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狂野北美1846 > 第591章井水不犯河水

狂野北美1846 第591章井水不犯河水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4-25 07:21:38 来源:顶点小说网

“吾等恭迎总司令长官阁下莅临马萨瓦,吾等众将为平西王贺,全城上下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也。”建设总指挥柳达卿上校明显比之前黑瘦了许多,穿着笔挺的军服更显得精明干练,率领众人上前神情恭敬的施礼。

远征军取得的辉煌胜利传回帝国,迎来帝国上下一片欢腾,这是近年来震动帝国社会各阶层的一件大喜事。提振帝国赫赫武威,极大凝聚帝国臣民信心,进一步激发了爱国热情和大唐民族意识。

皇帝李察大喜之余颁下御旨,封授皇十一子唐-李信为平西亲王爵,赐节茚,并封授远征军有功之臣两位子爵,10位男爵,全军上下皆有赏赐。

如今唐-李信殿下贵为平西王爷,科罗拉多公爵,是帝国皇室子弟第2个获封亲王爵位的皇子,仅次于皇太子秦王唐-李乾殿下,可谓圣眷优渥。

唐-李信殿下可谓人逢喜事精神爽,笑意盈盈的挥手说道;“圣皇陛下还未实授金册王印,不可僭越,呵呵呵……同喜同喜!”

说到这个

唐-李信殿下再也无法保持住清风拂面般的超然神色,发自内心的喜悦让他全身都焕发光彩,来到码头上,对围观群众频频致意,亲和力感染了一大批现场民众。

按照庆典程序,唐-李信殿下率众面向东方设下香案,奉上三牲祭品,焚烧香烛祭祀天地海神……

做完这些后,这才面向众人神色严肃的拿出一份白色绢制手札,朗声说道;“圣旨在上……”

大唐帝国取消了跪礼,接旨也不需要专设香案,取消了许多繁文缛节。

依照汉唐古礼,众人皆一揖到地,恭敬的答道;“臣等接旨;”

唐-李信殿下捧着圣旨大声宣布道;

“奉天承运大唐皇帝,敕曰;

今有时局纷乱,埃及人作祟辱及帝国臣民,孰可忍,孰不可忍也!

帝国大军跨洋万里远征,荡平邪祟扬我国威,一展浩浩荡荡凛然不可侵犯之皇权威严,壮哉斯人!

远征军开辟厄立特里亚新殖民区,为我大唐帝国蓠藩。设云中城,马萨瓦两城,开疆辟土,播撒帝国文明荣光。

帝国本土臣民为之贺,实属全体大唐之荣耀。

敕令新设海外行省曰;

云中省。

省府设为云中城。

马萨瓦之地名不能彰显帝国赫赫武威,改设为;伏波市。

远赴万里波涛之异域,建立不世之功勋,传播汉唐灿烂之文明,壮哉斯人。

钦此!”

“臣等叩接圣旨,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齐声回应道。

这才起身满脸笑容的互相道贺,彩棚里的氛围一时间热烈起来,所有人脸上都挂着难掩的喜悦笑容。

这份巨大的荣耀,在场所有人个个都有份。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再次响起来,锣鼓喧天,棒小伙子们卖力耍起了舞龙舞狮,帝国臣民们也手舞彩旗参与其中。

这一刻,欢庆的氛围达到了**。

马萨瓦这个旧的地名从此成为历史,红海沿岸诞生的伏波市,伏波港,今后必将成为耀眼璀璨的红海明珠城市。

大唐帝国在厄立特里亚新设“云中省”,代表着帝国将这一海外行省正式纳入疆域中,归属殖民地部直接管辖,其行政地位与夏威夷省,北海省,南美安第斯总督府所辖各省一致,都是大唐帝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典礼过后

唐-李信殿下一行在骑兵的护卫下,乘坐“纳瓦霍”牌黑色轿车前往伏波市(马萨瓦)城区新建的庄园里下榻,将参加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欢迎酒宴,暂且按下不提。

伏波市(马萨瓦)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便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人口近4万(注,这一统计数字含华人移民及阿拉伯女人,以及军人家眷,不含当地驻军,苦役犯与黑奴)的新兴港口城市,发展前景欣欣向荣。

地处高原的云中城也发展的风风火火,这一方面是奴役当地黑人和阿拉伯苦工,从也门地区抽血反哺新殖民区,这点很重要。

大量输入的阿拉伯女人事实上组建了千万个新家庭,成为了一种比较稳固的社会基本结构,极有利于文化传播和人口繁衍。

另一方面是华裔移民带来了先进的耕种知识,发展文化和崭新的商业流通渠道,比如一系列的工厂和港口贸易,为新殖民区注入了发展的勃勃生机。

由于古老的埃塞俄比亚帝国长期坚持禁海政策,沿红海的厄里特里亚地区发展极端落后。基本处于半原始部落状态,靠着狩猎动物和采摘瓜果度日,几乎不具备农田耕作的知识。

大唐帝国大举入侵该地区,地处高原的埃塞俄比亚帝国消息极端闭塞,直到云中省建立后才得到消息。

面对东方帝国的入侵,埃塞俄比亚帝国显得束手无策。

为什么这样呢?

在1867年,埃塞俄比亚帝国刚刚经受了一次英国远征而造成的浩劫,皇帝提奥多罗斯二世在率军守卫马格达拉的要塞和城堡时,与英国远征军激战。

当时英国远征军炮弹猛烈,提奥多罗斯二世正在同几名士兵搬运石头阻塞城堡的第一道大门时,一颗炮弹在近旁爆炸,炸死了恩吉达公爵。

眼看着敌军炮火猛烈无法阻挡,要塞第一道大门即将被英国人攻破,绝望的埃塞皇帝便拔出维多利亚女王赠送的手枪,把枪管放到嘴里,然后扣动了扳机,将自己一枪爆头。

此事的起因,仅仅是因为提奥多罗斯二世在1863年给维多利亚女王写了一封著名的信,要求英国帮助反对埃及和土耳其穆斯林的战争。

英国外交部忘了回信,令提奥多罗斯勃然大怒。

在1864年新年的那一天,下令用铁链把英国顾问卡梅伦锁了起来,同时被逮捕的还有另外一名外交官和58名欧洲人。

提奥多罗斯二世宣布,这些人将成为人质,直到他接到英国的回信才会释放,而这引发了英国人的愤怒。

1866年,一名为英国外交部服务的伊拉克人拉萨姆带来了英国的回信,满意的提奥多罗斯释放了人质。

然而不久之后,感觉受骗了的提奥多罗斯二世再下令把得到自由不久的卡梅伦和其他欧洲人抓回监狱,并写信给维多利亚女王,让她送来一批熟练工匠和各种各样的新式机械,包括制造子弹的机器,来换取这些人的自由。

面对勒索,英国自然无法接受这样的羞辱,于是派遣曾经无情镇压印度叛乱的内皮尔将军,率部远征阿比西尼亚。

一场面对埃塞俄比亚帝国降维远征打击战争,由此爆发开来。

早在公元570年前,这里就建立了古阿克苏姆王朝,这是一个持续近千年的古老土著王朝。

此后经历数次政权更迭至17世纪后,埃塞俄比亚呈现出拜占庭帝国衰亡前的情景,阿比西尼亚朝廷陷入**和长期的政治动荡中,贵族沉迷于寻欢作乐和勾心斗角,皇权更迭频繁。

这一阶段,名大省的公爵、总督和部落首领的地位上升。

到19世纪上半叶,阿比西尼亚帝国已经瓦解为一系列独立的或半独立的王国,“万王之王”的头衔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一样成为尊贵而空洞的称号,不再具备一统天下的能力。

而“埃塞俄比亚”这个名词,如同俾斯麦之前的“德意志”或加里波第和马志尼之前的“意大利”一样,成为纯粹的地理名词。

在皇帝提奥多罗斯二世死后,阿比西尼亚再度陷入诸侯纷争的时代。

提格雷的卡萨亲王凭借英国内皮尔远征队回国前馈赠的枪炮、弹药和军用物资,强大军事实力登上帝位,在阿克苏姆古城加冕为约翰尼斯四世。

他被誉为“阿比西尼亚流浪皇帝”,连都城都没有,而是带着他的“流动朝廷”奔波于各地指挥战斗,竭尽全力的试图一统埃塞俄比亚高原。

现如今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上,诸王侯公爵割据一方,是四分五裂的一盘散沙状态。

最主要的封建割据王国是北方的提格雷王国和南方的绍阿王国,此外戈贾姆、沃洛、锡缅等几个重要的省份也是完全独立,压根儿也不听皇帝约翰尼斯四世招呼,更别提觐见朝供了。

就是这么一个乱糟糟的状态,埃塞俄比亚的流浪皇朝连统一的意见都无法形成,怎么能够一致对抗大唐帝国武装到牙齿的入侵者呢?

这些年来

埃塞俄比亚各地的割据统治者有一个算一个,遭受英国人的毒打后,对跨洋而来的远征军产生了严重心理阴影,能够腿不哆嗦就算坚强的了。

合力对付大唐帝国远征军?

没有人提出这样愚蠢的建议,绝大部分都是怎么安抚这些强大的外来入侵者?是否能够通过条约确定双方边界?

宁愿多割让一些土地,能够互不侵扰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巧合的是

皇帝约翰尼斯四世亦是同样的想法,但是他曾经和英国远征军相处过很长一段时间,互相之间有着较为亲密和融洽的关系,所以想法就更多……

比如能否聘请一些大唐火枪队参加埃塞皇军?

目的自然是打击割据的军阀和叛乱王国,一个一个去收拾他们,西方的枪炮可是极其犀利,土著王国几乎无可抵挡。

人数大概500~1000人就可以了,再多的话,估计埃塞皇朝会破产,拿不出那么多金钱来雇用东方人。

当然了,要土地的话就好说了。

皇帝约翰尼斯四世对国界没有清晰的概念,也不介意拿被征服的反叛王国土地作为报酬,对偏远的领土更没有执念。

阿比西尼亚皇朝最核心的地区依然处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至于沿海厄里特利亚地区,他迫切希望与大唐帝国达成划分边界的正式条约。

那个……井水不犯河水。

(sdingdiannn/ddk99836175/75359108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