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1068章 朕累了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1068章 朕累了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5-10 13:47:24 来源:顶点小说网

“朕累了,”

武德殿廊庑下,李世民声音很疲惫。

武怀玉看着这位还不到四十岁的皇帝,两鬓竟然已经染上霜白,他的气色很不好,精神很差,这段时间接连遭遇了许多打击,心爱的长孙皇后病逝,开春居然又遇百年难遇的寒流大灾,

最让人心力憔悴的还是民间出现的许多议论,居然有不少声音说这是上天对他不满,降下天谴。

“陛下当多注意休息。”

李世民看着积雪,感受着刺骨的寒风,对跟着他一起站在外面吹冷风的一众宰相们道,“朕累了,但还能坚持。”

“朕让百官上封言事,你们身为宰相,也当议论。”

“说吧,现在就说,当着朕面说,有什么说什么,不用避讳。”

“玄龄,你先说。”

李世民虽精神状态不太好,却还憋着股气,他不服气。

房玄龄想了想,道,“请暂停木土兴建、免除劳役。”

“高相?”

“陛下,臣闻往年虽放出过宫人,但听说高祖和陛下宫中和掖庭的宫女,无用者尚多,岂止虚费衣食,且阴气郁积,亦足致灾异。”

李世民点了点头,

“宫人幽闭深宫,诚为可悯。洒扫庭除之外,也没什么用处,都放出去,许配与民吧。”

皇帝点了民部尚书武怀玉的名,让他跟礼部尚书许敬宗、中书侍郎杜正伦一起负责此事,在掖庭西门遣返宫女。

这次遣返,李世民也是决定加大力度,定了个放宫人三千之数。

有家人亲戚能接走的,由她们跟家人亲戚回去,没有家人亲戚的,让武怀玉他们负责官媒婚配给长安的军民。

原来高祖的宫中,这次也基本上要清空,高祖的那些妃嫔们,有子女的,出宫与皇子公主居住,没有子女的,全都按惯例到长安尼寺出家安置供养。

而其它没有封号的或是低级的,以及宫人,这次人全都安排出宫。

每人给一笔钱,有家回家,没家婚配嫁人。

起居郎褚遂良在一边执笔将皇帝和宰相们商议的一桩桩事都如实记录下来,将来修成起居注,给大唐以后皇帝们观看。

“燕国公,你说。”

皇帝又点到中书令马周。

“陛下,臣有两事要谏。一,是诸王和功臣分封之事,宗室诸王世袭分封,若有不孝子袭封嗣职,则百姓遭殃,国家蒙患。分封,实是国家大患。陛下欲爱诸王,当爱之有道,给予适当待遇就行,如有才行,则随器授职,这才是万全之策。

而功臣们于国有功勋,确实当赏,可国家已授他们实封,再授世袭就不应当,哪怕世袭别驾,但别驾也是国家公器,再者,赐子孙世袭一州三之一的税赋收入,实在太过,功臣有大功者,给绢帛赏赐,给实封食邑既可。”

马周请求皇帝取消功臣们的世袭别驾之封,取消诸王的分封,尤其是要马上罢停几位裂土分封的诸王封地的王城宫殿等土木工程,边地本就人少,现在又要征召边民和蛮夷做役,修建城池宫殿,易引边地动荡·····

“臣要谏第二事,希望陛下不要过份亲昵近侍,陛下身边白明达、斛斯正等人,只是陛下身边的乐工、箭匠等,可只因亲近陛下,讨得欢心,陛下便赐予他们侯爵之位,

要知道这些人曾是隋朝宫中近侍,白明达本龟兹乐工,入隋宫,得隋炀帝庞幸,但终隋一朝,白明达也仅为乐正,不曾得过任何爵位,

如今陛下却给他侯爵,

而陛下身边这样的乐工箭匠马夫宦官等近侍,获得爵位者还有很多人,爵高者封为郡公。

这些近侍,甚至开始干预朝政。

陛下如今实在要赏赐,对他们也只需赏赐钱绢,切不可高官贵爵,更不可令干预朝政。”

停分封,远小人。

马周的谏言还是很中肯的,分封一事,朝中一直有争议,但此前李世民还是最后推行了分封,虽中间有所改动,可如今也还是确定诸王分封边地,功臣世袭别驾这一制度。

马周一直反对此事。

现在借着灾异,劝皇帝再次停分封诸王和功臣。

李世民望着廊前的雪,却没有马上答应马周。

而是好一会后,才转头望向其余宰相们,“宾王的第二个谏言,朕可以先接受,乐工箭手宦官等近侍,朕确实有些过于亲昵,以后改正。他们中授封爵位者,朕也马上调整,

朕今日便立个规矩,宫廷近侍如乐工箭手医师道士僧人御厨等,不得封爵,宦官,官职不过五品。”

皇帝罢免白明达等近侍的爵位,改赐以钱帛。

不过宦官张阿难的汶山郡公爵位依然保留,因为他虽为内侍近臣,但也是开国有功之臣,甚至上过战场,更别说如今是内侍省之首。

对此,宰相们也没人反对,

侯君集还特意目光望向武怀玉,大家都知道那位张公公,不仅是大内总管,还是位剑圣,更还有个义子是营国公樊兴,而武怀玉是樊兴的女婿。

“关于分封之事,”

李世民顿了顿,“此事早有定论,不宜再更改。不过眼下灾异发生,确实不宜再兴土木,诸藩王封地内的王宫、城池,都全部暂停修建,取消封地百姓劳役,

再降旨,几位藩王封地,今年租赋免除。”

“至于功臣世袭别驾之事,”

世袭功臣中,宰相里也有好几位,比如房玄龄高士廉,比如侯君集武怀玉。

八位宰相,世袭别驾的功臣有四个,

魏征马周王珪李大亮四相不在世封之列。

马周倒不是因为自己没世封,所以就反对功臣世封,他是宰相,站在朝廷的角度,认为功臣世封是不利国家的。

就比如武怀玉本身有实封一千八百户了,朝廷就少了一千八百户,五六千壮丁的租税收入,而如今又给他江州世袭别驾之封,不说这子孙世袭的官职,对地方有多少坏影响,仅仅是江州每年三分之一的税赋都要入武家口袋,

江州现在可是超过三万户人口了,而且做为水陆码头,人口还在不断增加,工商兴盛,税赋也很高,武家每年拿走了多少?

这还不是一次性的,子孙世袭罔替。

“陛下,”

侯君集站了出来,“国家制度,岂有朝令夕改的,马中书未免太过儿戏了。”

话音未落,武怀玉站了出来。

“陛下,臣倒以为马相所言有理,我也是世封功臣之一,臣虽有小功于国家,但陛下已经给予了许多赏赐,还给了实封食邑,再给世袭别驾之职,以及食所封州三之一税赋,恩宠太过了,

臣请求取消功臣世袭别驾之制,并取消食封州税赋之制。”

侯君集愣住,

武怀玉居然赞成马周,

他自己就是世袭江州刺史,他的江州封地,如今可是非常兴盛,人丁增长快,工商也兴盛,税赋收入很高,他那份很惊人的,且每年还在大涨。

就这样不要了?

这家伙明明之前还想方设法的开拓海外,为自己弄了个羁縻吕宋州,

怎么现在却把更繁华富庶的江州拱手交还?

不对劲啊。

侯君集一时没想明白,反正他是舍不得陈州别驾这个世职,还有陈州三分之一的税赋收入,

陈州那也是中原河南大州,近些年也恢复的很不错,税赋钱粮每年到手可不少。

陈州东西一百六十九里,南北二百八十里,人口两万六千余户,管县六。

侯君集做为世袭陈州别驾,享有陈州三分之一税赋,相当于封户八千余,实际还不仅这些,因为除了百姓的两税,陈州还有工商杂税关税等,

他当初冒死入宫,挟持李渊上龙舟,助李世民玄武门宫变成功,与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等功并列第一,食邑不过一千三百户。

而实封功臣总共二十几位,最少的也才三百户。

一个陈州别驾世职,仅这税赋收入,就相当于万户侯了。

侯君集是绝舍不得这大笔收入了的,所以刚才马周一说要取消,他第一个就站出来反对了。

却没料到武怀玉居然赞成?

江州现在可是有三万多户,比陈州还多出五六千户,武怀玉坐享江州三分之一的税赋收入,比陈州高出许多,

江州可是如今长江中游最大的一个商品集散码头,流金淌银。

侯君集觉得武怀玉要么就是故意跟自己唱反调,要么就是这小子以退为进。

反正他怎么也不相信有人舍得把这么大的收入交还朝廷。

连李世民都有些意外的望向武怀玉,他印象中武怀玉是比较爱财之人,武家最擅经营天下皆知,如今更是被民间称为富可敌国,

江州现在这么富,他说不要就不要了?

江州不比吕宋强?

李世民都有些看不透了。

武怀玉爱财吗,爱,经济是上层建筑的基础啊。

俗是俗了点,但却是缺不得的。

江州现在确实发展的越来越快税赋也越来越多,估计皇帝现在都经常看懂当初大笔一挥,就制订了把一州的三分之一税赋拿来给功臣吧。

可也正因为太多了,武怀玉也知道这事肯定会一直被攻击,

马周只是其中之一,

武家每年能从江州得到一大笔钱,但说实话,武家也不缺这笔钱,若是这笔钱拿的没问题,当然不会拒绝。可如果这笔钱不好拿,甚至可能惹麻烦,那也可以放弃。

当初武怀玉支持功臣世袭,是想要争取到功臣分封边疆成为诸侯,但最终并不如愿,李世民最后是把宗室分封到边地建藩,却还是把功臣们留在中原内地,甚至最后仅给了一个世袭别驾的虚职,经济好处倒是留下了。

可这恰恰是武怀玉最不需要的。

此路不通,武怀玉后来转去开拓流求吕宋,最后拿流求换来吕宋这块自留地得到承认册封,

所以现在,武怀玉有了吕宋后,还真不在乎江州了。

把江州世袭别驾取消,把那三分之一州税还给朝廷,无所谓了。

世人都以为江州好过吕宋万倍,殊不知在武怀玉眼中,江州再好,终究不是自己的。

吕宋,才是武家的。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75055272/3670479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