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游戏 >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 第112章 君恩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第112章 君恩

作者:岁月神偷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2-08-20 13:26:02 来源:顶点小说网

韩克忠出京了,仅带一个随从,一头瘦驴,两份行囊。

其实,大明朝虽说文官之中多有龌龊之辈,但更不乏忠正坚毅高风亮节之人。准确的说,许多官员在踏入仕途的时候,心中是想着为圣继绝学为天下太平,上不负君下不负民的。

只是人这一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都会忘记当初的初心,被世俗被功名利禄拉到了另一边。

所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就是这个道理。

皇帝亲自任命一省巡查御史,在朝堂之中泛不起什么波澜。

某种程度上来说治理国家就和过日子是一样的,安安稳稳的细水长流,没那么多轰轰烈烈也没那么多慷慨激昂。治大国如烹小鲜,动作太大反而不美。

再者说其实当皇帝的太过高瞻远瞩也不是什么好事,到头来为皇帝功绩出力受罪的,还是百姓。

只要能让百姓日子平和,少些赋税徭役多些存粮,那已经是难得的好皇帝了。

~~

盛夏时节,御花园中的蝉鸣此起彼伏。

朱允熥的办公房从奉天殿,再搬到御花园边上的乐志斋里。这边稍微凉快一些,他一向是畏热喜寒的性子,耐不住热。

王八耻指挥着宫人,在殿中的角落放置冰盆,轻手轻脚生怕出了声音,打扰到正在议事的皇帝和众臣工。

朱允熥单手靠在宝座的扶手,另一只手拿着一份奏折,然后目光看看众人,最后落在老臣凌汉的身上,“凌爱卿,吏部侍郎出缺,你推举河南布政候庸?”

凌汉毕竟年纪大了,吏部尚书的位子早在朱允熥即位之初就在考虑将来的人选。一开始选择的是右侍郎杜泽,其人不善言谈但勇于任事,清廉正中。

可谁知,杜泽入夏之后一病不起。主管考核天下官员政绩的吏部右侍郎,被空缺出来。

听朱允熥问询自己,凌汉忙起身,俯首道,“皇上,吏部的差事非忠正之人不可担任,但忠正之余亦不可迂腐。河南布政司使候庸,为官多年,考评上佳。”

“不但清廉正直,而且善于洞察明辨是非,所以臣举荐侯庸!”

侯庸却是个好官,早在中原洪灾的时候,就在朱允熥的心中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历史上这人也是位让人钦佩的忠臣孝子。

朱棣靖难之后,让人传侯庸来做官,后者抵死不从,被人捆绑起来。后候庸趁人不备,吞金而死不负旧主。对于这样的臣子,朱允熥一向是不吝使用的。

“那便是他吧!”朱允熥淡淡的说着,拿起朱笔在奏折上写了个准字,继续开口道,“朕记得他是山东人,对吧!”

凌汉笑道,“山东平度人,洪武十八年进士第二十二名,那一年他们山东就考取他一人!”

“人才难得!”朱允熥说道,“他在地方多年,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是够的!”说着,又对凌汉笑道,“既是老尚书提的人选,日后你还要多提携教导!”

“皇上说的是,老臣这个岁数了,总不能再占着茅坑不拉屎了。该是他们这些后生,为大明出力的时候了!”凌汉笑道。

凌汉的话看似粗鄙随意,其实暗含深意。是在告诉朱允熥,人是老夫推荐的,但和老夫却不是一伙的。老夫也不是结党恋权的人,这把岁数了,最大的想法就是站好这最后一班岗。

就这时,右都御史杨靖忽然开口,“皇上,臣斗胆请问,是让侯庸马上进京,还是?”

朱允熥放下奏折,“杨爱卿有什么话,直接奏来!”

杨靖俯首道,“臣和侯庸是同年进士,早年都在吏部为给事中,是知交好友,平日多有书信来往。”说着,他顿了顿,“上个月侯庸还给臣来信,说已有七年未见过家中老母!”

说到此处,杨靖看看朱允熥的脸色,继续道,“侯庸给臣的信中说,他在任上的时候接到侄儿的书信,说他的母亲春节时差点病故,重病之时不断念叨着侯庸的名字!”

“侯庸自从吏部给事中下到地方担任御史,又升任布政,七年不曾回家。给臣的信,上面的字迹到最后,已满是泪痕!”

读书人,真正的读书人,都是先国后家,忠孝不能两全。

而且大明朝为官,颇多规矩。即便到了候庸这个位置,他若想把老母奉养在身边,也要上书皇帝。

朱允熥微叹,“人生最大的憾事,就是子欲养亲不在。七年未曾回家,苦了他了!”说着,顿了顿,“这事,也是朕的疏忽,竟然全然不知!”

说到此处,朱允熥又沉吟片刻,“七年未曾回家,该给他一个月的假回家探亲。可一来是吏部不可一日无人主事,二来即便给一个月,去了路上往来只怕也剩不下什么时间!”

随后,他微微叹息,“传旨,在京中赐侯庸府邸一座,准其接老母到身边奉养,成全其孝心!”

“皇上如此厚恩,天下臣子之幸也!”殿中众臣起身行礼。

“这算什么厚恩!”朱允熥摆手示意他们坐下,笑道,“尔等大臣,国之柱石朕之臂膀。为大明呕心沥血,朕又如何能忍心看着你们的思亲之情?”

“你们之中,有的是看着朕从皇子变成皇帝的老臣,有的是朕登基之后提拔起来的新人,还有天下各地的布政,言官御史,对朕而言不单单是臣子!”

“朕对你们用之真情,体谅你们的难处,知道你们的苦衷。盼着你们做好事,做实事。只要你们能做到为官的本份,朕便会做好人君的本份!”

“君臣大礼不可废,但咱们君臣之间,朕还是觉得要有些人情味儿!朕自问才智不如秦皇汉武,功绩不如唐太宗,太上皇。”

“但朕,心中自有一份率真,一份坦然,与诸位臣工交心。”

“尔等大臣只要不负民,朕便绝不会负尔等!”

“皇上!”如此一番表明心迹的话语,诸位臣工哪里还坐的住,起身行礼口中哽咽。

古往今来,哪有皇帝对臣子说过这种话?

在这些三纲五常融进骨子里的臣子们耳中,就凭这话,皇上即刻让他们死,他们都甘愿了。

“你看,又跪!”朱允熥笑笑,“王八耻,帮朕把他们扶起来!”

“皇上,臣还有一事奏!”右都御史杨靖再次开口道。

“说来!”朱允熥笑道。

“皇上天恩,许侯庸之母进京,但是”杨靖说着,苦笑一下,“侯庸家贫,历年所得俸禄,除却开支之外,都寄回家中,接济故乡贫寒学子。”

“从平度到京师,怕是怕是候母的盘缠都不够!而且,老人家年岁已高,沿路要车马缓行,还要带着随行之人”

一听这话朱允熥猛的想起当日在中原赈灾的场景,候庸带着补丁的官袍,泡在泥水之中。一双官靴穿到已稀烂,还舍不得丢弃,晾晒在窗台上。

清官,清到如此,让人心中只有敬意。

“朕这个天子富有四海,而朕的臣子,居然连母亲的盘缠都”

不等朱允熥说完,臣子们忙道,“皇上此言,臣等不敢受!”

“传旨!”朱允熥想想,开口道,“让山东布政司不,王八耻传旨光禄寺,从朕的内库中拨银元三百,与圣旨一道快马送至山东平度,侯庸家中,作为盘缠!”

“另,告知山东布政司沿途官府,邮政驿站,侯老太君所用之车马,务必精美舒适。让平度府选差官五人,郎中二人随行。”

“侯老太君沿途衣食住行,皆按三品官的行制,不得怠慢!”

“臣等遵旨!”众臣齐声道。

皇帝对臣子的殊荣,让他们俱有荣焉感同身受。

老臣凌汉叹息一声道,“算上前朝大元,老臣侍奉了几代君王,到了皇上这,老臣才知道什么是贤厚之君!”

朱允熥一笑,“老尚书,你这话可是有失偏颇了啊?传出去,小心你哈哈哈!”

凌汉说完也自知失言,这话可不是把太上皇都骂了,赶紧掩饰的笑笑。

随后继续说道,“侯庸是命好之人,当年故太子也曾对他如此厚爱!”

他这么一说,朱允熥才想起当年的旧事。

侯庸出身寒门,当年选入国子监中了进士。但授官之后推辞不肯,因为他父亲因为犯罪充军福建。他想用官职,换取父亲的赦免。

太子朱标听说之后,命人连夜快马赶赴福建,把侯庸的父亲送回故乡,成为一时美谈。

“如此臣子,若不厚爱,岂不是昏君!”朱允熥笑笑。

旋即提笔,在一张空白的信笺上写道。

“闻卿七年未见慈母,朕心甚痛。家国天下,卿舍家为国,失孝悌全臣子之心,为君王藏亲情于内。”

“朕闻之感慨万千,是以全尔忠孝两全。接旨之后快马到京,家中事勿再挂怀,自有朕安排。”

洗完之后,吹干墨迹交给凌汉, “跟圣旨一道,发给侯庸!”

“臣遵旨!”凌汉郑重的接过,表情肃穆。

朱允熥又叹息一声笑道,“朕和皇祖父一样,独爱清官。可官员清贫到连母亲的盘缠都不够,朕听了心里也不是滋味。俸禄微薄,仅够养家糊口,而人生在世最怕的就是拮据二字。”

“如何让官员既清廉,又不至清苦,实在两难!”

闻言,众臣工低头不语。

唯有老臣凌汉爽朗一笑,“皇上,那不若给臣等加些俸禄吧!”说着,继续大笑道,“不瞒皇上,臣在大明当了三十年的官,可都是老家一直贴补着,细细算来这些年竟还是亏本的!”

“你想得美!”朱允熥大笑道。

“凌老尚书此言差矣,您在大明为官三十年是亏了,可前朝大元时,可都是肥缺呀!”臣子中,和凌汉交好的大臣出言笑道。

凌汉老脸一红,“那都是别人硬送的,硬送的!”说着,又笑骂道,“前朝的事,你拿到咱大明来说,是何居心?”

无论朱允熥还是臣子们,皆是哄堂大笑。

官员清廉与否,一方面是其本人的操守,另一方面则是取决于君主。

君主昏庸,官员不贪则贪。

~~

我这个臭不要脸的,最不要脸的烂人,又要欠债了。

卡文了,坐这一个小时憋出六个字来。

怼我可以,轻点,不然太疼了。

(sdingdiannn/ddk16690506/3012431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