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1065章 天谴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1065章 天谴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5-10 13:47:24 来源:顶点小说网

二月的倒春寒,突然就变成了一场天灾。

北方暴雪,南方冻雨,房屋倒塌、牲畜冻死,长安城里,每天早上路边居然都有冻死骨。

如此异常的天象和灾难,

使得流言四起。

武怀玉南下的计划也被耽误了,这时出不了远门。

中原的河流,本来眼看着要开冻解封了,结果又给冻严实了,

关中陇右、河南河北,平地雪厚五尺。

都快三月了,中原许多河都还冰冻着。

春耕不可避免的耽误了,百姓缺衣少食,饥寒交迫,各地的粮价都在快速上涨。

前几年,粮价最低的时候,斗米两钱,此后一直很平稳,维持在五六钱斗米。

可这场倒春寒天灾下,

粮价在迅速上涨,而且大家都预计今年春耕大面积耽误,夏粮会出问题,到时会有饥荒,粮价只会更贵,

在这种恐慌下,许多人都开始囤粮,粮商们在悄悄的囤积,百姓则在恐慌性的抢购。

长安的粮价,眼看着从过年时的斗米六钱,一路涨到了斗米二十钱,翻了三倍不止,

却仍然止不住涨势。

就算朝廷第一时间下令开常平仓放粮,但却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天灾肆虐,人心恐慌,

大家都觉得今年春耕完蛋了,夏粮自然也完蛋了,

到时肯定会有饥荒,现在能存点粮就存点粮,

雍州府开始盯着那些粮商和地下黑市,

他们查抄了一些趁机囤积居奇的商人,也抓获了一些趁机加价倒卖的贩子,还揪出了一些顶风做案,偷盗仓粮的老鼠,

动荡时用重典,

长安狗脊岭上,一连好几天都在杀人。

直接处死,无须等到秋后处决,都是特事特办,虽然走完了死刑三覆奏,可都只相隔一天。

斩立决。

鲜血溅在雪地,染红了白雪,

但仍扼制不住这股恐慌的情绪,这种情绪在四处蔓延,

太阳黯淡,没有半丝温暖,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几乎一切生产、活动都停止了,大家都躲在家里避风雪寒冷,

祈祷着这诡异的天气早点过去。

好似末日一般,

皇帝连早朝都停了,

眼下的情况,百官也实在没法每天半夜就爬起来,顶风冒雪的去上早朝,还要在宫门前吹风挨冻等半天,

人都直接冻病了。

武怀玉现在也缩在家里不出门,武家这样的贵族,倒是不用担心柴炭问题,家里还有火墙、暖炕、地暖等,甚至后花园还有个暖棚蔬菜园、果园,大冬天也能吃上新鲜蔬菜和一些水果。

“今年这是怎么了?”

樊玄符既心忧百姓天寒受冻,却又为丈夫能留在长安而高兴。

这次的大寒,

现在回想起来,是先下了一场雷暴雨,然后第二天就下起了大雪,气温骤降。

太史局的李淳风都上书说,既已雷电,则雪不当复降,皆失时之异也。

正常来讲,这春雷一响,也就意味着冬天过去了,就不会再下雪了。

可这头天雷暴雨,次日暴雪,确实是太异常了。

这无异于六月雪。

在民间,这种异常的天气,向来是被视为不祥的,要是在汉代,三公宰相甚至因此有人要出来辞职。

武怀玉也叹气,

“这场二月大寒,真不知道造成了多少灾难,”

“听说长安都冻死上千人了,真的吗?”

武怀玉点头,“实际远不止这个数,朝廷刻意隐瞒了些,”

本来大家都准备收拾起冬天的大袄,换上春日夹衫,百姓家里也就没有储备太多薪炭,

结果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寒,让百姓措不及防。

许多人家薪炭都不足,

想买,市场上已经供应不足了。

长安本就是一座巨城,庞大的城市人口,每日消耗海量的物资,都靠源源不断的输入,

可如今的大寒,不仅仅是带来寒冷,也让交通不便,运输停止,甚至终南山等山里,原本砍樵烧炭的那些人,这样的天气也无法继续了,

现在长安最严重的问题,是柴火木炭这些取暖的物资不足,然后是粮食供应不足粮价太高,

城中薪食将尽,民冻饿死者数千计。

这不是什么夸张修饰语法,而是真实的情况。

这么一座煌煌巨都,真出了问题,对百姓来说,就是巨大的灾难。

“我们家在长安和城外的石炭场,都拿出来供应给百姓,按原来价格卖,不要涨价。”

“还有就是暂停卖给商贩,只卖给百姓,”

长安也是烧煤炭的,叫石炭。从长安周边开采运来的,以弥补薪炭供应不足,石炭虽然有不少缺点,比如味道大,甚至还可能中毒等,

但毕竟是弥补了长安薪炭供应不足的问题。

武家在三原北边的同官,就有自己的石炭矿,开采出来的石炭沿大道运往长安郊,

在这里武家有炭场,把炭加工成蜂窝煤等,再批发给一些商贩,或是在长安城里的一些炭店出售给百姓。

量还不小。

以往这也只是个不太起眼的生意,虽然利并不算少。

如今特殊情况下,武家的这些炭场炭店储备的各种煤炭,就变得十分重要起来了。

此时薪炭、石炭跟粮食一样,都是当下最抢手的物资,多少人想尽办法在争抢这些物资,一些权贵甚至直接就用不光彩的手段在抢,

谁掌握了这些薪炭粮食,那谁此时就能大发一笔。

武家要是也趁机涨价,也能大赚一笔,赚上平时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钱。

可武怀玉不可能眼皮子这么浅,这个时候你敢赚这种钱,事后肯定会被清算。

“还有我们家的粮店,也不要把粮囤着,平价放出去。”

武家在京畿有不少田庄农场,家里又还有许多水硙风车磨坊,这粮食生意自然是做的,

“我们不是还有一些储备粮仓吗,仓里的粮食分成三份,一份交给雍州府,一份族人亲戚朋友有需要的分给他们,

剩下一份,则卖给咱们武家工坊商铺庄园等的工匠伙计雇工等,平价卖给他们,定量,可以先记账,将来再填补上就行。”

此时的粮食很珍贵,但却没必要囤着,更别想发财什么的,多少双眼睛在盯着。

樊玄符也没舍不得,

“家族里也有族中义仓,各支各房都还有小仓,眼下也早就开始给有困难的族人放粮了。”她跟丈夫说道。

“嗯,这是应该的,”

屋里也没其它人,樊玄符在丈夫耳朵边小声道,“如今外面很多流言,有说这是上苍不满,降下怒火,”

武怀玉知道她说的意思是什么,上苍对人间不满,那最该负责的当然是人间之主李世民了。

按儒家那套,皇帝是天子,受命于天,天人感应。

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

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那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遣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这套天人感应,是汉代儒家提出的。

一直以来,深入人心。

现在这种情况,肯定不能说是政通人和老天降下祥瑞以鼓励,这明明就是谴责和警告,

是上天对天子的不满,

天子违背了大义,甚至不仁不义。

李世民十年天子做的还是不错的,但大灾来临的时候,许多人却是忘记了过去,只顾埋怨现在。

他们饥寒交迫,抢不到粮,买不到柴的时候,可就什么都顾不得了。

“你说不会真是上天发怒,降下天遣了吧?”樊玄符还挺信这個。

武怀玉对此倒是信一半,既不全信也不全否。

不过这种寒灾虽然少见,但历史长河中,也经常会有的,甚至史书记载中,关陇地区,六月飞雪都经常有,

但是,

天人感应那套确实深入人心,

天命皇权,君权神授,让皇帝们的统治更加有法理性,可天人感应这套东西,也同样对皇权有所限制。

这也算是儒家给皇权上了点笼头,让其不必太失控。

三天后。

皇帝下了一道诏书,

不是罪已诏,但也差不多。

“暴雪成灾,冰雨肆虐,静思厥咎,朕甚惧焉。

文武百寮,各上封事,极言朕过,无有所讳。

诸司供进,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灾之家,赐帛有差。”

皇帝让所有官员上书,指出皇帝不当之过,尽管说,不必担忧,皇帝通通都能接受。

而因为这场寒灾,还引出了一件大事。

就是原计划今年突厥复国,阴山以南的突厥部众,都要在晚秋以前北迁碛南。

可现在一场如此恶劣的寒灾,

不仅仅是让长安百姓受灾,越往北寒灾更严重,河套、塞北,碛南碛北,突厥部众、薛延陀汗国,全都遭受了严重的白灾,牲畜冻死无数。

这个情况下,今年突厥部众北迁复国之事,就只能先暂停了。

那些突厥人本就不愿意离开代北、河套,甚至河北等地,谁愿意去碛南吃沙子,还得被薛延陀威胁。

现在一场大灾,这些人想迁也迁不了了,他们现在也多还是以放牧为主,这一下死了那么多牲畜,天都塌了,接下来生活都困难了,还怎么迁,怎么复国。

大唐也不敢让他们此时北迁碛南,

否则就是去给薛延陀送菜,

薛延陀、回纥等铁勒人在漠北遭的白灾更大,草原传统,遇到这种大灾,那部落只能互相抢了,大部落抢小部落,或者出现个猛人,联合各部,一起南下来抢中原。

现在大唐这么强,薛延陀未必敢来抢,顶多是些实在活不下去的小部落来边境拼一把,

可如果突厥人这个时候集体迁到碛南,还复国了,那薛延陀人绝对不会客气的,管你牛羊还有多少,先抢了就是。

不敢抢大唐,还不敢抢你个突厥破落户?

突厥部落北迁复国计划暂停,

同样暂停的还是薛延陀两小汗迎娶大唐公主这事,突遭大雪灾,漠北牛羊多冻死,夷男现在可没法给两儿子掏那两份十几万牲畜的厚厚娉礼。

武怀玉、长孙无忌,也都暂留长安,没去广州、洛州上任。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75055272/3670479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