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狂野北美1846 > 第564章 虚弱的巨人

狂野北美1846 第564章 虚弱的巨人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4-11 08:26:39 来源:顶点小说网

大唐帝国一直是盛产农产品的国家,加上帝国皇室和政府都建有较为完备的粮食储备制度,粮油等农牧产品的价格一直较为稳定,上下波动起伏不大。胛

自普法爆发战争以来

国际市场粮食价格陡涨,这是源于欧洲各国担心粮食收成的巨大缺口,纷纷涌入大唐帝国大手笔抢购粮食造成的,对国内市场价格冲击不大。

巴黎围城至今三个多月了,引起了欧洲各国的巨大粮食恐慌。

为了平抑国际市场粮价,在芝加哥大宗粮油交易所帝国政府分11批陆续抛售了数百万吨粮食,几乎都被国际买家一抢而空。

根据《长安时报》报道;

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政府拟在12月至明年1月间,陆续再抛售六批共计320万吨粮食,以平抑一直居高不下的国际粮食行情。

基本上每隔一周就抛售一次,总量在50万至55万吨之间,引入集合竞价机制,以1万吨为一单,预计将在2月至3月间陆续交付欧洲客户。胛

这是帝国政府政务透明的一个举措,意在杜绝暗箱操作滋生的**,更多的用市场力量去平衡波动,而不是采取行政手段。

这么多粮食看似不少,实际上根本就不够用。

法国的1/3的国土约二十几个省被普鲁士王**队占领,大量的难民潮形成了社会动荡,而且法国东北部和西北部是传统的农业主产区,这一季冬小麦彻底完蛋了。

巴黎被围困了三个多月,一直靠着南方省份支援粮食度日,这种情况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

三十几万巴黎市民武装起来成立的“国民自卫军”再加上后勤人员,总数超过50万,若是再算上资产阶级和奥尔良派分子组成的紧急政府麾下7万余人的政府军,整个巴黎全都武装了起来。

其后果就是这么多青壮年男性不事生产,整天挎着枪守卫着街垒,城市中充斥着狂热的爱国热情和各种思潮,就连十二三岁的少年也走上了街头。

法国动荡的局势一天不结束,巨大的粮食缺口就一直存在。胛

各种无政府主义,资产阶级和工人运动浪潮此起彼伏,酝酿着一场震惊中外的巴黎大革命。

这么多巴黎市民连同其家属高达230余万,从9月份以来就坐吃山空,完全依靠南方省份输送各种物资,这种情况势必难以为继下去。

坐在茶馆里

李察神情悠闲的翻阅报纸,从字里行间看出欧洲的动荡远非一年半年能够结束,董杰首相呈报的“腾仓计划”已经顺利执行过半,剩余的存量陈粮压根儿不用担心。

这就像巨型水库泄空了库容,可以应付接下来至少10多年的粮食丰收,重新拥有了调节市场的能力。

清理库存的巨额资金专款专用,将在1871年度开始收储新粮,完善3~5年轮储制度,根据粮食品种不同,储备期也不同。

不会再出现储备期超过10年的情况,那样粮食大量的霉变,板结,虫蚀鼠咬造成不小的损失。胛

借着清理库存的时机,各地储备库都会进行大规模修缮,加高地基,加固库房,建立完善的库存台账,清理美化库区。

并且要修缮下水管渠,添置消防设施,才能更好的承担起储备重任。

1871年度帝国政府的收储计划还没有出来,估计在180万吨至300万吨之间。

政府将会陆续用8~9年的时间重新填满库存,有的年份多一些,有的年份少一些,视具体情况而定。

近期帝国财政部回笼的大笔资金又借贷了一些给法国人,总共约3600万唐元,贷款期三年,年利率6.5%。

之所以贷款利率如此优惠,是在于法国人根本不缺钱。其底蕴极其深厚,谁都知道法国佬很有钱,压根用不着担心还不上。

在原来历史上胛

普法战争胜利后,法国承担了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其价值相当于2.5亿英镑,约10亿唐元,法国人咬咬牙两年就还上了。

现在法国人贷款是因为没有一个全民认可的合法政府,巴黎政府的号令难以出城,甚至在巴黎市内都有很多人不认可。

南部各省份思想混乱,可谓群雄纷起,没办法将法兰西的力量拧成一股绳,那些法国的资产阶级,高利贷者和富有阶层谁敢把钱拿出来?

正是瞅准这个良机,大唐帝国各大财团和实力机构与法国人接触频频,正在商讨中的几个贷款计划总金额上亿。

谁都喜欢把资金贷给有钱人,而不是沙俄和扶桑这样的穷鬼。

财政部专用账户中的这笔腾仓资金也将参与其中,这可以有效利用起来,放贷给法国佬吃利息,实现资金的滚动增值,绝对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啊!

浏览过《长安日报》,李察又拿起一份三天前的《泰晤士报》看了起来,这也是帝都长安当前最新版的《泰晤士报》了。胛

在跨大西洋有线电缆联通前,欧洲出版报纸都是通过邮轮以大宗邮件的方式横渡大西洋抵达北美,即便是在速度最快的纽约和费城,看到欧洲的报纸都是半个月之前。

至于帝都长安,那至少是一个月之前的旧报纸了。

跨洋有线电缆联通后,新出版的《泰晤士报》通过电文输送至大西洋彼岸,在纽约,芝加哥,长安等国际大都市就地印刷,售卖,并且创立了中文版刊号,翼求覆盖到更多读者。

这样时效性更强,消息来源更多样化,也更受读者欢迎。

不同于大唐帝国普通民众压根儿不关心大西洋另一边的世界,巴黎的局势动荡,时刻牵动着英伦三岛关注的目光,这从《泰晤士报》的篇幅就可以看出来。

从巴黎,北方德占区,南方自由区发回的记者现场报道,充斥了《泰晤士报》从头版,二版,三版直至五版的大幅篇章,国际局势只是在六板略有论述,相比前者可见重视程度的高下。

仅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英国的政策中心在哪里?胛

《泰晤士报》通过全面的报道,基本上勾勒出了普法战争的全貌,所有矛盾的焦点还在巴黎;

普鲁士军队的不断炮轰巴黎,这大大激化了社会各界的不满情绪,深深伤害了巴黎人高涨的爱国热情。

巴黎市民,特别是工人阶级和下层中产阶级一直以来都希望能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明确要求巴黎应该自治,拥有自己经选举产生的议会,享有与其他法国小城镇同样的权利。

奥尔良派政府出于对更加动荡局势的担心而断然拒绝,双方矛盾相当尖锐,

还有一种呼声是谋求以一种更加公平方式,甚至是以**主义的方式来管理国家经济,汇总起来变成了一句口号:建立一个社会民主共和国。

而这是资产阶级为主的奥尔良派政府决不能接受的政策主张,巴黎这口大油锅正在沸腾,不时泼入的凉水更加剧了混乱。

这种情景下胛

普鲁士王国首相俾斯麦都在公开场合表示担忧,他说道;“这场法兰西帝国强加给普鲁士的战争,逐渐走向不可测的方向,有可能引发一场震惊欧洲工人大革命,而这是我最担心的事。”

话是这么说,但普鲁士王**队一天也没有放松炮击巴黎,更没有降低要价。

围城三个多月时间

法国执政的奥尔良派政府一直在谋求与新宣告成立的德意志帝国签订停火协定,由于双方巨大的分歧和巴黎市民的强烈反对,始终无法达成一致。

德国人要求在和平协定里加入一条;

必须要让德**队以凯旋仪式进入巴黎,以彰显新生的德意志帝国的武勋荣耀,这是胜利者应该得到的崇高待遇。

尽管被围困百余日,可绝大多数巴黎市民依然坚决反对普鲁士人以任何仪式宣布对他们的城市的占领,发誓将用步枪和生命捍卫这座美丽的大都市,至死不渝。胛

面对如今的大巴黎,德意志帝国也深感头疼;

采取进一步军事行动势必激起巴黎市民的全力反抗,这个是一座拥有两百好几十万市民的国际大都市,数10万人拿起枪杆抗击侵略,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

但是巴黎市民又死不认输,打肯定不能打,如今之计,只能继续围困了。

这段时间里

新生的德意志帝国倒不是没有收获,从占领区开往德意志的列车满载着抢掠来的各种物资,包括精美的法式家具和艺术品,回程的时候装满了德国生产的工业品,倾销法国市场。

在德国人不擅长的领域,例如煤油,柴油,润滑油,石油化工产品,汽车和农业机械,食品及冻肉等领域,放任大唐帝国的海量产品进入,同时收取一份合谋的红利。

与此同时胛

德国人也在向英国示好,让英国擅长的机织棉布,蒸汽机和钢铁产品畅通无阻地登陆法国市场,同时也收取一份合谋的红利。

所以普法战争虽然打的焦灼,但市场上并没有出现严重的物资短缺情况,只是粮食的价格翻了一倍还多,各种民用品价格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虽然贵一些,但有钱什么都能买到,不会影响到富裕的中产阶级和资本家的生活,普通的法兰西老百姓可就倒霉了。

如今的法兰西就像受创失血的巨人,这副架子还在,可躯体却虚弱的多了。

(sdingdiannn/ddk99836175/75549258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