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狂野北美1846 > 第789章万隆

狂野北美1846 第789章万隆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25 19:13:08 来源:顶点小说网

1902年元月底,临近农历新年的时候。

大唐皇帝御驾抵达巴达维亚,前后也有些日子了,一直在严密的军事保护下行动,没有像往常那样频繁深入农村乡间。

爪哇岛是一座人口密集的岛屿,开发历史悠久,该岛的人口占据整个东印度群岛七成,苏门答腊岛两成半,加里曼丹岛半成,其他的一些岛屿零散人口可以忽略不计。

大唐帝**队占领爪哇岛以后,没有采取在其他岛屿上的强硬打压当地土著的殖民政策,以免激起普遍反抗。

重点打击的对象主要是占据大量土地和田产的白人殖民者,土著部落领袖,宗教人士以及亲荷土著中上层阶级,抄家没产。采取严厉措施抓了一批,杀了一批,其他的大都投入苦役营中。

这样的坚决举措,基本瓦解了爪哇岛原有的殖民统治结构。

短短二年时间

总计21.2万占领军便退役了5.33万人,这部分官兵迅速占据爪哇岛各市镇上层,摇身一变成为大大小小的农场主和种植园主,成为掌控该岛局势的最大助力。

预计在今后三年里,占领军还将陆续退役不低于7万人,充斥到城乡的每一个角落,形成愈加稳固的殖民统治。

在此基础上

占领军以连、营、团为单位,分散到乡镇,小城市和各交通节点城市驻扎,配合当地政府和华人农场主,对反抗的土著势力进行镇压。

尤其是某些武装反抗猖獗的土著村镇,整个村子甚至镇子彻底清剿,12岁以上的男性一律丢入苦役营中,大量接收华裔移民填充人口。

经历两年的梳理,整个爪哇岛的地区形势已经完全逆转。

大唐帝国占领军在早期华人移民的配合下,彻底掌控了从乡村到城镇乃至整个岛屿的局势,下一步就是水磨功夫了。

正因为如此

在爪哇岛,皇帝御驾的到来引起了华裔民众的狂热欢迎,但占据人口大多数的土著饱含不满和敌意,为安全计,不适宜搞大张旗鼓的庆典活动。

对巴达维亚这座城市,皇帝李察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出色之处?

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大号的荷兰城市而已。

巴达维亚方圆4.2平方英里的老城区中,充斥着荷兰特色建筑,城堡和教堂,具有浓厚的西欧城市特色。

但也仅此而已,城市道路狭窄而曲折,总督府门口的石板道路也仅仅只有3.7米宽,处处透露着小里小气的格局。

在新的规划中

巴达维亚比照着新西安和东港的大唐帝国一线大都市标准,新城区的城市主干线一律35米,经中央绿化分隔带就有6米宽,妥妥的城市花园绿地。

两侧机动车道,马车以及人行道全部分隔开,种植高大的椰树作为行道树,底层灌木搭配上各种热带花卉植物,一年四季鲜花盛开。

即便是次一级的城市道路,规划宽度也达到26米,中央绿化带宽达2.8米,足够适应未来100年发展水平。

大唐帝国城市规划的前瞻性,是世界各国远远不及。

这是因为大唐帝国吃够了大都市交通拥挤的苦头,西都长安(旧金山),洛杉矶,芝加哥,墨西哥城,新西安,赛勒姆,底特律这些百万人口大都市,都在经受着城市拥挤交通的痛楚。

什么快速交通环线,地铁,大容量多节有轨电车,交通警察和信号旗帜,如今几乎是帝国大都市的标配,都在上马新的大型交通工程。

站在繁忙路口指挥交通的交通警察,手持着信号旗疏导车辆,是帝国大都市特有的风景线,也是适应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

大唐帝国汽车的迅速普及,对道路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

汽车,牛车,马车,有轨电车和三轮车的混合交通,让道路变成了各种交通方式争抢的稀缺资源,极大的影响了通行效率。

在没有交警指挥的繁忙路口,日常的拥堵就成为常事。

痛定思痛,这让帝国城市规划部门对于一线大都市的交通标准定得非常高,动辄6车道,8车道,而且是机动车和行人分隔交通,这在其他国家简直难以想象。

帝国皇帝李察看惯了高标准建设的繁华大都市,回头再看看巴达维亚,那真是100个看不上。

兴许再过个二三十年,能够发展得像点样子,现在还远远不行。

从巴达维亚(雅加达)到万隆,途经的地区是整个爪哇岛人口最集中,最繁华,发展最成熟的地区,聚集着超过346万人口,占据整个岛屿人口的六成以上。

其地位,相当于大唐帝国西都长安到洛杉矶之间的繁华地带。

在新一年的元月底

皇帝李察低调的穿着军服,在数百名卫兵武装护下,乘坐没有任何标记的马车混在长长的马车队里,向着万隆方向进发。

从巴达维亚到万隆的120公里道路,沿途经过了23个军事关卡,这些军事关卡全都建立在交叉路口,桥梁和进入城镇的必经要道上,限制普通人员来往。

从万隆到日惹,泗水,巴厘岛这一路上,各种军事关卡林立,大的军事堡垒驻扎一个连兵力,小的一个排或者一个班。

这样的军事部署,将整个爪哇岛切割成无数零散的碎片,严禁人员的自由流动,严禁消息的传播,严禁货物的流通。

所需物资,全都由军方允许的华人商队递送到各城市,然后由各城市的政府分配,由各乡镇的华商购买运回,并且在当地销售。

严格意义上的商业发展,可以说完全谈不上,一切要服从稳定爪哇岛社会的大局。

在这种严格的军事高压管制下,即便发生动乱,也只是某个小区域或者乡镇,很容易就可以派兵剿灭干净。

沿途这一路上

到处可以看到苦役营的囚犯在劳动,有了在修建高标准的钢筋混凝土桥梁,有的在修建公路,铁路,水坝水库,农田水利设施,有的在建筑房屋,有的在伐倒森林树木,开垦荒地。

从巴达维亚至巴厘岛的纵贯全岛的铁路干线,经过一年半的准备,已经进入大规模实施建造阶段。

这条横贯整个爪哇岛东西的铁路干线,设计全长1221公里,双向双车道,沿途要修建174座桥梁,三个总长1876米的隧道,89个过水涵洞和铁路立交,46个站台和其他辅助设施,预计总投资855万唐元。

这条铁路预计将七年建成,动用不下30万劳动力开山劈路,遇水架桥,全线动工高峰期将会有600个以上的工程队施工。

铁路沿线那么多的桥梁和过水涵洞,不可能建成一个再建下一个,那样耗费的时间遥遥无期。

所谓全线动工,就是这174座桥梁全部都要在7年内完成,对于施工难度较大的桥梁,需早早的组建施工队伍。

建设初期

仅桥梁,过水涵洞和隧道的施工队,就需要200多个,而负责铁路路基主体的施工队,基本上每隔十几公里就需要设立一个。

因为铁路路基主体土方量非常大,需要大量的苦力,这种任务只能落在苦役营身上。

在人迹罕至的山区,还需要预先修建施工道路,人拉肩扛的将重型钢铁构件以及设备运送进去,这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时间。

比如拖拉机,就要将部件分解开来,通过人力一件件的扛进山区,然后再组装起来施工。

而隧道同样如此,三条隧道就需要6个工程队面对面的挖掘,在施工条件较为简陋的当下,只能靠着劳动力一点点的啃下来。

在目前

铁路工程已经投入了超过355个施工队,总计14.6万苦役营劳动力,全力推进这条铁路干线工程。

后续几年进入建设**时,将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投入。

1221公里的铁路干线工程,每一个施工队都需要进出的道路,都需要有后勤营地支持,这可不是三天两天的事。

粗略估算

合计要修建的施工便道,就超过3500公里,还要在施工队周边开辟种植区,种植一些必要的白菜土豆萝卜等蔬菜,尽量减少开支。

仅铁路干线铺设的道碴一项,就需要在铁路沿线建立40座以上的采石场,每隔30~40公里一个。

就近开采碎石,就近使用。

铺在铁路上的碎石道碴用量非常大,用在夯实的铁路基础垫层上,动辄以数万吨,距离远了成本会急剧上升。

一般每公里铁路会使用260~350吨左右的碎石道碴,35公里就需上万吨,在主要依靠畜力运输的时代,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

坐在马车上,皇帝李察简单的看了看征发土著劳役的数字,仅爪哇岛一地,年初已经达到87万人的规模。

毕竟那么多的建设项目都需要人手,规模大一点也情有可原。

这是强行推动民族融合的阵痛,北美,墨西哥,吕宋群岛,古巴和哥伦比亚都曾经历过,现在轮到东印度群岛了。

他未置可否的放在一边,这些小事还不需要尊贵的皇帝陛下亲自过问,按照帝国一向的殖民政策去做就行了。

翻翻这些报告,目的仅在于了解相关的进度,最后这些机密资料在工程建设完毕后都要销毁,不留原件。

整个1200多公里长的铁路干线投资仅仅855万唐元,主要用于工程材料及进口设备。大量使用苦役犯节省了巨大成本,人力成本的投入很少。

铁路枕木,碎石道碴就地开采,铁路经过的地区无偿征用,规划铁路线范围内的农田和村庄也仅需付出很少的成本。

这些有利条件加在一起,总投资降低了一半还多。

这就是殖民初期,在军事管制的高压态势下能够强力推行。若放在任何一个和平时期,都足以引起大范围的群众暴乱。

临近黄昏时分

皇帝李察坐在马车里,远远的已经能够看到万隆城市的轮廓,这是一个坐落在广阔山谷平原中的美丽城市,平均海拔715米,年均气温23度,以风景秀丽著称于世。

万隆是仅次于巴达维亚的东印度群岛第二大城市,城市人口约41.6万,这里也是华裔比例较高的城市。

在战争前

万隆的华裔人口就占据整个城市的1/5强一些,周边的群山中,有许多华人经营的茶园,还有治疗热带痢疾具有特效的金鸡纳种植园,都是当地的特产。

隶属皇家禁卫军第二兵团的王牌101大河师就驻扎于此,该师的数千名退役官兵大量分布于万隆市及周边乡镇。

到今年10月份,还将有新的一批约3160余名官兵退役,同样安置在万隆市及周边乡镇。

万隆市政府各部门,司法,民政和警察机构充斥着退伍官兵,101师退役军人俱乐部就建立在万隆市议会的旁边,一座两层的荷兰宫殿式建筑中。

要说万隆市是101师的地盘,大多数人都会同意。

在晚霞漫天的时候

皇帝李察一行长长的马车队与护卫骑兵终于抵达临时行宫,结束了一天长途跋涉,官兵们各自忙碌着给马匹补充精饲料,补充营养和水。

一天时间走完120公里的路程,事先都有周密的安排。

一行三十八辆马车在距离雅加达63公里的尼尼姆镇,将疲惫的驭马全部换下,换上了早就等候在此养精蓄锐的精壮马匹。

护卫骑兵坐骑没有更换,但是在尼尼姆镇补充了水,黑豆,每匹马还补充了6个生鸡蛋,休息了二个多小时。

在这样情况下,才完成了120公里的长途跋涉,仅仅有少数十几匹马掉队,在天黑之前也陆续抵达。

皇家禁卫军骑兵使用的是天堂省专门培育的晋江马,这种热带马耐高温,耐潮湿环境。

但是晋江马是轻型马,体态较小,驮载能力,耐力和体力都比不上温血马,耐操程度也远远不如蒙古马。

一天跋涉120公里,几乎到了极限。

皇家禁卫军官兵们心疼马匹,在完成护送任务后。便将马匹牵到河边饮水,清洗一番,补充青草和精饲料,一直忙碌到天黑都没有停手。

虽然每一个人都是又累又饿,但骑兵们向来是先照顾好战斗伙伴马匹,剩下自己抽空垫垫肚子。

(sdingdiannn/ddk99836175/74035016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