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927章 老乡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927章 老乡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2-20 18:22:17 来源:顶点小说网

春去夏来。

安平港越来越热闹,每天船来船往,一船船的货和人还有猪羊牛马送来。

“咱们流求岛现在喜提恶人岛之名了,连长安那知道了。”

刺史汪达站在码头,看着又几大船刚送到的‘恶人’说到,不过这语气里倒没啥不满,反而是带着几分高兴的,

流求缺人,极度缺人,所以就算是恶人来,他也是欢迎的,多多益善。

武怀玉则是看着又一批到来的肥猪和猪崽,

岛上人口不断增加,肉食需求也极大,这边虽然渔业资源丰富,海边不缺鱼吃,渔民出海下网,每天都能捕回许多鱼,但是吧,

天天吃鱼也腻,况且鱼这东西当不了主食,跟天天吃兔子肉会营养不良一样,吃鱼也是缺少脂肪的,

岛上现在猪肉的需求较大,也极受欢迎,价格比鱼贵的多,现在这边大多数鱼都卖的很便宜,

这也导致鱼虽多,可这玩意又不易保存,要么马上吃掉,要么只能做成咸鱼,但做咸鱼也得看天气。

许多人刚上岛来时,对天天有鱼吃还挺高兴,可没吃多久也腻了厌了,一来是久吃会腻,二来缺油少调料的,就一个煮法,当然会腻。

况且,鱼没法带来猪肉的脂肪,而人饿,就是最先消耗脂肪,然后是肌肉。

年后,武怀玉一边展开春耕屯田,一边就已经着手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了。

在岛上陆续建起了养猪场、养鸡场、养鸭场等,各个庄园也都开始养殖副业,甚至鼓励家庭养殖,

同时也向夷人部落收购他们狩猎的鹿、野猪,野鸡等,

不过养猪也需要周期,

只能是一边运猪崽来养,一边运肥猪来宰,这几个月都是靠海运猪羊鸡鸭过来屠宰供应。

因为是海运过来的,加上运输成本,猪肉价格不便宜,但依然很抢手。

海鲜很鲜,但猪肉更香。

除了猪肉鸡鸭这些现在靠海运过来供应外,油盐也基本上靠外面输入供应。

安平这边,除梅雨季节外,全年少雨,沿海是晒盐的极佳地带。

武家也是在安平堡北面数十里,开辟盐田,建立晒盐场,以后流求本地用盐,仅这一个盐场就能供应过来了。

码头。

船一到港,自有相关人接船,有衙门的,也有各商行的,衙门负责接收新来的恶人等移民,也接收各商号招来的雇工等,各商行有商屯的协助接收自己招的工人,

船上捎带的货,自有商人接洽。

有条不紊,早就很熟练了。

对于许多恶人来说,尤其是从监牢提出来直接送到这的那些人,他们选择移民落户流州,而获得既往不咎的宽赦,

经过长途的舟车,来到了这处陌生的地方,将要全新的开始。

心里还是有些紧张和不安的,

来前官员们虽然说的很好,他们也信了,可这一路上也还是将信将疑。

“下船了,”

“码头这边登记了,”

船上有人喊着,那是在杭州港接收他们的流州官吏,从杭州到流州这路上,这些官员已经跟他们介绍了许多流州相关事宜,也说了以后如何安家落户,如何分田授地,如何借免息的青苗贷,怎么租借耕牛种子等开荒的事,

也说了这边的不少天气等,

听着是个很好的地方,来了不久以前的罪刑都免了,而且还能得到自己的田地等,

很美好。

大家排着队下了船,看到码头上很热闹,不像想象中流放海外荒岛的蛮荒,

“我们什么时候能分田?”

“急啥,先登记,然后会有人来接你们。”

就如那船上接人的官吏说的一样,果然他们排队下了船,然后那边就有专人接待、登记,

姓名籍贯年龄等一连串信息登记完,马上就发放一个木制的身份牌。

“这个牌子挂到脖子上,一定要随身携带,在岛上随时可能要检查的,这就是你们的身份凭证,没有这凭证,被巡逻队查到有可能被扔进牢里,”

李猪儿拿到牌子,挂到了自己脖子上。

有一名皂衣衙役把他带到另一处,

“李猪儿,”

“到!”

“你已分配到新安屯,”

新安屯在安平北边,临着流求第四大河的曾文溪,这一屯的人,基本上都是从江东来的,同一地域的人安置在一起,也是便于生活也便于管理,毕竟这年头许多人除了家乡方言,其它话既不会说也听不懂,

武怀玉在流求也是大力推行官话,可不同地方不仅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也很大不同,尽量同一地划分一起,还是要便利的多。

背着自己的铺盖卷跟着一同被安置到新安屯的人,在那里等了一会,

便有新安屯的屯长,还有新安屯的联防队长,带着一小队村联防队员来带他们回去。

码头上,各个村屯的人来接了安排到自己屯的新人,

夏日的阳光很**,

大家步行离开,

李猪儿是个待处决的死囚,本来要押赴长安秋后处决,如今幸运来了流求,他倒是很珍惜这个机会。

他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恶人,只是之前跟人争斗过失杀人。

离开喧闹的码头,慢慢远离了流州城,走在乡间田野,变的宁静许多。

乡路两边,都是成田的田地,有成片的水稻田,也有许多地种的是红薯、甘蔗,这个季节地里活很多,能看到许多百姓在地里忙碌。

绿油油的田野中,散落着一些村落。

“这些村屯都是今年新移来的,有些是跟你们一样的移民屯庄,有些则是贵族豪强的庄园,也有一些是大商号的商屯庄子,”

走了几十里地,太阳底下走出了一身汗,前面出现了一条大河,就在河南岸附近有一个村子。

有篱笆围着,

里面一座座的干栏建筑,人字形茅草屋顶,高出地面的底架,人住二层,一层可养牲畜或放杂物,一楼的架空,可以有效的防潮。

村口,有人当值守门。

村长远远打了招呼,守门的人笑道,“又来新人了,都哪来的?”

“衢州、睦州、歙州那边的,”

“浙西的啊,咱们屯子里不少浙西的老乡呢,有没有我老家婺州的,有义乌的吗?”

“还真有一个,李猪儿,你是义乌的吧?”村长道。

李猪儿点头,大声回道,“村长,我老家义乌,就在县城外的东阳江边,”

“哎呀,义乌老乡啊,我家是东阳江南岸的南江边大坑村的,你呢?”当值守门的那人,大约三十岁左右,对李猪儿这个老乡很热情,说起了家乡话。

“我家在东阳江北岸,上岩寺下的山塘村。”

“上岩寺我知道,我以前去过那里,倒是没去过山塘村,想不到在这里还能遇到家乡人,咱们村屯大多是浙江一带来的,婺州的有几个,但是金华和兰溪的,咱义乌的就我一个,现在终于又来一个。”

说着,他打量着李猪儿,看着他也就二十许,“他乡遇故知,这可是缘份,以后咱们多亲近。”

“对了,我姓王,以前都叫我王大,来了这后取了个大号,王良玉。”

“王哥好,我叫李猪儿,”

村长笑道,“先进村吧,等安顿好了,以后有的是时间。”

衙门早就安排好了,村里也在很早前就接到通知,要安置一批新人。

这批人一来,就有地方住。

虽是比较简陋的茅草顶干栏小屋,可起码有现成的住。

“这些小屋是村里的,你们先住着,等安顿好后,等闲时自己再请人盖房子,”

分田分宅园地,

李猪儿这批分到村里的十人,每人分到一百亩地,加一亩园宅地,地是荒地,且都是已经丈量好,并打好了界桩的,

看到自己的那块地,李猪儿用脚一步步丈量着,打量着,越看越喜欢,虽然现在杂草丛生,可这地很整齐不零碎,甚至抓了几把土,可以看的出土质不错。

“你们新来,还一无所有,所以按咱们老例,建议伱们新来的这十人,结成一个合作社,一起开荒,修水渠,村里也会替你们向衙门申请无息的青苗贷,还会给你们租来几头耕牛和相应的犁耙等农具,”

李猪儿本来还在为自己光棍一人,要如何开垦耕种这百亩地而发愁,想不到村长这里有这么好的安排,

新来的十人听了后,都很感动也很高兴。

“秋收前,官府也会借给你们口粮,不要利息,借多少,秋收后还多少便是。”

“不过有一条要提醒你们,你们有些人在老家,是有罪之身,也有些人虽不是从牢里带来的,可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

“但是不管你们以前是杀人犯还是强盗、小偷又或地痞无赖闲汉,现在你们都要感谢武相,感谢汪刺史,让你们有了重新开始的机会,

过去你们什么样,在这里没人管,但是以后,必须得守法,得好好做人。”

“我也不瞒你们,我以前是个马贼,劫过货也杀过人,更早以前,前朝末年,我也做过饥民当过流贼,但过去的都过去了,大家珍惜好如今来之不易的机会,

好好垦荒种地,老家有父母妻儿的,可以接来团聚。要是光棍一条的,咱想办法在这娶妻生子,都过踏实日子。”

“谁要是敢在这里,玩那些混账,我直接报告给衙门,到时可不会再给你们第二次重生的机会。”

李猪儿静静的听着,

也认真的听进去了,

看着面前那一百亩地,他心里已经在想着,今年想办法把自己的房子盖起来,明年或许就能把父母家人接来,他老家山多地少,而他家没有自己的田地只是地主家的佃户,种地、挖矿、采茶,辛苦忙碌却依然很穷。

而现在他有了一百亩地,充满希望。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75055272/3670493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