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狂野北美1846 > 第799章安全形势和人口

狂野北美1846 第799章安全形势和人口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25 19:13:08 来源:顶点小说网

云中省属于大唐帝国皇家陆军红海卫戍区辖区,这是隶属于大唐帝国七大军区之一,即海外军区下辖的二级卫戍区司令部。

红海卫戍区的司令部设在苏伊士城,下辖埃及(苏伊士城周边城镇),云中省,吉达,也门,科威特及阿布扎比等利益区的驻军,总兵力3.47万人。

这其中

驻扎在苏伊士城的总兵力就达到2.62万人,共计有两个甲级野战师和两个不满编乙级守备师的编制,还有三个重炮团。

这三个重炮团中,有一个是装备6门280毫米岸炮,12门210毫米岸炮的海防重炮团,其重炮火力主要用于封锁苏伊士运河及港口区。

另有两个是野战重炮团,分别装备120毫米至210毫米不等的野战重炮,每个团18门,用于堡垒要塞防御,岸炮火力相当强大。

近期应阿曼王国邀请,红海位卫戍区派遣了一个不满编的步兵团,总计约740余人进驻马斯喀特,该国随之也被列入大唐帝国的保护国范畴。

此事还引起了英国的不满,驻埃及的外交使节提出了抗议,因为阿曼王国向来是英国的保护国之一。

由于阿曼王国过于弱小,英国在这里并没有外交机构,由驻埃及的领事馆统一管辖。

英国在波尔战争中大量抽调兵力,原本驻扎在阿曼王国的120余人的少量英军兵力也被抽掉一空,后续就没有派驻。

没成想被大唐帝国偷了个空子,鸠占鹊巢,英国人怎么能甘心呢?

但这总归是小事,抗议归抗议,大唐帝国政府方面拿出点补偿来,英国人也就不吱声了。

因为这里本身就没什么油水,穷乡僻壤的有什么好争的地方?

有了台阶,自然就顺坡下驴了。

伦敦政府在布尔战争中栽了个大跟头,国际威望和实力都大大缩水,甚至一向坚持的不结盟国策也因此而改变。

英国的国力经历维多利亚时代的辉煌后,不可避免的走上了下坡路。

就在今年,上半年经济总量被发展势头越来越迅猛的德意志帝国超越,已经退到世界第3位。

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作为传统的世界霸主,英国人只需要个面子,而不会因为这丁点儿小事儿与大唐帝国翻脸。

从红海卫戍区的兵力配置上可以看出,位于埃及东南部的苏伊士城是重点防御的前沿阵地,在该地区囤积了重兵。

其目的

在于制衡英国部署在整个埃及和运河区的总计11.2万兵力,法国部署在运河区的4.65万兵力,实现军事力量的均衡。

而云中省,吉达,也门这些利益区则是坚强的后勤支援,也是第2道纵深战线,从而形成完整的红海防御体系。

英国,法国和唐国联手控制着苏伊士运河区,这三个国家也是苏伊士运河的三大股东,争相在这里显示军事存在。

三个列强国家之间既合作,又互相防范,比如英军就主要部署在赛德港周边地区,位于运河的西岸。….

而法军主要部署在包括西奈半岛在内的运河东岸,并且建立了完善的永备防御体系。

大唐帝国则在苏伊士运河的东南端出口,临近红海的苏伊士城一侧。同样不惜代价的修筑了坚固的要塞堡垒,配属了火力强盛的海岸重炮。

三个列强国家在苏伊士运河两端形成了微妙平衡,谁都无法占据绝对优势。

大唐帝国虽然总兵力稍逊一筹,但是凭借坚固的堡垒要塞,攻击能力不足,防守能力严重过剩。

想要攻破重兵把守的坚固要塞,不死伤个七八万人,简直连门儿都没有。

这么沉重的代价,英国付不起,法国也付不起,维持一团和气符合三方根本的利益。

在伏波市,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和平景象,没有半点苏伊士运河区的剑拔弩张氛围。

欧洲的形势越紧张,前往伏波市的欧洲各国上流社会人物和富商就越多,因为他们是最聪明的那一小撮精英人士。

从当前的国际形势来看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已经明显化,除非一方退让,否则当前愈发白热化的军备竞赛热度只能不断加高。

最终,爆发遍及全欧洲的战争可能性越来越高。

看到这种可怕的前景,所有社会精英都会想到退路。

距离欧洲很近的伏波市气候条件不逊色于地中海沿岸的温暖地带,这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冬天,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很高。

经济繁荣,物价稳定,关键这里吃喝享乐应有尽有,还没有半点战争的危险。

比之远隔大西洋等北美洲,伏波市距离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各国更近,从法国乘坐轮船穿过苏伊士运河,只需要4天半就能抵达。

熟悉国际政治的人都知道,欧洲两大军事阵营的对峙,与北美洲的大唐帝国可没有半毛钱关系。

大唐帝国与英国是长期的亲密伙伴国家,不是盟友胜似盟友。

但大唐帝国与德意志帝国的关系也很密切,两国间的合作涉及军事、经济与政治各方面,友好关系延续40年之久。

合作层面高,范围广,德意志帝国有十几个影响力极大的容克军事贵族,最初都来源于大唐帝国的军队现役军官。

双方的密切合作,早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之前,至今已有40年之久。

对德长期友好关系,是大唐帝国对欧关系的双支柱政策之一。

面对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严峻局面,大唐帝国的公开政策是中立,谁也不得罪,两家都做生意。

只要这一政策不会改变,即便欧洲爆发了全面战争,也没有哪一方军事集团会傻到主动攻击大唐帝国,那岂不是脑子有病吗?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有欧洲人在伏波市的投资就是安全的,万一爆发战争就是一条很好的退路。

若不爆发战争,岂不是皆大欢喜?….

能够赴海外投资的都是上流社会人士和欧洲富商,谁也不缺那点钱。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

进入新世纪以来,源自欧洲的财富开始不断的注入伏波市,推动这个红海沿岸明珠城市规模迅速扩大,物业价值节节升高。

近期以来,还有逐年加速的趋势。

伏波市为此也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新城区建设计划,并且计划建设一环高架路和二环高架路,以百万人口大都市标准进行前瞻性规划。

新的水库,火电厂,水泥厂,采石场,砖窑和木材厂建设项目纷纷上马,新城区的基础建设和公路以及桥梁,下水涵道都在推进中,一片火热的建设景象。

相对于广受欧洲资金欢迎的伏波市(马萨瓦),地处内陆的云中省首府云中城也沾到了光,流入当地的资本依然以华资为主,欧洲资金也不少。

一方面是因为云中城的腹地高原非常广阔,另一方面则是交通便捷。

伏波市(马萨瓦)距离云中城(阿拉马斯)只有78公里,两地间不但有宽敞平整的柏油马路,还有铁路相连通,交通运输非常方便。

两地间率先开通了往来两个城市的长途客运,乘汽车只要两个小时就可以抵达,乘马车也只有四个多小时(中途需歇息一次,喂食清水和精料)。

从伏波市到云中城之间的1.3万平方公里土地,汇集着该省超过7成的人口,总数约240余万。

沿途小城镇密集,阡陌纵横,城郊工厂遍布,是云中省经济发展的菁华地区。

该省其余90余万人口,分布在总面积广达二十万平方公里的各地区,人口相当稀少。

在高原牧区

经常是方圆百里荒无人烟,在那些偏僻的牧场里,也有少部分胆大妄为的华人牧场主奴役黑奴,榨取血汗钱。

但这种情况已经发现,必会遭到严厉的惩处。

但是在埃塞俄比亚高原,经常会有活不下去的黑人部落向云中省迁徙,该地区的富裕闻名整个东非。 这些主动迁徙的黑人部落,一旦被当地的华人骑兵或地方武装抓获,便会送到偏僻的矿山里服劳役,至死都不可能出来。

在这里有个好处,累确实累了一些,但不会饿肚子。

云中省方面解决了矿山劳动力匮乏的问题,黑人部落解决了生存危机,双方都挺满意。

唯有一点

在云中省的矿山里,严禁黑奴生育,也绝不允许组成家庭繁衍后代。

矿山的黑奴矿工若是表现好,可以获得食物或者女人的奖励,也仅此而已。

李察一行来到云中省以后,没有惊动任何官方人士,租了辆马车,在周边跑了一个多月,对看到和听到的情况非常满意。

这与他在天堂上看到的情况一样,因而深受启发。

这两个海外省都是典型的流官制,由帝国政府选拔富有才干的官员管理,任期5年一届,跟随政府的更迭而更迭,最长不超过10年。….

这导致海外省的高层官吏在当地没有扎实基础,做得好广受好评,做得差难免受到当地各方势力的诟病,导致未来仕途风波迭起。

在这种情况下

这些海外省的高层官吏不得不拿出120%的精力,注重政绩,力求赢得好的口碑,免得在这里翻车了。

也正因为这些政府高层官吏秉持着公心,与本地势力也没有过多瓜葛和利益联系,所以能够大刀阔斧的切除利弊,推行和贯彻帝国政策。

在很多方面,做得比北美本土的省份更好一些。

帝国政府已经建立58年了,虽然广泛推行了国家、省、市各级的民主选举,但依然出现了不少积弊。

比如金元政治,官绅勾结,传统的地方政治家族不断的做大,逐渐形成轮流坐庄的局面。

这一切

在挑战着大唐帝国皇室的治理能力,如今的皇帝唐乾宗是个典型的守成之君,处处循规蹈矩,更没有大刀阔斧隔除利弊的手腕和城府。

李察钦点的原天堂高官胡永堂任职帝国廉政总署署长,作为一把快刀,准备彻底的肃清一下大唐帝国的官场积弊。

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很多案子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草草了结。

究其原因

还是帝国皇室给予支持的力度不够,仅凭廉政公署这样的小身板,与势力越来越盘错节的帝国贵族公卿,富豪商人与资本家作对,显然力有不逮。

种种因素下来,导致胡永堂这把快刀砍钝了,后方也没有皇家鼎力支持,渐渐后劲不足了。

每每想到这些,李察都有些扼腕叹息。

同样的快刀用在不同人的手中,有的是快刀斩乱麻,有的却成为和稀泥,实在强求不得。

值得欣慰的是

大唐帝国的励志与英、德、俄、奥匈这些老牌封建王国相比较,高强了不知道多少倍,内中积弊也少得多。

在可以预见的10~20年内,不会发生什么大问题。

在随后一段日子

李察相继前往了也门和吉达地区,并且经历了苏伊士城,耗时一个多月后抵达欧洲。

在苏伊士城,李察从远处观察了这个历经30余年建设的要塞堡垒,可谓是在空旷的沙漠地区,拔地而起的钢筋混凝土要塞群。

这里是受到管制的军事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人口依然没有突破26万余人,而且很多当地居民是军队家眷。

因为这座城市的特殊性,所以当地的阿拉伯人都被移走,可以居住在城外小城镇中,但不能居住在城中。

该城也不允许白人定居,是一座99%的华人要塞型城市,仅仅在堡垒要塞外面的港口区,有少部分白人经营的贸易公司存在,获得特许出入证。

相比较伏波市和云中城,苏伊士城更纯粹,更单一,城市经济主要以港口贸易转运和捕鱼为主,除了一座水泥厂和几家采石场,几乎没什么其它工厂。….

作为整个大唐帝国最前沿的门户城市,苏伊士城牺牲了很多发展机会,但这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在这座军事要塞城市背后,有大唐帝国数以百计灿若星河的城市和难以计数的乡镇,他们的和平与宁静,经济的繁荣发展都离不开苏伊士城。

从这个角度来看

苏伊士城为整个帝国发展做出了牺牲,将来自欧洲的风霜刀剑挡在埃及沙漠里,具备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另一个方向

大唐帝国在北美洲只有新泽西省和东都市(华盛顿)可以作为欧洲军队登陆的突破口,这里同样重兵云集。

大唐帝国皇家陆军几乎一多半的军力都堆积在这里,这样在该地区登陆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其他的地方

来自欧洲的侵略,必须先要入侵东海岸沿岸国家,比如纽约共和国,康涅狄格共和国,缅因共和国,卡罗莱纳共和国,佛罗里达共和国或者密西西比共和国。

只有占领了这些国家作为前沿据点,才能够继续深入北美大陆,攻击大唐帝国北美本土各省辖地。

这实际上是个伪命题,任何欧洲国家都做不到。

有人说,能否率先攻击中美洲各省呢?

比如巴拿马省,尼加拉瓜省或哥斯达黎加省,难道不行吗?

这完全是不懂军事的臆测,在没有彻底占领古巴之前,越过古巴深入到中美洲,难道不怕被断了后路或者海上运输线?

古巴是加勒比海锁钥之地,所有前往中美洲和加勒比沿海城市的航线,都必须经过古巴。

古巴到佛罗里达只有170多公里,若是算上隶属于古巴的群岛,两地间的距离只有92公里。

试问什么样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能够在无视古巴军事力量的情况下贸然深入呢?

那岂不是自己断后路?

就算直接攻击中美洲各省,可是巴拿马距离帝国西海岸大城市洛杉矶坐火车超过5870公里,两地直线距离4955公里。

入侵的欧洲军队这一路横推过去,得需要多长时间?

大唐帝国严密控制着厄瓜多尔运河与南美洲最南端的麦哲伦海峡,未经大唐帝国皇家海军允许,欧洲国家连一个小舢板都过不来。

在整个太平洋沿岸,没有一个城市可以允许入侵的欧洲舰队补给,全都牢牢控制在大唐帝国手中。

即便强大如英国皇家海军舰队,从大西洋进入太平洋也要得到大唐帝国的允许,否则断难成行。

这就是大唐帝国的深厚实力,仿若接天连地的巨人一样盘踞在整个美洲,谁也无法撼动。

正是有着这样充足的底气,李察才能够放心的将偌大帝国丢给唐乾宗,满世界的到处跑,过上自由自在惬意生活。

只要大唐帝国自己不犯错,没有人能够击倒这个美洲巨人。

进入20世纪

大唐帝国国际国内的安全形势空前的好,成为当今动荡世界的安全港湾,吸引了来自亚洲和欧洲的大量移民。

1904年底

大唐帝国人口正式突破1.9亿大关,总人口达到1.917亿规模,是沙俄1.1亿人口规模的一倍半。

是英,法,德三国人口之和,每年依然有550~600万规模的人口增长,处于人口高速增长阶段。

预计在1906年的一季度,人口总量将超过两亿大关,成为仅次于大清的人口第二大国。

这样的人口数量,相对于大唐帝国广阔的疆域而言,依然地广人稀。

在原来的历史上

百余年后的爪哇群岛就能承载1.5亿人口,而这仅仅是一个面积13.8万平方公里的岛屿。(本章完)

.

...

(sdingdiannn/ddk99836175/73958026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