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734章 朝沧梧而夕北海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734章 朝沧梧而夕北海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1-22 19:26:53 来源:顶点小说网

苍梧。

汉之广信,汉武帝诏曰:初武粤地,宜广布恩信,因其地处离水与郁水交汇之处,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便是岭南重要交通枢纽。

汉代的交趾刺史部便始建于此。

广信还成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对接点。

后来宋代时的广南,便是广信以南。再后来分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广东广西也由来于此。

李世民之前与武怀玉曾经就设立容州都督府,还是梧州都督府还有过一番争论的,李世民觉得苍梧地理位置更重要,因此设都督府于苍梧。

但武怀玉认为应当设都督府于容州。

苍梧虽处西江之上,又当离水和郁水交汇处,但上游有桂州下游有广州,朝廷两边都有都督府,对于西江的掌控是不用担心的。

倒是容江道,这里还是朝廷力量的真空区,尤其是紧邻着云开大山,这块地区是极需加强的。

梧州,暂时还没纳入直辖,仍归桂州都督府,但已经成为预定的下一批中央直辖州,宁纯调任梧州刺史,也是皇帝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若是宁纯依然忠心,那他在梧州也有发挥用武之地,方便朝廷下一步将梧州改为直辖。如若宁纯对朝廷不满,他想要搞事,但处在桂、容、广三个都督府的包围中,尤其是梧州又在西江边,

那朝廷镇压他也是瞬息之间的事。

朝沧梧而夕北海,

廉州北海巡检营定下,这里将驻防一支沿海巡检兵马。

“合浦的盐业还是太落后了些,我们有更先进的制盐法,希望能跟宁公合作。”

长安南城,宁越郡公府。

有客不请自来。

自称康婆。

宁纯对长安人物不熟,面对着这位粟特胡人有些疑惑,但当他自报家门后,宁纯知晓对方是武怀玉的人。

这康婆是粟特胡没错,但他也还是官员,长安粟特萨保,视正五品。

这个长安萨保宁纯倒不在意,可当他说他还是分判晋国国公的大农时,宁纯就对他客气起来了。

晋国大农,那就是晋国公武怀玉的国官。

康婆以前跟云定兴,后来跟裴寂,再跟武怀玉,也是个有本事的粟特胡,本身也是家财万贯大商贾。

他前来拜访宁纯,奔着合浦盐业来的。

合浦煮海水制盐的历史很悠久了,不过那边的制盐业向来较落后。

他们以沙子铺设成盐田,挑来海水浇灌沙子,晒干,如此反复多次后还要在浓度合适的时候下盐种,以加快盐粒结昌过程,然后再将沙子拢堆在过滤池,挑泉水浇沙以滤去盐份,从而获得浓度较高的卤水。

再把卤水挑回存放水缸,在火灶煎卤成盐。

合浦的海盐生产不易,在宁氏时代,钦廉两地产的盐不仅供应宁氏,而且还供应内地的溪垌蛮。

不过他们的盐也就在岭南西部一带,并不能进入内地。

“我们打算在廉州增建盐场,达到十八座盐场,沿途还要增设盐运中转的盐铺,并沿容江道修一条运盐驿道,沿途设盐仓,在北海也将修一个盐仓,这样还可通过海运到广州,”

康婆告诉宁纯,他们计划廉州的盐产量提升,不仅供应岭南,还要供应到江南西道、黔中道去,

十八座盐场,用他们的技术,年可产盐千万斤。

“我们提供新的技术晒盐煮盐,郡公提供人力等支持,产出的盐我们不仅可以让其在岭南贩售,还可销入中原内地,这生意前景非常可观。”

宁纯想了想道,“朝廷现在对盐不是实行专卖制度了吗,民制官收商运商贩?”

“确实没错,但朝廷只是官收,并不管制盐和贩盐,我们产了盐纳入官仓后,可以再纳钱领盐引后,再取盐贩销。”

“我们的盐以前从没有过五岭。”

“那是以前,现在自然不一样了。”

宁纯心里计算着,如果真能达到年产千万斤盐,那是很惊人的,仅是制盐这块就会有极大的利润,更别说再贩销。

“我们现在一年百万斤盐都煮不出。”

“那是以前,跟我们合作就不会了。”

“我想不出你们怎么能达到那个数字。”

康婆要了纸笔,然后简单的画了几张图,其中一张图上画着帆,

“这是八卦帆,风车装上此帆,利用海风将海水导入盐池,可节省许多人力。”

他又拿出另外几张图,

“其实海盐并不一定要火灶煎煮,我们可以直接滩晒成盐,利用风车可大大提高效率······”

宁纯觉得很惊讶,他当然知道宁氏在合浦煮盐是怎么煮的,从汉代到如今唐朝,千百年来都是老法子,

可这康婆居然说不用煎煮,直接滩晒成盐,还要用上这种带帆的风车······

新法晒盐第一步,纳潮。

比起直接挖纳潮沟,风车纳潮就更强效率更高,当然比起合浦以前挑海水的落后老法子,那就先进了好几代。

宁纯将信将疑。

不过最后还是选择相信康婆,因为此人不仅是长安粟特萨保,还是武怀玉的晋国大农。

武怀玉的技术,宁家的人力,双方合作,

廉州新任刺史程处默,也会派人来合作,甚至北海巡检营等也会有份,当然,廉州的俚獠垌主酋长们,愿意合作的话,也可以入伙。

“我们还打算在北海造船、采珠,希望能够跟宁氏一起合作。”康婆道。

宁纯听了他的计划后,暗暗惊叹,这些中原权贵们,胃口还是真大,本事也了得,

合则两利。

宁纯其实也没多少选择。

就算合浦珍珠稀罕珍贵,采珠业很赚钱,但现在他们也无法独享。

廉州是宁纯和父亲宁宣两代开拓的,但现在长安的这些贵人们要来,他再不舍也没有办法,

除非开战。

但宁长真宁道明他们已经试过了。

武德六年,宁长真贡合浦大珠给长安天子,李渊拒收。

宁长真他们起兵反唐,想先下手为强,结果长安天子都没出一兵一卒,一道诏书,岭南反唐和忠唐的先打起来,最后宁长真、宁道明兵败身死。

钦州都督府罢撤。

宁家要不是宁纯当时站在朝廷一边,只怕宁氏如今的地位都保不住。

看着康婆拿出来的一个又一个合作计划,

说是商量合作,其实哪又他拒绝的余地。

看着康婆,宁纯走神,

心中一阵悲凉。

继而又想到,其实他们的这些做法,跟宁氏当初开拓蛮地也没啥区别,对俚獠蛮来说,他们也是外来者,

他们设州置县,编户入籍,他们建盐场、开田地,修城屯兵经商,那些溪垌蛮又有什么能拒绝的。

现在只不过是对调了下身份。

程处默从长安来到合浦做刺史,

武怀玉这个宰相更是要染指制盐、采珠等各方面,甚至他们还要筑城、屯兵、修驿站、屯田、经商、建学校等等。

“武相给宁公留了些子弟进京的名额,想读书的可进国子监,可习武的可进三卫五府,或是北衙禁军,”

“宁氏年轻才俊者,武相公也愿意荐举内地为官,”

宁纯笑了笑,“那多谢武相公了。”

等康婆走后,宁纯坐在屋里沉默许久。

最后想通了。

冯盎都主动入京,且会留在长安,陈龙树对朝廷的安排也是完全听命,他宁纯又有什么资格抗拒不从呢?

况且这是长安,

他若拒绝,根本回不去廉州。

其实就算他从命,他也一样回不了合浦,开春后离开长安,他就要直接到苍梧上任刺史,并不能回廉州。

嗯,皇帝还要留他儿子在长安,说是侍从天子,其实谁不知道那是人质。

长安的贵人们不仅要去廉州做刺史,还要在那采珠、制盐,还要开矿、屯田,据说他们计划在廉州屯田种甘蔗和棉花,

宁纯摇摇头,打算不去管他们。

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他识相点配合,人家吃相还没那么难看,还会捎带上他宁家,也给那些溪垌主们啃点骨头。

为何这贞观朝的贵族子弟们,这么热衷下岭南?

他们不怕岭南的瘴气吗?

宁氏在岭南三代人,百年打下的基业,如今要被那些关中人抢走了,

却又是那么的无能为力。

太极宫里。

武怀玉陪皇帝下棋。

他下的很慢,每一步都要考虑许久,

不是想很想赢,而是在考虑如何输,还得输的很真,真难为他了,

皇帝却显得比较轻松,一边下棋还一边在说话。

“宁纯肯去梧州了?”

“嗯,他愿意配合交接,他去了梧州,廉州钦州这边的宁家,也会对新任刺史长孙冲、程处默全力配合的,”

“陈龙树呢?”

“他也很识时务。”

“哈哈哈,”李世民哈哈大笑,非常高兴,“本以为会有场恶斗,现在看来,倒是不会有了。”

“陛下,冯盎陈龙树宁纯这些人,都是聪明人,”

“好一个聪明人,识时务者为俊杰。”

“其实也在意料当中,就比如说冯氏,他们是在南朝刘宋时北燕南渡的,世代岭南为州郡长官,可南朝宋齐梁陈变换,再到隋唐,冯家可曾抗拒过中央?

甚至在隋末之时,钦州宁长真归附萧铣,而冯盎依附于林士弘,这些地方豪酋,连趁乱割据称王的胆量都没有,如今我大唐煊威赫赫,岭南这些豪酋又岂敢对抗天威?

宁长真冯暄谈殿之流的败亡,早就是前车之鉴了。”

为何草原始终是中原心头之患,反而南方从来不是?说到底还是北方草原是很容易形成强大的统一势力,而南方,不南是岭南还是黔中南中等地,从来都是一盘散沙,

“既然冯陈宁等豪酋们这般识时务,那这次就先集中力量,把那些不服王化的狸獠蛮征服平定,”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75055272/3670512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