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930章 一封急报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930章 一封急报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3-03 13:14:23 来源:顶点小说网

“武相,上岛的移民越来越少了,帮忙想想办法啊。”

武怀玉刚回到东宁城,刺史汪达就找过来了,他一脸沧桑十分憔悴模样,嘴唇干燥起皮。

“该想的办法我也想了,”武怀玉摊手,

贞观以来,天可汗大展武功,平朔方灭突厥,奚契臣服,高句丽老实、吐谷浑收敛,连西南夷东南獠也被打的是老老实实,皇帝的这赫赫武功,安稳了边疆,也使唤的朝廷大量移民四边。

现在流求想要移民,哪有那么多人可移。

加之百姓故土情节,天下太平了,许多百姓就算给豪强地主们做佃户,只要能安稳活着,他们就不敢离开家乡这个舒适区,根本不愿意移民边地。

什么分田授地,对他们并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除非家门口就有这样的好处,

但凡离家几百里了,他们都是不敢冒险的。

之前武怀玉给汪达出谋划策,从内地监狱里拉人,甚至给各地的都督们求人情,愿意接收那些什么贼盗地痞流氓等,人家也愿意配合,半诱惑半强迫的把人送来了,

但毕竟这些人也有限。

除非是罪大恶极的那些老鼠屎,地方才舍的送走,否则哪个地方官愿意把自己治下人口送给别人。

那事关政绩。

一杆子搂了不少人回来,但那也只有一杆子了。

后面基本上就拉不到移民了,

如今来的人,基本上都是武家为首招来的雇工,或是他们运来的奴隶,来落户的内地百姓基本上没了。

汪达天天去码头,

可等来的船上,不是雇工就是奴隶,汪达很担忧,

“要不,趁夏收农忙前,发动一次扫荡吧,最近有些夷人抢掠我们的商队,破坏我们的农田、盐田,咱们把他们灭了,”汪达咬牙。

武怀玉看着这个都焦虑的长痘的刺史,知道他这是想抢人,

弄不来移民了,那就把岛夷部落给打了,抢掠岛夷来做奴隶。

虽说与部落夷人间的冲突确实一直存在,但总体上其实没大的冲突,都是小冲突,这种情况武怀玉并不愿意就出兵开战。

得师出有名,

不能说因为一只鸡,或是一个商队,就要集结兵马全面开战,虽说现在有这个信心和能力,

但事不是这样办的。

“就事论事,”

“我们不是跟各部落有约定吗,就按约定的办。不管是偷盗还是抢掠,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该抓就抓,该杀就杀,先拿到证据,然后知会部落,让部落里乡老里正村长们交人,若是不交人再让县尉带弓手去拿人,

若是部落村寨抵抗,那就再调团结兵,要是寨子顽抗,团结打不下就调守捉营,”

办事得有理有据,

不能上来就盖脸。

一般的冲突,就按正常程序走,这属于县尉的职责。

现在流州,最正规的军队自然就是流州守捉营了,然后就是乡兵的团结营,再是自卫组织弓箭社。

百姓自相团结,为弓箭社,不论家业高下,户出一人,推家资武艺众相服者,为社头,社副,录事等头目,带弓而锄,佩剑而樵,分番巡逻,辅屋相望。

说来弓箭社和团结兵,都属于民兵,

只不过侧重不同,

流州的州县都编有团结营,点选团结,定时集训,团结兵选取原则是富户强丁,春夏归农,秋冬追集,协助州镇官健在境内防守﹐或配合作战﹔不长期脱离生产,他们介于府兵和募兵之间。

弓箭社的弓手,是流州新设。

设立原因还是这里开拓的特殊情况,夷人部落多,移民较少,而流州现在又还没有镇兵、府兵进驻,只有一个守捉营,还是轮番当值的,一番才二百多人。

虽一州二县,都还有团结营,可团结营数量也有限。

故此武怀玉在流州各个移民屯庄和商屯、矿山等都设了弓箭社,

一户起码出一人,

弓箭社就是个乡村演武场,不仅是习练弓箭战射,也会练习长矛、刀盾等武器,基本上以村为单位组织、训练,

弓手们的任务也不少,主要是维护地方治安,比如追捕盗贼,追捕逃兵,剿除海盗山贼,看守监狱罪犯,管辖县镇和集市治安,负责沿海海防。

他们主要是负责治安的,

团结营则倒更像是预备役,一个是正规军的辅助、预备力量,一个则是地方治安维持力量。

弓手们也是直接归县尉统领,甚至保持一支弓手长期在县里当差。

抓捕犯人、围剿贼盗、看押囚犯,那都是他们的职责。

汪达缺人,缺的跟小毛一样想直接开战,

可武怀玉却不同意,

已经受招抚臣服内附的,就不能再打,当然有个别乱来的,那就按照法律来,

该打板子就打板子,该处徒刑劳改就劳改,该砍头的就砍头,该流放的流放,当然杖刑以上,都可以强制劳改嘛,正是用人之际。

假如,部落要包庇,要阻拦,甚至因此引发对抗叛乱,那到时就按平叛的规矩来,

一步一步,要依着规矩来,

汪达听了也只能无奈的点头,

“汪公,别急啊,流州这么短时间,就已经有这么多人了,已经很不错了,只要咱们栽下梧桐树,还怕引不来金凤凰吗?”

“我到下面转了转,发现来岛上的,不管是移民,还是雇工,甚至是那些归附的部落夷人,他们都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对未来充满期待,

慢慢的这名声就传出去了,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慢慢的人自然就来了。就比如岭南,现在一年比一年人多,自然而然的往南走,不就是因为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了嘛。”

“早晚流州也是一样,不急于一时。”

汪达叹了一声,他其实是看到现在岛上商屯、庄园越来越多,看着他们跑马圈地,有些急了。

这些贵族豪强们这样圈地,那到时好地都给他们圈去占了,后续移民来了,也没那么多地可分了。

“汪公啊,其实现在肯来岛上的,不管贵族豪强还是商号,我们都是要感谢的,也不要担心他们占了好处,

流求岛多大?我们现在才占了多大点地?现在才设一州二县,以流求岛这么大,以后设四五个州,二三十县都没问题,

安平地分完了,就往其它地方分嘛。”

事实上武家现在就是这样做的,早就已经主动的往其它地方开拓,建立起据点、庄园,甚至都开始深入山区,跟土人合作开矿、熬樟脑了,武家还教土人部落种甘蔗种花生呢。

武怀玉还是更愿意合作的,和气生财,合则两利嘛,整天打打杀杀,虽说土人实力很弱,但要是他们一心搞破坏,其实也很头痛的。

岛这么大,就算是全力的大开发,也足够好几代人持续发展了,急啥。

一条船驶入安平港口,

船上跳下几人,急匆匆的进城。

一封急信送到了武怀玉的面前,

“黄淮大水,三十州大灾。”

武怀玉惊讶,他将信递给汪达,汪达看过也是眉头紧皱,“武相,去年黄淮大水,四十州受灾,事后朝廷不是已经拔下钱粮,开始修黄河、淮河大堤了吗,怎么今夏又大水灾?”

武怀玉感叹道,“大堤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修好的,朝廷本来也是计划用三五年时间整修黄淮大堤,可谁能想到去年刚发大水,今夏又遇极端天气,”

去年黄淮大水,虽然朝廷早有预警,也及时的救援赈济,可终究也是损失很大,这今年又来一次,

黄淮地区的百姓也真是倒霉了。

汪达盯着手上的信翻来覆去的看了半天,“武相,这次黄淮大水,对我们流州来说,倒是个机会。”

“你想去那边拉人?”

“嗯,一年不到,接连两次大灾,就算朝廷赈济,可也仍会有无数百姓撑不住,本就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现在又大水,百姓接下来怎么办?光指望朝廷救济也不行,”

汪达越说越兴奋,他提出准备一批赈灾的物资,粮食、药品等,用船运到黄淮那边去,然后运回灾民来流求,

“咱们给安家费,给一路运送过来,来了就给他们分田分地,帮他们盖干栏,给他们免息青苗贷,给他们租借耕牛种子农具······”

对于正遭受大灾的黄淮三十州灾民们来说,许多人现在一无所有,就算朝廷放粮赈济,可以后怎么办?

如果流州此时伸出援手,

首先朝廷就会支持,而受灾州县也肯定顾不得留人,本来灾年的时候常规操作就是放百姓外出就食,也就是让他们出去乞讨。

流州来挖人移民,虽说是趁机抢人,可灾区地方也不好拦着,灾民越多,赈济压力越大。

“移民、雇佣可双管齐下,”武怀玉建议,“愿意直接移民来的,直接分田授地,给安家费等,

而对那些犹豫的,我们可以先雇佣他们来屯垦嘛,包食宿,给工钱,签好契约后,就可以给他们粮食,这样也能解决他们燃眉之急,以后按季或按月发薪,也能养家,

当然,我们也欢迎他们带着家人一起来做工。”

只要他们来了,就算开始只打算做一两年工,但来了后就会知道这边的好,到时肯定会有很多人愿意留下的。

毕竟,

望族留原籍,家贫走他乡嘛,

先把人弄来再说,

汪达越想越兴奋,“我现在就去安排,这次一定要弄个万八千人来,”

“汪公,胆子要放大点嘛,万八千还不够塞牙缝呢,机会难得,要干就干狠点,我全力支持你放手去干,我从岭南观察使府这里给你特拨一笔钱粮,再让福州都督府也给你再拨一笔,拿着抢人去吧!”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75055272/3670492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