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狂野北美1846 > 第782章农户

狂野北美1846 第782章农户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25 19:13:08 来源:顶点小说网

某个极具华夏建筑特色的小镇

这个小镇叫五里镇,是一个占地足有42万英亩的大型农场形成的镇子,足有三千六百多人口。

镇上的人口绝大部分都姓李,还有一座颇为壮观的李家祠堂和香火鼎盛的村庙和灶王庙。

乍一看,与北美本土的边远村镇基本上没什么差别。

五里镇原本叫五李镇,这是因为大河省下面各市姓李的太多,为了区分,便有了李家镇,大李镇,小李镇,老李镇,二李镇,三李镇,五李镇,七李镇等等称谓。

类似的情况还有王家镇,张家镇,陈家镇等等,什么大王镇,小张镇遍地都是,这也是当初各地华人武装民团极力坚持的名字,蕴含了深深的宗族观念。

而这些二李镇,三李镇,五李镇时间一长,口口相传,慢慢演变成了二里镇,三里镇,五里镇,听起来更加直观清晰。

皇帝李察一行从李家祠堂出来,身边围了一大圈李氏宗族的族老,但他们都无法接近陛下,被十几名皇家亲卫军官隔开了。

只有60余岁的李镇长能够跟在陛下身侧,弯着腰一副恭敬的神态,随时听候圣上垂询。

“除了“十税三”的农业税,政府方面还有没有其他的税收或者费用摊派呀?”

“小老儿回陛下的话,从田里的收成到售卖,基本上就是农业税一项,分为牧场和农田两种计税标准,已经30多年没变了。”

“觉得怎么样,负担重吗?”

“感谢帝国的好政策,有田地的只要不怕吃辛苦,每年下来的收成能吃得饱穿得暖,还能有所结余。家里面七八个孩子也好,十几个孩子也好,基本没有挨饿的情况。”

“唔,帝国的政策是要实现全民富裕目标,城市工人家庭是这样,农户牧民同样如此。嗯……农田抢收的时候,镇上一般有什么举措啊?”

“回陛下的话,咱们五里镇半牧半农,在每年稻田收割的时候。镇上都会安排放牧的小伙子组成帮农队,农户们也出一点佣金,帮着抢收抢种。咱们这个方圆上百公里都是这样,已经形成惯例了。”

“这很好,帮农队也没有白干的道理,适当的收取一些报酬,也算额外增添一份收入。镇上治安呢?”

“早些年还有些乱,这20多年早已经平稳多了。平常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在镇上就解决了,用不着闹去打官司,传出去丢死人了。”

“嗯,作为老一辈从旧大陆过来的人,你们平常要多给年轻人讲讲那些苦难岁月,要珍惜现在的好日子。要多宣扬礼义廉耻的伦理道德,形成良好的民风乡俗,要起到带头和监督作用。”皇帝李察边走边说,身后自然有记录起居注的官员奋笔疾书,将陛下的圣谕记录下来。

这些话不是仅仅对五里镇一个老镇长说的,而是具有普遍的实践意义,将会经过系统整理后转交内阁,形成完整农村政策下发到全帝国执行。

这些年来

皇帝陛下已经较少参与实际政策制定,他此行的圣谕汇编后,将会成为大唐帝国指导性政策,包括工商和农业领域。

一行人走走停停,镇上有大量的民众沿街围观,脸上露出狂热崇拜的神情,在皇帝陛下出现以后纷纷跪拜在地,黑压压的一大片。

皇帝李察看到人群中有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身边站着一个金发碧眼的中年女人,便感兴趣的走了过去。

这名老者看到皇帝陛下走过来,激动得满脸通红,连连磕头。

“你叫什么名字?来自何处啊?”皇帝李察并没有让这个老者免礼平身,而是和颜悦色的问道。

“回皇上大老爷的话,草名李六郎,镇上人都唤我李老六,草民原籍湘湖人士。”

“湘湖人士,在这里同乡可不多啊。”

“皇上大老爷慧眼如炬,草民是年幼时逃难至沿海地区,有幸坐上难民船万里迢迢来到巴拿马,从此过上了好日子。”

“哦,可会认字?”皇帝李察从对方能说出“慧眼如炬”这个成语,回答条理清晰,敏锐的察觉到不同。

“回皇上大老爷的话,草民在巴拿马进入脱盲班学习过半年,此后从军五载,是驻扎在荣耀城的上等兵退役。”

“原来还是一名老兵,那就到你住的地方去看看,可还方便?”皇帝李察忽然被勾起了兴趣,顺口问道。

李老六被从天而降的幸福砸中,浑身激动的颤抖不已,伏地答道;“皇上大老爷,这是我老李家几十辈子都修不来的福分,只是草民的蜗居还在镇外,离这里十几里地……”

“无妨,那就在前面领路吧。”皇帝李察大手一挥,直接决定了。

在城市乡间访贫问苦,深入到当地居民的家中也是要分人的。

大部分民众在皇上天威面前,战战兢兢的连半句话都说不出来,只剩下浑身筛糠一样的激动了,甚至语无伦次。

这样的人,能问出什么来?

这个李老六到底是见过些许世面,认识字,当过兵,看看他身边的白人老婆就知道,当兵时肯定也杀过人。

一大队人浩浩荡荡的乘坐车马前行,不一会儿,就抵达了五里镇外十几里的某个百十人的村子。

这个村子是典型的农业村,周边都是大片大片的水稻田,如今正是青苗开始发黄挂穗的季节。

南美洲每年的12月份是最热的季节,6月份最寒冷,正好与北美洲相反。

这个村子是标准的华夏农村风格,房屋大多由较为廉价的圆木建成,屋檐两端有高高的挑起,全都是平房。

李老六的家就在村头第2家,门口有个占地近半亩的大院子,建有大型的牛栏,养了7头健牛和几头小牛崽。

进门后是标准的农家院,迎面四间正屋,两侧是长长的一排厢房,加起来10多个房间,还有一排没有封闭的倒座房。

倒座房里养了十几头猪,一百多只鸡,还有一些存放农具的边厩,大体就是这个样。

皇帝李察略微观察一下,便大步走进了正房,正房中间高悬着他的戎装圣像,下面长条案上摆着香烛铜炉,铜炉里还有大半的炉灰。

看得出来,这一家人日日虔诚祭拜。

皇帝李察径直坐在正堂的椅子上,他这一坐,这把椅子立马就会变得价值不凡,飞涨千百倍也不足为奇。

李老六的一大家子人都前来拜见,这家伙竟然有一妻一妾,正妻是在军队服役的时候抢来的白种女人,年轻一些的妾室是定居在五里镇后,买来的印第安女人。

这一妻一妾为他生了七男九女,共计16个孩子,成亲的远嫁的有11个,所以家里的人口不减反增,如今孙子孙女都有十多个。

前来拜见的儿女中,明显有几个年轻妇女还大着肚子,看来明年要给李老六再添几个孙子孙女,妥妥的人丁兴旺啊!

根据了解

村子里类似李老六这样的农户还有不少,起码占了四分之一。

大部分的农户人家只有一个老婆,人口少的三四个孩子,多的七八个孩子,十来个孩子。

还有几个大户,妻妾加一起三个四个的都有,在华人多子多福的观念下,人丁更为兴旺。

皇帝李察的兴致不错,又招来几个同村的家长问话,足足聊了小半天的时间,基本明了当地农村情况。

从了解的情况来看

村民的日子过得还不错,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为主,周边还有些地区种植甜菜榨糖,小镇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状态。

田间耕作主要使用耕牛,极少有使用农业机械,主要是该地区进口油料价格较贵,农机普及率低。

在这个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耕牛,少的三四头,多的二三十头都有,也有大户养殖奶牛,以低廉的价格供给本村村民。

出了村子,就没有销售市场了。

别的村子也有奶牛养殖户,在牧区那边更多,牛奶这玩意儿既不好保存又不好销售。

李老六一家耕作了182英亩土地,属于自家的有55英亩,其中32英亩“十税一”的功勋田,23英亩花钱购买来的田,按“十税三”缴纳农业税。

其他的田都是别人的土地,由李老六一家开荒而来,除了缴纳“10税3”的农业税以外,还要多给一成半的田租。

这部分土地总的税负达到4成半,以种植大豆和小麦为主,精耕细作的都是自家的稻田,这样收成能更多一些。

在这个小村庄周边,未开垦的荒野土地多的是,都是按照牧区的标准收税,比优质农田要少了一个数量级。

镇上也好,大户土地人家也好,全都非常欢迎新开垦荒地,开垦出来的荒地耕种合同,一签就是二三十年,最高的能达到49年。

这样的合同受到帝国法律保护,土地所有人撕毁合同,将要承受相当高的违约罚金。

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保障开荒农户的积极性。

五里镇是半农半牧的村镇,农田比例一成半都不到,大部分都是牧区,能够承载的人口更少,牧业税收也低得多。

所以,各项政策都鼓励有能力的农户去开荒田地,镇上会以优惠价格提供种子,还能够凭借开荒证明买到化肥。

仅耕作了一成多的土地,整个五里镇就有超过一多半人是农户。

他们生产的粮食可以通过镇上的码头,便捷的卖到巴西甚至欧洲,历年以来价格都较为稳定。

正是有着这样的条件,李老六一家才能养活几十口人,在这里扎稳了脚跟,开枝散叶。

(sdingdiannn/ddk99836175/74079891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