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320章 藩镇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320章 藩镇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5-14 08:06:17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320章藩镇

端午刚过。

战争的动员令已经随一骑骑快马发出。

灵州迅速动员。

不仅灵州的五个统军府都接到了动员令,在灵州镇戍的本地和内地府兵,也一样接到军令。

还有本地的团结兵、城傍蕃兵。

“咱们灵州开国到如今,总共设立了五个统军府,共计府兵四千六百四十人,先前盐州也设立一府。”

这些灵州府兵,也是灵武的基石,点选的本就是地主豪强之家,点选后还都授给百亩军田。

不过灵州这些年军事压力很大,所以灵州本地的府兵,基本上是不去长安番上的,都是分成五番在塞上镇戍。

大概是有一千府兵是保持在镇戍,不过灵州是前线,一千边兵是不够的,所以灵州这边长期有大约五千的内地府兵,从关中陇右甚至河南山南等地抽调来当值。

“本来镇戍之兵,是轮换当值,番期大抵是一年一换,可这几年突厥屡屡大举入侵,于是边军不得延期轮换,改三年轮换,但三年到期又没能换,现在有些边军,其实是从内地调来,已经镇防五年,还没回过家。”

说好当值一年,结果当了五年,没能回家,估计谁都要崩溃。

所以之前灵州也出现过士兵逃跑的情况。

后来李道宗任都督,在这边加强了边镇兵的待遇,主要就是让他们参与了走私贸易等,从中分得好处。

捕奴、贩盐、贩马、甚至是私铸等等,边军、府兵、团结、城傍,加上官吏、甚至是子弟,都在其中分享了利益。

李道宗很了得,本来灵州那时挺不安稳,时有士兵逃跑,后勤补给什么的也不稳定,大家怨声载道,突厥人、梁师都又老来攻击,大家苦不堪言。

可后来在李道宗的带领下,他们自力更生,愣是一个个开始富起来了,从都督到参军再统军、校尉,甚至普通的边军,有了稳定的收益,大家也就不再急着回家了。

所以哪怕一年变三年,三年变五年,灵州的将士们都挺士气稳定,皆源于此,在这好吃好喝,甚至赚的也不少,那急着回家干嘛。

虽人回不了家,那就寄钱回家。

自己不能回家探亲,可以让妻儿过来探望团聚嘛。

武怀玉之前发现灵州有藩镇化的趋势,正是因为这些发现。

灵州这边的兵本来成份复杂多样,有本地当番府兵,内地轮换府兵,本地团结土兵,城傍蕃兵等等,但他们居然是个很和谐的团体,没那么大的本地外地,汉人,胡人之分。

都是共同的利益把他们捆绑在了一起。

内地调来的府兵长久没换防,反而让他们更加本土化了,更默契了。

“这是个隐患。”

杨恭仁听了武怀玉的交底,也不由皱眉。

本地豪强跟这些军人集团结合在一起,是很可怕的,哪怕眼下没乱,不代表以后不会乱。

“我建议还是趁现在其它几府的兵聚集,以夏季伐梁为名,动员集结这些兵,然后做些安排。”

“具体的?”

“先把内地调来戍防的那五千兵,给他们发放赏赐补贴,结束他们的戍防,他们本来早就要轮换回去休息了,”

“我之前已经向圣人请旨,从内地抽调新的府兵来换防了。”

大唐天下各地六百余军府,总共六十余万府兵,其中关中地区就占了一半,正是守内虚外强干弱枝之策。

灵盐虽也是关中,但属于外围的塞上,之前也不过是设了五个统军府,而盐州更只曾设过一府。

以开国之初的关中户籍来算,当时基本上是一户半就有一个府兵,不过实际上嘛,隋末唐初,户籍大减,但实际人口也没减的那么厉害,只是豪强大阀趁机把许多流民,变成了他们没户籍的佃户部曲甚至奴隶。

就如灵州之前官方户籍数也很少,就几千户,可却有四千多府兵,基本上一户一个。

实际上灵州塞上江南,工商兴盛人口众多,农业也很发达的。

正如土团都有六千,城傍都还有四千。

这都是户籍不实。

“现在轮换这些边军,他们愿意回去吗?”

“好多人来千里迢迢背井离乡来戍边,本来说好一年,结果变成三年五年都没能轮换,相信绝大多数人肯定还是想回家的,只是以前情况特殊回不去,后来也有了些好处,于是就留下来了。

现在要让他们回去,关键还是要给予补偿。”

“之前我们抄没彭韩等,也获得了大笔的钱帛等,加上灵州府库也还挺充盈,我们可以直接拿出钱粮赏赐补贴大家。”

补贴的方案武怀玉都想好了,按在灵州驻防的时间算,每个月补贴一石粮,每月再补半匹绢,最后再按每年一贯发笔路费。

比如一个超期服役,在灵州戍边五年的内地府兵,那么就能获得六十石粟,三十匹绢的补贴,再加上五千钱的路费。

“给这么多?”

“真要算,其实是不多的,早年隋朝的时候,边疆镇戍军一年就要给十二石粟和七匹绢的衣粮,是给他们养家的。

灵州这些内地来当值的镇戍兵,虽然先前也都拿了份衣粮,甚至他们还赚了些外块,但他们确实也是超期服役很久,给予些补贴也是应该,何况杨公也当知晓,他们之前在灵州,参与各方面灰色产业,收益也不少的,现在让他们回家,总得补偿一些。”

“除了官府发的这份补贴,我计划是还要曹刘等把他们灰产,再拿出一些钱来,交给都督府,由我们代分发给回家的士兵们。”

这份钱,就相当于是他们的份子钱,算是退股了。

反正得让这五千内地士兵高高兴兴心甘情愿的回家,甚至还要让他们念都督府,念朝廷的好。

不能带有怨气,更不能穷的路费都没有,沿途做些偷盗抢劫的事,那样可就影响恶劣了。

“新来换防的内地府兵,以后就安心戍边,一年期满就换防,不让他们再参与到走私等事中去。”

“那本地府兵呢,听说这本地六个统军府的府兵,也是深入参与其中。”

“本地的府兵,我是这样的打算的,眼下我们手中正好回收了一大批田地,我打算划一些出来,给这些灵盐的府兵们,分一些田地,不少士兵有勋,但这几年勋田都没再如数划分,现在手里有田,欠的勋田可以都给齐。

另外府兵每人补个一二十亩地,此外府兵之家有男子成丁,或是年满十六为中男者,若是还没有分到地的,可以优先给他们安排分地。

若地充足,可以按均田令一丁百亩,中男给半分满,若是地不足,可少分一些。

给田分地,这是对本地府兵们的补偿赏赐。

而团结、城傍,也可以补偿些。

给出这些补偿,交换条件就是以后退出那些走私之类的灰产,安心当兵,至于闲时你务农还是自己做小买卖,这个朝廷管不着。

但是,不再允许军官、士兵们在役的时候,从事走私等行为。

“另外,我打算再划拔一些地和草场,给统军府或是团结营,做为军屯田,他们可以自己种,或是雇人或是出租,所得地租收益,也能成为府兵土团等的福利。”

之前,灵州的地,被六大豪强为首的地头蛇,加上李道宗等高级官员们的疯狂侵占,以各种名目巧取豪夺占取,灵州的户籍数始终不高,与事实人口严重不符。

太多的人依附于这些官吏豪强名下,成为他们的佃户部曲甚至奴仆。

现在都督府里有很多地,既有李道宗等清退出来的地,也有抄没彭韩等豪强抄出来的地,地很多。

如果这些地只是再落入到官吏豪强之手,那其实没啥变化,武怀玉还是希望做点改变,给士兵们多分些地,甚至给落户的无地百姓分地,让国家多些自耕农,让百姓手中有地,这是对大唐长久有利的。

“好好整顿一番,灵州仍是稳固的。”

杨恭仁接受了武怀玉的这些建议。

于是乎,在庆会夏盐八千精兵做为坚固后盾,在端午节后,灵州都督府发出战争动员令。

各地汇聚集结起来的边兵、府兵们,并没有接到军令出击,反倒是陆续接到了整编、遣散等命令。

面对着丰厚的补偿,很是突然的这些灵州士兵们,倒是有点意外惊喜。

能回家了,还有一大笔补偿,在灵州呆的最久的内地府兵,呆了五年没换防,现在马上能回家,还能拿到六十石粟三十匹绢和五千钱的补贴。

甚至还有笔没公开的福利,曹刘等还要给他们一笔劳军,其实就是他们以前参与的买卖。

哪怕是呆了三年的内地府兵,这次也能拿到三十六石粟,十八匹绢和三千钱都督府补贴,以及一笔小福利。

对大家来说,还真是难以拒绝。

虽然也有心里不高兴,但不高兴的主要都是中上层的军官们,他们在那些走私之类的买卖里,拿到的最多,源源不断的收益。

但现在兵要走,军官当然也是哪来回哪去。

不过这些人还没来的及反应,杨恭仁武怀玉先把所有队头以上军官给弄到了一起,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反正要么拿着笔丰厚补贴回家,要么可能就要面临追究违法犯罪行为。

而且这些人不管做什么选择,都没机会再回自己部队里,到时直接给路引回内地。

曹刘等要掏一笔钱,还不少,但他们没的选择。

本地的五千多府兵,六千团结,四千城傍,有补贴还能分田补地,倒也有几分喜出望外了。

五月初。

动员令颁下后,灵州都督府倒是先遣散了五千内地府兵回去,没等内地换防的府兵到来,就直接让他们回家了。

紧接着,所有灵州的军官,来了一次大调防,

杨武二人以战时行营编制为营,把来自灵、庆、会、夏四个都督府的一万多兵将,重新编成厢营,各级军官也是重新调整,这也是朝廷以往出征打仗时的惯例,

各地府兵集结起来,各卫府派将,然后兵将重新组成营伍出征打仗。

战后再兵回府,将归卫。

灵武军团总共两万四千人马,包含内地新调来戍边六千府兵,灵盐六千本地府兵,然后是八千灵、盐团结兵,加上四千城傍蕃兵。

这么多人马集结起来,还是很惊人的。

苏烈甚至认为有这么多兵,可以直捣朔方梁师都的老巢。

当然,武怀玉和杨恭仁都没那个打算,这次集结,顶多是个演习,主要目的还是解决灵州军队的一些隐患。

目的就是先把内地久戍的府兵换防同,再借机把本地府兵土团等的兵将调整一下。

两万四千人,照惯例编了七军。

中军和前后军,这三军将前往伪梁境内展开夏季攻势,主要就是去破坏庄稼、牧场,骚扰抢劫的,顺便练练兵。

左一左二右一右二这四厢军,则将分驻于灵、盐、宥三州,主要承担城防和边防任务,守卫长城、州县、烽堡、防范突厥人。

左右厢这四军,每军两千六,共一万零四百人,负责留守驻防。

中军六千人,左右虞侯军各三千八百人。

灵州都督兼灵武道行军总管杨恭仁统领中军,都督府长史兼行营长史武怀玉统左厢,盐州司马苏烈统右厢。

刘兰成为武怀玉副手,牛见武则是苏烈副手。

都督府、行营司马豆卢怀让负责留守灵州。

总的计划安排好后,接下来一连好些天,都在忙着发钱遣散府兵回家,给本地府兵分田授地,

重新编伍、调配军官,调集钱粮军械。

忙,

忙的天翻地覆。

上上下下都在忙。

好在忙中不乱,有条不紊。

各种措施还是比较到位的,没有出现什么骚乱,绝大多数内地府兵,都在拿到了赏赐后高兴的回家了。

由于粟绢钱一大笔,所以他们可以选择自己马骡驮回去,或是雇人运回去,或者是更省便的拿着条子,到长安或是自已老家的州城去取。

不少士兵都不太相信这条子,虽然说不用担心,但多数士兵还是宁愿自己把粮食在灵州换成钱绢,或是换成牛马骡盐奴隶等好带的商货,带回家去。

换成马或是奴隶,或是香料、金银其实是最轻便好带的,当然,也有一定的风险,万一路上跑了或死了病了,也是损失,香料金银也会有涨有跌。

许多军官其实是不甘愿的,但他们被武怀玉他们扣在军营里,等他们的兵都走了,他们也就成了光杆司令,这个时候再有什么想法也没有了,也只得领了自己那部份,然后再把在灵州这些年攒下的家当带着回原内地军府复原职了。

每天都有大队士兵,拿着都督府开给他们的路引,赶着牛马或是牵着奴隶,背着金银钱帛,成群结队的往内地赶,个个都很高兴。

而灵州这边的本地府兵、土团,看着分下来的田地,也是一个个笑的合不拢嘴。

不管内地的府兵还是本地的府兵,虽说点选的大多是条件较好的良家子,但武怀玉给的补偿确实不少,足够让大家都比较满意。

等这忙乱的上旬过去,灵武道的三路兵马也终于誓言出征。

杨恭仁再次披上明光甲,他看着这支雄纠纠气昂昂的王者之师,对怀玉感慨万千的道,“灵州十年聚起的军镇,二郎半月就将他们拆散了,还没动半点干戈,甚至这新的灵武军团,士气更加高昂了。”

“足粮足饷,甲坚械利,且无后顾之忧,自然士气高昂了。”

李道宗镇守灵州五年,他走的是另一条路子,而如今武怀玉他们执掌灵武,走的却又是不同的路子。

没有谁就是对谁就是错,只是不同时期形势不同应对之策也不同罢了。

武怀玉其实现在反而很佩服李道宗,能在当时天下还那么乱,灵武局势这么危急的情况下,还能把灵州打造的这么团结牢固,甚至还能工商兴盛的。

只是如今形势不同了,过去的那一套已经不再合适,甚至不被允许了。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75055272/3670553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