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492章 逃人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492章 逃人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7-31 19:12:02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492章 逃人 曹庆看着眼前这个贵公子,一时怔住。

帝心武少保的大名,他自然是如雷灌耳早有耳闻,实际上武怀玉现在天下闻名,毕竟二十岁的宰相就算是王朝开国之初也不多见的。

“老曹,还愣着干甚?”许达赶紧提醒他。

“草民曹庆拜见武相公。”老曹回过神来,赶紧躬身叉手拜见。

“我现在不是相公了,”怀玉上前两步,伸手扶住他,“我这次去幽州路过荥阳,义父交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寻访张帅安葬之地,听说你们是当年大海寺之战幸存下来的老兵。”

曹庆和许达当然知道秦琼,当年两人虽非秦琼麾下,却也同在张须陀军中,曹庆甚至也还是个校尉,对秦琼罗士信都很熟悉。

“我带了些酒菜来,一起喝点。”

老曹简陋的房子里,也没什么像样的家什,没有地板更没有舒适的坐榻,地是坑洼不平的泥地,墙是柳条编成再糊了层黄泥,顶是茅草顶。

破破烂烂,可谓家徒四壁。

狭小、昏暗、逼仄。

怀玉带来的酒是好酒,武家冰玉堂产的杨梅酒,下酒菜有卤羊头、卤羊杂、五香酱牦牛肉、凉拌驴肉,还有烧鹅烤鸭、炸花生米、煎蚕豆这些,下酒是极合适。

老曹家一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最后还是来到屋顶,直接地上铺了张毯子,大家席地而坐。

打更的老许也是个瘸子,一只眼睛还半瞎,这些年多亏老曹等老兄弟们帮衬,如今也还是老曹帮忙给他找了个打更守夜的活计。

看着面前那些美食,早就已经流口水了。

怀玉先给大家倒了杯酒,敬他们一杯。

“我听说我义父这些年其实一直有在寻访当年张帅的旧部,也找到一些,都帮忙安置,你们怎么没联系?”

老曹抿了口酒,这杨梅泡的烧酒,带着甜味,里面是放了些老冰糖的,这酒可不便宜,光是那冰糖就很贵了。

“实在是没有脸见秦将军。”

曹庆坦言,当年他虽然重伤昏迷战场,并非逃兵,可心中始终觉得愧疚。

张须陀当年本来是突围出去了的,他是员虎将,瓦岗没能困的住他,可许多部众突围不出,张须陀四次杀回去,救出了一批又一批部下,最终自己却力战而亡。

就算到最后,他想走也还是能走,但张须陀发出何以面天子的遗言,放弃突围,选择了悲壮的战死。

曹庆伤好后本想回军中,可后来战场见到些老兄弟,听说了张须陀的最后战死经过,以及他尸体还被五马分尸后,他选择了留下。

后来他也确实听说秦琼在寻访当年老兄弟们,但他们却并没有联系。

“张帅的遗体是你们收敛安葬的?可否带我前去拜祭?我义父寻到了张帅的两个孙子,带着身边收为义子,待如亲生教导养育,这次也随我来了,”

张须陀战死的时候才五十一岁,他的三个儿子,都随他战死大海寺,仅遗留了两个孙子,知运知玄。

当时才几岁的孩童,如今也都十七八岁的小伙。

他们想寻到祖父遗骸,在乡安葬。

张须陀是汉司空、太尉张温的十三世孙,后来移民江南,曾祖张庆曾任南齐竞陵郡丞,后投北魏任弘农郡守,从此定居弘农阌乡,其郡望则是南阳张氏。

南阳郡十姓之首,便是张氏。

张须陀的祖父是西魏中书舍人,北周官至陕州刺史,爵封南阳郡开国公。他的家世不错,娶过两个妻子,都先他而逝,元配薛氏,泗州刺史之女,续弦库狄氏,汉化胡人将门之女。

张知运兄弟,想寻到祖父,将他迁葬弘农阌乡桃林的张氏祖坟。

兄弟俩的父亲张元备,正是当初曹庆的上司,那是个勇烈三军的将门虎子,就是有点骄傲。

当初,他亲眼看到张元备死在他面前,先是战马中十余箭倒地,张元备下马步战,仍杀数人,最后被乱箭射杀。

他也紧跟着重伤昏死。

“玄知玄运两小郎可还好?”

当年他在张元备麾下,两小郎出生时,他还一起庆贺过。

“他们现在正在其它地方寻访。”

“张帅当初遇难,尸首被瓦岗五马分尸然后暴尸,是老许他们一些伤残幸存老卒舍命偷得,然后悄悄安葬,没敢立碑,

张元备将军三兄弟的尸首,也被偷得悄悄安葬一旁,我们这群老卒守着,年年祭拜。”

“就葬在大海寺旁,这两年大海寺重修扩建,已经被圈进寺里了。”

提到当年的那些事,一桌子好菜,似乎也挑不起食欲,老曹和老许都只是低头喝酒。

“这些年辛苦你们了。”怀玉感叹着道。

“我们这些人十二年前本就该死了,老天没收,这才苟活到现在。”

“朝廷收复中原后,不是均田授地了吗,我们没授分到吗?”

曹庆抿了口青梅酒,叹了声气,“均田授地虽是国策,可跟我们这些残废有什么关系,中原大战过后,那些皇亲外戚,勋官贵族们倒是纷纷兼田并地,当初张婕妤还跟当今天子因为一块地而打起了御前官司。”

平洛阳后,李世民封赏诸将,将一大块田地赏赐给了皇叔李神通,后来张婕妤代皇帝李渊前来洛阳犒赏诸将,并把洛阳宫中财物带回长安。这张婕妤就看中了给李神通那块地,向李世民索要,李世民不给,她转头向李渊讨赏。

也没说这地已经由秦王赏赐出去,李渊对宠妃当然没有不应之理,于是把这地赏赐给张婕妤父亲。

李世民面对着皇帝的诏敕,还是没给,因为都已经赏赐出去了,哪有再交出来的,那威信何在。

结果因这事,最后李世民还被李渊训斥,直言朕的诏敕还不如你的秦王教吗? 这块地最后还是强行给了张婕妤父亲。

这样的事情,当初很寻常。

胜利一方的李唐,上到皇帝秦王,下到宗室外戚还有勋臣大将,都在瓜分胜利果实,连秦王府的张士贵这等当时才五品的将领,都能抢占数千亩地。

朝廷赏赐功臣将士、安抚地方士族豪强,然后划分公廨田、职田、官人永业田、军士的勋官田,还有府兵的军田,一下子就已经分掉了许多,而原本的地方士族豪强地主,甚至寺庙等本来也还占有着大部份土地。

这样一来,能拿来分的地并不多,别看战后许多地都荒着,但其实都是有主的。

老曹老许他们都非本地人,分田授地那都是先从本地户籍良人开始的。

怀玉问,“战后朝廷不是也有政策,无家可归的流民等可就地安置入籍,授分田地吗?”

“哪有这么容易啊。”

“河南那是中原腹心,土地本就大量集中在贵族官员士族豪强手里,就算改朝换代,其实也没啥多大变化,战争换了王朝换了批贵族官员,但本地的那些士族豪强没什么变化, 战争死掉了很多人,一些幸存的百姓确实得到了一些机会,授分到了一些田地,虽然大多不足额,可起码分到了。

但如老许老曹他们这种身份的,既非本地人,又全是些残疾,最后结果就是虽在本地入了籍落了户,可最终也不过是分到二三十亩地而已,还都是口分田,一亩永业都没有。

但他们入了籍落了户,也就成了课户,就算残疾,也仅免正役,不免租调,也不免色役,残疾了也要服色役,诸如看守城门、守仓库等,一丁一年两石租两丈绢三两绵也少不得半分。

本身残疾地又少,且那几年又动荡,兵祸天灾,老曹他们分的那点地,可自己既没种子又没耕牛,连农具都没有,全靠借,借了利息是很高的。

反正没折腾出三年,老曹老许他们几乎就又都成了光棍,口分田朝廷不让卖,但实际上最后都抵了债。

最终老曹老许等不少人都成了弃籍逃户,跑到运河边上讨生活,老曹凭点旧手艺,干起了造船匠,老许则成了打更人,一些其它老兄弟,也都是干些辛苦活勉强维持生活。

偏偏都督杨恭仁和窦轨这些朝廷高官,还想着要打击他们这些人。

老曹喝了几杯青梅酒,有些醉意,便也直言这朝廷均田制的诸多弊端。

“均田均田,说的好听,可实际上普通百姓,有几个能一丁均到百亩田?普通百姓,能分到二三十亩就不错了,而且越往后,能分到田越少了,你看现在开国才十一年,但就连府兵立功得勋的勋田,朝廷都已经不能完全兑现了, 官员们的职田,也开始不齐,只能直接仓库发粟。

但这朝廷的租调,却是按丁征收,税率实际是按一丁百亩制订的,而授田不足,这税率就提高了,要是一丁只授五十亩,税率翻倍,要是只授到二三十亩,那还再翻一倍。

你说这百姓能活的下去吗? 就算府兵点选,现在勋田都慢慢兑现不了,更别说凭勋番上考选了,既没田又没赏再没有入仕机会,你说大家还会那么积极的自备衣粮器械为国征战吗?”

“朝廷要是不把这均田制改一改,那要不了三十年,估计到时不仅无田可均,而且府兵也难以维持,只怕又走上大业末老路了。”

武怀玉不得不佩服老曹的醉话,其实很有道理,他在底层厮混,但毕竟曾经也做到校尉,见识还是有的,一眼看出了大唐根基的先天不稳。

均田制是大唐府兵制、财税制度的根基,均田制要是崩了,那大唐社稷也不稳了。

“曹叔,我敬你一杯!”

武怀玉相信其实许多人都看到了这些问题,只是这是大唐根本,没人轻易敢动手,因为现在毕竟还能良好运行,谁知道动了后,会不会马上就崩。

“曹叔,我准备把当年遗留下来的老卒们都寻访聚拢,大家过的都不怎么如意,我愿意帮大家安排一下。”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75055272/3670536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