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287章 近水楼台先得月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287章 近水楼台先得月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4-29 14:41:03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287章近水楼台先得月

一道长城,将盐州分为南北两部,长城内外各有一县。

春雨绵绵。

镇边堡南八十里,武怀玉带着一营盐州镇兵来此驻扎屯田,在向导带领下来到灵应山。

“来了这边,这是必来的。”豆卢怀让也不知道从哪个向导那听说,这灵应山有石窟,不仅依山而凿十三孔石窟,且窟内塑像造型逼真,壁画图案大方,绘制精美。

而且这还是佛道合一的寺庙。

“听说这寺非常灵验,所以叫灵应山寺,以前本来叫青山的,可后来凿了这洞窟,供了那些神佛塑像后,非常灵验。

求医者病则痊愈,求儿者门生贵子,求财者财发万贯,求寿者享年九旬,求婚者鸳鸯配双。

据说每年三月三,周围数百里的百姓都来这里烧香拜佛,不论汉蕃都来,香火旺盛。”

武怀玉自己那是终南隐仙弟子,甚至还是如今龙门派掌门,路过寺观,肯定也得拜拜山门。

来到这里发现,这灵应寺傍依山势,居高临下,寺前深沟狭长,长年流水潺潺,寺院座西面东,南北长约四五十米,东西宽约二三十米,铲削平整,庭院无量大殿内,塑玄武大帝像,左龟右蛇二神侍立两侧。

寺内石窟十三孔,各有庙号,一窟龙王庙,二窟娘娘庙,三窟药王庙,四窟地藏王庙,五窟百子观音庙,还有财神等庙。

神佛塑像都很逼真,洞窟内还有彩色壁画,也很精美。

看那塑像壁画好像时间并不久远。

可这样香火旺盛的寺庙,居然也被梁师都把人给带走了,留下空荡荡的山寺。

向导告诉怀玉,这石窟传说是在北魏时开挖的,不过曾毁于战火,还曾被马贼占据为寨,后来隋朝修长城时,有出家人向盐商们筹钱,然后重修了此寺,塑像、壁画也是那时弄的。

怀玉好奇的是像这里比较缺水干旱的地方,居然还有龙王庙,你说修有盐神、财神、药王、送子观音等,都还好理解。

“正因缺水干旱,所以才要修龙王庙,好祈雨降甘霖啊。”豆卢怀让的话倒是让怀玉点头,确实,缺啥才供啥嘛。

四面青山环绕,依山凿窟,可惜现在断了香火。

怀玉安排一队士兵暂时驻扎于此,既为保护此地,也有意在此旁边建立一个驿站兼充烽堡作用,以后这里恢复,肯定会仍然香火旺盛,人气很足,甚至会形成庙会、集市,现在提前安排点人在这里。

给各路神佛们上了柱香,怀玉便又回了北面的营地。

在其西北,原有一个堡寨,如今也没了人,但那里有不少田地。

其实盐州长城以内,还是以农耕为主的,这里耕地也并不少。

“盐州总共有五万多顷地,还有几万顷的草场,七成的耕地是在长城内,三成在长城外。”

“有这么多地?”

张承德说他是查阅了灵、盐两地以往的档案,这个数字是不会错的。

“可惜地虽不少,但干旱缺少,水浇地极少,八成的地都是靠天吃饭,全靠降雨,没有水渠可引水灌溉,以往这里种的也是谷子、糜子、荞麦为主,几乎不种麦子,”

张承德指着他们面前的这片地方,“这里前朝时叫青山乡,官府记载有耕地十万亩,有地面沟泉二十一处,但水浇地只有不到两万亩。

草场倒是有五万多顷,林地也有三万多顷。”

干旱少雨,沙大风多,冬长夏短,春迟秋早。

大部份的地,亩产只有几十斤。

军营选的这处地方,叫月泉,因有一汪如新月般的泉水湖,周边还有两万来亩地,其中有几千亩沿沟泉的地可引水灌溉。

以往这里还是比较兴盛的,可也在战争中残破,剩下的人还被梁师都给强制迁走了,留下了那些地。

甚至有的地里还已经翻耕过了,有的还已经播下了种子。

只是堡寨被放火烧了。

怀玉将一个团驻扎于此。

二百人,两万亩地,甚至还有几千亩水浇地,地多的他们都屯垦不过来。

豆卢怀让建议是将一万亩地划给盐州镇边军青山团,相当于按每兵五十亩屯田。

剩下一万多亩,镇兵也屯种不过来,便收为官田,部份做公廨田、职田、学田等,其余的则拿出招租商屯,或是直接出售。

虽说这些地本来是有主的,但许多原主在战争里家破人亡了,其余的则被梁师都迁走了,所以理论上这些地现在是无主之地。

做为长城内的地,还是有些价值的。

豆卢怀让对这些地可是很不客气的,整个盐州有五万多顷地,哪怕多数是产量很低的旱地,但毕竟是能出粮食的。

盐州有盐,以后还要驻军,对粮食需要是很大的,这里产出的粮食可以直接卖给盐池,搞商屯很有前景。

这家伙打算把一大批地拿出来发卖,其实就是变相的趁机占地。

他们完全可以把其中的好地、水浇地拿出‘卖’,眼下这里地多人少,所以可以较低价格买下。

买下来后,搞商屯,雇人来种,或是蓄奴来种,产出就近给盐池,然后换盐换马贩卖,绝对利润不小。

一团镇兵,屯田一万亩,看似很多。

不过这里的地干旱少雨,亩产也只有半石左右,还得是没灾的时候,五十亩其实也就二十五石收成,还没除去种子。

一个边军一年口粮十二石,春冬衣七匹。

这个口粮其实是有点饷钱养家的意思,军营里一般是日给粮二升,一年也就七石二,边军戍值是比较辛苦的,所以本来没粮饷的府兵,一年也会有十二石口粮。

一人五十亩,倒不用担心种不过来,毕竟不是江南的精耕细作,这里的条件也精耕细作不了,就是广种薄放,很粗放式的耕种,甚至可能还要轮耕间作。

二百人一团的边军,划拨一万亩田军屯,那么完全可以自给,甚至留有储备,甚至军官们的职田、团里的公使钱也够开支。

“拿出部份地出售我倒没意思,”武怀玉清楚豆卢怀让的小九九,但眼下不能光想着挖墙角占便宜。

他是灵府长史也是盐州刺史,首先还是得考虑这里的发展。

“地可以卖,但有个条件,地买了以后,必须得耕种,不能荒着,而且我要求,每亩地每年须向官府出售一斗粮,平价收购。”

加上公购粮这条,也是为了保证这些地不会被权贵豪强们趁机买下后,用来倒卖,或是囤积。

武怀玉要的是这些地能够耕种生产,能够有粮食产出。

地在谁手里不重要,只要是正常手续买卖,哪怕便宜点都不是问题,但地不能囤着不种,得有产出。

如今盐州有地无人,地肯定便宜。

不管是搞商屯,还是自家经营,都需要耕种,租佃也好,买卖也好,都必须得耕种出粮。

想趁机低价拿地囤着,等以后再高价出手,这种行为不被允许,除非你买了后能够马上耕种,那么你以后卖不卖武怀玉不管,但不管谁买,这地都不能荒着。

否则官府有权力处罚,甚至收回。

豆卢怀让没想到武怀玉还有这样的条件,这样一来,那拿地的成本可就高了。这里不缺地,但缺人啊。

每亩须公购一斗粮,虽说市价购买,但如果是强制性公购,影响还是不小的。

“还有一点,盐州将设置义仓,为赈济灾害储备,见田便亩征二升。”

这笔义仓粮不是正租,不按丁来征,而是按亩来征,伱有多少亩地,就得缴纳多少,武怀玉甚至说不论王公还是官吏士绅,都是见地起征,没有免除这一说。

因为这不是税赋课役,而是义仓粮,是为所有人储备的。

当然,这义仓粮也不是武怀玉设计发明的,隋朝时早就有义仓社仓了,大唐内地也沿袭有。

只是这边地以前没有,怀玉打算以后也得有。

百姓不足,那就招商搞商屯,以商号名义,从内地招人来种地或是买奴来种地,以后盐池的盐可以优先拿粮换。

这样商号搞商屯就有不少好处。

当然,贵族官员豪强有钱,也鼓励他们买地的,只要买了能招人或买奴来种,那都是热烈欢迎的。

只要肯签下保证耕种和能完缴公购粮的承诺书,地便宜卖也没问题,甚至盐州的地任你们挑选,还能尽量保证地块连整性。

现在就是优先划出一些地来给镇军、州兵做军屯,再给衙门、官员们留下些公廨田、职田等,剩下的都是可以发卖的。

谁先买,谁就可以优先挑选。

豆卢怀让见武怀玉很认真的样子,想了想也就笑了起来,“寿阳公这法子倒是不错,盐州也有好几万顷地,到时若一亩公购一斗,那也能有充足的粮食储备了。”

虽然武怀玉设置了买地条件,但豆卢怀让还是觉得机会难得,不想错过这机会。

怀玉也没犹豫,见他要买,便马上叫来五原县令张承德还有州长史韦思仁、参军刘绪等,让他们跟豆卢怀让细谈。

盐州的地,除了划拨给军队和官府的田,其余的任豆卢怀让优先挑选,要多少就卖他多少,价格也好商量,只要他能够签字保证到时能把这些地都种了,且每亩都必须得至少由官府平价公购一斗就行。

“我先买一万亩吧,”豆卢怀让财大气粗,胃口也大。他心里算过,在内地招人来种地是不太容易的,但可以直接蓄奴种植,一个奴隶按耕种五十亩计算,那么一万亩也不过要二百个奴隶而已,而且他还可以买些草场,到时牧牛养羊。

这样好处是,农忙的时候,牧场的人可以过去帮忙。农闲的时候,奴隶也可以去帮忙放牧,甚至他们豆卢家也会在盐池那里开盐场,那里也是需要很多人手的。

也可以相互调动,农忙时调奴隶去种地,农闲时把奴隶调去打盐、贩盐。

这边的奴隶价格并不算高,搞几百号奴隶也要不了多少钱,一个青壮蕃奴也就万八千钱,有几千贯就足够了,若是配些女婢,还能更少些。

一万亩耕地,两万亩草场,武怀玉当场同意了。

签字画押,然后交钱,写好承诺书,那三万亩地,就是他的了。

豆卢怀让看中月泉堡这里的地,于是乎这里两万多亩地,一万亩划给镇边堡青山团军屯,一万亩直接划给豆卢怀让建庄园,剩下一点,划做职田、公廨田等,直接分完了。

“我这就去叫管事安排奴隶过来,马上把地都补种下去。”

一万亩地,虽说是边州旱地,可毕竟整片的田地,还有些可沟泉引水之地,直接整片地作价一千贯。

实际每亩只卖一百钱。

这个价格,双方都很满意,武怀玉是直接让衙门变现了一大笔钱,而豆卢怀让也觉得满意,因为便宜啊。

在长安,那些膏腴水浇良田,就算是国初,一亩也要几千钱的,哪怕是在河南河东等地,上等良田一二千钱一亩也是要的。

而且谁都知道,承平日久,地就会越贵。

贵族豪强们趁机会兼并田地,时间越久这地就越值钱。

虽说这是边州,但这里有盐啊,粮换盐,怎么都不亏,一亩年产半石,万亩就五千石,缺粮有盐的盐州换成盐,怎么算都赚的。

虽然还得建庄子,买奴隶,甚至买牛买农具种子等投入,但豆卢怀让觉得划算,毕竟一万亩一片的地,可不容易有机会碰着。

“要不要再买点?”武怀玉笑问。

豆卢怀让笑笑,“先就买这块。”

他是想多买点,但毕竟一出手就一百顷地,数量不少了,他还想再看看风向再说,万一皇帝或是朝廷不乐意呢。

怀玉转头问张承德和刘绪他们,“你们要不要买点,地价可是非常便宜。”

两人却只是摇头,“倒是想买,地是不贵,可我们买不起奴隶、耕牛屯种。”

一亩地才一百钱,但一个丁奴可就起码万钱,一头牛也得几千钱呢,还要建庄子盖房子,买犁买锄,一个庄子总得有个五六百亩千把亩地吧。

算下来,置一个千亩庄子,这前期得投入好几百贯钱进去,他们这些穷官,还真掏不出。

倒是盐州长史韦思仁挺心动的,韦家不缺钱,看到豆卢怀让一次买下一万亩地两万亩草场,韦思仁也想弄点,就是自己是盐州长史,有些担心影响不好。

“使君不打算买些吗?”韦思仁问怀玉,要是刺史带头买,他倒也可以考虑一下。

“我打算给圣人请旨,买个五千亩,只要圣人准许我就买,再买些奴隶来建庄子。”

韦思仁道,“那我也向圣人请旨,可以的话我也买五十顷。”

张承德刘绪他们万分羡慕的望着这几个上司,他们也想买是真买不起,光买地不行,还得有人有牛种地啊,那才是大头。一个丁奴都当一百亩地了,一头牛也当几十亩地了。

买不起,真买不起,只能干瞪眼羡慕。

现在他们也算明白李道宗为何能在灵州占地几百顷了。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75055272/3670557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