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狂野北美1846 > 第733章圣皇山谷

狂野北美1846 第733章圣皇山谷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25 19:13:08 来源:顶点小说网

批阅过几份奏章以后,皇帝李察搁下了笔,正待开口喊随侍身边几十年的“**”处长,忽然间便闭上了嘴,神情略感唏嘘的摇了摇头。

**处长在去年刚刚操办完登基50周年庆典后,便因操劳过度病逝,御旨加封为世袭伯爵爵位,以示皇恩。

现如今,担任皇家秘书处长的是许茂林子爵,一个能力超卓的移民二代,正值四旬年富力强的时候。

**处长的嫡长子郑怀恩伯爵被破格提拔为副处长,今年刚刚37岁,他也是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尤其忠诚勤勉。

“微臣参见陛下,请陛下吩咐。”

“去准备车马仪仗,朕明日视察圣皇山谷和皇陵工地,夜宿圣皇寺中,两日后返回。”

“微臣遵旨。”秘书处长许茂林神情恭敬的领命退下。

次日清晨

天色刚刚蒙蒙亮的时候,一行悬挂皇家徽标的黑色大轿车便依次驶出了丹凤门,在军警的森严护卫下,向着圣皇山的方向快速驶去。

这就是帝都长安出行的不便利了,此时约莫早晨6点略微出点头,街道上的车辆稀少,还没有到早高峰的时候。

若是再迟个一小时,那么早高峰的车水马龙遍及大都市的各个街道。

即便军警竭力维护,那也只能造成更严重的拥堵情况,招致一片的埋怨之声。

坐在平稳前行的黑色大轿车里,皇帝李察目光投向车窗外,街道两侧高大的建筑飞快的向后退去,整个大都市正在从夜色中慢慢醒来。

皇帝李察仿若有些出神的凝视着这个繁华大都市,这里是他起家的地方,几十年前那个破败略带荒凉的小城镇,依稀就在眼前。

半个世纪的光阴一晃而过,如今早已找不到昔日丁点儿痕迹。也只有回到枫叶王宫,才能找到几十年前的些许记忆。

社会在发展,帝国在进步,现在的繁华景象以前做梦都料想不到。

皇家车队以60码的速度疾驰而过,驶离长安郊区的时候,已接近早晨7点,街道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行人和车辆,都市喧嚣的一天又开始了。

半晌之后

一路疾驰的皇家车队顺着山边道路,绕过一片高大的山岭之后,高耸巍峨的圣皇塑像就映入眼帘,气势磅礴万千,让人油然升起崇拜的心绪。

向远处眺望的圣皇塑像以整个陡峭高大的山岭为基础,在清晨阳光照射下空前宏大壮丽,与山脚下覆盖金黄色琉璃瓦的圣皇寺建筑相映成趣。

这部分是开放区域,很多远道而来的帝国民众,在这里虔诚的朝觐圣皇塑像,祈求保佑,祝福。

山脚下的圣皇寺因此香火极盛,几年过去了,寺庙建筑又大大的扩展了一部分,绵延出数百间殿间瓦舍。

皇家车队并没有停顿,而是继续向山谷深处驶去,很快就来到了一片足有50余米高的华夏要塞式建筑面前。

这个横亘于两山之间的要塞式建筑,部分的功能是水坝,部分功能是要塞,也是进入圣皇陵的第1道关隘,叫做玉泉关。

玉泉关位于两山之间,关上飞檐斗拱,戍守在此的皇家禁卫军士兵衣甲鲜明。下面是干涸的河道,河道一侧是蜿蜒的公路,一直通向玉泉关。

皇家车队径自驶入关内,值守在此的皇家禁卫军官兵们齐刷刷的举手敬礼,以最高礼仪迎接皇家车队和陛下的到来。

玉泉关里面是一个总人口7000余人的小镇,叫做关内镇,镇上主要是戍守在此的皇家禁卫军家属,清一色的华裔居民。

此时在关内镇道路两旁,已经聚满了肃然迎接的人群,在看到皇家车队抵达后,纷纷半跪下来迎接。

圣皇陵作为大唐皇帝龙驭宾天后的长居之所,关内镇这些居民都是皇室死忠狂热分子,他们拒绝与外界的一切接触,只为守护这一方皇家禁地的安静。

到了这里

皇家车队的速度已经慢了下来,皇帝李察放下一侧的车窗,对迎候的镇民们频频挥手致意,引来了众人齐声高诵;

“天佑大唐洪福齐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恭祝圣躬安康,大唐之福也。”

“吾等草民恭迎圣驾,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镇的道路并不长,皇家车队一会儿就驶过去了,只留下镇上众多的居民依然黑压压的跪了一片,神情激动的难以自抑。

有机会觐见天颜,那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分。

坐在车里

皇帝李察暗叹了一声,现如今,大唐帝国的国民是极其迷信的,大多信奉僧、道两门,也有少部分信奉基督新教和天主教,但这部分占比不超过总人口二成。

他无力改变这种现状,也不想过多干涉。

在大唐帝国奉行的是信仰自由,帝国各地华裔居住的城市乡村中,涌现出数以万计的寺庙,道现,几乎每个村镇都有土地庙,吃斋念佛的民众更是难以计数。

很多寺庙道观香火之盛,令人叹为观止。

帝国政府对居民信仰从来不加以干涉,西方的宗教在竞争中,完全被压得死死不透气,呈现出日渐衰败之势。

这是因为全社会形成的浓郁信仰氛围,浸泡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难免会受到主流信仰的渲染,这也是社会上强烈的从众心理。

离开关内镇

皇家车队继续前行十几分钟后,眼前一大片山谷豁然开朗,呈现出的是及其美轮美奂的景色,还有宛若仙境般的宫殿式建筑。

圣皇陵到了,伫立在青松林中的是英烈殿,很多大唐帝国开国元勋在这里立碑塑像(注;不是葬在这里),死后陪伴圣皇陛下直到永远。

圣皇陵是一片规模极其宏大的皇家陵寝建筑,数万工人已营建了30多年,依然在不停的修建中。

整个建筑由英灵殿,神坛,神道,悬空寺,主殿建筑群,神位殿,配殿,后山皇陵,7200名等身石雕皇家禁卫军步俑,3600名骑俑形成的森严军阵等系列陵寝建筑组成。

举目望过去,层层叠叠的建筑依山而上,美轮美奂的恍若仙境,陵寝主体建筑已全部落成,剩下的万余名工匠依然在精心雕琢石像人俑,完善建筑布局结构。

皇帝李察步入一侧的悬空寺中,这是修建在陡峭崖壁上的寺庙建筑,很多殿堂直接就在山壁掏空建成,呈现出狭长向上的形状。

从这里俯瞰大气磅礴的皇陵建筑,山谷中,长长的石阶俯拾而上,高大的殿堂飞檐斗拱,后山皇陵掩映在一片黑松林中。

从外部完全看不出来,内部的山体生生的被掏空,深入地下数百米,修筑出精美绝伦的皇陵建筑。

山体内皇陵建筑中,沿途有十二道钢筋混凝土包裹着厚重钢板的巨门,每一道门的厚度都有1.2米,重达上百吨,门后备有巨闸,也就是所谓的“自来石”。

关上大门后,这个重达数吨重的钢闸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紧紧的封住巨门。

这还不算,钢闸移动后会露出后面的孔洞,数千吨经过淘洗的干沙会倾泻而下,将整个墓道完全的封闭住。

皇帝李察站在高高的悬空寺上,俯瞰这耗尽无数财富修建的恢弘皇陵,脸上露出莫名的奇怪神情。

修不修皇陵并非他说了算,这是大唐帝国皇家的脸面,封建帝国君王的陵寝体制,用的都是皇家内务府的钱。

近些年来

皇陵工地已经不再补充苦役犯,现有的苦役犯在完成修建后,将会转移到另外一个工地,为现在的皇储殿下修建皇陵。

此时,皇帝李察心中想的是否退位,提前让皇储继位,自己做一个高高在上的太上皇就好了。

当然了,现在他只是有这种打算。

这么多年来,皇帝李察牢牢把持的至高皇权,正在大幅度的向内阁和议会过渡,帝国的法治更加健全,内阁、议会、法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权力制衡体系。

经过数10年的普及,从内阁总理大臣到各省,市民主竞选,独立检察官竞选也已经逐渐成熟,逐渐深入人心。

这一切,都在为皇权退居幕后做准备。

皇帝李察深知;

他的子孙后代纵然能力超卓,但没有洞察世事的眼光,没有开挂的人生,将庞大的帝国未来寄托在某个人身上,实在太危险了。

德意志帝国和沙俄帝国就是这样的危险例子,威廉二世和尼古拉二世同样都是年轻而野心勃勃的君主,正在将庞大的帝国推向彻底覆灭的边缘。

189-4年,沙皇尼古拉二世即位,这个年轻的沙皇坚信君主享有绝对权力,反对任何形式的民主改革,并公开驳斥地方自治组织,令沙皇俄国重新回到君主独裁老路上来。

高高在上的皇权就像一副毒药,令人迷醉又舍不得放手,无数人为之疯狂。

皇帝李察可不敢赌,大唐也赌不起。

更稳妥的做法是让皇权退居幕后,做大唐帝国表面的橡皮图章,政经要务和军事大事交由内阁众臣们妥为处置,方为上佳之策。

皇帝李察的眼神深邃,站在悬空寺上,俯瞰恢宏壮丽的皇家陵寝建筑,倾听厚重的钟声传遍山谷。

可以瞬间令人思想高远,人世间的繁华俗物皆如过眼烟云。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说明,相信很多读者朋友们可以看到时间189-7年,中间加上了隔断符号,这是因为故事线接近现代,今后要进一步的模糊时间,请大家理解为感。皇帝考虑退位是为下一步故事线做伏笔,退位后可以自由的游历欧洲或者中东地区,以第一人称身份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更鲜明的代入感,特此说明。)

(sdingdiannn/ddk99836175/74517290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