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狂野北美1846 > 第764章硬插一脚

狂野北美1846 第764章硬插一脚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25 19:13:08 来源:顶点小说网

基钦纳上将走了,他来到首相办公室就是为了取得女王政府对军队的最大支持,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希望女王政府能够对葡萄牙王国施加强大压力,切断经莫桑比克向德兰士瓦运输物资的通道,切断反抗军的后勤补给线。

这对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至关重要,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另一方面

在源源不断向南非增兵的同时,希望女王政府为军方展开保护伞,避免受到欧洲舆论和各国的强烈指责,让军人流血又流泪。

因为,军方在从各殖民地紧急调兵的同时,已经打开了军火库,即将向南非运输一批被称为“列低炮”的毒气弹,而这种不人道的武器是军方对付布尔人的王牌。

你有铁甲车,我有毒气弹。

基钦纳上将准备对布尔人下狠手了,集中营,毒气弹和堡垒绞杀战术通通拿了出来,不相信制服不了小小的布尔人。

对布尔人而言,基钦纳上将就是个恐怖的杀人魔王,其一手主导的绞杀战几乎将整个布尔人推入濒临灭亡的边缘。

基钦纳上将是一名常年经历战争的英军高级将领,早在1892年担任驻埃及总司令期间,先后指挥了镇压埃及民族觉醒运动和入侵苏丹的战争,手底下血债累累。

此人铁石心肠,手段极为狠辣,对这些殖民地平民的生命视若草芥。

1896年,基钦纳便亲率英国及埃及军队,再次大举入侵苏丹,在阿特巴拉战役大败马赫迪将领马哈茂德,攻占重镇栋古拉,歼灭数万勇敢的苏丹黑人战士。

此后英军继续进军,逼近喀士穆附近的恩图曼,1898年,阿卜杜拉亲率马赫迪军主力抵抗英军入侵,两军于恩图曼决战。

此战英军兵力是8200英国兵和1.7万埃及和苏丹殖民地仆从军,马赫迪拥军5万余人。

英军全部列装新式“李-梅特福德”步枪,并有新式柯尔特重机枪助阵。而马赫迪军火器仍然尚未普及,许多战士手持大刀,长矛作战。

英军将恩图曼团团包围,组成半圆形防线进行防御,在阵前挖掘壕沟,构筑胸墙围栅。火炮与柯尔特重机枪散布其中,背靠尼罗河,防止敌军迂回。

河面上有英军炮艇往来穿梭,不断炮轰马赫迪军,引诱其主动发起进攻。

在狡猾的英军挑逗下,当日清晨,马赫迪军按捺不住,发起全线进攻,结果遭到柯尔特重机枪和排枪以及火炮的疯狂收割,伤亡极其惨重。

英军随即大举反扑,对溃逃的马赫迪军展开屠杀似的围剿,彻底奠定最终的胜局。

此战,英军以伤亡48人的代价,毙伤马赫迪反抗军1.1万余人,俘虏六千余人,赢得了彻头彻尾的大胜。

基钦纳上将亲自指挥的这场战役,只是他丰富的殖民战争经验一部分,足以显示其对殖民地民众的态度。

不管白人也好黑人也好,任何反抗都会遭到无情的镇压和杀戮。

从爱尔兰和苏格兰紧急动员的军队正在汇集,基钦纳上将也即将随船队远征,他面临的事务千头万绪,忙得不可开交。

所以在首相办公室直率的提出了请求之后,便很快告辞离开了。

英国陆军在女王政府的军事力量中,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如果说皇家海军是嫡亲的心头肉,那么陆军就纯属后娘养的。

在世界军事领域

英国陆军被普遍认为是次一流陆军,其军队战斗力逊色于德、法、俄三大陆军强国,基本上与唐、奥匈帝国在一个水平线上,比意大利和奥斯曼帝国强那么一些。

从近代战争历史上来看,英军输掉了美国独立战争,输掉了4次反法同盟战争,输掉了第1次英阿战争,甚至在南非败给祖鲁人,成为英国对外扩张殖民历史上不光彩一页。

如今在南非遭遇重挫,英军急于找回场子。

“你怎么看?”

首相罗伯特-塞西尔勋爵在将军离开后,端起咖啡喝了一口,面色若有所思的问道。

问题抛给了殖民地部大臣张伯伦,他神色傲慢的挑了下眉头,回答道;

“毫无疑问,我们将赢得最终的胜利,问题就在于付出多大的代价?

国会下院刚刚通过了再拨款法案,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里,他们就花掉了2,000万英镑,向唐国疯狂购买各种物资和药品。

我很怀疑

在拨款法案中这4400多万英镑,能不能够让南非远征军支撑到6月份,关键这些钱还花在了别人身上。

我知道英国暂时还不具备短时间供应如此大规模物资能力,但若是在各个殖民地收集一下,至少可以吃下1/3的订单。

上帝呀,这可是2,000万英镑。”

张伯伦作为殖民地部大臣,对军方的挥霍深感心痛,忍不住开始发牢骚了。

亚瑟-内维尔-张伯伦作为英国政坛冉冉升起的一颗星星,今年刚刚31岁,年富力强而极有主见。

南非问题演变至今,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殖民地部的角度去考虑,军方的大订单就应该让殖民地分一杯羹,这不正是女王政府殖民地的作用吗?

在战争中出人出力出物资,而这也是耀眼的政绩,所谓”印度次大陆的血不流干,大英帝国就不会输掉战争”这句话,就是殖民政策的真实写照。

首相罗伯特-塞西尔勋爵闻言不在意的摇摇头,这不是他考虑的重点。

军方只会关心物资是否能够保质保量的及时送达,保障后续战役顺利发起,而不会关心由谁提供?

若真的由殖民地部负责筹集,如此巨量的物资猴年马月才能送到南非前线?

殆误战机的责任由谁承担?

陆续抵达南非的军队将高达45万人之巨,这是本世纪以来,英国动用兵力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只能胜利,不能失败。

任何后勤供应的不及时和拖延,都会造成巨大的混乱,谁也无法承担这样大的责任。

英国本土自1848年《谷物法》频布以来,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一直大量进口粮食,以满足英伦三岛的旺盛需求。

突然增加这么大一笔物质需求订单,凭空也变不出来。

别瞧这大英帝国殖民地遍及全球,实际上盛产粮食的地区并不多,只有印度次大陆有能力向外调拨粮食。

但印度总督府向外大举调粮,必然会使当地数百万人挨饿,那点可怜的粮食,都是从当地人嘴里面省出来的。

埃及的尼罗河两岸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农耕区,但在纳入英国殖民地范围后,英国人不允许种植粮食,只允许种植棉花。

因为英国的纺织工业需要棉花这种大宗原料,所以埃及包括苏丹粮食也不够吃,年复一年的饥荒是常态。

整个近东地区的英属殖民地都是这种情况,粮食产能不富裕,没有能力向外调拨。

英国本土需要大量进口各种优质农产品,来自北美的庞大产能,优质而廉价的小麦以及各种农产品潮水般涌入国陈市场。

在低关税的《谷物法》保护下,使英国本土的农场主更加雪上加霜,大量的地主破产,农业产出急剧缩水。

而这一切,是英国政府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首相罗伯特-塞西尔勋爵轻叹一声,说道;“如果只是花钱,那倒不是什么大问题。我担心的是伤亡人数的进一步剧增,这给王国政府带来了很大压力。”

“唐国不是有铁甲车吗?我们为什么不能买一点,或者干脆自己造?”张伯伦反问道。

随即他便无奈的摇摇头,自问自答的说道;“对不起首相阁下,我忘记了军方那该死的骄傲和冥顽不宁的固执。对他们来说,像曾经的保护**队学习一些新鲜玩意儿,不如杀了他们。”

首相罗伯特-塞西尔勋爵大有同感的点点头,英国人的骄傲并非仅限于贵族或者上层社会,而是渗透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自信,固执到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程度。

骄傲,固执和保守是英国人身上的标签,已经融入到血脉骨子里去了。

两人谈论了会儿南非事务,很快殖民地部大臣张伯伦又把话题引到了远东,他皱着眉头说道;

“尊敬的首相阁下

如今的远东局势闹腾的厉害,必要时,应该考虑武力解决。

如今欧洲国家的态度倾向于合作,拿出更坚决的行动,而不是任由事态的继续恶化,最终导致滑向不可控的方向。

现在的最大疑虑是唐国态度,似乎更倾向于对爪哇岛扩张,而这似乎又踩到了我们政策的红线。”

“确实如此。”首相罗伯特-塞西尔勋爵神情陷入思索,皱着眉头说道;

“唐国这种吃蛋糕的蚕食策略,让我们非常难受,也很难应付。

这就像是在跳一首伦巴舞曲,他们一步步的逼近红线,踩过红线,而我们只能一步步的后退。

在国际地缘政治较量中,唐国的那位独裁皇帝无疑是个大赢家!

就像现在的东印度群岛问题,理智告诉我,不能任由唐国在南亚肆无忌惮的殖民扩张。

谁都不想在身边躺着一个精壮的大汉,那样让人难以安睡。

体态娇小而又是实力弱的荷兰王国,会是更好的选择。

问题在于南非战争暴露出了大不列颠帝国的虚弱,在美洲问题,东北亚和南亚问题乃至于世界问题上,我们都需要唐国的合作与支持。

现在摆在我面前的是4选1的考验,即南非问题,神洲问题,东北亚日俄问题和东印度群岛问题。

南非问题不用说了,再拨款法案的一半资金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里就流入了北美,说明英国对北美形成了很强的依赖。

这是当前举国关注的首要问题,全世界都在看着英军的表现,我们承担不起英唐两国关系严重倒退产生的波折,这对本届内阁和维持大不列颠帝国荣誉都是严重伤害。

否则,肯定会凭空生波澜。

东亚的日俄问题上,唐国同样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大量留学唐国的日方高层形成的亲唐派,是该国政府主流。

现在的局势已经很明显了,若是英国强烈反对唐国踩踏入侵爪哇岛的红线,那么在前面的三个国际问题上,就得不到唐国的有力支持。

反之,英唐两国的蜜月关系还将继续下去,也许十年或者20年,也许50年或者更久。

理智告诉我,不能放任唐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肆意扩张。

但实际上,女王政府能做的很有限,怎么选择更有利于英国利益一目了然。

那就是当唐国更进一步时,我们选择继续后退,然后默认当前的现实。

我相信

在我之前的九任英国首相任内,他们一次又一次的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默默后退,因为这更符合英国利益。”

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大堆话,首相罗伯特-塞西尔勋爵将心中积压已久的郁闷发泄出来,感觉好受多了。

纵然贵为英国首相,他也不得不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低下头。

那个长袖善舞的唐国独裁皇帝李察,总是会给出ABCD几个选择,实际上一边是西瓜,另一边是红枣。

只要不蠢到家,谁都愿意去抱个西瓜。

结果却发现

在一次次的选择中,唐国已经积攒了一大堆红枣,无论分量还是价值都远超过西瓜。

这就是英国人最大的苦恼,现在又到了选择的时候了。

张伯伦在听到这番话后沉默了,反复考虑后,眉头皱得更深了,内心有了深深的无力感。

在南非问题,日俄问题和神州大陆问题上,对伦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都远超过爪哇岛问题,二者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他也看到了大唐帝国在南亚拥有吕宋群岛和天堂岛,若再大举侵占东印度群岛,就将形成从东到西长达6700公里的绵密岛屿群,影响力和话语权都极重。

今后国际上关于东北亚,南亚和印度洋问题,全都少不了重量级利益攸关方唐国参与,形成了环抱太平洋的完整战略布局。

可即便知道又有什么用呢?

又如何阻止呢?

唐国就像一个不受欢迎粗鲁的大汉,硬生生的将一只脚从门缝里插进来,在大不列颠帝国的海峡殖民地利益区硬掺合一脚。

然后就是大腿和半边身子挤进门里,最后整个人都进来了,他是不是会反客为主呢?

(sdingdiannn/ddk99836175/74227217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