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205章 斗米二三钱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205章 斗米二三钱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4-05 08:04:58 来源:顶点小说网

李世民饶有兴趣的在武家偷师学艺。

他站在一边,看着武怀玉特意挑来一盆小土豆,清洗干净后也不用去皮,锅中烧水加入了适量的盐,然后把小土豆整个整个的放进去煮。

“这盐挺好,是你在鄣县带回来的吧?”李世民问。

“回陛下,这确实是鄣县盐井寨恢复后所产鄣盐。”

“宝井汲玉,原来这就是宝玉号盐坊的火盐砖,听说现在长安挺有名的,”皇帝微笑着道,武怀玉却听出来皇帝话里透出来的意思,他武怀玉在鄣县搞的那点私产,皇帝早掌握的一清二楚了。

“陛下,这火盐砖还是比不得盐州乌白盐池的青盐。”

小土豆在锅里煮到能用牙签轻松扎透,便可捞出沥干水份,趁这功夫将鲜嫩的小葱切成葱花。

锅里倒入胡麻油,把小土豆放入,小火慢煎,煎到表面金黄起褶,依次撒入细盐、孜然粉、胡椒粉、花椒粉和粗辣椒面。

略微翻炒一会,最后撒上粗孜然和白芝麻、小葱花,出锅装盘。

那股子香辣味扑鼻而来。

小小的土豆子煎的金黄焦脆。

李世民上次吃了怀玉做的土豆泥,大为满意,今天这香煎孜然小土豆又不一样,尤其是撒的那几种面面,特别是那红红的那种,特别的不一般。

“那是啥?”

“辣椒面,辣椒晒干放在灶火灰里烤一下,拍干净碾成粗碎,香辣的很。”

胡椒花椒李世民知道,辣椒还是头次见。

“跟土豆玉米番薯一样都是你师傅收集的番菜种子?”

“嗯,据说是从海商手里得来的,那海商说这辣椒和玉米等,原产之地都在东荒,在东海尽头彼岸,相距我们数万里之遥······”

李世民对这個东荒很感兴趣,可惜武怀玉并不多透露,只说自己也不清楚。

许洛仁先替皇帝试吃小土豆。

看着十分诱人,可当他将一个小土豆放入嘴里,刚嚼了几口,脸色就变的凝重起来。

甚至最后脸腾腾的变红,最后还变紫胀。

“水!”

周绍范见状,立马问武怀玉,“武将军,这是怎么回事?”

“辣椒有辣啊。”

初次吃辣椒的许洛仁有点难受,唐人的辣,一般也就是指姜蒜这些辣,你看唐人怎么说的,葱辣口,蒜辣心,韭菜辣断脖子筋。

他们连韭菜都觉得能辣断脖子筋,说葱和蒜辣口辣心,可知道他们是吃不了什么辣的,茱萸、扶留藤这些更只是在做些炖肉的时候放点调味。

如武怀玉这般直接撒上大把辣椒面,对许洛仁这从没吃过辣的人来说,太过冲击。

他感觉自己脖子筋都要辣断了,甚至怀疑自己中毒了。

武怀玉面对他那质疑的眼神,直接牙签扎起一个放入嘴里。

嗯,就是那个味。

熟悉的味道。

可惜忘记放点香菜了,要是有折耳根拌点在里面,也非常棒啊。

一口一个。

这小小个的土豆,最适合香煎了,外面香脆,里面粉糯,那些调料让味觉丰富无比。

一口气炫了五六个,武怀玉一点事也没有,倒是一脸陶醉的样子。

李世民见状也不再犹豫,拿起牙签也扎起一个放嘴里。

结果,他的反应比许洛仁好不到哪去,辣的直吸溜。

“这个辣椒面,还真辣啊。”

“陛下,这个一点不辣啊,只能算是微辣吧,真正辣的辣椒可比这辣多了。”

李世民吸溜吸溜,慢慢的居然也回味过来,这辣过之后,居然感觉挺畅快的,虽然口舌发麻,辣的满头出汗,但确实别有一番滋味。

“陛下,喝杯酪浆,”

“刚才忘记放点蒜蓉姜末和香菜了,要不味道更好。”

许洛仁大口的喝着酪浆,却是已经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居然还有人会把这种东西当成调味香料?图啥?”

“酸甜苦辣,不都是滋味嘛。”怀玉笑笑,倒是很享受这久违的味道,或者说是享受这种痛觉。

李世民很勇敢,能够勇于尝试新鲜事务,坚持吃了三个小土豆,最后喝了两大杯酪浆。

武士棱带着司农寺的一众官员过来,这位或许是因为怀玉之前献了土豆玉米红薯几样祥瑞,刚好司农卿出缺,武士棱这少卿就升上去了。

相比起辣椒面香煎小土豆,玉米面鹅油蒸饼就更受众人喜欢。

一边吃着玉米面鹅油蒸饼,一边讨论着武家这些新奇的胡蕃粮蔬,司农寺主管农业,对这块还算是比较专业的,他们向武怀玉提的问题,也很专业。

武怀玉的这些新粮蔬里,对朝廷来说真正最有价值的还是玉米、土豆和红薯这三样,可以充做主粮。

其中玉米虽产量不算高,但主粮性好,也更好储藏,与高粱谷子糜子黍有一定相似性。

“臣以为,玉米土豆红薯可以帮助在边疆或是内地山区拓荒,”武士棱地主出身,连长安的宅子都能打造成农家乐庄园,是个真正懂庄稼农业的。

在中原平原地带,尤其是水浇地,这些新作物没太大优势,有成熟的灌溉体系和平原良田,种麦稻更有优势,但在边地,或是内地山区,那些地方地广人稀,水利设施落后。

种麦种稻就面临缺水干旱的问题,而种谷子糜子高粱这些,其实也是产量偏低,但现在玉米跟土豆红薯搭配起来种,既不需要肥沃良田,也不需要良好灌溉设施的水浇地,广种薄收也还是能有不错的收成的。

要是搭配着养点猪羊鸡鸭,无疑能让大家在条件更艰苦贫瘠的山区安家落户下来。

“土豆红薯做主粮是差了点,但比起一般的瓜菜强的多,里面含淀粉,也是能充主粮的。”

李世民问起这些作物的产量情况。

“陛下,以关中种麦粟为例,平原水浇地种麦产量更高,最好的水浇地亩产能达到三石,而在山区缺少干旱,或是塬上、坡上,只能种耐旱的谷子糜子等,亩产则一石都不到,亩产约只有七八十斤。

在平原水浇地,麦子产量高,但在缺水塬上、山区,粟谷和高粱的产量反而比麦子高,平均亩产一石左右。”

武士棱这位司农卿也拿出他们司农寺所属的几块地的数据来,“陛下,去年司农寺种的几块地,小麦平均亩产146斤,大麦152斤,高粱204斤,大豆177斤,谷子223斤。”

同样的地,产量最高的是粟谷,然后是高粱,再是大豆,小麦反而是产量最低的,不过同样的粮食,如今小麦和小米是食用最多的。

高粱这玩意虽产量高,但不太适合直接吃,除非是灾荒时,否则一般要么酿酒,要么喂牲口做饲料的。

“玉米、土豆、红薯呢,亩产能达到多少,就正常情况下种?”

同样的地,水肥不同,产量肯定也不同的,大田种植肯定跟试验种植不同。

“陛下,臣以今年收的这玉米预计,大田里亩产当起码有一百八十斤一亩,一亩当比小麦能多收三四十斤,但比高粱和谷子可能要少三四十斤。

而种红薯,一亩则当能产一千五百斤左右,不过红薯水份大,要是晒干就没多少了,如果加工成红薯粉,一千斤大约能出二百斤粉,一千五百斤则能出三百斤粉左右。”

“土豆的亩产要比红薯的低,大约亩产千斤左右。”ωωw.

怀玉说的这些是麦地谷地的种植产量,要是放到干旱缺水的塬上、山区,产量肯定也相应的会降低。

可哪怕山里、旱地只有三分之一产量,那岂不也能亩产百斤红薯粉?

“一亩红薯能产一千五百斤,出红薯粉三百斤?”李世民对这个产量很惊讶,那不是相当于两倍于麦子,比谷子都能多出七八十斤来一亩。

大唐的粮食亩产都不高,一是水利设施不足,其次就是缺肥,甚至缺牛少马耕地不深。

要是放后世,水稻亩产千斤稀松平常的事,一些高产稻田甚至能亩产近两千斤杂交稻,就算是麦子,亩产六七百斤,甚至**百斤也都很正常。

红薯、土豆,亩产更能达到五六千斤。

但在大唐不行,最好的水浇良田,精耕细作,还要补足肥,产量也很难超过三石一亩的单季。

三石一亩基本上成了天花顶,绝大多数是亩产一石左右。

甚至这田还得经常是轮作、休耕。

缺肥,地力不足,且灌溉不足。

许多大唐自耕农,一家人要种上百亩地,这放在后世,没机械是不敢想象的,但放这时代,不多种点,收成根本不够维持生活,广种薄收,粗耕粗种。

长安诸衙门里,太仆寺权力不算大,但官吏们活的很滋润,最关键就是太仆寺养有很多马,他们有很多马粪,每年这些马粪卖出去,都是一大笔收益,靠着这马粪的福利,太仆寺就过的比别的衙门滋润。

唐人也不是不懂的用肥,只是这年代,肥太少,根本不够。

“武家这院里温室,你们司农寺派官吏等过来守着,好好帮武怀玉照顾伺弄,也好好记录、学习种植之法。”李世民当场做出指示。

“还有朕的御苑温室,还有你们司农寺的园圃,也都赶紧种上这些玉米土豆红薯,好好培育种子,也多教导一些农夫把头,等明春,要种上更多。”

李世民都幻想起以后大唐的贫苦百姓,都能天天有红薯土豆玉米饼子窝头吃,再不用挨饿的盛世景象了。

“到时天下温饱,不再饥荒,斗米二三钱,也是有可能的!”李世民兴奋的挥舞着手臂,让天下人都温饱,那不就是太平盛世吗?

“武士棱、武怀玉,你们带人在朕的丽正殿院里也建一个小温室,种上这些玉米土豆红薯,还有那些什么西红杮豆角这些,朕想以后空闲之时,也能伺弄伺弄这些宝贝!”

(sdingdiannn/ddk75055272/3670565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