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416章 陛下,没钱了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416章 陛下,没钱了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7-29 10:46:22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416章陛下,没钱了

“陛下,没钱了。”

“甚?”

“国库空虚,朝廷没钱了,现在打不了这仗。”

武怀玉直言。

······

李世民沉默了,他没想到武怀玉反对的原因是这个。房玄龄刚才没出声反对,但他也没支持,其实做为首相,他是知道如今朝廷家底的。

当然,武怀玉站出来说没钱反对打仗,那也是他职责所在。

他如今的官职是,金紫光禄大夫行雍州别驾,兼民部侍郎、判度支,检校治书侍御史,翼国公实封六百户、加冠军将军号、崇贤馆学士、上柱国武怀玉。

这一长串的官称里,有阶有官有职有勋有爵有加衔还有散将军号,当然最重要的就是雍州别驾、民部侍郎、判度支和检校治书侍御史。

其中民部侍郎判度支这个品级虽说不高,但职权极大,这相当于是武怀玉是大唐帝国如今的财政大臣。

大唐的民部,要说起来,大约相当于后世民政部、财政部、国土局甚至加上央行、税务总局等的结合体,其下属四司里的度支司,就相当于财政部,掌管整个国家的财政。

度支司长官度支郎中,本来是管这块的。

可现在皇帝让武怀玉兼民部侍郎,还专判度支,判,高官兼低职。让侍郎判度支司,实际就等于是夺了度支郎中的权。

整个国家财政这块,就特委派武怀玉来判掌。

有郎中还特设了一个侍郎来判掌,倒不是皇帝不信任那郎中,而是之前特为发行债券,以及协调救灾而临时设的,但度支司现在所有事务,确实也都需要他这个专判度支的侍郎签字审核。

判度支这是个临时性差事,其实不是民部官员也是可以判的,但得是大官判小职,要是用现代的话来说,这个差事,大体相当于大唐皇家财政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

为了方便他领导,李世民给他兼了个副部长。

本来这领导小组只是临时的,但李世民却不断给武怀玉加任务,让他几乎完全管了度支司的事务,涉及国家财政的东西,都要经他手。

皇帝信任你,给你压压担子,你也不能叫苦。

武怀玉身在其位,当然得谋其职,反正他深入了解了大唐的财政后,挺惊讶的。

太穷了。

不仅穷,还乱。

整个国家的财政,毫无体系可言,就是在隋朝的基础上,打了一个又一个的补丁,东拆西借。

其实仅从一个数据上就知道唐初的财政有多混乱。

隋朝兴盛时户口近九百万户,近五千万人口,而大唐立国也十年了,到现在都还统计不清人口,理不清田地,只有一个笼统的数据,说是户近二百万。

九百万户到二百万户,隋末战争打掉了七百万户人口?

可问题是隋末乱了也就几年,大业七年征辽东,王簿山东起义,到大业十四年杨广被弑江都,也不过七年而已。

后面李唐的统一战争,还打了五年左右,就基本一统,所以隋唐之交,动乱时间挺短的。

根本不可能十来年,就损失了七八成的人口。

实际的情况,只是唐朝行政的混乱和低效,所以到如今了,都还没能真正完成户籍人口和土地田册的真实普查。

当然,这也不全是坏事,也有些好处,就是让隋末以来很多老百姓能够逃避税役,可以得喘息之机,否则战乱连年,天灾不断,还要纳税服役,对许多穷人来说是更活不下去的。

当然,这也有朝廷有意睁只眼闭只眼有关,开国之初,李渊和朝廷的主要目标都是统一天下,其它的都是次要的,为了团结拉拢那些门阀士族、豪强地主们,所以对清理田亩、登记人口这些事情,也就没那么严格。

因为地主豪强们趁机兼并、侵占了许多田地,也趁机把许多流民变成了他们的佃户甚至奴隶部曲,天下未一统,朝廷若是就开始清查他们的田地、人口,那会把他们逼到对立面去的。

想当年隋平南陈,然后马上对整个江南搞人口、田地普查,结果就是原本集体投降的江南士族豪强,却又集体起兵叛乱了。

李渊就是从那时代过来的人,所以他的政策就是先不触及这块。

好处是不触及他们利益,能获得他们支持,但坏处也很明显,就是大唐实行的是租庸调制,以人丁为征税根本,征收的也主要是土地产出物。

可人口从近九百万户变成了不到二百万户,那国家税收,也就降低了七成多。

征不上来税赋,国家财政就没钱。

怎么办?

凉拌。

大唐开国之初,官员连俸禄都没有,地方官没有禄米,直接划块田收租。京官后来给了禄米,但也很少,经常拖欠,也没有月俸这些,后来条件好些,才慢慢增加了点。

甚至到如今,官员月俸日料这些,其实也不是国家财政发放,而是用公廨钱放贷收息赚的钱给官员们发俸料补贴。

国家财政三大支出,宫廷开支、官吏俸禄、养兵打仗。

大唐实行府兵制,不打仗的时候,没什么军费开支,反正分块地,然后他们就得自备衣粮装备马匹等为国效力,只有出征打仗的时候,国家才要负责粮草装备,以及赏赐抚恤这些。

官员们开支出少,吏员编制很少,多是没编制的,没编制自然就不用发薪水,他们自己想办法,甚至许多差役,都是国家征召的百姓服的免费役。

官府的办公开支等,甚至都是靠公廨田公廨钱这些解决。

所以大唐开国之初有个很大的特色,就是官员们不仅要办公,还得搞副业,公廨田、职田出租、公廨钱放贷,自己得给自己赚工资。

这资本家听了都要落泪。

但这些年就是这么过来的。

仅是公廨钱这项,就非常惊人,各衙门都想办法弄小金库,搞钱放贷,赚钱发工资福利。

整个长安现在负责公廨钱放贷的捉钱令史,多达数百人,那还只是明面上有正式编制的。

中书门下两省有八十个捉钱令史,而民部的捉钱令史最多,足足一百七十个。

大唐的这公廨钱放贷,其实已经失控了,利息过高,几乎年息百分百,再一个就是每年那么大的资金要放出去并保证收回来并不容易,所以现在各衙门都是想办法找那些富户商家,直接把钱借给他们,到期本息归还。

管你需不需要,摊派。

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对富户商贾的掠夺。

各衙门为了保证自己单位的这个收益,所以对捉钱令史都有业绩考核,招那些有身份的品官子弟来,他们有身份背景,可以保证放贷出去并收回来。

捉钱令史们业绩完成的好,还能得到优先晋升,各衙门为了自己的小金库,现在晋升的吏员中,绝大多数都是这些捉钱令史,这使的现在长安的其它吏员们很不满,他们的正常升迁通道被堵死了,去年长安的捉钱令史,有六百多人得到品官身份。

问题很多。

包括公廨田、职田这些,其实对百姓的额外负担也挺大的。

这些都是因为朝廷没有体系的财政,才导致的结果。

平时缝缝补补的勉强能支撑运转,可一旦要打仗,那就是个大窟窿。

这就跟去年关东大旱大量灾民,朝廷没钱粮救济,最好只得用了怀玉的发债券的办法填窟窿一样。

那窟窿还刚填上,财政赤字增添一大笔,现在又要打仗,还是征讨突厥,这没个三五路大军齐进,至少也得出十万兵,那这军费开支可就非常惊人的。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啊。

反正武怀玉知道,现在朝廷要打仗,可根本没钱没粮。

“陛下,朝廷是真没钱了,根本支撑不起这场北伐突厥,臣建议,还是再等一两年。”武怀玉直言。

李世民的满腔热情,被一盆冷水浇灭了。

秦琼却坚持请战,“陛下,机会难得,战机稍纵即逝,若是让突厥度过了这个难关,给他们喘息过来了,将来我们要再出兵讨伐,可就艰难了,臣愿意带头捐赠钱粮供军,臣愿出绢一万匹。”秦琼也挺直,捐一万匹绢去打仗,自掏腰包为国杀敌。

侯君集更是直言,“翼国公,民部可以再发行一些债券,上次赈灾发的债券不就筹到了很多钱,这次咱们再发债券筹钱,”

武怀玉想对他翻白眼。

魏征倒是站出来帮他反驳了,“陛下,发债券那是借钱,既然是借钱,就不是凭空来的,那是要还的,本质上就是寅吃卯粮,朝廷每年的税收就那么多,现在提前透支后面的税收,这是很危险的。ωωw.

要是如侯君集的这么简单,随便借,到期了怎么还?还不上,那朝廷的信用呢?

而且这些钱就算是借来的,那也是百姓的,拿去打仗,到时还不上,那百姓遇到困难又要怎么办?

仗不是非打不可,不是非要现在打,圣贤的君王不会不顾子民死活,国家没钱,那就继续休养生息,等攒够了钱粮再寻战机,隋炀帝数征辽东,大隋二世而亡,前车之鉴就在眼前,还请陛下三思。”

李世民被浇的透心凉。

“国家财政如此糟糕吗?”李世民也不由的叹气,本来兴奋的要讨论发兵灭突厥,现在却只能转头开始探讨为何大唐财政这么穷困。

“二郎,你如今兼民部侍郎判度支,执掌国家财政,你可有何良策可以改变眼下困局?”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75055272/3670544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