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885章 我愿为向导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885章 我愿为向导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2-13 13:03:30 来源:顶点小说网

登州码头。

本以为只是一场寻常的海东四国胡商们的码头斗殴,谁料到突然就旁生枝节。

登州长史、司马等也闻讯赶来,

“先给大家做个详细的登记,家在哪,因何被掳来,父母名字,最好是能问清楚是否记得她们父亲原在隋军中身份,老家又在中原何处······”

怀玉对长史淳于风交待道,

“下官马上去办,”

“记得让大家客气一些,登记好了给她们先安置好,安排些妇人照顾·····”

淳于风一一点头,这位淳于长史是原割据登州的刺史淳于难的侄儿,老家就是这里的,蓬莱原属黄县,淳于家是黄县豪强,兼做生意。

淳于家以前在文登那边收购柞蚕,以及鱼干、虾皮、海米这些,文登山岚众多,到处都是桲椤,柞蚕养殖发达,且又沿海,各种海产品也丰富。

都说黄县套子,说的就是黄县人外出做生意一套又一套,非常厉害。

隋末天下大乱,淳于难兄弟带着子弟起兵,虽仅据登州一地,却也保境安民十一年。

后来登州罢撤,淳于难进京,但淳于家在登莱还是比较有名望势力的。

朝廷再置登州,秦琼世封登州刺史后,朝廷特选淳于难的侄子淳于风出任了这登州长史之职。

等到如今朝廷改世封刺史为世封别驾后,这登州刺史倒是空缺了。

刺史空缺,本来例由别驾代理,但现在别驾秦琼是河南安抚使,还暂代齐府都督、刺史,这登州的事,自然便暂由长史淳于难主持,司马方大德协助。

说来那方大德也有来头,他爹以前是隋末的文登县令,饱读诗书为官清廉很欣赏淳于难。

“那条海贼船的高句丽人,我们已经控制起来了,马上分开审讯,”司马方大德道,突然发生这样的事,其实也是打的措手不及。

偏偏在武怀玉面前发生的,本来说武怀玉并非登州官,也不是河南的官,但他毕竟名头那么大,前宰相、皇帝元从心腹、太子老师,以及秦琼的义子等等,

他既然碰到了,那要插手,大家自然得配合,甚至得想办法争取表现一下,免的背锅。

“其它的高句丽人是不是要审一审?”

事关重大,淳于风、方大德也都不敢自作主张。

怀玉看着码头,看着那些姑娘,

“不仅是那条贼船上的高句丽人要审,所有现在登州港的高句丽人都要审一遍,他们的船都要搜查,

其它几国的胡商也都要查,连他们的船,他们的人一起查,彻底清查。”

码头忙碌喧闹起来。

有许多海商抗议,

但有武怀玉的命令,无人理会他们。

不管是淳于风还是方大德,都是毫无犹豫的执行命令,蓬莱军镇、东弁守捉,登州团练,还有州县衙役,全都动了起来。

鸡飞狗跳,

董桑手捧着杯热茶,肩上还披了条薄毯,坐在那里怔怔出神,心中感觉温暖,眼眶泛红,只觉发酸,

控制不住的感觉,

“谢谢武相公。”

董桑红着脸望着这个年轻人,一袭白衫,那么年轻英武,却原来这般身份尊贵无比,

居然是皇帝重臣,太子老师,

怀玉叹了声气,“应当是我们要跟你们说声对不起的,”

如果不算隋文帝的那次征辽,只算杨广的三征高句丽,从大业八年到十年,二十多年了,

中原把他们遗忘了。

没有人提起他们,但在辽东确实还有许多人在那边,被遗忘在异国他乡了,

甚至还有许多人已经在这些年老病死去,成了孤魂野鬼。

还有更多的是当年战死他乡,

甚至尸骨还被高句丽人拿去筑了京观,一直不得安息。

二十多年了,

中原结束了战乱动荡,也渐渐重又强大起来了,可是那些人却被遗忘了,

当年朝廷一道征召令,他们背起衣粮,踏上征途,还有无数青壮百姓,也奉旨运粮辽东,

多少人一去不返啊。

家乡的父母妻儿们,一直都没有再等到他们回来,多少父母死前都还念念不忘······

“你父亲把他家乡详情跟你说过,伱也记得清楚,这边给你登记后,会马上去文联系蒲州那边,

你阿耶家乡河东郡,如今是蒲州,我们会帮你找到你们老家,联系上你们的族人亲戚的,”

董桑嗯了一声,“我阿耶当年离开河东征辽的时候,三十多岁了,是鹰扬府的队正,他在家乡有一妻二妾,还有七个孩子,原本是有九个的,但夭折了两个,

算来,如果我大哥还在,他应当已经跟我阿耶当年离开时那么大了,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董腾在高句丽一直很想家,他离开时大业八年,然后中原大乱,改朝换代。他在高句丽与中原音信不通,根本不知道老家河东郡桑泉县的情况,不知道家族是否在这乱世中存续下来,有多少族人亲戚还在,

妻妾儿女失去他这个顶梁柱后,可否还好?

“阿耶曾想过逃回中原,可找不到机会,他们这些征辽隋兵,虽在高句丽安置,甚至娶妻生子,可高句丽人对他们管的很严,平时都无法离开所在村屯二十里,甚至隋兵的村屯都是与高句丽人杂居的,隋兵只占村屯的一二成而已。”

董腾在高句丽是混的尚好的一个,但想逃离也难如登天,甚至想打听到点中原消息都难。

海风夹着咸咸的气息拂过面庞,

董桑突然向怀玉跪下,然后磕头。

“快起来。”

“阿桑知道武相公是朝廷重臣,是大唐皇帝的元从勋臣,阿桑跪求武相公能够上书陛下,告诉圣人在辽东还有许多我父亲那样的被遗忘的人,

但他们一直没有忘记故国家乡,他们想回家。”

“就算许多没等到这天已经死去的人,他们临终去也都渴望着有一日能够魂归故乡,把尸骸葬在家乡,希望他们的儿孙能够回到故国家乡。”

“武相,

救救他们吧。”

阿桑重重磕头,武怀玉也感觉心头沉重,伸手扶起她。

“我答应你。”

“真的?”

“嗯,我武怀玉在这里郑重向你承诺,一会就向圣人上书奏报此事,”

阿桑欣喜,忍不住又请求,“武相能不能把我阿耶救回来,他就在卑沙城下,距离青泥浦港也不远,这里过去很近······”

她说到一半,似乎也觉得这有些过份,

大唐跟高句丽相安无事十几年,岂会突然出手,若是唐军渡海到卑沙城下抢人,那无疑就是战争。

武怀玉没有直接拒绝,

他沉吟了一阵,

“你阿耶既然一直想回来,我觉得倒是可以想办法帮他。”

这下倒是阿桑愣住,怎么帮,真要出兵。

怀玉看着她眼神,笑了笑,“肯定不会直接出兵的,虽然跟高句丽人这笔账早晚要算,但现在还不是出手的时候。

当然,咱们明着来不行,但可以暗着来。”

董腾家既然就在青泥港边,所以还是有机会的,他脑子里甚至已经闪过好几个计划,

比如码头那条高句丽海贼船,派一些精兵伪装成那些海贼,然后找机会在青泥浦附近乘夜色偷偷登陆,然后在向导带领下摸到董腾家那个屯寨,

这就跟海贼们偷袭沿海的村寨抢劫一样,大唐也可以冒充海贼。

高句丽人的大小山城易守难攻,但一般而言那些山城都是为防御唐军的,多数高句丽百姓,其实还是跟中原一样,也是散于乡村,有些简易的村栅罢了。

甚至高句丽人也在山城下,会有一些平原城市,平时居住、交易等更方便,只有战争来临时,才会撤到山城里去。

许多山城其实非常简陋,围一座山谷,或是围一座山坡,防御性能好,但要说居住生活就很不便的。

董腾他们所在的寨子,阿桑说在平地,离海边不远,有百多户人,其中隋兵有大约三十户,寨子有户高句丽小贵族,算是他那的地主豪强,有一些武装家丁,还有不少游民奴隶,

其余的一些部民,也是备有武器的,类似大唐府兵。

但更多的村民,其实也就是以生产垦种为主的普通百姓,甚至不少还是奴隶。

只要有一支小队伍,发起夜袭的话,成功性很高。

特别是寨子里的那近三十户隋兵,他们虽在那生活十几二十年了,但一直被受歧视压迫,一直心怀故乡,如果是唐军攻打寨子,他们知晓后肯定会相助的。

阿桑越说越兴奋,

“武相公,我愿意为向导带路,我熟悉青泥浦·······”

武怀玉也觉得这个计划应当是可行的,

甚至他并不满足于只是解救董腾,他觉得朝廷现在暂时不便对高句丽出手,但是拉出来一支假海贼来,打着海贼的旗号,驾船在沿海偷袭那些有隋兵的寨子,这计划不错。

海贼身份掩护,甚至海贼战术,打听清楚隋兵们所在,一点点的解救,先解救沿海的,至于内陆的暂时也没办法,

不过这个计划,还得密奏皇帝才行,当然最重要的是执行,武怀玉不可能一直留在登州这边的,似乎可以委托给义父秦琼来暗中主持。

想当年秦琼也是征过辽东的,他也曾是隋军,辽东的那些人,也曾是他的袍泽。

“你真愿意为向导,这可是很冒险的。”

“我不怕,我一定要去。”

“好,那我们就来商议一下路线计划这些,准备几天,我亲自带一支人马去救你阿耶回来,你做向导。”

这下轮到阿桑震惊了,武怀玉这等身份的人,怎么能冒这样的险。

可怀玉却是已经决定亲自走一趟了。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75055272/3670497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