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659章 大胆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659章 大胆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0-16 19:02:17 来源:顶点小说网

百骑赶到龙桥召武怀玉回长安。

新法已经在三原试点展开,现在各方关注,有人说好有人反对,一时风起云涌,甚至还有不少人在弹劾武怀玉祸乱朝纲,侵害百姓。

皇帝召武怀玉回来问话。

“火耗归公,摊丁入亩?”

李世民听完武怀玉的汇报,忍不住疑惑。

“陛下,地方州县胥役贪污害民的最大根本,其实还是朝廷没有给他们安置好,既无编,又无粮,但衙门运转仅靠那点经制胥吏却是不够的,百姓轮当职役,也仍不足,所以各地衙门,都有很大的一个编外胥役,

甚至地方官吏的俸禄较低,尤其是吏役,

这些人手里有权,自然会想办法用各种手段或贪或占、渔肉百姓,祸害乡里。如果朝廷不能正视他们,不提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法,那么这种情况永远也难以解决,”

李世民点头。

朝堂上那些相公大臣,只知道说开源节流,好像官越少越好,但官少了吏少了谁办事呢?

一个几万人口的大县,难道真的几个官,几十个吏役就够了?

这不可能的事,李世民不是那种长在深宫不谙世事的皇帝,他很清楚下面的情况。

“陛下,原来三原县也有自己的公廨本钱,也有捉钱令史放贷收息,这笔高利贷解决了不少的胥役工食钱问题,甚至能给官员们一笔补贴。

后来朝廷取消公廨钱放贷,还收走了公廨本钱,只按官吏发放一笔补贴,但只是按经制的官吏数发放,而不在编的并没有,”

“三原县于是向百姓摊派,先是定了个七百二十贯钱数,让县中大户轮差,三百户上户一批,三年一换,每户每年是两千百钱。

可后来又不满足于此,又向其它所有百姓摊,所有上户二十余,中户摊十钱,下户摊五钱,这钱倒是越收越多,”

李世民听的脸色很不好看,

“一个三原县,一年就收了一千多贯,他们也敢拿。”

“陛下,远不止这些,这笔只是取代原来停掉的公廨钱代贷收息,另外还有大头是火耗,

征租调的时候,以米谷被雀鼠偷食损耗为名,称雀鼠耗,让百姓缴租时每石加耗两斗。

但最多时,耗费一石加四斗。

这笔耗费,其实大多数就是被官吏胥役们分掉了,”

鼠耗确实是有,但不可能达到四成,说白了就是巧立名目贪污,

武怀玉现在提出火耗归公,首先保留这个火耗名目也有必要,但要纳入朝廷的正式管理。

火耗可以定在一成半或两成,收上来的火耗就要入账,如何使用,也应当朝廷分配。

不能任由这些官吏私分。

“臣建议火耗一石加两斗,不得再耗外加耗,这两斗粮,一半上供,一半留存州县,专用做州县衙门官吏食料,”

其实就是以食料为名,给官吏们加点工资福利,

取消原来的那笔公廨钱的摊派,把全县编内编外所有真实官吏胥役数造册,给他们都定一个中间水平的工食钱,

这笔工食钱数,摊到全县田亩中,随正赋统一征收,以后不得再随意变动摊派加征。

这样一来,编外胥役的工资收入有保障,编内的官吏胥役也能加薪,而火耗归公后,留存的部份,既可用于衙门的公办、招待、食堂经费,也能用做官吏们年节福利,平时补贴等。

官吏们最后到手的钱,可能还比以前自己弄要少点,但起码这钱现在是朝廷给的,不违规不犯法不用担心。

朝廷正规监管,也能避免百姓被侵扰。

“臣还有个建议,

两税新法后,征收上来的税赋三分,一分留存州县,一分上供中央国库,还有一分则送各道支度使司衙门。

财税三分,让地方州县能够有点财权,不用事事请示朝廷拨款。以前地方留存的,往往不足两分,这更加剧了地方贪腐,都是穷造成的。

现在三分财政,一分直接上供国库,一分则进入各道支度使衙,进入常平仓等,一旦地方有灾情等,也便于及时调拨转运,甚至还能用这笔钱,在常平仓进行和买等,粮价低时加价买入保底,粮价高时再平价放粮安民。

“既然给地方留了火耗,以及工食钱摊入田亩,还需要给地方那么多税赋吗?”

“陛下,地方其实要做的事情很多,官吏俸禄、胥役工食钱,在衙轮役当差的百姓饭食,每年祭祀之费,还有抚济孤寡,还有就是驿站支出,以及修桥铺路等,城池官署学校等的修建、维护,

还有地方乡勇团练的训练,官学校、医学校的开支,甚至是防洪防旱,水利维修,其实要花钱的地方太多,

地方没有财政,则每次办点事情,衙门就要向百姓摊派,这种摊派往往又伴随着搭车收费,明明一项开支需摊一万钱,可能最后百姓们实际负担了两三万钱,甚至更多,就比如说朝廷三年一造户籍,是按户收一文纸笔钱。但到了下面,却是按每口收一文钱,本来朝廷是三年一收,结果地方每年都收,甚至本来这笔钱是包括了手实、计账的纸笔钱的,结果到现在每年手实、计账又额外再收钱,有的地方按一户收一文,有的则又一口收一文,”

现在粮价这么便宜,斗米不过几文钱,这一户五六口人,本来三年收一文钱,现在有的地方弄成三年就要收十五六二十文,这都相当于四五斗麦子了。

地方搭车收费是非常普遍的,那些地方胥吏巴不得经常额外征收摊派点什么费用,正好在里面捞钱。

地方太穷,那就什么事都办不成。

武怀玉提议把原来摊到丁上的一些钱,折入田亩征收,摊丁入亩。而原来火耗上的乱像,也全面整顿,统一火耗只准征两成,且除了租调、义仓粮可以加两成火耗,其余的税赋不得再加火耗,

更不许对火耗收火耗,

两成火耗都要入账归公,一半留存,一半起运。

租调正税、工商税等,全都分成三份,一份留存州县,一份上供朝廷,一州供给各道支度衙门。

李世民很认真的听着。

现在三原县,每亩义仓粮征粮二升,正租二升,一亩就是四升,加两成火耗,那就是四升八,还有调绢绵,如果再摊丁入亩,一亩又要摊入多少?”

“三原五十余万亩地,实步估计一亩也就摊一钱。”

“一钱也不少了,现在斗米才四五钱,一钱也能买两升米。”李世民捋须,“这么算下来,这一亩地一年,正租两升,义仓粮两升,丁钱两升,就算丁钱不加火耗,那火耗也还有八合,总共一亩六升八合,

还要摊入调绢每亩两尺,绵三分,”

“关中田地,良田亩产两三石,旱地下田亩产也有七八斗,臣以为这个负担还是能承受的,

具体的,可以再根据田的良瘦,再分田三等,调整税率,尽量公平一些,”

李世民计算一番,“朕觉得如果按你现在这税率,那朝廷能征到的税可能要比以前少。”

“陛下,如果对官员、贵族、府兵等皆给以一丁百亩的免税额,那么臣以为,现在的这税法,能够比以前按丁征收提高许多税收。”

“一丁两石租两丈绢三两绵,加二十日役,跟你现在一亩六升八粮两尺绢三分绵相比,其实还是定的低了,

朝廷当初制订按丁征税,其实也是考虑到多数百姓并不能足授百亩地的,这个税率,大抵是按五十亩,甚至更少的地来算的。”

一亩田收一两石,只收几升税,李世民觉得太低了。

皇帝想要办的事情太多,没有财政支撑,啥也办不了。

既然这次要全面改革,推行新政,那就得通盘考虑好,不可能以后改来改去,要留足余地。

“陛下,臣觉得,可以修改为上等田正租亩税四升,中田亩税三升,下田亩税二升较为合理,”

“上田亩产两三石,四升是否低了点?可否六升?”

“六升太高,得留有余地。”

“五升?”

“不如先按四升正租征,义仓粮则是上田三升中田两升,下田一升半,

上田四升正租加三升义仓粮,两成火耗,一升四,再加丁粮两升,上田每亩总计征粮一斗零四合。”

“中田八升,下田六升二。”

最高的上田,正租、义仓粮、火耗、丁粮,加起来亩刚过斗,下田也刚过六升。

“府兵、官员、贵族,仅免本身百亩吗?”

“回陛下,臣以为所有原来免课丁,都可以享受一百亩田的免税额,如以前贵族高官享受同居大功以内亲可免课役的丁口,也可以享受免一百亩田,

超过百亩的,还是应当交纳的,之前义仓粮征收是不免的,现在也可以免百亩。”

李世民起身,在殿中踱步。

武怀玉三原试点新法,现在提出的这些,确实还是比较有操作性,

摊丁入亩、火耗归公,以及官绅一体纳粮,而无地者编为客户,免去地税。一丁田地不满百亩者,按等减免地税,

这些确实是巨大的改变。

能够想象的到,一经正式推行,会多惊人。

小民受惠,而地主们却是地越多纳租税越多了,但如果按税率来算,负担也并不重。

“既然是试点,那朕就准许你们大胆去试,就按伱的这些想法,在三原试行,”

“那个刘仁轨现在是在你身边帮忙此事吧?”

“是陛下,是的,他停年格守选中,闲来无事,我请他来帮忙,毕竟他是前任三原县令,熟悉县里情况,而且他确实很有干才。”

“这个刘仁轨,区区九品县尉,敢杖杀朕五品统军,胆大包天,不过此人确实有才,当年在任槐幕中做事,替任槐起草奏疏,写的很不错,文才好有见识,”皇帝想了想,“既然你让他帮忙,那朕便敕授他为检校户部员外郎,让他好好干,

这件事办成了,朕到时更有重用。”

“怀玉你且大胆放手去干,不要顾及那些嗡嗡乱叫的苍蝇,朕支持你。你说的对,不改不行,不能等他生脓烂包才来手忙脚乱,”

“有不服新法的,该收拾就收拾,必要的时候,砍几个不开眼的家伙也行,”

李世民希望把三原县试点,弄成一个很漂亮的展示样板,为真正推行新法积累经验,也展示效果。

不管是地税税率,还是户税的税率,又或是火耗归公,摊丁入亩,以及财政三分等等,李世民都表现出难得的大力支持,

是好是坏,总得先试了才知道。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75055272/3670520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