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628章 弹劾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628章 弹劾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0-13 19:54:31 来源:顶点小说网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太极宫中,李世民手捧着那枚金镶玉传国玉玺,兴奋的面色通红,一众宰相重臣、学士们,都来仔细端详验证。

“方圆四寸,钮交五龙,虫鸟篆字,玺破一角,黄金镶补,

陛下,此印正是秦始皇一统天下称始皇帝后,丞相李斯用和氏璧制成的传国玉玺,乃是真正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传世信物也,

此玺代代相传,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已经八百余年矣,”

侍中魏征看着那方玉玺,激动的颤抖,

“天佑吾唐,天佑吾皇!”

一众老学士们也都确认,这方玉玺就是那枚传国玉玺,

秘书少监、太子右庶子、弘文馆学士、永兴县子虞世南躬腰围着玉玺,看了半天,“螭纽,六面,鱼鸟篆,螭角微玷,此是王莽篡汉时,平皇后投玺殿阶所致,后以黄金镶补。

陛下再请看此肩际,隐约还能看到一些字迹。”

李世民低头细瞧,隐隐约约,好像真有字。

“这是?”

“陛下,史载汉献帝失传国玺,孙坚得于井中,传至孙权,后魏灭吴,以归于魏。

魏文帝隶刻肩际曰‘大魏受汉传国之宝’,这行字已经模糊,估计是后世君王除去,但仍还能隐约看出来一点。”

这越发证明这枚玉玺就是传国玉玺金镶玉了。

李渊称帝后没能得到传国玉玺,于是只好自己让工匠刻了几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也算聊以自慰。

这方玉玺看起来还曾损坏,可其象征意义却是不得了。

李世民于是高兴的宣布,传国玉玺回到大唐手中,此乃天命所归。

强调依然要崇敬周、隋二王之后,二王之后,礼数宜崇,式敬国宾,可令所司,量置国官,营立庙宇。

所谓二王之后,也叫二王三恪,周得天下,封夏、殷二王后,又封舜后,谓之恪也。二王之前,但立一代,魏晋以来,禅位成为王朝交替的主流模式,各新朝,通过设立二王三恪的名号,来对待和处置前朝末帝,待之以国宾,也是为强调王朝皇位传承的正统性。

大唐武德建朝,分封二王,只尊两代,李渊说以莒之酅邑,奉隋帝为酅公。行隋正朔,车旗服色,一依旧章。仍立周后介国公,共为二王后。

隋恭帝杨侑禅位于李渊后,降封酅国公,次年病逝,时年十五,无子,以侄子杨行基袭爵为酅国公。

李世民再次重申要敬周隋二王之后,也代表着李唐认为自己的国朔正统是从北周、隋沿续而来,北周当年封魏帝为宋公,表明其历运承西魏衍生。

秦、汉、魏、西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这就是大唐官方的正朔传承,

没有什么五胡十六国、东晋南朝什么事。

更不会承认宇文化及、王世充、窦建德、李密这些人。

隋杨的香火,让杨行基承袭继承,封酅国公,不过杨政道归唐,还献玺有功,李世民先前赐他从五品的员外散骑侍郎,这会高兴之下,封他豫章县侯。

看着御案上摆放的传国玉玺,李世民眼里放光,都挪不开目光。

“此次北伐,兵发六路,可仅三路就将东突厥打的灭亡,还生擒颉利,”李世民说着不由的高兴大笑,

“李靖、武怀玉、李绩等都北伐将士,都要重重赏赐。”

皇帝话音刚落,太子少傅萧瑀站了出来,“陛下,臣萧瑀要弹劾李靖武怀玉,御军无法,掳掠突厥汗庭珍物,还公然违抗圣旨,擅自集结调动用兵,更私分缴获之牲畜、财物,未曾奏请,私自配没无罪之人,尤其是武怀玉,带头私取宝物·······”

萧瑀也是两朝宰相了,

在贞观朝那就是三拜三罢相,如今仅有个太子少傅之职,本来已经在家休息了挺久了,今天也是因为是得了传国玉玺的高兴事,皇帝叫他来,也是因他去迎萧后杨政道,带回玉玺有功,也让他一起来验证玉玺真伪。

谁没想到,这位拗相公,这个高兴的时候,突然要弹劾李靖武怀玉师生俩,直接对北伐的主帅副帅一起弹劾。

弹劾的罪名还不小。

李世民沉吟。

中书令温彦博也起身,

“陛下,太子少傅所弹劾之事,臣也有所耳闻,尉迟恭率军攻破定襄后,其部军纪败坏,汗庭的许多财货珍宝,都被士兵们哄抢一空,后来白道川大战,突厥近二十万人马北撤时被击溃,缴获杂畜无数,俘虏十余万,

武怀玉擅做主张,带头私分缴获财物、牲畜,甚至把十余万俘虏男女,直接配没为奴,私分给军中将士,

颉利碛口请降,武怀玉也是不顾陛下已经接受投降,还派了唐俭等为使者出使事实,仍私自调兵攻击,完全不顾唐俭等使者性命,

事后更是把颉利欲谷设五万余俘虏,又全都私自配没为奴分赏将士······”

一个萧瑀弹劾,紧接着又来个中书令弹劾。

殿中气氛立马变的有些紧张起来。

李世民没开口。

“陛下,李靖、武怀玉、尉迟恭、苏烈、薛万淑、李客师、李绩等诸将,确实北伐有功,但功是功,过是功,如果以后我大唐的将士都跟他们一样无法无天,那还得了?”

“俘虏了二十余万突厥男女,他们胆大包天,凭什么就敢直接私自配没为奴,分赏给兵士为奴?”

“这开了个极坏的头,必须追责!”

这两人开头,殿上引发大争论。

温彦博和萧瑀认为,应当依法调查、审判,有罪就要处罚。

但是如开府仪同三司长孙无忌,则认为有功不赏无法向世人交待,要是有功不赏还要处罚,那天下谁能信服?

以后谁还为朝廷卖命?

侯君集满脸通红,加入了大辩论中,十分积极,声音很大,他是赞成调查的,倒没直接说他们有罪,而是说应当派三法司一起联合调查,查个水落石出,如果没有的事,绝不能冤枉了功臣,而他说他相信老师李靖、师兄苏烈、武怀玉,

这家伙还故意把这老师、师兄说的很重,生怕别人不注意李靖武怀玉苏烈这三员北伐功勋大将的师生关系。

“陛下,记人之功,忘人之功,宜为君者也。”治书侍御史、谏议大夫、太子右庶子马周出列,“臣虽与武怀玉是郎舅亲戚,但今日在殿堂之上,也不得不说几句。”

“晋龙骧将军王濬,平吴有功但贪污孙皓财物,武帝不仅不罚反而拜王濬为辅国大将军。

陛下,黄石公兵法中也有使贪一条,陛下当学为圣人弃人之短,收人之长。”

“且萧太子少傅和温中书令二人所弹劾的北伐诸将的罪行,臣以为主要就是三条,一是未奏请圣人朝廷同意擅自调兵,尤其是进攻碛口一事,但大军北伐,相距数千里,战机一瞬即逝,哪能事事请奏等回复?

碛口一事,颉利虽请降,但事后结果来看,唐俭前往宣召颉利入朝,颉利却诈称伤病拒不入朝,反而暗里聚扰兵马,若不是李靖武怀玉他们果断出兵,一举袭破碛口颉利大营并深入大漠擒下颉利,北伐能未成功,何错之有?”

“至于说尉迟恭苏定方他们御军无法,部下多抢掠财物,打仗的时候,这也是很寻常的事情,定襄一战,尉迟恭五千骑破汗庭,白道川一战,两将万骑击溃二十万众,如此天大之功,有些许瑕疵,也都是正常的。”

“说李靖武怀玉私分战利品,私自配没无罪之人,这个臣觉得他们也没做错,军中征战,对战利品的处置也是向来有一套规矩的······

那些突厥俘虏,也算不上什么无罪之人,他们并非我大唐子民,乃是异族蛮夷,更是前些年屡屡入侵我大唐,杀害掳掠无所不作的仇敌,如今击败俘虏,配没为奴,有什么问题吗?

难道要把他们供养起来?”

“温中书令,武德七年兵败被俘,突厥人不是把相公掳回草原,还让放羊一年多,要不是圣人赎回,此刻仍还在草原放羊,对突厥人又何必那么客气呢?”

“臣听闻,不论是李靖还是武怀玉又或是李绩,又如尉迟恭苏烈薛万淑李客师等等诸将,并没有私取宝物钱货,”

侯君集插话,“我怎么听说他们分了很多的牲畜牛羊还有奴隶?难道是在草原上捡的?”

“亚相,我说的是没私取,北伐将士把缴获的牲畜,俘虏的人口,确实分了,但都是入了账,按功劳分配的,诸将既没私拿也没多拿,

他们身为将帅,却也是北伐三军将士一员,只是按规矩分到他们的那一份,并没什么问题,换句话说,他们身为将帅不拿他们那一份,那下面的士卒们又如何拿?”

马周提醒皇帝,此次北伐,圆满完成,甚至表现超出预期,打的非常好,将士们以极低的伤亡,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极小的粮草器械耗费,却一举灭掉东突厥,生擒颉利可汗,

“总斩首三万余,俘虏近三十万男女,杂畜数十万,而郁射设、沙钵罗汗等纷纷请降归附,东突厥已经彻底灭亡,如此大功,又岂刻意鸡蛋里挑骨头?

何况他们也没全分了,精良的战马,缴获的武器铠甲弓矢,还有青壮奴隶,以及许多财货,也都是登记造册,打包封印运送入京缴归朝廷。

马周为小舅子的这番辩答,确实让殿上安静下来。

李世民起身,徐徐道,“从前隋朝大将史万岁打败了突厥,有功劳却没有得到赏赐,反因为一些过失,倒被判死刑。

朕不能这样,温相公、萧少傅他们说的那些罪过,便让侯君集领衔三法司调查清楚,但不管如何结果,朕都不想追究。

北伐将士们的功劳,朕要好好的记录下来。”

“着兵部等有司,立即对本次北伐将士们的功勋,录功叙勋,评定奖赏,”

“北伐将士们塞外所得财物、牲畜、奴隶这些,不管是武怀玉分赏的,还是他们战场缴获的,仍归他们所有,不要追究。”

皇帝这话,让人十分意外。

却又好像是本该有之。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75055272/3670523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