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大明王冠 > 第1548章 终章(完本撒花!)

大明王冠 第1548章 终章(完本撒花!)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1-30 14:23:21 来源:顶点小说网

但是,史官的不详细记录,并不表示京都保卫战就很简单。

几十万的尸首是摆着好看的?

这一战之后,日本全境,不管是投降了的没有投降的,或者是百姓,哪怕是大明士卒,说起朱高煦这个名字,都会忍不住打几个寒颤。

可止小儿夜啼,朱高煦在日本这个岛国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了。

但不管怎么说。

反正这事之后,朱棣以及大明未来的诸位君王不承认,朱高煦在日本的统制,也采取高压姿态,将日本统治得服服帖帖的。

所以这事迟早湮没在岁月里。

在占领日本全境后,采取拉拢一批打压一批的政策,很快让日本的局势重新恢复平静,大明迅速设立布政司和总司以及都司。

其中汉王朱高煦,坐镇京都,权责总司左司使,京都布政使使,京都都司都指挥使,将军政大权掌于一手。

同时,大明在日本留下驻守士卒,水师海军各一万人,约两万人。

步军那边,留下神机营五万。

这七万兵力,由日本百姓出钱出粮来养——表面上没这么说,但朱高煦是这么做的,别说,日本那些各大势力,屁都不敢放一个。

朱棣班师回朝。

在抵达威海的前一天夜里,黄昏忽然和朱瞻基一起来求见朱棣,朱棣其实知道黄昏所来何事,略有伤感。

君臣二十年。

没有最终一战,却有最终一别。

这一次回到国内之后,黄昏就要全力投入到出海的大业之中,而自己趁着现在还能动,也得给太子太孙把路铺好,何况万一自己驾崩之后,太子太孙不愿意和黄昏分道扬镳,或者说对黄昏出海不放心,而采取高压政策的话,会是双输的局面,所以镇西公要出海,皆大欢喜。

那就让他去海外,并且给他封王,让他戴上一顶王冠。

毕竟黄昏这些年辅佐自己,也让大明戴上了一座王冠。

果然,黄昏找到朱棣行礼后,退了几步,抬头看着船舱墙壁上挂着的世界地图,道:“陛下看看现在我大明周围。朝鲜,请归了,日本,被我们打下来了,东北的潜在威胁女真,被陛下御驾亲征给解决了,漠北,如今已是大明的后花园,金帐汗国很可能是下一个中南半岛,中南半岛迟早会被同化,亦力把里也不例外,如此庞大的帝国,微臣实在想不到,秦皇汉武来到今天,就能比陛下做得更好吗?”

朱瞻基在一旁笑得很鸡贼的配合道:“不能!皇爷爷文治武功天下无双。”

朱棣:“……”

瞻基怎么也拍马屁了?

黄昏则嘿嘿暗乐,这是他和朱瞻基说好了的——其实朱瞻基也求之不得大明妖臣、镇西公赶紧滚出海去。

朱瞻基压力大啊。

他现在觉得黄昏要是不离开大明,他将来登基后,他就是朱允炆,黄昏就是朱棣。

说实在的,也就老爹朱高炽有信心能抗衡得了黄昏。

朱瞻基是没多少信心的。

如果不是因为海外那片大陆的发现,注定要和皇爷爷之间有一战的黄昏,这样的人物,朱瞻基真不觉得自己有多少胜算。

当然,他也不畏惧。

毕竟他是大明正统的皇帝,有千万民心支持,但朱瞻基怕的是一旦和黄昏之间开战,那么永乐盛世瞬间跌入低谷,他朱瞻基就成了大明的千古罪人。

说到底,还是君王之大义束缚住了朱瞻基。

而不是黄昏的势力让他畏手畏脚。

但不论怎么说,当下这个局面,朱瞻基还是很乐意的——两极蓝图若是实现,大明和黄昏,两个国家在脚下这片大地上,一东一西形成的两极霸权,将统治这片大地千百年!

想想就激动。

朱棣岂能看不懂黄昏和朱瞻基的意思,沉默了一阵,示意黄昏和朱瞻基坐下,朱棣看着大明的版图,感触万千,“曾几何时,我只想做得比朱允炆好,如果能追上太祖,那就很是完美了,但随着日本被我大明征服,文治上,永乐大典,教育改革、科举改革,让吴与弼推广字典,总体来说,应该也是略超太祖的,武功上,不是自夸,大概已是千古帝王第一了罢?”

二十年时间,大明周围之邦国,尽数沦为大明领地。

这武功……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所以朱棣其实很确信,就算始皇帝因为书同文车同轨这个举措是无人可动摇的华夏第一帝,那么我朱棣也该是和始皇帝并肩而立的千古双帝!

汉王?

早被自己抛在了身后。

黄昏正色,“实事求是的话,可以毫不夸张的手,中国自古多少君王中,唯有陛下和秦皇笑傲于峰巅,其余人皆只能仰望而不可及。”

朱棣颔首,有些得意,有些骄傲,也有些欣慰。

认真的说了句:“多少朝,多少岁月,多少臣子,哪怕算上姜子牙、伊尹这些古老的位极人臣的人物,什么诸葛卧龙、周公瑾、房谋杜断、萧何张良,历数我泱泱神州,千万臣子之中,你黄昏虽然不是最位高权重的一个,也不是最有权势的一个,但你镇西公绝对是最富有的一个,也是最有功绩的一个,千古臣子莫如是,几以凌驾了大多君王!”

在朱棣看来,黄昏对这片土地的贡献,犹在绝大部分君王之上。

能在功绩上压黄昏一头的,哪怕是君王之中,大概不会超过双手之数,有宋一朝,大概也就开国太祖和中兴的南宋孝宗赵昚可以和黄昏比拟一番。

黄昏嘿嘿干笑,“低调,低调,陛下,要低调,微臣只是一个臣子,大明能有今日的永乐风华,是因为陛下您御人有术,是因为您的文韬武略,是因为四海归心天命所致,微臣只是顺水推舟在这个时代做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

朱棣笑道:“别在这里虚头巴脑的,说说看,接下来应该要如何操作,才能确保这偌大的江山不会逐渐分崩离析,须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朕确实担心这一点。”

黄昏道:“其实方法已经在咱们的日常治理中了,例子就是中南半岛:文化上,大量兴建私塾、官学,让当地百姓学习我中原文化,并且允许他们科举入仕,甚至来大明应天出仕都可以,这是一种文化同化,只有真正做到了文化同化,他们才会真正的以大明人自居。军事上,持续发展火器,并且做好技术封锁,绝对不轻易让其他国家赶超我们的火器水平,要始终达到对周围国家和已占有领地的绝对军事优势,比如军舰还需要生产更多,没个一百艘钢铁战舰,咱们都不好意思说是海权霸主——”

朱棣颔首,“这些朕知晓。”

黄昏继续道:“接下来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微臣必须再三提醒陛下,嗯,容臣僭越的说一句,请陛下千万不要学太祖陛下,为了一些眼前利益,而破坏了宝钞的信用。”

朱元璋发布宝钞,是连准备金都没有的!

他的宝钞毫无信誉可言。

但现在的大明宝钞信誉度极高,因为大明是有皇家银行储备了大量的金银,不管是你个人和商行,只要你愿意兑换金银,大可以随时来兑换。

真正做到了宝钞的硬通货水平。

但黄昏有个担心:“目前,宝钞的信用度极高,从中南半岛、奴儿干、漠北、亦力把里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宝钞都已是绝对的流通货币,就是金帐汗国那边,也开始有当地的商贾权贵接受宝钞了,加上以后的朝鲜日本,那么陛下,在我大明如此庞大的疆域之上,推广宝钞带来的结果是我大明国库金银堆放如山,加上接下来要加大对石见银山的开采,那么问题来了——万一,我是说万一,万一中南半岛那边,假设摩诃黛维要造反,陛下会不会拒绝摩诃黛维用宝钞来大明换金银?”

朱棣略一思索,“朕傻啊,当然要拒绝,她都造反了,朕还让她用一堆宝钞来换金银回去?”

黄昏摇摇头,“陛下,其实最优做法不是直接拒绝,而是根据情况审时度势,如果摩诃黛维造反,能够威胁到我大明,肯定是要想办法掣肘她把宝钞换成金银的,而且还能让挑不出刺来,具体操作,我相信我大明的读书人有一万种方法,但如果摩诃黛维造反根本不影响大明,那么让她换又如何?其他国家就会发现,哟,大明这么大度,别人都造反了,宝钞还给换,这就能让宝钞得到更大的信用度,而只要拥有这个信用度,在越来越宽广的范围推广宝钞,那么我大明将获得源源不断的资源。”

这也是两极蓝图的最终目标之一:宝钞成为全球通用货币。

朱棣咳嗽一声,有些尴尬,看向朱瞻基,“太孙懂了没?”

意思是朕懂了,刚才是故意反着说,给你搭话,主要目的还是趁机教育太孙朱瞻基。

朱瞻基急忙道:“孙儿明白了。”

黄昏道:“其实目前的局势下,打下日本,由太子殿下守成个十年左右,待大明彻彻底底消化了这些疆域,完全同化了中南半岛、亦力把里、奴儿干和漠北,甚至朝鲜,那时候就该有太孙殿下主动出击,去更北的莫斯科大公国,要将那片冰天雪地里的民族阉割武力,不让他们有发展壮大的一天,要不然以后我大明就有可能面对他们的钢铁洪流。”

“至于更远的地方,待以后再说,我在海外有了规模后,会积极主动的配合太子和太孙两位殿下,彻底建立起两极霸权来。”

“微臣要说的就这么多,陛下,您难道没点什么想说的?”

朱棣微微颔首,“朕也没什么可说的,关于你要的钢铁、煤炭、粮食、绸缎以及其他物资,包括你要把时代集团大部分产业都搬走,朕可以全力支持你,并且允许你的时代集团继续在大明从事商业活动,但时代军工、化工之类的,则需要和工部相关部门共同合作,这点你之前也是同意的。朕着重承诺你两点:第一点是关于钢铁,你在海外先要建立一个城池,需要大量钢铁,朕可以给你最大的支持,但这个最大支持有限制,即不影响钢铁战舰、火车、军器生产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给你提供,甚至可以将自行车三轮车的生产缩减,先让你把第一座港口城市建立起来,再重新加大生产力度,关于此事,我询问过工部那边,目前我大明的钢铁生产量,只要稍微缩减某些项目的钢铁用度,是完全可以做到给你最强的支持。”

黄昏大喜,“如此甚好。”

大明当下的钢铁生产量确实很庞大——相对于这个时代而言。

主要开采区域还是中南半岛。

不过接下来会在朝鲜和日本大力开采,金帐汗国在平叛差不多结束后,已经有几座矿山进入了投产,同时官道修建也在如火如荼——确保开采了的矿产能运回来,或者就地炼成钢铁后再运回来。

也就是说,目前大明的钢铁用度,几乎没用过本土资源。

朱棣继续道:“第二个,之前你说需要迁民百万,朕觉得可以给你,但这百万百姓,不能从大明本土招募,大明本土,朕只能给你五十万,剩下五十万,你得去中南半岛、奴儿干、亦力把里、漠北和金帐汗国招募,别说五十万,你能招募到一百万,朕也绝不反悔。”

黄昏略感头疼。

那样的话,自己建立的国家又将是一个像美利坚那种的多民族国家,两极蓝图在数百年后就可能发生变故,还是应该以中国人为主。

反问了朱棣一句,“陛下,我大明人口过万万了吧?”

万万就是亿。

朱棣颔首。

黄昏嘿的一声,“那我带一百万人,九牛一毛啊,陛下,我到了海外之后,要成立一个有凝聚力的邦国,那就必须要有统一的民族血脉,所以我还是希望国内一百万人,招募其他地方的,暂时不能超过五十万。”

朱棣沉默了许久,“容朕想想。”

……

……

班师回朝,普天同庆。

大明江山,盛世风华。

疆域之大,已超元朝。

最南,可至满剌加,最北,触及西伯利亚高原,朝鲜、日本都成大明疆域,建立了总司衙门和布政司,开始了帝国统治。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百年来,整个亚欧大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威胁得到大明。

而大明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后,将强大到何等地步?

无从得知。

永乐盛世,最如最为辉煌的年代。

……

……

永乐二十二年,发现无仗可打的朱棣禅位给太子朱高炽,彻底放权,让太子的仁厚政策施加到大明的每一片疆域之中。

朱高炽登基,改元洪熙。

洪熙八年,朱高炽驾崩。

太子朱瞻基登基,改元宣德。

宣德六年,朱瞻基御驾亲征率大军出击莫斯科大公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大获全胜,同年,朱瞻基班师回朝,由吴哥老将雄霸和大明国公张辅率领精锐出击帖木儿王国。

攻无不克。

大明的版图,辐射至欧洲!

宣德九年,云南王沐晟率领大军,征兆中南半岛诸部势,攻击兵力三十万,从孟加拉布政司出击,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一路向西推进,很快将德里苏丹国征服,同时,兵力南下,这一片区域的陆地势力尽数拔出,建立大明自己的布政司。

宣德十三年,郑和率领一百艘钢铁战舰组成的舰队远征南洋。

诸国望风而降。

大明,率先成为两极中的东极!

……

……

永乐二十二年,在福建泉州的码头上,有个中年男人站在一艘宝船上,身后,是一群神情各异的家眷和子女,中年男人最后一次回首看故土,热泪盈眶的对身边的儿子黄河说道:“以后,咱们还是要常回家看看,不能忘记我们从何处而来。”

黄河重重的点头。

这是我们的故土,是我们永远不能遗忘、背弃的魂归之地。

洪熙三年。

当北美大陆第一座港口城市建立起来时,被大明册封为镇海王的黄昏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应天号带来了垂垂老朽的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看着这座钢铁堡垒一般的城市,震撼莫名又暗暗欣慰。

君臣两人在异国他乡把酒言欢。

不醉不归。

洪熙四年,朱棣归国后一月半,驾崩。

临终之时,朱棣大笑不止,但说一句:“可笑对太祖矣!”

宣德六年,朱瞻基御驾亲征莫斯科大公国和立陶宛大公国时,北美大陆的镇海王,派出了三艘钢铁战舰,去欧洲绘制海路图、勘察敌情。

宣德七年,镇海王的舰队抵达南美大陆。

同年,抵达澳洲。

宣德十三年,郑和率领海军南征南洋时,镇海王的三十艘钢铁战舰全副武装出现在了欧洲沿海岸,于此同时,大明的舰队也同时抵达欧洲,相互配合之下,数年战火,欧洲全线沦陷。

宣德十九年,朱瞻基撤镇海王封号。

同年,黄昏称帝。

……

……

ps:新书《明末:我行我上了啊!》已经上传,就在隔壁,请大家移步支持一下。

(sdingdiannn/ddk242863/210328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