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狂野北美1846 > 第571章蚕食西部

狂野北美1846 第571章蚕食西部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4-16 19:14:41 来源:顶点小说网

圣马洛阻击战发生后,相关唐、法、德各国都没有宣扬此事,而是极有默契的保持着缄默,仿佛从来不曾发生过一样。杧

唯一的改变

就是德军在圣马洛的驻军增加到了一个团的兵力,港口护卫队也增加到了千余人,日常还会组织当地法国民兵训练,搞得蛮像那么一回事儿。

至于走私,咳咳……那个愈发猖獗了!

现在趁着德国驻军的时机明摆着不捞白不捞,既然做了就不用瞻前顾后,错过了这个时间段,就再也没机会了,财帛动人心啊!

此事原本应该深埋于历史中,渐渐的为世人所忘却。

谁知在1871年6月14日出版的《泰晤士报》中,圣马洛阻击战从头到尾的被报道了出来,还附上了大规模走私数量和几方矛盾的前世今生,洋洋洒洒数千字解释的非常明白。

不愧是你,惯于挑拨是非,能让鱼塘里的鱼都打起来的英国佬!杧

帝都长安

大明宫

皇帝李察嘴角噙着一丝笑意放下手中的《世界风云概要》,他对英国人的小心思如掌上观纹,再清楚也不过了。

只要有那么丁点的机会,英国佬就会在唐法关系上种刺儿。

目的并不是现在造成两国间隔阂,猜忌,而是为了以后有机会上下其手时埋下伏笔,这很英国式阴谋。

偏偏法国人很吃这一套,屡屡上当。

法国地处欧洲中南部,与意大利接壤,性格也浪漫、热情而奔放,搞阴谋诡计这一套明显不是英国佬的对手。杧

但是在大唐面前,这就小儿科了。

拥有数千年历史传承的华夏民族底蕴深厚,各种纵横谋略见的太多太多了。

大唐虽然崛起于北美,但是并没有断了文化传承的根,反而很好的继承了深厚文化积淀,演绎出独属于大唐帝国的战略思维和国际行事准则。

在大唐帝国对外政策中没有“相忍为上”这一条,而是奉行“明犯大唐帝国者,虽万里必诛之”,对外政策霸道而又强横,力图确立以我为主、帝国利益至上的核心准则。

在涉及核心利益的美洲政策上,奉行“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美洲事务由美洲人自决,反对外来干涉”政策。

在涉及美洲以外的海外政策上,大唐帝国优先考虑自身利益情况下,愿意联合利益一致的盟友采取行动。

这包括在东亚扶桑国内战中,联合英、法、荷等国强势干预,形成当前幕府旧势力与革新派共存的局面。杧

两个意见不合的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是否同床异梦,是否度日如年,是否恨不得起床后掐死对方?那就不是大唐帝国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总之看起来蛮不错,蛮和谐,有这就够了。

端起桌上的玉盏喝了一口清茶,皇帝李察拿起《世界风云概要》继续看了起来,渐渐的眉头深锁到一起。

这10多年来

沙俄向东扩张的政策日益明显,在陆续征服中亚几个游牧为主的汗国之后,贪婪的沙俄老毛子不出意外的将手伸入大清的蒙古,新疆等地区,做出了实质性的武装入侵举动。

最新的一步,就是武装占领了伊犁及周边地区。

早在同治五年(1866),沙俄就同反叛的阿古柏政权达成非正式协议,彼此同意不干涉对方的行动,互给对方入境追捕逃犯的权利,在武器和物资等多方面采取合作,结盟对付大清国。杧

此后不久

沙俄伺机侵占了霍尔果斯河以西的两个卡伦土地,控制了伊犁河上游的特克斯河谷。并不断进行武装挑衅,打死打伤许多边民,公然抢夺牛羊和田地,气焰十分嚣张。

同治九年七月,沙俄军队数百人占领了穆扎尔特山,扼住了伊犁通往南疆的咽喉,为下一步入侵奠定基础。

沙俄原本就是个惯犯,在入侵扩张这方面驾轻就熟。

在东斯拉夫人的基因中,深深的嵌入了蒙古的强烈扩张基因,这也是沙俄始终不受欧洲人待见的重要原因,太特么贪婪无度了。

同治十年(1871)五月初,也就是一个多月前。

阿古柏大举入侵新疆,侵占了乌鲁木齐并向东进犯吐鲁番,与清朝驻军接连发生战斗,一时间新疆形势骤然紧张。杧

趁着阿古柏汗国腹地空虚之际,沙俄借口安定边境秩序,派郭尔帕科甫斯基率兵长驱直入,大举进犯伊犁。

五月十七日,俄军攻占伊犁九城及附近地区,随即设官分治,移民垦植,在伊犁地区进行殖民统治,等于公然的赖在这里不走了,把这里当成了沙俄的地盘。

同时,俄军派兵四处扩张,控制了北起塔城、额敏河,南至晶河(今精河)、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的准葛尔盆地西部地区,并向其他各地大举渗透,导致新疆的局势更为混乱。

“诶!该来的还是会来。”

掩卷叹息一声,皇帝李察无心再看下去了,越看只会让心情越糟糕。

他站起身来,背负着双手走到大殿一侧的窗前,向外看去;

此时正值6月阳光明媚的夏季,窗外百花盛开,郁郁葱葱的高大乔木绿荫如盖,重檐斗拱的宫殿层层叠叠一眼望不到边,彰显出皇家辉宏的气概。杧

对于当前新疆的局势,大唐帝国早在几年前就布置了后手。

如今就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兵强马壮,麾下拥有装备了160余门拿破仑野战炮的强大炮队,在彻底剿灭了捻军叛乱后声望日隆,成为同治中兴时期柱石之臣。

现如今,左宗棠正在镇压回乱,依然是一惯狠辣不留后手的“左剃头”作风,深得朝廷信任。

在历时5年的镇压回乱中,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素来认为“回民好乱,性与人殊”,必须“痛予剿洗”,所以他的大军常常血洗回民聚居地,“屠灭无数”,赢得了一个“左剃头”的绰号。

而左宗棠也是清廷“主战派”要员,与直隶总督李鸿章的意见相左,李鸿章则认为“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之饷,用作海防之饷。”

而左宗棠则力排众议,指出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朝廷屡屡示弱之举,将招致英、俄等列强的大举渗透。

有这样一位肱骨之臣独撑大局,新疆无忧矣!杧

站在窗边

李察长长的呼出了一口浊气,纵然是在这个中华民族百年沉沦的黑暗时期,依然有很多栋梁英才挺身而出维护民族利益,维护华夏疆域大一统的格局,足以令人欣慰。

作为晚清名臣,李鸿章虽然对稳定晚清的格局作出相当贡献。但在皇帝李察的眼中远不能够与左宗棠相比较,就是因为此人私心较重,会置民族大义于不顾。

李鸿章认为新疆不重要,大清紧要之地乃是中原及沿海地区,出兵收复边地糜费钱财,无论是战是守都得不偿失,莫如加强海防为重。

极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淮军掌控的北洋水师也需要巨额资金投入。

不能说全无道理,这是因为历史上,左宗棠收复新疆六年耗费了5,800万两白银,其中3000余万辆用于战胜阿古柏叛军的艰苦战斗。2800万两白银用于其后驱逐沙俄并坚守新疆的军事开支。

而北洋水师前后共计耗费2500余万两白银,一场新疆平乱战争就耗费了两个北洋水师还多。杧

若是这笔钱用于建设海军,那么甲午海战……

没有如果

甲午海战并不是输在舰艇装备上,而是输在上层“避战保船”的思想上,有了更好的海军装备不敢打有什么用?

大清国没钱吗?

李鸿章死了以后遗产就有3000多万两白银,更有房屋田产无数,抄没其家产就足够建设两个北洋水师了。

慈禧太后宠幸的大太监李莲英就聚敛了三百万两白银,怎么能说没钱呢?

这些大贪小贪将大清蛀的千疮百孔,国库财政空虚,全都肥了私人的宦囊,就连收复国土的军费都拿不出来,这才是真正的悲哀!杧

李察考虑了一番后

觉得应该资助一下左宗棠这样力主收复失地的晚清名臣,方法也很简单。

可以经由向大清出口的跨国石油巨头公司输出利益,特许左宗棠麾下的白手套胡雪岩代理数省煤油专供之权,包括陕甘及湖南湖北两省,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再增加两广地区。

如此一来,每年可以增加约两百多万两白银的入息。

数年累计下来就是不小的数目,能够极大的缓解军费紧张局面,助益收复新疆之举。

不用担心左宗棠的格局,区区数百万两白银还不至于令其迷失本性,仅从“抬棺入疆”一事就可以看出;

左宗棠为了收复新疆,连身家性命都不要了,还要区区钱财干什么?杧

煤油专营之权是个香饽饽,谁都知道能够拿到手就能赚大钱,前提是能够保得住。

以左宗棠手握兵权的陕甘总督份量,以及“左剃头”的赫赫威名,大清上下能够打他主意的人并不多。

根据皇家秘书处编撰的《世界风云概要》所述;

沙俄攻占伊犁,进一步意欲代为“收复”乌鲁木齐,这引起清廷高度警惕,“上命景廉、成禄等将,率军力图尽快收复乌鲁木齐等地”,“令刘铭传率淮军出关”,还令左宗棠“妥筹兼顾”。

从陕甘局势看

左宗棠原计划先平定河湟马占鳌等部,再“一意西指”,但伊犁和乌鲁木齐的紧急局面使他决心提前打通入疆道路。

如今应该及时行动起来,未雨绸缪才是上策。杧

帝国在有能力的时候从后面轻轻一推,兴许历史就完全不同了。

阿拉山口西部那一大片土地,凭什么就放手丢给老毛子呢?

(sdingdiannn/ddk99836175/75515753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