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狂野北美1846 > 第227章该死的风雪

狂野北美1846 第227章该死的风雪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11-14 09:25:58 来源:顶点小说网

入冬以来

山区里已经降过几次落雪,1855年的2月中旬,克里米亚山区的气候异常寒冷,连续多天阴云密布,似乎在酝酿着一场大风雪。

在山间崎岖的道路上

身穿着羊皮夹袄的奥斯曼苦役正在铺设道路,尖头镐用力砸在地面上,土地已冻的硬实,只能刨出一个不大的小泥坑。

远征军第五师长范鹏飞中校头上戴着遮耳棉帽,全身棉衣装备齐整,腰间的皮带上插着左轮手枪,正带着先遣队在山岭间向前跋涉。

他沉重的喘着粗气,伸手示意稍微歇息片刻。

回首望去

在经过的陡峭山路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奥斯曼帝国苦役在寒冷天气中艰难劳作。他们将阻挡前进的大树伐倒,用斧头削掉的枝杈垫在山道狭窄处,然后覆盖煤渣和积雪,踏实以后就能够供大军通行。

先遣队沿途留下的标记,什么地方要拓宽?什么地方要垫实,标记的相当清楚。

6700名奥斯曼苦役显然不够使用,深入到山区20多公里后,基本上已经很难看到这些苦力的身影,全都滞留在后方劳作。

范鹏飞中校眉头紧锁;

如今军情紧急,可没有更多的时间能耽误,从阿卢什塔港口向西穿越71公里的崇山峻岭,就可以抵达塞瓦斯托波尔要塞防御力薄弱的西侧山地。

但那是地图上的直线距离,进入山区后,顺着高耸的山岭开辟道路,距离增加了一倍都不止,山区的冰雪小道在险峻的山势加持下,更显得崎岖难行。

先遣队中已经有7头骡马坠入山崖,范鹏飞自己也几次险些跌下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采取安全绳措施。

也就是说用一条绳索,将4~5名士兵连在一起,一旦发生坠落山崖的危险,其他几名士兵就地匍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防范作用。

不得不说

这个聪明的主意救了很多人的命,可惜不能用在骡马这些大牲口上,这些大牲口一旦滑落山崖,再多的人都拽不住。

慎重考虑了一番之后

范鹏飞中校神情严肃地下达命令;

“记录命令;第五师先遣队范鹏飞向军部报告,经过实地勘测,深入山区约20公里的崎岖道路,经过简单修缮勉强可以通行。现急需将当地苦力全部抽调上来靠前施工,越是进入山区深处,山路越是陡峭险峻。卑职认为应该立刻筹措斧头,铁镐,刀具等物资,配属到先遣部队中,沿途一边开进一边修筑山崖险道,以保证后续大军顺利通行。仅依赖当地苦力恐不足需,殆误战机也。此命令立刻回送军部,不得有误。”

“遵命,长官。”

先遣队的通讯兵立刻神色肃然的敬礼,接过命令之后返身离去。

范鹏飞抬起头来看着阴沉沉的天空,眉头紧皱,联军方面下达的命令不容置疑,定于2月18日发起全线进攻。

今天已经是2月12日了,距离全线进攻不足一周时间。

当地的牧羊人在气候晴好的秋季,翻越这片山区需要三~四天时间,那是因为他们常年生活在这里,熟悉山区地形。

放宽一点的话,在考虑到恶劣的冬季气候因素,全军翻越山区至少需要5天。

第五师作为全军先遣队,范鹏飞师长亲自率领步兵107团作为全师先锋,一路上开山辟路走在最前面,以此激励全师官兵奋勇向前。

范鹏飞中校知道,继续向前翻越十几公里的山路,就会出现一个面积较大的山谷地带,长约五六公里,顺着山谷底部还有一条奔涌的溪流,可以作为全军部队短暂驻扎的前进基地。

再往前去

就要翻越最为陡峭的阿卡蒙德山,当地人称之为“朝圣者之山”,那是一座海拔1770多米的险峻山峰,也是整段路途中最危险的天然障碍。

这里是宽约50多公里,长150多公里的克里米亚山区一部分,位于克里米亚岛南端,横亘在塞瓦斯托波尔与阿卢什塔地区之间,是两地间的天然屏障,自古以来人迹罕至,山崖陡峭险峻,是野生动物的乐园。

英国人的部队就是在翻越阿卡蒙德山时,忽然遭受到瓢泼大雨,山洪暴发,从而导致大量人员装备被山洪吞噬,损失惨重,不得不无功而返。

如今,这座险峻的山峰横亘在眼前,来自大唐王国的远征军无论如何也要踏平高山,翻越险峰,克服重重困难抵达既定的进攻出发地域,配合盟友击败顽抗的沙俄守军。

想到这里

范鹏飞中校眼中露出坚毅的神色,对着身后长长的队伍,振臂高呼道;“弟兄们,再加把子力气,翻越前面的山峰下到谷地,大家就可以喘口气了,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阻挡我们的5师继续前进,第5师威武。”

“第5师威武!”

“有进无退,首战用我。”

在师长的鼓舞下,107团的官兵们群情振奋的齐声高喊,一个接一个从范鹏飞师长的面前经过,踏上崎岖的羊肠小道。

在险峻的路段

107团的官兵们钻炮眼,伐树木,搭桥梁越过溪流,迅速开辟出一条翻越崇山峻岭的道路,向山区深处延伸……

三天后

阿卢什塔港口

第2批抵达这里的远征军大部队密密麻麻布满了码头,由于前线军情紧急,时间紧迫,刚刚下船的士兵们略微休整后,便列队向山区深处进发。

从码头边到城镇里,路边摆着一长溜上百口热气腾腾的大铁锅,大铁锅旁边就是堆成小山一样的面饼,任由士兵们取用。

翻滚的大铁锅里煮着牛羊肉汤,弥漫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刚刚下船的士兵们可以吃一口热汤,就着饼子吃的肚儿圆。

到了前面

每个士兵可以领到一个布袋子,布袋子里面装着14块面饼和少数咸肉和咸鱼,这是士兵们今后一周的口粮,只有在翻越山区之后,才能得到食物补给。

有的士兵很有经验,在怀里面多揣了几块面饼,其他士兵有样学样,也都尽量多带些食物。

长官们对此视而不见,由于阿卢什塔地处滨海港口地区,物资供给十分方便,并不像塞瓦斯托波尔战区那些深入敌境的己方阵地那样供给困难,所以士兵们可以敞开了拿。

只要自己背得动,一切都不是问题。

兵团司令段德彪少将一脸严肃的站在城外丘陵上,看着面对行进的大军高举旗帜向山区深处进发,全不见头,后不见尾,绵延10多公里的长长队列极为壮观。

他不时的抬头看一下阴云密布的天空,心中忧虑神色布满脸颊。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今天已经是2月15日,前锋部队1.8万余人正在翻越阿卡蒙德山,从前方传来的消息并不乐观。

到昨天为止

翻越过程中,已经有300多匹骡马与140余名士兵坠入深崖,这让前锋部队的行进愈发艰难,严重的阻碍了全军行进的速度。

眼看着这鬼天气阴沉了好多天,根据当地人描述,山区有可能迎来罕见的大风雪天气,这对远征军来说不亚于当头重击。

段德彪少将只能在心中暗暗祈求,这场暴风雪来的再迟一些吧!

哪怕迟个两三天,让远征军的大部分兵力顺利翻越阿卡蒙德山,那就真的谢天谢地了。

最前方的前锋军第5师深入山区已经三天了,今天就应该大部翻越阿卡蒙德山,进入俄军防守薄弱的西部山区。

到了明天傍晚

包括第二师第五师和第六师在内的前锋前1.8万余人,按计划应该突破阿卡蒙德山,度过最艰难的时刻。

这场暴风雪来的越迟些,对远征军作战就越有利。

“报告司令长官,镇上最有经验的三位老者已经带到,根据他们所述;这场暴风雪应该就在这两天会落下,具体什么时候,那要看沿海的风力。”

一名军官带着三名当地的须发皆白老者来到近前,举手敬军礼报告说道。

他的汇报让段德彪少将心中一沉,脸色凝重的看向身边的詹姆斯-卡恩少将,两人脸上都很难看。

若当地人说的不错,那么远征军麻烦大了。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俄军可不是大毛小毛两三只,而是汇聚起超过13万人的大军,依据着险峻的山势,要塞棱堡和城墙与联军相对抗。

原本计划6个星期的战役,如今已经整整拖了9个月不分胜负,双方死伤50多万,那真是打的伏尸遍地,血流成河。

如今联军凭着火炮优势和米尼步枪优势,在正面对抗中一直压着俄军打,代价是消耗数以百万计的炮弹和无以计数的子弹。

但俄军也不是吃素的,俄军以密集队形发起排山倒海般的白刃格斗战,一次又一次的击退了英法联军的进攻。

只要有一块黑面包,沙俄来自于冰天雪地的农奴士兵就像坚韧的牲口一样,忍受巨大伤亡坚守在战壕中,像钉子一样不后退一步。

仅仅前锋军的1.8万兵力,很难撕开牛皮膏一样的沙俄阵地。

一旦俄军反应过来,处于内线作战的俄军可以迅速集中力量凶猛反扑,前线投入的1.8万兵力有很大可能深陷重围,最后弹尽粮绝,全军覆没。

这场该死的暴风雪来的真不是时候,一旦风雪肆虐,便阻断了远征军后续兵力的投入,前线投入的1.8万兵力便成了孤军。

问题在于联军最高统帅部计划2月18日在克里米亚战场上发起的全线进攻,已经传达到联军各部队,数十万大军枕戈待旦,不可能因为天气的因素延误下来。

远征军面临着严峻考验,已经到了关乎生死存亡的地步。

(sdingdiannn/ddk99836175/70118056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