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971章 步子有些大了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971章 步子有些大了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3-21 15:43:07 来源:顶点小说网

武怀玉位列第三等,且是第三等第一家。

第一等的自然是皇族李家,但并不是陇西李都列在一起,这次修的氏族志新版,以官爵做标准,取身及昆弟子孙,余属不入。就好比李世民是第一等第一姓第一家,他的一众兄弟们,还有他的儿孙们,都属同一家。

但江夏王李道宗、河间王李孝恭等等,就不属于,要另按他们的官爵记入。所以他们虽同在第一等,排后在后。

第二等为外戚,外戚里首先就是任过李唐皇后的家族,比如独孤氏、窦氏、长孙氏,同样是后戚,又以官职爵位排先后,这次长孙无忌就排二等第一,他是前宰相现三公,又是一品开府仪同三司、国舅爷。

除了三后姓,还有就是二王后。这二王后指的是大唐建国后,封前面王朝后裔爵位,赠予封邑,祭祀宗庙,以示尊敬,显示本朝所承继统绪,标明正统地位。大唐的二王后,就是封杨隋后裔为酅国公,北周宇文家后裔为介国公。

三后姓、酅公、介公,就是独孤氏、窦氏、长孙氏、宇文氏、杨氏,这五姓里,只要在当朝职事官五品以上者,都能进。

每姓里都有不少家。

比如长孙无忌和长孙顺德同在二等,但算两家,因为长孙无忌的高祖是长孙顺德的曾祖,虽没出五服,但按氏族志的新标准,非昆弟及子孙,所以要算两家,而云麾将军郫县公长孙无逸是长孙无忌亲弟弟,因此他算在长孙无忌这一家。

武怀玉位列第三等,

这一等,是三公、太子三师、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右仆射。

武怀玉以代司空、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傅,并曾三拜宰相,当之无愧位列第三等第一家,

而同样曾任宰相,死后册赠司空的武士彟,因为生前官职爵位都没达到第三等的标准,他生前是特进、民部尚书参预政事,故只能列在第四等,甚至在第四等也只能是排名居中。

武怀玉和武士彟虽同出一族,但跟长孙无忌跟长孙顺德关系是一样的,都是分列两家。

二百九十三姓,一千六百五十一家,

武怀玉看着这本氏族志,

修了五年了,

这新修订版上这一千多家,基本上就是把朝廷实职五品以上官员,全都记入了。因为有不少官员关系近,是登记为一家的,

比如三戟张家的三兄弟,都是实职三品以上,因此只记一家。

而如武怀玉武怀义,他们兄弟俩都是三品以上,也只记为一家。

这样的情况很多,故朝廷五品以上职事官很多,但最后统计下来,却仅有一千六百五十一家,而这一千六百五十一家,实际又是分属二百九十三姓。

武怀玉看到了五姓七宗四十四家,这些显赫的山东门阀,这次普遍排名比较靠后。

比如说之前被高士廉他们按旧门第传统列为第一等的博陵崔崔民干,曾任黄门侍郎,现为博陵郡公、宋州刺史而已,虽为三品,可按新标准,却也只排到第六等。

四等要是二品和宰相,五等则是要正三品、国公,他这郡公、从三品,也就只能位列第六等了。

而同出自博陵崔氏的兵部侍郎崔敦礼,虽有从三品阶,但职事是正四品,也没郡公爵位,更只排到了第七等。

而如荥阳郑氏的郑元璹,曾经是大唐沛国公、左武侯大将军,甚至在隋朝时就封国公任刺史了,但因为此前坐事免官,现在无官无爵,

所以这位五姓名门出身的荥阳郑元璹,郑氏的当家人,甚至都没能进入这次的氏族志榜单。

而范阳卢氏的卢承庆,爵范阳郡公,职雍州治中,以从四品职加郡公爵也只排第七。

五姓七宗四十四家,在大唐那是最自傲的门阀旧族了,但在这次氏族志排名中,最高的也不过第六等,还是六等中后排名,其余的排第七第八甚至第九,但能上榜的也没几家,更多的都没入榜。

因为没达到职事官五品以上这条硬标准,

你五姓七宗四十四家,宰相联姻都得出赔门财,但在皇帝的尚官要求下,他们达不了标。

李世民捧着茶杯,目光关注着武怀玉,观察着他脸上的表情。

本来,氏族志九等,皇族、三后家、二王后,三公、太子三师、开府仪同三司、左右仆射,这些都是要列为第一姓,只不过皇室李家排最前,按这标准武怀玉当然也能进第一姓,

可皇帝最后却改了主意,硬是只让皇族李氏独占第一等,

三后家、二王后这五姓列为第二等。

武怀玉这三公、太子太师、开府仪同三司,都只能位列第三等了。

这是皇帝在刻意的压武怀玉,

甚至本来武士彟册赠司空,生前又是宰相,按说也是当列这三等的,可李世民硬说他是死后追赠司空,把他扔到了第四等。

武怀玉武士彟,武氏两家,在氏族志上是被皇帝刻意打压下去的。

武家上氏族志的也就这两家,其余的都没能上榜,武士彟兄弟三人,武怀玉父子三人,官爵品级都达标,分记两家。

皇帝想看看武怀玉的反应,

可武怀玉看着氏族志没什么表情,

这让他有些意外,

毕竟,

魏晋以来,最重门第,哪怕皇帝再怎么说只尚本朝官爵,可数百年来的传统,也不是这么好打破的,否则房玄龄魏征等这些大唐新贵功勋高官们,也不会那般追捧五姓七家,争相要与他们联姻,甚至不惜付出大笔赔门财了。

武怀玉的官爵,屈居第三,他居然肯,而武士彟死后,现在只列第四,武怀玉也并无不满。

有点太淡定了,

“二郎觉得氏族志如此修可否?”李世民问。

武怀玉笑着道,“若是按魏晋以来的谱法,我家并州武氏仅是寒门并非郡姓,连这氏族志都不上了,

圣人给臣家列为三等,臣叔家列为四等,那是大大抬举我们并州武氏了,”

“臣有些惶恐!”

李世民有些看不懂了,真能如此淡定,就不想为武家再争取门第抬高点?

要知道,如李义府这样的仕途得意之人,都要想办法攀上赵郡李氏联宗结谱,而一门出了三个秀才的洹水杜正伦兄弟,也是千方百计的想要跟京兆杜氏联宗,却被杜家无情拒绝。

“朕觉得,武士彟身为太原开国元谋功臣,又是贞观实封功臣,生前又官至宰相,死后册赠司空,高士廉安排在第四等有误,赠司空也是司空,武士彟家当列第三等。”

武怀玉还是很淡定。

“你还有什么建议吗?”

武怀玉看着手里这本氏族志,他能明白皇帝的心思,借氏族志,重定士族门第,这是要打压山东、江南旧士族,巩固皇族李室的社会地位,甚至扶持一批出身庶族寒门的勋戚新贵,侧重扶持统治集团。

这出发点自然是好的,只是步子有些大了,

五姓七家在民间社会地位这么高,可在这氏族志上却地位这么低,甚至许多旧阀因为官爵不到五品,连上榜资格都没有,

这样做的后果,必然是让这本氏族志的公信力不足。

“陛下,臣建议一步步来,步子不能迈的太大。虽然以本朝实职五品做上榜标准挺好,可这样一来,旧阀士族竟然大多数都没能上榜,只怕效果不会太好。

不如对旧阀稍放低一点标准,”

李世民认真思考,“你继续说。”

“比如对原非郡姓的,可以按现在这个标准,本朝实职五品以上者既可录入,而原为郡姓望族门阀的,就算如今没有实职五品,也可以放低标准,仍将他们录入,”

“郡姓旧阀,比如五姓七宗四十四家,还有关陇六姓等,若无五品职事,也都可以视为从三品录入,”

不能直接简单的把那些旧士族摒弃于外,而是要把他们纳入进来,

但他们如无高级官爵,那自然就无法进入上三等,只能在中三等,甚至下三等列名,这样岂不是比直接没有他们,让这氏族志更有公信力?

崔干、崔敦礼、卢承庆等这些五姓七家的精英,如今本也在朝担任五品以上要职,甚至多有公侯爵位,那么适合的提高他们点排名,也没关系。

本来列六七等,那把他们提升到四五等,甚至三四等,也是可以的。

再怎么提,也要位列皇族、三后家、三公、太子三少、宰相、一二品的后面的。

“那就把崔干、卢承庆、郑元璹、崔敦礼他们都列为第四等,”

李世民从谏如流,

原来郡姓一百八十九姓,还是应当都拉进这个氏族志里来,哪怕没有实职五品以上,诚如武怀玉所说,要是那些民间追捧的旧阀,却大都不能进这氏族志,那这氏族志修好刊印出来,只怕也没啥信服力。

“二郎,你说要不再调一调,皇家、三后家、二王后、三公、太子三师、开府仪同三司、左右仆射为一等,文武二品、参预政事三品为二等,文武正三品、国公为三等,文武从三品、郡公为四等······文武职事从五品为九等,”

“博陵郡公、宋州刺史崔干,兼其博陵崔氏郡姓,列其第三等,崔敦礼、卢承庆、郑元璹等也皆特列第三等,如何?”

若按皇帝这话,那武怀玉、武士彟,都能以代司空、赠司空而位列第一等,成为一等姓。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75055272/3670488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