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狂野北美1846 > 第755章世界殖民布局

狂野北美1846 第755章世界殖民布局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25 19:13:08 来源:顶点小说网

皇帝李察对军队在东印度群岛战争中的表现,总体感觉满意,偶有闪光点。

闪光点便是皇七十一子唐-李毅一手建立的帝国装甲师,在决定性的上英德拉吉利战役中,打出了令世人瞩目的表现。

皇帝李察当然知道灰狼装甲车是未来陆战主力坦克的雏形,也是未来世界陆军主战兵器发展的方向,前景极其光明。

但他并没有给予过多关注,给予特别支持,始终是唐-李毅在那儿努力的折腾,搞出了一个帝国装甲师的装备规模。

此战过后

平西亲王唐-李信亲自上书举荐,力呈在皇家禁卫军和皇家陆军中发展装甲力量的优点和详细计划,提出了重点表彰唐-李毅准将。

平西亲王的奏章,在帝**部和政府一路绿灯,呈送到御前后,皇帝李察提笔批阅了一个“可”字儿,多一个字都没有。

帝国装甲师也没有因为此战而获得荣耀称号,成为响当当的王牌师之一,一切都淡化处理。

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皇帝李察不想过分凸出装甲力量的作用,因此改变世界陆军发展进程乃至于当今世界局势,引发不必要的后续变化。

从宏观层面来看

区区装甲装备的优势,完全不能抵消掌握世界未来趋势先见之明带来的巨大红利,属于舍本求未。

皇帝李察站在世界棋手的高度,立足于大唐帝国未来数十年长远的战略规划,对一项两项技术领先根本不在意。

就算不掌握先进武器的优势,在战争中多牺牲数万或数十万人,那又能怎么样呢?

世界强国之间的竞争,并非一两项先进武器就能彻底改变,而是地缘政治的较量,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的长期竞争,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各方面,非一蹴而就。

这需要长达数十年甚至更久的战略规划,一步步的晋级,一步步的夯实国力,最终才能攀登世界巅峰。

大唐帝国一直以来就是这么做的,即便经济实力问鼎世界第一宝座,但是在对外政策上依然保持谦逊和低调,跟随着英国的脚步亦步亦趋。

国内很多强硬的民族主义者,高呼大唐帝国应该成为世界的另一极,以最符合民族利益的扩张政策为主导,在世界上发出自己不一样的声音。

想法是好的,但过于激进和理想化。

19世纪末,依然是欧洲白人为主导的世界舞台,大唐帝国在北美的崛起也无法改变这一点,更不可能与世界大势相抗衡。

治国之道,在于润物细无声。

这不是比拼谁嗓门大,不是比拼谁刺头,不是比拼谁更强硬激进,也不是比拼谁野蛮扩张,这都是走上了歧路。

一张一驰,蕴含的都是智慧。

现代历史上反面典型很多,素有“欧洲裹脚布”之称的波兰,就是典型的刺头国家。

波兰王国在强盛时期入侵普鲁士,占领莫斯科,扶持新沙皇,结果被德俄二国联手瓜分,如今已灭国了。

意大利王国的嗓门大,看到别的欧洲国家殖民眼红了,到处嚷嚷着要这要那。

又是要和法国争夺突尼斯,又是于1894年底大举入侵埃塞俄比亚,奉行大举扩张殖民政策。

结果入侵的意大利军队被埃塞俄比亚人打得满头包,总计1.7万意大利军队死伤1.1万,被俘4000余人,落后的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伤亡只有四五千人。

这是欧洲国家在现代殖民历史上第1次输得如此惨,还是败给了东非的埃塞俄比亚皇朝。这简直丢尽了白人的脸,意大利因此也成为了欧洲的笑柄。

反面典型中还有沙俄,其历次向西野蛮扩张,都程度不同的遭受到欧洲国家的联手围剿,一次次碰到头破血流。

皇帝李察稳稳的掌控大唐帝国,按照中远期战略规划发展,这才是最符合大唐帝国长远利益的道路。

超前发展的陆军坦克装甲车也好,海军前无畏级战列舰也好,实际上大唐帝国都没有迫切需求。

拥有两洋之利的大唐帝国,基本上没有现实的陆地威胁,无论哪一个欧洲强国都无法威胁到帝国本土。

大唐帝国皇家海军没有与英国皇家海军大洋争霸的切实需求,也无意挑动英国皇家海军的敏感神经,双方联手维护世界海洋秩序,它不香吗?

比之遵循世界原有的轨迹,比之掌握先见之明的巨大战略红利,这点儿牺牲完全不值一提,大唐帝国能够承受得住。

预知未来100多年历史发展轨迹,是皇帝李察最大的外挂,他不可能自废武功。

举凡能够影响历史走向的变故,比如提前十几年出现在战场上的装甲车,他的态度是即不推动,也不鼓励,更不会打压,而是任其自由发展。

顺利的拿下苏门达腊岛,加里曼丹岛和苏拉威西岛,已经达到了战前目标,剩下的就是与荷兰人扯皮的事儿了。

皇帝李察目光跳过东印度群岛,一路向西在地图上搜寻,最后用手在阿拉伯半岛轻轻的敲了敲。

自从宣布也门地区和科威特地区为帝国特别利益区之后,大唐帝国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管控和移民,尤其是对阿曼王国以北直至科威特的沿海地区,相继建立了数个华裔为主的小城镇。

这里是后世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科威特等一系列海湾产油国的疆域,位于波斯湾西海岸,如今基本上被帝国移民掌控。

当地的游牧部族实力低微,小的部族几百几千人,大的万余人顶天了。

他们是在生活在这片海湾沿岸地区少数的绿洲,面对的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和漫漫沙漠,当真是穷的要吃土坷拉。

华人移民进入当地,主要是发展沿海捕鱼业和贸易,大多通过购买当地阿拉伯女人建立家庭,从此定居下来。

帝国殖民地部对当地华人有一些扶持政策,主要是通过银行发放贷款,支持华人移民在绿洲发展农业,主要购买种子、化肥、耕牛和农机具,购买当地阿拉伯女人和建造房屋,又或是购买渔船等等。

据皇帝李察所知

当地以华人为主的北美牛仔性格跳脱狂野,侵略性极强,他们常常会组成多少不一的武装马队,骆驼队,进入沙漠深处袭击当地的阿拉伯部落,抢劫牛马牲口和女人,也包括男性战俘。

这些都是相当有价值的战利品,牛羊牲畜与阿拉伯女人可以在当地的市场出售,迅速回笼资金。

男性俘虏在种植园里和城镇都需要苦力,实际上是某种意义上的奴隶,心照不宣而已。

这在科威特,也门萨那等地区屡见不鲜,帝国殖民地部对这些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看不见。

人口原本就少的当地阿拉伯部落哪里经得起如此祸祸?

整个波斯湾西海岸全加起来,不包含阿曼王国,也就二十几万阿拉伯部落民众。

短短的几年间

其人口已经剧减了三分之一强,只剩下了十几万人了。

大部分当地阿拉伯部落成为华人城镇的附庸,通过大规模的通婚,已经开始被逐渐同化。

少部分逃入了沙漠更深处,他们将面对更为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生存现状不容乐观。

阿拉伯半岛南端的阿曼王国,是英国传统的势力范围,英国人在该地区影响很大,阿曼王国也是英国的保护国之一,这与伊朗王国的情况一样。

大唐帝国如今加强了对阿曼王国的渗透,在阿曼王国拥有大约3.7万余人的华裔移民,基本上掌控了当地商业和运输业,掌控了经济命脉。

阿曼王国的人口极少,迄今为止也只有17.6万余人,华人在当地占比超过两成以上,以从事农耕,牧场和商业运输为主。

下一步,要继续加强对阿曼王国的渗透,寻找时机颠覆当地的王权。

阿曼王国和伊朗扼守着霍尔木兹海峡的入口,这里是未来的世界油库,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在皇帝李察心中,阿曼王国联同也门,以及整个阿拉伯半岛的东海岸,今后全都是帝国疆域的一部分。

量变引发质变,如今潜移默化的渗透即可。

大唐帝国不追求控制阿拉伯半岛北部地区,包括约旦,叙利亚,黎巴嫩,贝鲁特和三大宗教的圣地耶路撒冷,这些地中海沿岸地区太敏感了,也是欧洲强国争夺的焦点地区。

但这个未来的世界油库一定要掌控在手中,霍尔木兹海峡要掌控在手中,那么必然要控制阿曼王国和也门地区。

因为阿曼王国扼守着霍尔木兹海峡的入口,也门地区扼守着欧亚航线中曼德海峡的红海入口,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极具地缘战略意义。

在未来的世界霸主宝座争夺中,这些都是极具分量的筹码。

目光扫过阿拉伯半岛之后,皇帝李察视线下移,停留在葡属莫桑比克和世界第四大岛屿马达加斯加周围,陷入思索中……

如今大唐帝国进入了扩张殖民的新阶段,视线放在了完善世界性殖民地布局上,所以非洲这两个地方,引起了他的关注。

在柏林会议后,欧洲各国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被殖民的非洲地区从原本的百分之十几狂涨到八成以上。

英国,法国,德国和比利时是这股瓜分非洲殖民狂潮中的最大得益者。

这其中

法国占领的殖民区面积最大,从北部非洲到中部非洲,乃至于南部非洲,法属殖民地星罗棋布,总面积达数百万平方公里之巨,占据法属殖民地的一多半以上。

英国实现了从南非到埃及的纵贯南北殖民地构想,德国拿下了德属东非和德属西非共计110多万平方公里殖民区。

而比利时成为最大赢家,在与法国的争夺中得到英国的大力支持,获得了资源丰富的刚果河流域,总面积高达234万平方公里,是整个非洲的绿肺。

刚果河流域拥有非洲最大的热带雨林地区,盛产黄金和热带作物,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最具价值的殖民区之一。

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亲表弟,他的父亲是女王的舅舅,如此亲近的关系,英国人当然要全力帮助比利时王国了。

要不然

凭借比利时这点儿小身板,拿什么和法国去争?

至19世纪末,非洲唯一尚具有独立自主地位的是埃塞俄比亚皇朝,其他地区大多被殖民,只剩下一些内陆贫瘠地区无人问津。

大唐帝国当然不会去争那些内陆干旱沙漠地区,原本对殖民非洲兴趣就不大,

要争,就去争那些好地方。

大唐帝国皇帝李察首先看中的就是莫桑比克,这里位于南非的北部,德属东非的南部,隔着莫桑比克海峡与马达加斯加岛遥相对望。

莫桑比克拥有整个非洲第二大热带雨林地区,仅次于刚果河流域。

全长2660公里的赞比西河中部和下游全都位于莫桑比克境内,大大小小的河流数百条,水利资源极其丰富。

该地区6成以上的面积被广袤的森林覆盖,拥有储量巨大的各种矿产资源,气候温和适宜,而且拥有长达1500公里的内河航道,世界级地理条件的马普托海港。

在莫桑比克看不到大片的戈壁与沙漠,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赞比西河流域以盛产黄金和象牙而著名。

葡萄牙人殖民该地区长达390余年,但这里依然是一片落后的原始状态,仅仅沿海地区和内河极少部分地区得到开发,这与荷属殖民地情况相差仿佛。

都是国小力弱,葡萄牙人在该地区以压榨黄金和象牙为主,兼顾热带种植园经济,在基础设施上基本上没有什么投资。

数百年来,道路依然是崎岖泥泞,港口依然是落后的木质栈桥,沉重的牛车经过时“吱压”乱响。

作为欧洲没落的三流小国,葡萄牙根本无力开发面积广达百万平方公里的莫桑比克地区,近400年来只是无尽的索取,压根儿也不投资建设。

所以,皇帝李察看上了这个地方。

与莫桑比克相比较,被称为资源宝库的马达加斯加王国就逊色多了。

当初英法两国曾联手入侵该王国,结果被马达加斯加王国女王率众击退了,这也是非洲反殖民历史上难得的胜利。

可惜这位极有魄力的独裁女王早已故去,现在的马达加斯加王国早就陷入军阀割据的纷争中,内斗不断,民不聊生,当地土著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但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这似乎才是非洲正常该有的样子吧?

(sdingdiannn/ddk99836175/74282641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