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676章 完全不看好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676章 完全不看好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0-23 07:54:15 来源:顶点小说网

晚餐,

依然是全家会餐。

此时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武家餐厅摆满食物,各房妻妾也早带着孩子过来,等着阿郎武怀玉来开饭。

相比起多数普通百姓还习惯两餐制,武家早就是三餐制了。

寻常百姓两餐,是日出时吃早饭,日落时吃晚饭,也有许多信佛的人,过午不食。

武家不一样,武怀玉觉得健康饮食很重要,早上起来稍运动下就应当吃早餐,早上还要吃的好,中午也要吃饱,只是晚上不能吃太油腻。

别人家下午四五点钟就吃饭了,而武家夏季的时候,一般是要到七点左右才吃,这时天还没全黑。

今日晚餐也是以素菜为主,

夏日时各种新鲜时令瓜果蔬菜还是很多的,虽是时蔬,但武家厨房的厨娘们可都很了得,煎炒炖煮凉拌各种烹饪方法,菜式也是能够天天不重样。

茄子土豆青椒,今天三样简单的菜做成的地三鲜,就很让武怀玉满意,咸香味美,可口下饭。

土豆和茄子都用油炸过,表皮焦黄,最关键的还是用酱油、蚝油、淀粉、盐、水、白糖调了个汁,

用姜末蒜末爆香底油,倒入炸好的三样菜,再倒入汁炒匀,一道美味的地三鲜就成了。

别说武怀玉喜欢吃,武承嗣几个小孩子都喜欢吃,尤其是里面的土豆,都抢着吃。

孩子多一起吃饭也有个好处,那就是不挑食,吃的香。

武怀玉的那些小弟弟妹妹,还有怀义家的侄儿们,都喜欢来怀玉这院里吃饭。

“跟你们说个事,最近不要再买地了。”

怀玉对玄符道,

“咋了?”

“政策可能有变,最近还是先不要买了。”

武家这位当家大娘子最大爱好之一除了打马球、射猎外,就是买地,最近又怀上了第三胎的樊玄符,也不能再打马球、射猎,就剩下买田置地蓄奴这个爱好了。

“魏相公在朝堂上提了限田令,”怀玉简单解释了下。

“限田?不可能吧?”樊玄符觉得魏征脑子有坑,

“成不成不好说,不过我们现在地这么多,还是先经营好再说,先不用急着买,”

武怀玉对于这件事,他没去想这政策本身合不合理,他主要还是考虑了真正当家的李世民的心思。

限田对皇帝来说,这是有几分吸引力的,所以成不成,皇帝肯定想试一试。

李三娘抱着女儿江宁县主,“我也听说了点此事,阿郎,你说真要按魏相的提议,那阿郎也只能占田四千亩,可咱家实际占田百倍于此啊,到时怎么办?”

樊玄符对此大为不满,好不容易攒下这么多地,虽然大多数都是在边地,是世家门阀不太看的上的边地,可毕竟也是地,地多了总感觉踏实,这是武氏家族将来传承的底气根基。

“我就不信天下贵族豪强,都能把手里的地吐出来。”樊娘子不信魏征能成事。

李清则觉得或许到时不用把超占的地退出来,可如果按魏征那个什么阶梯税赋,把超额的地阶梯升税,那也很要命啊。

本来地税上田四升一亩,结果最高九等则要一斗三一亩了,翻了三倍多,火耗都要加一升八。

“最高档,上田每亩地税一亩三,火耗两升六,其实也不是不能接受。”武怀玉一边夹起一块土豆,一边道。

“比原来多了近一斗啊,翻了几倍了,还不多啊?”樊玄符不能接受,

武怀玉倒觉得无所吊谓,

想想人家那些佃户,辛苦种一年,先要把夏粮五五分成上缴一半,再除去种子、人工、牲畜、肥料等,真剩不下什么。

能达到最高档的税,那就说明地非常多了,每亩就一斗多,剩余的依然还很多,毕竟就算一亩上田产两石,则对半分也得一石,交一斗多,剩余的可还是比佃户比,何况地多,基数大啊。

一户百姓拼命种,也只能种个几十亩,一年也就到手三四十石粮,而一个大地主,就算一万亩地,那也是万石粮啊。

“我可舍不得,凭什么啊。买地不要钱啊,养牛马置犁耙不要钱啊?”

怀玉也不跟她们争,女人嘛,眼皮子浅些很正常,都是只进不想出的。

能跟武怀玉一样身为大地主,却还能想着如何可持续发展的,确实不易。

“都是一样的地,你说田有好坏,分成上中下三则收税,还能理解,可这一样的田则,结果只因地多地少,就能分出九等税来,哪有这样的事啊。”另一位媵妾云娘子也道。

“这有啥不能理解的,户还分九等,九等纳税呢。”

武怀玉觉得魏征的理念还挺先进的,毕竟后世的时候缴个税,过起征点后,综合所得,按七级超额累进税率,最低百分之三,最高则达到百分之四十五。

魏征的这个地税,就算是最高的九等,也只是从四升到一斗三,加火耗二升六,也才一斗五升六,若是再加三升义仓粮,再加二升丁粮,刚过二斗。以地主招佃出租分成所得一石来算,那也就百分之二十多点。

要是地主自营耕种,那实际税率还要更低。

不过,魏征这想法,放在如今,确实有点过于超前,以前也是各种什么附加、借粮等,没听说还有超额累进税率的。

虽然这种感觉更合理,更符合税的本质。

但是,能够超额累进的,那可都是大地主,交的越多的,自然是地越多的大贵族大官僚们,所以必然反对的声音和力量也是最大的。

就如现在武家一家人在餐桌上边吃边聊,除了武怀玉能理解,愿意支持,其它人可没一个支持的。

都觉得凭什么。

“阿郎你得跟圣人上书,坚决反对魏相公这种书呆子想法。”

“就是,这不胡来嘛。”

怀玉听着妻妾们七嘴八舌的话,也只是笑笑,

这个事情,他觉得魏征出发点是好的,但要说用这招式限田,肯定达不到目的,

原因嘛是魏征既想,又要,

既想限田,可又不敢限的太死,所以这里松点那里放点,一个国公,只要肯多交点税,那就能拥有最多三万六千亩地,甚至如果有些地是在边州,还能两亩三亩甚至四五亩折一亩,那么理论上如果全是在边州的地,一个国公他最多能够拥有十八万亩地。

那这限田令还有何意义?

说句难听点的,朝廷实封虚封国公那么多,国公以上还有宗室的郡王、亲王,真正能够置地十八万亩的也不多,

那这个限令不就没意义了?

再一个,说一州限田千亩,一道内限多少亩什么的,也纯粹就是放水,比如武怀玉拥有超限的地,但完全可以跟其它贵族交换,则最后地还是在各个贵族手里,

最终老百姓手里并没有增加多少地,那这限田的意义何在?

要搞,那还不如真下决心搞,拿出点魄力来,

比如说,内地严格限田,如武怀玉这国公,四千亩田额,那就在非沿边州的内地,占田不许超过四千亩,超过的要责令出售给官府,或是百姓。

沿边的边州,且是宽乡的,允许在限田额外,开垦荒地耕种,但每州不得超过他原占田额,且不得购买荒地以外的田地,对这些超额地实行超额累进税率,九等累进税率。

各边州的垦荒地,总计不得超过其原本占田额的九倍,也不能几亩折一亩。

比如说武怀玉,在内地只准拥有四千亩地,在边地,最多还能拥有三万二千亩地,但同一个边州内,仅许最多也拥四千亩,还只能是开垦荒地,不能买熟地,还得是超额累进税。

税率最高就按每亩二三斗来算,新垦荒地先免个三五年税,然后累进税率。

当然,这个超额累进税率,不是按最高档计算,比如武怀玉拥有三万六千亩,那九档计税,每档四千亩的税率各不相同,最高档的也仅四千亩。

不过武怀玉觉得这种激进搞法,估计魏征都不敢提,李世民也不敢提。

只能是想想而已,实际上还是得按现实来。

武怀玉这几年买的地也够多了,京畿、中原腹心的良田,现在也不容易买,价格也比较高了,边地买好,但开垦经营成本较高,

武怀玉打算暂停大规模买地了,先慢慢经营吧,岭南那边种甘蔗、幽燕种棉花,朔方种玉米、陇右种油菜,江淮种稻谷、关中种麦子,山南种药材,进入一个稳定经营期。

地买多了,买奴隶都跟不上,

其实魏征限田还不如限奴,限奴对兼并更有杀伤力。

现在土地里农业收益较低,出租的话成本回收更慢了,一石粮才三五十钱,太不划算。

接下来还是应当发展下工商这块。

就如怀玉在清河乡几千亩良田,一年就那几千石粮,如果不是养猪种药材等增收一些,真的没钱赚,但武家仅扶持发展起了龙桥、长坳这两个市镇,这里的商铺、作坊现在形成了规模,生意起来了,一年的收益却已经是非常惊人,远远超出那几千亩良田的收益许多倍了。

制药、挖矿、冶炼,甚至是造纸、烧窑、酿酒,都比种粮强多了。

魏征确实有点书生气,总带着点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似乎总以为人人都有一块地种,自给自足,天下百姓便能富足,国家也能安定。

可武怀玉很清楚,这不现实,也不符合生产力,

大唐既没有那么多地,可以真的每丁分一百亩地,而且都种地了,哪来的其它商品生产和流通呢?

男耕女织,也不过是只能维持最基本的衣食,

可其它呢?

油盐茶酒醋酱,针线剪刀菜刀锄头锤子锅碗飘盆,甚至是砖瓦家具,哪一样是地里能种出来的,

要是想读书写字,那还需要纸墨笔砚,

不再让百姓全都被困在土地上,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才能更富裕,否则都扑在地里,只会更穷。

与其不切不实的想着给每人都分一块地,还不如允许流转,同时发展下工商,

当然,适当的限制些土地兼并,同时加强保护失地百姓的基本权益,为他们寻些出路,也是应当的,比如给予佃户们客户身份,让他们恢复为良人,减少对地主豪强的依附,避免被过份剥削压迫,这都是必须的。

土地买卖流转征收契税,超额占田,按超额累进税率加征,其实都还是值得一试的,既能加以限制兼并,同时朝廷还能从中也得到些实际税赋增收。

与其限田,不如立法加强佃户们的基本权益,限租限息更对小民有直接好处。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75055272/3670518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