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游戏 >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 第24章 何乐而不为?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第24章 何乐而不为?

作者:岁月神偷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2-08-20 13:26:02 来源:顶点小说网

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一位杰出的领导者,要有着坚定的心智,坚定的思想,坚定的路线,不能被人所左右。

一位皇帝,要有舍我其谁的气魄。

如果因为怕错,而畏手畏脚,怕麻烦而把难题留给后人。那他,不是一位合格的皇帝。

朱允熥要那个位置,他更要成为建立一个崭新的明,重塑华夏辉煌的领导者。

所以,他看着殿中群臣的目光,毫无怯意。

“吴王殿下!”先开口的是中书舍人刘三吾,“驿站乃是国家所建,传递军国大事。如果按殿下所想,对百姓开放,会不会舍本逐末?届时影响军国大事加急传递,或者丢失公文,泄露朝廷机密?再者,驿站乃是供过往官员专用,开放给百姓,必乱尊卑!”

刘三吾所说的是老成持重之言。

历朝历代对驿站都极其看重,中原王朝的疆域都太大,往来交通不便,驿站是朝廷知道各地情况的最佳手段。

而且这个时代有着明确的尊卑等级,衣食住行不是有钱,就能随便穿随便用的。

朱允熥沉思片刻,笑道,“驿站传递的是军国大事,百姓传递的无非是信件杂物,分开来送就是!”

说着,朱允熥慢慢走到群臣之中,尽量说得直白些,“我打个比方,就以咱们应天府(南京)为例。京城中有客居的商人,学子不下十余万,还没算那些在京城务工,讨生活的人,对吧?”

户部尚书傅友文点点头,这个数字和户部统计的差不多。

御座上的朱元璋又是老怀大慰,心道,”臭小子事先做足了功课,连京中有多少客居人口都知道!“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朱允熥说了两句诗,继续笑道,”这些人,每月每年和家中的书信,杂物往来,是个天文数字,对吧?“

见大臣们都在点头,朱允熥接着道,”如此庞大的信件货物往来,不同于朝廷各地的加急军报。这么多东西,用军马送也送不过来!“

群臣中,一个捧哏及时出现,吏部尚书詹徽道,”殿下的意思是,分开?“

”对,分开!“朱允熥给了对方一个深得我心的眼神,又笑道,“咱大明的驿站中,除了军马,还有大量的骡马,这些牲口是备着给官员们拉行李的,可大部分的时候,都是闲着的,对吧?”

“与其闲着,白吃粮草,不如动起来。”说着,朱允熥笑了笑,“还有驿站中的驿卒,帮工,闲着也是闲着,该动的就动!”

“以应天府为例,假定每月一号为百姓信件物品邮寄日!”朱允熥站在群臣中间,侃侃而谈,“几驿卒为一伍,护送运送信件物品的骡马车队离开,交到下一个驿站,然后再由下一个驿站的按单清点,继续传递!”

“有驿卒在,避免有歹人起坏心,驿卒之间又可以彼此监督,避免盗窃鱼目混珠。信件货物送至当地,由驿站人贴出通告,让百姓前来认领,或者由驿站中的帮工跑腿送到!”

说着,朱允熥又笑笑,“收信收货人,哪能让人白送呢,怎么不给点赏钱?”

家书抵万金,在这个没有其他通讯方式的年代,一封家书珍而重之。其中珍贵,不能用钱来衡量。

他这么一说,殿中臣子们都笑了。

御座上的朱元璋也不禁莞尔。

民间风俗如此,别人给帮忙,总不能让人家空着手回去。这不是贪腐,更不是勒索,是朱元璋最喜欢的百姓民风。

朱允熥如此一说,群臣差不多都明白了。

军国大事还是用军马加急传递,驿站闲置的车马人手利用起来,为百姓输送信件货物。

许多人暗暗点头,如果真能如此,各地的信件杂物往来将会十分便捷快速。

“至于刘学士所说,官民合居乱了尊卑!”朱允熥沉吟下,“以北平驿为例,北平驿站在通州,占地四十五亩,可容纳上千人同时住宿。留下给官员们住的,还是有许多空房,由于驿卒隔开,算不得乱了尊卑!”

“能住驿站的百姓,只有商队。百姓们随便有个安全的地方住就行,不求豪华只求遮风挡雨!”朱允熥继续说道,“再说,商人们都很抠门的,也就是东家和掌柜的住,伙计们还是风餐露宿和货物待在一块!”

说着,朱允熥顿了顿,“这就是驿站的第二个作用,给过往商旅提供住宿饮食,还有货物仓储!”随后,朱允熥又笑笑,“这可和传递信件杂物不是一个价了!”

官员们都是人精,朱允熥说的通俗易懂,他们不难理解。而且,一涉及到钱,许多人眼睛都亮了。

户部尚书傅友文开口问道,”殿下说这些,也不是不可行,俗话说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若真能给商旅提供方便,也是朝廷的恩德。只是,殿下说是开源,臣请问,如何开呢?“

说地这个累呀!你干脆说怎么收钱就完了!

朱允熥心中腹诽,面上笑道,”这还不简单!“说着,走到朱元璋御案边上,”皇爷爷,孙儿斗胆,请您写几个字!“

朱元璋正听的入神,心里沉思,听他如此问,笑道,”写啥?“

朱允熥从袖子中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烟盒大小的硬纸壳片,笑道,”请您写一个邮字!“

”好!“朱元璋应了一声,提起朱砂笔。

以朱允熥的眼光看,朱元璋的字不好看。但是一笔一划之中苍劲有力,力道深沉。

”再请皇爷继续写,住字!“朱允熥又笑道。

随后,朱元璋按朱允熥所说,在几张小卡片上,都写下字。放下笔,笑呵呵的看着朱允熥。

”诸位请看!“朱允熥拿着写着邮字的卡片,笑道,”这上面是皇爷爷御笔邮字,可以贴在信上用来信件邮递!“说着,又回头看看朱元璋,“皇爷爷,既然是您御笔所写,不如叫邮票吧!”

朱元璋一愣,随后开怀大笑,“好,听你的,邮票!”

“恭喜陛下!”吏部尚书詹徽当场出列,朗声道,“此物若真能发行于世,定是千古佳话。臣为陛下贺,为吴王贺,为大明贺!”

“恭喜陛下!”群臣也赶紧跟上,狂拍马屁。

朱元璋平日最反感的就是马屁,但此刻笑得见牙不见眼。

皇帝,更想青史留名。这个邮票的作用已经呼之欲出,贴在信封上是作为官府邮寄信件的凭证。

若真能发行,无论沧海桑田,只要世人还写信,就一定会记得他朱元璋。

记得他这个曾经的放牛娃!记得他创立的大明!

马屁退去,刘三吾再次开口,“吴王殿下,这邮票可要钱?”

“这个就是咱们给百姓邮寄信件的邮资!”朱允熥在群臣中举着天下第一张大明邮票说道,“朝廷卖给有需要的百姓,百姓把邮票贴在信上,驿站盖上印,就可以邮寄了!”

刘三吾沉思片刻,”多少钱?“

”不贵,两文洪武通宝!“朱允熥笑道,”诸位别小看这两文钱,我大明一天的书信往来何止数十万,积少成多呀!“

”嘶!“几位掌管财政的大臣顿时倒吸一口气。

他们执掌天下的赋税,略微一算就知道到底是多少钱。

一枚邮票两文,一万枚就是两万,十万就是二十万。二十万铜钱换成银子,就是两万多两。一个县一年的赋税才多少?去年大明一个人口繁多的上等县,上缴税银也不过三万,一州之地不过十五万。

”但是皇爷爷御笔这种,两文钱可买不到!怎么也得二十两!“朱允熥笑道,&34;皇爷爷,天下有的是有钱人,他们巴不得买您的御笔回去供起来!”

“好小子,做买卖做到咱头上了!”朱元璋哈哈大笑。

“刘学士是天下文人翘楚,若是以您手书为范本的邮票,怎么也得卖,五两!”朱允熥对刘三吾笑道,“文人雅士,都有这个爱好,天下学子,谁不想要一张,翰林学士的墨宝!”

中书舍人刘三吾顿时有些自得的笑笑,同时眼中也有些期盼。

若真以他的手书为范本,那他刘三吾也是名流千古。

“除了邮票,还有递票,传递货物按照重量计算价格!”

“还有住票,饭票,储存货物的储票!”

“朝廷统一发票,无论是百姓还是商旅,拿着票就可以在驿站使用!”

“财源尽归朝廷中枢,驿站的驿卒帮工也有不会白忙,每年所得足够维护驿站,一举多得。”朱允熥站在朱重八身边,“诸位,何乐而不为?”

(sdingdiannn/ddk16690506/3012562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