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684章 天子家事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684章 天子家事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0-27 08:35:26 来源:顶点小说网

门下省。

侯君集第一个进入政事堂,手里捧着个紫砂茶杯,目光却看着上首位置。

那张几案上,摆着一套文房四宝,笔架上挂着的可正是政事堂笔。

一会后,宰相们陆续进来。

“今日是八月中旬了,”他提醒宰相们,

上旬是魏征执政事堂笔,“这旬该武青阳秉笔了,”

侯君集迫不急待的道,“姓武的可没空来政事堂,我看按惯例还是顺沿下去。”

顺沿,排武青阳后面的正是侯君集。

说着,侯君集就要起身往上首去,迫不急待要执政事堂笔了。

“侯相,”

左仆射房玄龄叫住他,

“房相?”

“武相公回京了,圣人让他今日参加堂议,”

“既然他回来了,那今日自当由他秉笔。”

侯君集刚起身,这会是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他咬咬牙,不满的道,“武怀玉既然在三原忙着差使,那就专心办外差,这隔三差五回来趟,来参与一两次堂议又走,

这根本没有必要再让他秉笔,”

萧瑀反驳,“侯相这是对轮值秉笔的规矩不满?”

侯君集不愿跟萧瑀多争,这老家伙谁的面子都不给,能争的你下不来台,便干脆坐下,“那武怀玉人呢,难道叫我们都在这等他?我等也都身居要职,午前议政于朝堂,午后还要候务于本司,政事堂事务也繁重,大家哪有这么多时间等他?”

侯君集说的倒也没错,

李世民当皇帝后不断加大政事堂的权力,事实上已经侵夺了三省宰相大部份权力,

虽然三高官官都是宰相,但跟政事堂还是有区别的,最大区别说是政事堂宰相数量多,不仅有三高官官,而且皇帝还可以以他官,甚至较低品级的官员加衔入政事堂为相。

原本三省是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省执行,但现在三省联席办公,还加入皇帝指派的其它加衔宰相,就使的原本的权力分配格局打破了,

皇帝的权威大增。

政事堂自然也日益权重,在正式设立了政事堂五房堂后官后,宰相们更是每天上午基本都在政事堂办公了,只有中午堂食后才会去各自本司办公。

政事堂事务很重,既要议论皇帝直接下达的指令,也要商议皇帝转发的臣下奏议,还有就是中央地方上报的事务,以及一些宰相认为应当讨论的事务。

这些事务经过政事堂群相商议,作出决策由秉笔宰相记录奏报天子,皇帝批准后,以诏令形式交中书舍人草诏,然后再经政事堂秉笔宰相,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再由门下省颁发,交尚书省付有司执行。

相比较过去,三省分开,尤其是中书和门下的决策、审议分开,甚至拉扯不清,现在政事堂中直接联合决策,出了结果再走流程,确实效率高多了。

但如此一来,政事堂的宰相们也确实事务很多,尤其是对于多数还兼三高官官的宰相们来说。

右仆射李靖突然出声,“侯相你除了参预政事衔,仅有个右卫大将军虚职,你又没什么本职公务要办,三高官官们都不急,伱急什么?”

侯君集被这话呛的脸通红,

十分恼怒,“右仆射这是故意偏袒自己学生?”

李靖却不再理他。

侯君集借机说武怀玉故意耽误大家时间等等,

“诸位,我来晚了,”

武怀玉进来。

侯君集继续发难,“武相公这是好大架子,硬是让我等在这等了足有两刻钟了。”

“让侯相久等了,我今日本来也是早早来了,但被圣人召去,”

侯君集愣了下。

魏征却接过话问,“朝廷先前已有制度,尚书、侍郎奏事,郎中、员外郎番次随上殿,不得独留身,侍郎以下,不得独乞上殿。

朝廷宰相,亦不许独班奏事,否则令阁门报御史台弹劾。”

“武相公,为何独班奏事?公然罔顾朝纲?”

不许大臣私自面圣奏事,自有其意,主要还是防止臣子挟带私货等,所以规定臣子面圣,那都得是有相应官员陪同,如尚书、侍郎奏事,都得有郎中、员外郎,

三高官官奏事,也得有左右丞或是侍郎,又或是给事中、中书舍人、谏议大夫、散骑常侍等随同上殿。

甚至侍郎以下,更没资格独乞上殿。

武怀玉笑了笑,

“魏相说的是,宰相不得独班奏事、留身进呈,但除拜、迁秩、因谢及陈乞免罢在外。”

“刚陛下是召我吃早点,顺便商量了下圣人家事。”

侯君集恼怒,“天子无私事,家事便是国事,你独奏便是有违制度,当由御史台弹劾,张相公,你是御史大夫,可不能失职。”

魏征则追问,“请问武相公与圣人商议什么天家私事?”

“魏相,我不能说,否则岂不是泄露禁中语?这可是大罪!”

武怀玉越是如此,侯君集则越步步紧逼,“张相公,参他。”

张亮没理侯君集,他又不是侯君集的狗,都是宰相。

侯君集魏征追问,武怀玉就是不答,倒闹的不可开交。

侯君集因此咬定武怀玉身为宰相,违规独奏,要弹劾他。武怀玉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侯相啊,你也别急,你要弹劾那是你的事,但是现在是不是先议事?我可是好不容易回趟长安,听说本旬还又轮到我执政事笔呢,别耽误时间,不早了。”

侯君集站在那,手指武怀玉,“你还有脸面留在这,还想执政事笔,你现在就应当回去闭门反省,上书请罪。”

“有没有罪,不是你说了算的,圣人召我议天子家事,可并没违制,”

侯君集死咬不放,恨不得让武怀玉现在就滚出政事堂。

眼看今天堂议要议不成,还是房玄龄开了口。

“侯相,要不你现在与亚相一起去面见圣人请示一下?”

侯君集果真立马站起来,要拉着御史大夫张亮一起去面圣弹劾武怀玉,

张亮不想去。

门下内省就在大内,这边吵闹皇帝很快得知,派了张阿难过来传旨。

张阿难北面而站,口宣圣谕。

“朕召怀玉吃个早点,顺便商议了下长乐公主嫁妆的事,并不是单独商议什么军国要务,侯君集你不要再吵了,”

皇帝的话从张公公嘴里说出,虽然有点阴柔,但侯君集听了却很惶恐,因为这话里直接点了侯君集的名,还有说他无理取闹的不满。

“臣不敢,”

张公公传完话,转了个方向,对着九位宰相叉手行礼,“圣人话已传到,诸位相公还是赶紧议事吧,某告退。”

堂上气氛一时有些凝重。

大家没想到还真是聊点天子家事,长乐公主是皇帝和皇后的嫡长女,诸公主中排第五,许配的是皇后的兄长国舅长孙无忌的嫡长子长孙冲,亲上加亲的婚事。

长乐公主今年十岁,此时开始筹办嫁妆,倒也是很正宗的,皇帝跟武怀玉谈这个,也并没什么不妥。

这确实是家事,不能上纲上线。

虽然侯君集觉得皇帝不可能跟武怀玉只是谈了公主嫁妆的事,肯定也还有谈及军政大事,比如说他本来请缨要出兵西征阿史那社尔的,结果一直没有结果,他怀疑武怀玉肯定早私下密奏皇帝谈过此事,今天也肯定还跟皇帝谈了此事,甚至故意反对阻拦他统兵西征。

可他没证据。

武怀玉直接走到上首,坐到那个位置,

拿起政事堂笔,轻笑一声,

“侯相公,坐下吧,你杵那跟个门神似的做什么,你长再高吃再胖,也不可能有秦大将军和尉迟将军那般的驱魔辟邪镇门户的本事,做不了门神的。”

“赶紧坐下吧,不要以为站着就真能比诸位公们高一等了。”

侯君集紫着脸皮坐下,

武怀玉不惧他的目光,“诸公,开始议事吧,我先前看堂后吏给我的材料,今天首先要议的是阿史那社尔诈降西突厥大败肆叶护可汗,得十余万人马,夺西突厥半数之地,自立都布可汗之事?

大家议议,朝廷如何应对吧。”

侯君集又站了起来,

武怀玉对着他按了按手,“侯相有话就直说,用不着站起来,你站这么高,我还得仰着头望你,脖子酸。”

侯君集只得又坐下,“阿史那社尔本是东突厥处罗可汗之子,郁射设之弟,原本与欲谷设镇守漠北·····”

“侯相,这些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你就不必重复了,没必要浪费大家时间,你拣重点说,”

侯君集压抑着怒火,“朝廷先前下旨加封社尔官爵,可他却不肯归附,如今还在西域趁火打劫,居然夺得半个西域之地,还得十余万人马,我建议朝廷应当立即发兵征讨,绝不能让他趁机坐大,否则后患无穷。

我愿领兵西征,一举擒灭社尔,决不让东突厥有半分机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武怀玉看着他,只是摇了摇头。

侯君集大怒,“武相公什么意思?”

“你不是社尔对手,打不赢。”

“你休得欺人太甚!”

武怀玉问李靖,“右仆射以为我说的可有道理?”

李靖只是斜眼瞥了下侯君集,便不屑的道,“你说的没错,侯君集凭什么敢请旨领兵西征,还灭了社尔,他可有过独挡一面的资历,有什么骄人的战绩,他到过西域吗,打赢过突厥人吗?”

“没有,那他不就是拿军国大事当儿戏?拿大唐将士当儿戏?”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侯君集却如此儿戏,有何资格谈统兵西征,他也配?”

“连箭都射不准,连一骑兵校尉都不合格,更别说指挥打仗,他跟我学了几年兵法,我看他毛也没学进去,”

向来在政事堂上很少发言的李靖,对着侯君集一顿无情嘲讽,不留半分脸面。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75055272/3670517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