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382章 武氏岂能任宰割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382章 武氏岂能任宰割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7-29 10:46:22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382章武氏岂能任宰割

退朝。

武士彟心情不错。

凉州都督转荆州都督,其实是升了。

武德五年,荆州置大总管,武德七年,改大总管为大都督。

荆州是大都督府,不过最近朝廷又在进行一轮紧锣密鼓的区划调整,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就是把都督府裁并一些。

还有就是有意把大中下都督府,改为上中下都督府,朝廷虽以亲王遥领大都督,但在正式的诏令公文中却已经不加大字。

原来的大都督府改称上都督府,正式行文时只称某某都督府。

现在实际存在的上都督府,分别是扬州、并州、益州和荆州,还有安州、相州,总共是六个上都督府。

武德年间全盛时期,天下有八十一个都督府,但在贞观天子继位后,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已经裁并了三十多个,只剩下四十余都督府,许多都督府被罢撤后,辖州直接由中央管辖。

另外一些还存续的都督府,也削减了辖州数。

像凉州都督府,就是中都督府,灵州、幽州、广州、桂州、洛州也都是中都督府里比较重要的。

现如今上都督府一般由亲王遥领都督之职,俗称大都督。

可现在武士彟迁荆州都督,不管是不是临时性,都比较特殊。

高士廉先前罢相贬为安州大都督,现在已改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上都督府中,并州都督曹国公李绩,虽非亲王,但他也是列入宗室属籍赐国姓的皇族。

武士彟觉得这次皇帝的反应,说明武家还是安全的。

老三由利州都督转豫州都督,也不错,豫州可是河南要地,虽比不得洛州都督,但那可是中原腹心。

“也许哪天荆州都督府就罢除了,这都督也许做不了几天。”武士彟笑着道,心情却还是很愉快的。

武怀玉对贞观天子设道并州裁都督府的这事,也是深度参与的,他掌握些内幕消息。

朝廷这一年多来,从武德朝全盛八十一都督府,裁到现在四十八都督府,但朝廷还有意继续裁。

打算裁到全国仅保留二十四都督府,上都督府仅保留荆扬并益四个,其余二十府为中下都督府,尽量削减都督府数量,同时削减都督府辖州数量。

江汉地区,现在有荆州、安州两个上都督府,相邻很近,荆州属于长江中游的中心,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安州则是太上皇李渊少年时成长的第二故乡,有些特殊。

真要裁一个,肯定是裁安州。

就好比已经被裁掉的潞州大都督府一样,原先黄君汉任都督时,潞州都督府级别也是大都督府,统领泽潞等诸州,做为洛阳北面屏障,也控扼联通河东关中河南河北诸核心区。

但在黄君汉武德八年大败,被突厥骑兵南下横扫泽潞后,黄君汉被调为夔州都督,然后潞州就降为中都督府了。

在开国之初,荆州原是萧铣的大本营,唐朝拿下这里后,也基本上顺势平定东南半壁江山,这里原先战略地位很高,但随着天下一统,荆州的战略地位就开始下降,远不如并州扬州益州了。

但不管怎么说,荆州都是长江中游最关键要害之处。

在长江中游地区,现在战略位置最重要的反而是襄州,这是中路交通财税漕运的黄金命脉,襄阳天下之喉噤,军事交通上都极为重要。

不过他的位置偏北,所以在整个长江中游地区来说,荆州仍还是区域核心,这也使的荆州都督府,不会降低,更不可能被裁撤合并掉。

武士彟此时出任荆州都督,也就是实际的大都督,确实可以视做是武家仍不失皇帝信任。

不过换个角度,凉州眼下对于朝廷的整个布局来说,处于更重要的位置,毕竟凉州是河西的中心,面临东、西突厥、还有青海吐谷浑这三股势力,身处要害,必须得是最可靠信任的人才行。

而荆州虽然也很重要,但北边是中原王朝核心区,南面的蜀湘赣虽然还有待开发,有不少土蛮部落,但不像现在的凉州那样,一旦出事,威胁帝国安危。ωωw.

“我是不是也应当自请外出呢?”

武怀玉问武士彟。

“先看情况吧,我觉得你不急。”

老武的意思是怀玉很年轻,二十岁的武怀玉本就是天子近臣,也是其一手提拔的心腹,不像武士彟,还顶着个太上皇元从的敏感身份呢。

“四叔,今天郑善果跳的那么高,难道我们武家跟郑善果有什么过节,他会不会就是此次幕后黑手?”

郑善果可是荥阳郑氏当家人,身为五姓七宗之一的族长,他确实完全有那个能力搞这样的事情。

不过武怀玉又觉得他今天跳的太欢,所以反倒不那么可能,如果是他幕后导演这出,那他应当好好隐藏自己才是。

“你应当从李淳风下手,毕竟现在他是最好的线索。”

武士彟倒想不起来他跟郑家有什么过结,他以前贩卖木材参与营建东都,赚下不菲身家,当时与刘世龙并称河东最富。后来两人一个花钱买了个鹰扬府队正,一个则买了个晋阳乡长。

然后两人又一起投资李渊,将身家都拿出来资助李渊招兵买马,事后一个封应国公一个封葛国公。

两人都是李渊心腹,葛国公刘世龙管钱袋子,武士彟则主管后勤。

郑家是建成太子妃娘家人,也是李渊的亲家,很早归附李渊,但武士彟跟郑善果他们没什么冲突,一个是皇帝心腹元从,一个是铁杆太子党。

而以前李渊跟李建成父子俩,并没有什么矛盾冲突的。

“我总觉得今天郑善果的反应不太寻常,看似奔着魏征来的,但明显也盯着我们武家。”

“那就把郑善果一起查一查。”

武士彟眼里闪过杀意,“咱们也不是那任人拿捏的软柿子,荥阳郑氏咱们比不上,但如果他们非要致我们于死地,那咱们也要跟他拼个鱼死网破。”

回到永兴坊家中。

樊玄符主动来找怀玉,一边帮他按摩肩膀,一边说起现在这传的沸沸扬扬的谣言。

“谁敢造谣暗算咱家,让我查出来,我提斩马灭他满门。”母大虫凶狠狠的说道。

“你好好带孩子,这些事情交给我吧,放心,不算什么大事。”

如今的武家有两个六百户实封功臣,是那么好欺负的?何况武怀玉的义父秦琼是宰相,亲家魏征也是宰相,师父李靖还是刑部尚书。

这么硬的关系,那些想暗算武家的,也得做好被反噬的准备。

不管是谁,他都要硌掉他几颗大牙来。

反正他是绝不相信李淳风的这所谓观星占卦推测的,这肯定就是一桩秘谋,是暗箭。

他闭着眼睛,任由妻子揉捏着肩膀,脑子却是高速运转着。

思索着如何找到缺口破局,如何联络盟友,怎么打这场反击战。

接下来,

武怀玉一切照旧。

每天早起上朝,有时被留下廷议,有时则是直接回雍州衙门。他现在主要工作,还是以工代赈,安置赈济灾民。

大安宫和南市、六扇门地下城的工程,招收了许多来京的关东饥民,武怀玉又招灾民在长安城诸城门外,修了不少临时灾民营地,搭起帐篷,或是用木头等搭一些简易棚屋。

统一的规划安排,虽然比较简陋,但起码不会乱糟糟的,特别是营地里还都修了厕所、澡堂等,还实行保甲制。

不仅派来书吏衙役等管理,也从灾民里指派了一些年长有威望或是年富力强者协助管理,还组建了一些灾民的乡丁,负责巡逻守夜维持治安。

这些严密组织管理后,情况没那么乱,灾民们每天去各个工地上干活,工地上有饭吃,还能赚点粮食回家,这临时营地治安也不错,就算老弱也有人看管。

甚至雍州衙门还组织安排了薪炭过来平价售卖,保证大家在寒冷的冬天能够取暖过冬。

临时营地里其实也挺苦,帐篷木棚很简陋,四处漏风,食物也有限,甚至免不了缺医少药,

但绝大多数灾民起码还能有份工,能有份食物果腹,冻死病死饿死的灾民,其实很少。

营地里卖儿卖女,甚至典妻、做娼这种惨事也比以往大灾之年时好的多,这些都是因为雍州衙门和朝廷的组织安排。

当然,民部现在也已经开始试发行债券,先让长安的王公贵族官员士人富商们开始认购,说是自愿,但肯定也带有点任务额度的。

利息不算高。

武怀玉很痛快的买了一千贯。

这俩券的利息,对有能力自己放贷的贵族豪强来说,其实是划不来的,他们放出去钱粮利息更高。但这毕竟是朝廷发行的,他们肯定得给皇帝面子,多少都要买一些。

官爵越高,认买的肯定越多。

不过对于普通商贩小民来说,这新颖的债券,上面的利息还是挺吸引人的。他们手里的那点闲散的钱,没有贵族豪强那样的放贷渠道,也很难保证放出去能收回来,与其放在手上闲置,倒不如买点债券,到时还有不错的利息。

唯一让大家有些犹豫的,还是信用问题,朝廷到时能不能兑换,能不能给本金,能不能真给这么多利息?

永兴坊的百姓走在长安百姓的前头,很多人都跟着武家购买债券,武怀玉买了一千贯,许多百姓你买个一千钱,他买个三五千,也有只买三五百的,反正这次民部发行的债券采纳了武怀玉的建议,都是有额度的甚至不记名的,上面标有面额和期限、利率,到期凭票兑换即可。

民部发债,筹集了不少资金,然后马上用这钱,再向长安的贵族豪强商贾大户们要求采购粮食、布匹、被子、薪炭这些救灾物资,特别是粮食,大多是掌握在那些贵族手里的。

朝廷要求平价采购,特事特办,大家也不敢阴奉阳违,反正武怀玉也是再次带头向朝廷卖粮,毕竟武家在京畿也有不少田庄,手里粮食还是不少的,民部的采购价,比市面上的价格还加了点,也不亏。

朝廷发债借钱,再拿这钱买物资。

雍州等衙门,再借这些物资,以工代赈,开展一些工程,修宫殿修城墙清护城河修路等等,反正这些也都是民生工程,现在雇佣灾民做工。

最后借用的这些物资,做好账目,仍找朝廷冲抵开支,基本上也能实现一个小内循环了。

比起单纯的放粮赈济,无疑现在的这种模式要好的多,大家有活干,能吃到更多的粮,甚至还能赚到不少粮,居住环境等也要好的多。

当然,大家都忙着干活,也不容易聚集一起生事。

等过完年,开春后就能陆续的送他们返乡春耕恢复生产了。

这些灾民在这个冬天虽然也还很辛苦,但起码有最基本的保障,大家还是很感激圣天子,感激雍州别驾武怀玉,感激那些朝堂上的宰相诸公们的。

武怀玉发动了自己一切关系,在寻找那只幕后黑手。

对于嫌疑对象如李淳风、郑善果等也都展开各种调查。

新年一天天临近,长安城那股谣言倒也慢慢的平息,主要还是六扇门和雍州、左右武侯卫等诸衙门,对此事进行专门的调查,严厉打击,把不少传播者抓去打板子,甚至直接送去徒坊强制劳役后,

也就没那么多人再敢随便乱传了。

这事情似乎就这样突然而起,突然结束。

但武怀玉相信这事没完,皇帝肯定也还在查,毕竟李淳风还在太史局关着,当然他武怀玉也没完,不查个水落石出,他会睡不着的。

大姨子高惠通来家里看望外甥小二郎武承业,“我查到一个消息,李淳风曾借了一笔京债,可一直偿还不上,利息越滚越多,数目很惊人。”

一听这话,武怀玉马上来了精神。

李淳风借京债还不上,一点不稀奇,他老家雍州,父亲也仅是个隋朝的一个县衙小吏,甚至在李淳风年少时就出家为道了,李淳风九岁去河南学道,十七岁入李世民幕府。

虽任官八年,可反而从六品当到了八品,仅是个历博士,这样的伎术官还是博士,那是最没权势油水的。

他上次去李淳风家也是看到他家样子,一个简陋小宅,草堂竹篱木门,据说还是租的。

他有老母有一妻二妾还有好几个孩子,家里也有老少奴仆数人,这么一大家子要开销,若仅靠李淳风那点俸禄,在长安生活肯定不易。

而且李淳风喜欢研究数学、星像、历法、天文、风水等等,这些研究肯定也是要花钱的。

许多外地在京的官员,都不得不借京债生活。

最后甚至只能贪赃枉法收受贿赂才能补窟窿。

“李淳风哪借的京债?债主是谁?”

怀玉感觉答案已经出来了。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75055272/3670547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