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644章 代天巡狩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644章 代天巡狩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0-13 19:54:31 来源:顶点小说网

武家修德坊樱桃园中的三千株樱桃,今年硕果累累,尤其是早熟的那些品种,更是为长安先。

“给各家都送些。”

武怀玉在家中闭门思过,其实也是难得轻闲,带一群孩子们玩耍,这日子倒像是成了幼儿园的园长。

闭门谢客,难得清闲。

不过自己的学生还是要见的,难得在京,一众入室弟子也是天天来请安问安,请教学问。

李义府是来的最勤快的,一天至少得来两次,这家伙现在是监察御史,还兼着太子侍讲,品级虽仅正八品下,但正经进士出身,当初十四中进士,被人称神童,现在十六岁的监察御史,还是武怀玉学生、武士逸女婿、李百药侄儿、李孟尝的族弟,还得加个太子心腹。

这一连串闪亮的头衔,使的这个家伙现在真正春风得意,在御史台那也是众星捧月般,有着强硬的靠山背景,进了御史台李义府也是立马就办了桩大案。

弹劾泽州两任刺史张长贵、赵士达任内并占境内膏腴之田数千亩,境内官吏多受百姓馈铜。

年轻的李义府挖出了一桩泽州贪赃窝案,前后两任刺史都被他弹劾,而且他这炮打的很猛,一出手就见血,各种证据拿出,朝廷也是立马彻查,然后发现泽州上下还真没几个好官,个个都贪,上行下效。

两任刺史每人侵占百姓良田几千亩,其它官吏也都是有样学样,甚至官府搭车收费,各种加征乱摊,百姓苦不堪言。

这案子闹的很大,李义府甚至直接把案子放到了东宫的京报上去了。

舆论发酵,越扯越多,最后甚至扯到了已逝的独孤彦云头上,他在泽潞等地就也占了很多田,甚至收受过张赵二人的贿赂。

最后还是皇帝亲自出面,此案到此为止,不再继续挖下去。

泽州官场大地震,几乎把所有的官都给罢了,吏员也是大整顿,皇帝特派了皇后族叔长孙顺德去接任泽州刺史,整顿泽州,清理出数万亩良田,全都分授给贫民。

李义府也凭此案,在长安风光无两,甚至皇帝都亲自召见嘉奖,赏赐绢百匹。

他甚至在朝中得了个小魏征的称号。

“老师,好消息。”

李义府进来就高兴的对怀玉道喜,“刚在御史台,舍人来宣旨,马中丞升了,升中书侍郎,仍兼太子右庶子,晋爵高唐县伯。”

武怀玉有点意外,招呼李义府坐下。

马周跟武怀玉可以说是一起入仕,最开始还是落魄书生,武怀玉请为幕客,带到陇右从军,立战功得官,回长安后,得皇帝青睐,成为天子近臣,这几年的升迁那真是飞速。

从监察御史到侍御史,再到给事中,然后又转中书舍人,再升治书侍御史,再加谏议大夫,又兼太子右庶子,

如今更是升上了中书侍郎。

马周前二三十年,蹉跎落魄,近几年却是平步青云,升迁速度真是不比武怀玉慢了。

而且他这几年升的官也很特别,那是一条标准的清贵、清要之臣的升迁之路,宰相之路。

“马公这下离宰相真是仅有一步之遥了。”李义府很兴奋,更多是羡慕,马周真是他的楷模。

“马公这个时候升中书侍郎,那老师也肯定要复相了吧。”

武怀玉却只摇了摇头。

姐夫升中书侍郎,哪可能再让小舅子去做中书令,就算检校也不可能啊。

不过他不急着复出,现在朝堂上明争暗斗激烈,这要搞变法新政,那形势就会更复杂,太卷了,容易出事。

他现在情愿缓一缓,在家多陪陪妻儿。

谋国先谋身。

“吃樱桃,今天这又是新品种,”

“谢老师。”

怀玉跟李义府聊着天,问到一些御史台现在查的比较厉害的占田情况,这种情况还是比较普遍和严重的。

之前动荡之时,不少田地荒芜,也有许多绝户,还有背井离乡的,不少良田或真成荒田,或是‘记录’成荒田等,那些地方豪强,官吏们打着开荒名号,把这些良田占据,

现在朝廷开始重点清查这些事情,一来也是外部环境安全了,二来也是朝廷在为两税法做铺垫准备。

要搞两税法,最重要的原因是租庸调制的根本均田令搞不下去了,没地可分,豪强兼并,以及贪污侵占等,

本身均田令又不是后世的大承包分田,而是仍建立在土地私有制的现状下,把剩下的公田、荒田、绝户田等拿来分授,能分的地本就少,经过前面十来年的分授,早就无田可分,事实上如关中、关东这些腹心之地,基本上一两轮分田就分光了。

现在点选新府兵都往往分不够田,立功受勋的勋田也只能往宽乡分,官员贵族的永业田、职田等现在也一样不够分。

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整个大国税制根基已经要运转不动了,不改也不行了。

再不改变,那么首先要出问题的其实就是府兵制,新点府兵分不到田,将士立功得不到勋田,那谁还自备武装粮草的为朝廷征战?

皇帝说的一万年太早只争朝夕,那不是夸大,确实很紧迫。

现在以打击贪污为由,开始掀起清田行动,是个不错的由头,借机摸清天下田亩情况,顺便打击贪官污吏,收回被侵占的田地,一举数得。

李义府可以说是嗅觉灵敏,也可以说是正好遇到这风口了,

而马周这个时候升中书侍郎,也跟此有关,一来马周跟武怀玉关系极好,两人相处的久,这诸多治理理念也是接近的,马周受武怀玉的影响很深,也一直在强调租庸调制现在出了大问题,到了必须要改变的时候,

武怀玉既然不肯复出,那皇帝便把马周推到中书侍郎这位置,中书省是决策机关,中书侍郎那也是主持日常事务的重要官员。

要干大事推新政,首先人事这块必须理清。

“老师,御史台要派一批监察御史巡按诸道,加强巡访监察,我想外出巡按一道,老师觉得如何?”

巡按御史其实还是武怀玉做治书侍御史时提出的,他和高履行那时主张御史台三院御史,划分不同职责。

还增加了监察御史数量,不仅每道派一位监察御史常驻,京城还有一位,两人一年一轮换。

另外还会定期不定期的派出监察御史巡按各道州县,监察官吏、采访民情。

不管是监察御史还是巡按御史,都仅八品,可权力却不小,李义府这种年轻、有才、背景深厚的人去做巡按,那绝对是大有可为。

“想去哪道?”

“请老师指点。”

“你既然先前在泽州搞了个大案,那干脆就去河东,”

搞掉泽州两任刺史,把一个州的官吏全掀翻,这种成绩,再去河东巡按,那河东上下谁敢小瞧。

李义府很尊重武怀玉,哪怕现在武怀玉免去所有官职,但李义府很清楚,这位比自己也仅大六七岁的老师,真正的是能搅动风云的人物,能跟着学习的东西太多。

他在五月端午过后,果真就出京去了河东,任河东道巡按御史。

巡按本身还是监察御史,巡按只是差事,相当于是中央特派巡祖组长,隋朝时其实已有之,只是没现在这么系统。

李义府出京,主要任务就是清田,然后审录罪囚、巡视仓库、普查户籍、查算钱粮、勉励学校,表扬善类、存恤孤老,

这是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真正见官大一级的存在,到了地方上,不论是行政、军事,还是乡里宗族,大小事无不可管。

李义府巡按河东,也没有衙门,各州县巡察按访,整肃吏政、决断刑狱,还要访察人才。

五品以下官吏,贪赃枉法作奸犯科等行为,情节特别恶劣者,甚至可以先斩后奏,直接罢黜。

李世民即位之初,是以宰相、尚书、大将军等重臣分道巡访的,而现在改以监察御史巡按,形成常设制度,更加成熟。

这些巡按和地方监察御史,都是皇帝耳目,风闻奏事,也代天巡狩,监管地方,

而正因为他们得到的权力太大,所以朝廷最后还是采纳武怀玉的谏议,用仅八品的监察御史来行使此大权,且以年轻进士出身的御史为主。

武怀玉挺看好李义府的,这人年轻、有才能、也有眼光,特别是年纪轻轻这为人处事却跟那些衙门里的积年老吏一样熟练,这种人又有靠山,他只要不飘不作死,那确实仕途能无量。

武怀玉也知晓这家伙心性不够纯良,但武家这样的新贵也需要用人,尤其是李义府这种能做事会做事的人,

至于将来飘不飘,甚至会不会噬主,这个倒还不急。

在家闭门思过的日子,时间一久其实也有点无聊,因为有皇帝旨意在,武怀玉也无法出门,其实他挺想去樊川或是三原住住的。

转眼六月杏黄,

渭河两岸,似乎一夜之间就被金灿灿的麦浪席卷。

布谷鸟儿此时也开始天天,盼黄盼割,盼黄盼割的叫着,提醒人们要抓紧收割了。

此时已是六月初,

八百里秦川迎来又一个丰年。

武怀玉却只能坐在家里听着大家谈麦熟、丰收,

有点烦这种闭门思过的日子了。

马周带着大姐,抱着孩子到来,

“才两月不到,二郎这就坐不住了?”马周笑着道。

“天天关在这大宅里出不了门,时间一久就跟坐牢一样啊,”武宅虽有二百来亩,十分巨大,可再大也受不了天天呆着。

“圣人说的没错,不出两月你自己就呆不住,”马周笑笑,“圣人让我给你传话,说解除你的闭门思过了,让你明一早去门下省政事堂。”

“可我现在并不愿意进政事堂。”武怀玉既想出去,又不想现在复相。

“放心吧,圣人也知道你心思,不急着让你复相,明天圣人是要到政事堂与宰相大臣们议事,不仅宰相们前去,也还召了一些尚书、侍郎们,

还有长孙公、萧公,跟你虽没职事,但也特召。”

“没叫侯君集去?”怀玉笑问。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75055272/3670521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