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862章 江州举人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862章 江州举人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1-23 08:07:14 来源:顶点小说网

许敬宗就是来负责武怀玉就封之事的,

武怀玉可以有一个护军府,一千兵马。也可以有一个亲事府一个帐内府,不过这两府也按诸侯国等级分为三等。

大国可以有三百三十三人的亲事,六百六十七人的帐内,次国就是二百二十二和四百四十五了,小国自然就只有一百一十一亲事,二百二十三帐内。

武怀玉可以有一百一十一亲事,二百二十三帐内。

这些亲事帐内,优先从江州、洪州都督府境内的品子中选。

大抵是五番上下,一次来当两月差,十个月轮一次。当然,若是有品子不愿意来服这色役,直接纳资代课,交钱就可以不来。

“江州是内地腹心,用不着护军府吧,”

“江州有统军府,朝廷直接把它划到你世封江州刺史府就行,改个名的事而已。”

怀玉都有点没想到。

心念一转,却已经明白过来了。

说什么把江州统军府改为江州护军府,但只怕是只改了个名而已吧,兵还是那些兵,将还是那些将,

他笑了笑,“这样一来倒确实挺方便的,那以后府兵将,是不是也由我负责开支?”

府兵虽说平时为农战时为兵,不拿粮饷自备衣粮,并不就意味着不要开销。铠甲盾牌弓弩箭矢,甚至鼓角旗帜车马,以及训练费用、修城筑营等等,这些开支其实很多。

府兵们只是不需要给饷,他们自备的也仅是些单兵武器,其它的武器装备消耗等,可都是军府管的。

当然军费开支其实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武怀玉掏钱来养这么一千人马,可如果军官都仍由朝廷卫府、兵部管辖任免,府兵点选等也是朝廷说了算,

那不就是帮朝廷养兵?

许敬宗是自己人,当然也不会瞒怀玉,但他也知道怀玉早看明白了其中关键。

“我知道武相不想要这护军府,甚至一直反对这次的世封制,但此事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泼出去的水也收不回,

事已如此,不如先顺从旨意,

江州统军府改江州护军府那是陛下的安排,那就顺从,至于养兵开支,那都是次要的。”

怀玉无奈点头,

皇帝还真喜欢给他出难题啊,明明他最反对这世封制,可现在皇帝却非要他第一个带头表率接受。

不过从皇帝的这些神之操作,怀玉也发现其实李世民也并不是原来想象中那么乱来,没那么放松分封。

说是给自置官吏权,但却要他掏俸禄,说是直接划拨一个统军府给他,却又要他来养兵,

皇帝给他的江州三分之一的税赋收入,拿来养官吏养士兵,都又贴进去了。

而那三百多人的亲事、帐内,全是品子,看似是他的侍卫仪仗,但人家官员子弟,还只是来轮番当差,

这更像是皇帝安插在封臣那的监视者啊。

这一晚,

武怀玉跟许敬宗抵足而眠,彻底长谈。

谈的倒没多少江州的事,更多的是长安朝中的事,东宫的事,也有些岭南的事。

甚至还谈到了夷洲。

“你现在代检校黄门侍郎,那黄门侍郎王珪是不是要离任了?”

“二郎你不在朝中,但朝中的事情却都瞒不过伱啊。”

王珪以前也是建成的人,贞观朝皇帝把他抬的很高,一来正因他是旧太子党人,二来也因他是太原王氏五姓子,这王珪本身也很有名气,

但后来王珪还是贬出为刺史,在地方只了几年又召回来,可现在两个黄门侍郎都不缺,却又把许敬宗拜为检校黄门侍郎,那他暂时代理的是谁的位置?

李百药是从礼部侍郎位置上升上来的,虽然他最近一直坚决反对世封,可李世民对这个赵郡李是很倚重的,

那就剩下王珪有可能要出局了。

“王珪是外放吗?”

武怀玉觉得王珪不可能更进一步。

“王珪最近被不少御史弹劾,这事是长孙无忌和高士廉幕后推动的,但弹劾的不少事,确实引的陛下不快。”

他告诉怀玉,“我听说陛下原本想把王珪再贬同州刺史,后来皇后出面劝说了,所以有可能是改任礼部尚书兼魏王老师,原礼部尚书兼左卫大将军的豆卢宽专任左卫大将军,不再兼礼部尚书。”

黄门侍郎到礼部尚书,还兼魏王师,这看来是升了啊。

不过前有韦挺后有王珪,一个主持魏王府事,一个兼魏王师,加上魏王府长史杜楚客,司马苏勖,

以及兼相州大都督府长史代主持都督府事务的宰相张亮,

皇帝这是要弄啥呢。

这是故意要给太子承乾一些压力?

还是说李泰这小胖子是嫡次子,所以更多恩宠?

但这样搞,别说太子有压力,武怀玉都很有压力,甚至容易给天下臣民错误的信号啊。

皇帝你这样弄,那韦挺杜楚客王珪柴绍侯君集这些人,岂不是要更加坚定的支持魏王争储?

这不是故意制造矛盾?

有这样锻炼太子的?

啥胡闹。

“你什么时候去掉代检校这三个字?”

榻上那头,许敬宗悠悠的道,“这次差事结束回京后,估计就能去掉这三个字了。”

门下省,侍中魏征,黄门侍郎李百药、黄门侍郎许敬宗。

想到这里,许敬宗黑暗里都笑出了声。

怀玉也不由笑笑,许敬宗似乎笑点不高,历史上他居然在长孙皇后的丧礼上发笑,把李世民惹的大怒。

四十不惑,

刚年过四十的许敬宗,自追随怀玉后,确实官运亨通。

想当年,他与李密一起为魏征记室,一起掌管文书。

如今兜兜转转多年后,他也终于又追上了魏征,同在中书省。

只是还是有些距离,魏征是宰相侍中,是巨鹿郡公,他是黄门侍郎,高阳县男。

但他坚信,只要他跟今晚同在榻上而眠的武二郎继续保持关系,他早晚也能进政事堂,甚至权势超过魏征。

次日,

武怀玉坐在刺史衙门,开始接受江州官员们的自陈述职,

一个个绿袍青袍官排队进来,十分不安的紧张述职,武怀玉坐在那面无表情,静静的听着,拿了支笔在纸上不时写写划划,

偶尔会问上一两句话,看不出喜怒。

江州流内官其实不多,一州三县,每县也就是县令主簿县丞县尉而已,至于录事、曹佐,以及县经学博士、医学博士、助教等,都无品级,属于杂任。

州级衙门,品级官员也没多少,刺史、长史、司马,然后六曹参军事,录事参军、录事、参军事、经学博士、医学博士、市令,

其余佐、史、仓督、助教、里正等这些都只是吏而已。

一天时间,武怀玉就完成了听取自陈述职,

又花了两天时间,把收上来的官员们对上下级、同僚们的评价看过,

又看了自己派出去的人明察暗访得到的结果,

不出自己意外,

江州的州县官吏的表现只能说一般吧,说不上多好也不算多坏,毕竟现在是贞观七年,大唐开国第十六个年头,还算海宴河清政治清明的时代,

没有那么**黑暗,但也不值得称赞什么,

武怀玉根据汇总的结果,对这些官吏做出了考评处置,把考评最差的末位几人罢职,又把几个年满六十又没啥表现的老头让他们退休致仕,

挑了几个办事能力不错且较青壮的提拔使用,再把几个官调了下位置,

其余的暂时不变。

把结果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百姓监督,有问题的可以举报。

公示到期没问题的,就正式调动。

这是小范围的一次调整,

武怀玉使用了皇帝赋予他的特权,但也没怎么大用,至于江州空缺出的官吏位置,武怀玉并没有直接塞自己的人进去,也没有直接征召本地士族名门子弟授官,

“张榜公告,我将在江州举行一次乡试,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这次乡试,大致仿朝廷进士科举,但又有所不同,分为三级考试,先在江州三县举行一次初考,江州本地学子和外地的都可以报考,但分为本地和外地两榜录取,录取比例二比一。

初试每县各录取三百人,每县本地考生录二百,外地考生录一百。采用的是糊名誊抄阅卷,通过初试的授予江州童生称号,获得县试资格。

九百名童生参加县试,每县录取一百人,通过者获得江州茂才称号,获得乡试资格,三分之一录取率。

乡试也就是州试,三百名茂才,争夺三十个举人名额。

这三十名举人,武怀玉会在州衙再亲自衙试,给他们定排名,然后授予江州的官职吏职。

当然,位置有限,从高到低授予官吏职位,授完为止。

没安排到官职的也不要紧,武怀玉可以举荐他们到岭南去任职,也可以直接进武怀玉的使府幕府。

反正这次考试,只要是良人身份,身家清白都可以参加,而且还将首次采用糊名阅卷以尽量保证公平。

那些获得童生、茂才的士子,以后在江州也能获得优先入州县官学,甚至获得乡贡名额去长安科举,或是推举入国子监读书。

除此外,获得童生、茂才、举人头衔的这次考生,江州刺史府还会给他们发一笔奖学金。

“江州要热闹起来了呀。”

“那就闹腾一回。”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75055272/3670499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