说得没错,收复燕云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我们要做好万全之策。”

“如此,国库每年收入岂不是要上亿贯?”梅执礼倒吸了一口凉气。

外面那些人天天嚷嚷着要打仗,要收复燕云,要重回汉唐强盛。

但他们谁又坐下来仔细算过这笔账呢?

说到底,沉迷在自我感动的热血情绪中的学生们只需要张张嘴就完了。

而对于赵官家来说,那可真得真金白银地往里投,并且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极大的风险,可能造成政治的动荡。

沉默了片刻后,赵宁说道:“先往未来十年的策论去做,办法总是会有的。”

“是!”

梅执礼先行告退。

赵鼎说道:“陛下,上一次何相公提的派康王去西北一事,近日朝臣们议论过,不少人还是赞同让康王去的,原因是康王的确非常适合,有多方面的新政经验。”

“还有别的人选吗?”

“有倒是有,李光、胡铨也都适合,但是眼下江东还在混乱期,李光无法抽身,胡铨在襄阳府做银行改制,也无法抽调,解潜有心,但他缺乏新政的经验,张九成自不必说,虞允文在河北主管两国榷场。”

赵鼎说得赵宁一时间也无法反驳。

最主要的是用新政大局把控能力,这一点来看,赵构的确非常合适。

“那就让康王去,让他在西北待一段时间。”

“陛下若是不放心康王的安全,可以派禁卫旅随行。”

“安全一事,朕会安排,朕希望西北的民生能转变,朕不想再给西夏时间了。”

“陛下深谋远虑。”

“对了,齐王一事你怎么看?”

“齐王有功,既然有功就要奖赏,这样才能向天下人展示陛下的赏罚分明。”

赵宁明知故问:“给齐王一个什么职位呢?”

“高丽目前尚未确定要设立都护府,臣建议等高丽一事确立后再给齐王职位不晚。”

“你说得有道理。”

赵宁从赵鼎口中听出了弦外之音。

十二月二十九日,靖康七年的倒数第二天,身在兴庆府的李乾顺,还是收到了令他想骂娘的消息:会州榷场暂停。

这对于手上握有近百万贯交钞的李乾顺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

显然,他低估了这场噩梦。

他并不知道,赵官家已经提高走私买马的价格。

接下来会有源源不断的交钞通过地下渠道进入西夏,那将造成交钞在西夏大量贬值。

可能明年他手里的一百万贯交钞就只值五十万贯了。

到现在,李乾顺总算明白,宋夏的这场联合博弈,自己输了一局。

但他不甘心,他打算动用一切关系,让大宋再次打开会州榷场。

十二月三十日,靖康七年的最后一天,赵宁什么都没有做,就陪着家人一起赏雪、饮茶。

难得休息的时间。

这时,王怀吉急匆匆赶来:“官家!官家!”

“何事如此慌张?”

“北边传来急报!”

“急报?”赵宁愣了一下,难道金军南下了?

他接过来一看,当场呆住了:完颜吴乞买驾崩,完颜宗磐登基!

(sdingdiannn/ddk60463950/3652811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