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138章 斗米千钱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138章 斗米千钱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4-05 08:04:58 来源:顶点小说网

都说条条大道通罗马。

也有人生来就在罗马,还有的人生来只是牛马。

一头近千斤的黄牛,价值几万钱,太平年间一牛之价也可值一二十亩好地一年之产出。

纪国公段驸马爷要招待客人,结果这头牛就打架撞树上撞断了脖子。

怀玉带着朋友回怀远坊宅子,准备给大家做铁板牛肉、小炒牛肉、炖牛骨等,结果刚进院,却发现赵义在等他。

看到他来,既期待却又犹豫。

“有事就直说。”怀玉笑道。

“今天长安两市的粮行各店,都只开门了半个时辰,粮价又涨了。”

赵义搓了搓手,“官价斗米四百。”

怀玉明白话里之意,“市价呢?”

“粟一斗五百钱,有价无市,城南黑市有人偷偷的卖,斗米千钱了。”

粟价一般为米价六成,米卖千钱,那粟起码得卖六百,官价斗米四百,这种时候谁也不会卖。

哪怕官府已经在强力干涉,又是开常平仓放粮,又是严厉打击高价,但去年河东大战,今年夏开始突厥又大举入侵,结果便是去年河东就没有粮食入京,今年备战河东,还调了许多粮去河东。

紧接着陇右河西朔方大战,进京的粮食大减,还要向边关拔粮。

眼下秋粮还没收,正是青黄不接之时。

加之突厥十万骑兵进入关中平原,兵临长安城下,越发让长安的百姓恐慌起来,想尽办法抢粮。

前几年,大唐围王世充的洛阳时,洛阳斗米三千,仍买不到粮,洛阳城中的贵族富人都只能拿金子换粮。

李唐最终能拿下洛阳,也不是攻下来的,而是城中粮尽,河北窦建德援军又败于虎牢关,最终郑军才绝望开城投降。

“我们千金堂不是还有些存粮吗?”怀玉问。

赵义点头,“幸好阿郎你之前早有准备,我们提前买进了不少粮食,又从三原运来不少粮,咱们现在才不用到处去抢粮。”

千金堂现在有些粮,伙计学徒们也一直都有饭吃。

“是这样的,咱们千金堂现在的医师、药工、伙计、学徒们一天有两顿饭吃,中午还有顿粥喝,大家都很感激阿郎。只是,咱们千金堂不少人也都是长安人,现在粮价高又买不到,大家家里都很困难,有的都好几天没揭开锅了······”

怀玉看他为难的样子,也明白了原因。

赵义是赵信的结义兄弟,也是他拉来千金堂的,在他去陇右后就接替成了千金堂的掌柜。

他管着千金堂现在百多号人。

号里很多人家里有困难,找上门来,大家也难以安心做事,可要跟东家借粮,这种时候粮食有多金贵大家也明白,这口也难张。

尤其是对那些伙计学徒们来说,他们本就只管食宿衣鞋,学徒期间是没工钱的,这借了也还不了。

可不找东家借,大家又没别的法子。

这个口,也只能赵义来开。

“走,先进院里说。”

怀玉既没马上拒绝,也没马上答应,而是先拉着赵义进院,那边安排二杆子他们去切牛肉、下米煮饭。

前院,干活的众人,一边手里不停,一边却也竖起耳朵一直在关注着掌柜的赵义和东家怀玉。

個个都充满期盼。

他们对在千金堂的活计,其实是很满意的,千金堂给的条件不错,对伙计学徒们也不苛刻,虽说做不好事,掌柜的、师傅会打骂,但哪都这样。

吃用这块是真没亏待,一天两干一稀,比别人家中午多顿稀的,时不时的还能见到点荤腥,甚至之前还分过两次红,伙计学徒们东家也给有赏,不管多少,这都很难得。

现在这年月,这样的活哪找去。

怀玉带着赵义到了前院厅堂,又特把负责账目的润娘也叫来,大姐玉娥这段时间一直在给润娘打帮手,便也叫了来,又叫来了负责仓库钱粮的老刘。

简单的翻看了下账本,千金堂最近确实很忙,生意很好,利润很高,润娘的账记的不错,而老刘负责管仓库钱粮,也比较可靠,他是武胖子妻子娘家带来的家生奴,钱粮保管的没有丝毫差错。

之前怀玉就早交待过,千金堂账上有了进项后,除了部份用来采购药材和发工钱等外,剩下的要将大部份买粮储备。

那时大家还不知道会有现在这么严峻的情况,会让突厥人打到长安脚下来,还觉得粮价这么高还一直买,到时秋粮一收,那就要砸手里。

现在看着账上、仓库里的这些米面麦粟黍糜豆等粮食,大家真觉得东家眼光好。

怀玉简单的计算了下,按现在储备的这些粮食,足够维持千金堂现在这些员工吃到明年的夏收,而老武还从三原运来许多粮食,既有武家自家种的粮,也有收租的粮,还有些怀玉让老武从乡里收上来的。

自家暂时不缺粮,甚至还挺富余。

“既然大家家里条件困难,眼下时局艰难,咱们就同舟共济,互相帮助,抱团取暖。”

怀玉合上账本,开口表态。

“医师可借一石粮,药师可借八斗,

“伙计可借五斗,学徒可借三斗,若是其在铺里平时表现勤恳踏实的,可多借一斗,若是平时表现不佳,偷奸耍滑的,则少借一斗。”

赵义听说了长松口气。

“那这粮怎么个借法,多少利?”

陈润娘在旁边道:“阿郎,现在京师米谷大涨,有价无市,且粮价一天一个价,也不知道突厥人什么时候就过来了,估计还得大涨。”

“现在外面都买不到粮,更别说借了。”

怀玉道:“都是咱自家铺子里的人,这个时候能帮就得帮。至于说利息,”

他本来想说不要利息,但想想这样做无疑也是坏规矩的行为。

“现在外面借粮是什么利息?”

老刘接道:“一般情况下,借粮都是借半年,春借秋还,或是秋借春还,官府灾年借粮,一般是一分息,但这种粮一般人可借不到,也没多少能借。一般非灾荒之时,借粮,起码五分利,多为倍息。

若是遇饥荒之时,那往往便是春借一斗,秋还三斗了。”

从借一石利息一斗,到借一石利息五斗,然后借一石利息一石,再两石三石,这些都很普遍。

而借一石只收息一斗,这种一般也就是官府的表面文章,没普遍性,除非是那些大家族内部的族仓,借给自家孤寡残疾的,带有族内救济性质的,甚至粮食是平时大家捐的,才可能只收一成息。

就算是那些大寺庙里借粮,都起码是春秋一斗,秋还本息二斗了,而还三斗的,那就是双倍的利息。

朝廷平时的公廨钱放贷,五万本钱,一月都要四千利息。

半年时间,借一还三,真是要命。

哪怕借一还二,也很惊人,但考虑粮食饥荒时是救命的,也是没办法。

甚至那些贪心的地主或僧人借贷粮食,借出去的时候小斗出,收回的时候却用大斗,暗里又等于加了息。

“借一还二吧,秋借春还,大家若是愿意,借照此息出借。”

这个利息,在当下来说,确实不算特别高,但负担也着实不轻,毕竟这仅仅属于半年贷,贷的时间越短,负担其实越高。

“二郎,咱铺里除了医师、药工,其实多是伙计学徒,也没东西可抵押典当。”

“自家里人,说这些做什么,立借据的时候写上一笔,若是到期无法偿还,可以做工偿还。”

说完,怀玉又道:“我今日带回来一腿牛肉,连骨得有七八十斤,你让我阿兄给你们割十斤肉,再把骨头拿去,炖上一锅牛肉牛骨汤,大家最近天天赶工,也着实辛苦了。”

“明后两天,大家分两班轮休,借了粮就赶紧送回家去,”

“以后大家若是生活上还有困难,记得随时跟东家说,我们能想办法解决的,肯定都会帮忙。”

怀玉表现的非常大气,虽然他在心里觉得这借一还二,简直比黄世仁还黑,但人家借一还三更黑,甚至到期后还要利滚利,还没算小斗出大斗进。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掌握有生产资料的人,那是真滋润,钱能生钱粮也能生粮,翻倍打滚的下崽,而普通老百姓,就是那真正的可怜韭菜,随时要被收割。

“谢阿郎,我这就赶紧告诉大伙去。”赵义千恩万谢出去,片刻后外面院里就响起大家的欢呼之声,然后众人都到门口来感谢,甚至真有不少小学徒直接跪下磕头感谢了。

这个时候,还能给他们这些小学徒借三斗粮,那真是活命之恩,活的还不是一个,而是他们全家。

实在没办法的时候,有时一碗小米就能卖儿卖女甚至典妻卖屋。

怀玉看的有些于心不忍。

人家天天加班加点给他干活,学徒们连工钱没,就一天两干一稀,住大通铺,一天到晚的干活,一个月都没得一天休息,而且学徒们还得这样干上好几年。就算做了伙计,也还得熬几年。

“赵义,让我阿兄再多割十斤肉,这么多人,十斤肉煮锅里一人也捞不到两片,加十斤。”

走到后院,怀义跟程处默牛见武他们在切牛肉,武君雅这胖子又来了,他们对怀玉的大方,倒也只是笑哈哈的说了几句,在他们眼里,这只是怀玉的收买人心手段,三原武家终究比不得那些豪门士族,缺乏底蕴,做事就得温和些。

怀义将一块牛肉递给他,“这块十斤左右吧。”

“干嘛?”

“你不给樊娘子送去么?一回来就把人家忘了?大姐说她白天来过,送来许多东西,有丝绸锦缎绫罗,也还有鸡鸭,还牵来两只羊呢,”

“赶紧去吧。”

虽然武怀义在陇右军中刚知道樊大娘身份时十分惊讶,甚至不赞成他与她搅在一起,但经历陇右这一遭后,他倒也接受了两人了。刚分牛肉时,甚至还能替怀玉想到给樊家一份。

“大娘白天女装来的?阿娘和大姐、润娘她们什么反应?”

“我哪知道,你回头问她们去,这个事情,你还是早点跟阿娘明说,既然都这般在一起了,也不要拖着。”

“这不是樊大将军现在豳州了吗,大娘的娘亲又早不在了,我这上门提亲也找不到当家做主的人啊。”

“那是你的事,赶紧去吧。”

怀玉笑着接过牛肉便去了,一会后,居然把樊玄符给领回院子里来了。

(sdingdiannn/ddk75055272/3670572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