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都市现言 > 天眼:鉴宝无双 > 第724章 雨过天青云破处

天眼:鉴宝无双 第724章 雨过天青云破处

作者:山峰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3-07-29 14:34:24 来源:顶点小说网

赵轩无所谓,这件东西除非他一个人不给看,直接入库房,

否则迟早都会引得这一行轰动的。

但如果只是放在库房里,不与人交流分享,那还有什么乐趣。

他将东西小心的拿出来,王晖早将茶几上的东西收拾利索了。

这是一个瓷碗,碗的样式很有意思,有点像一个翻开放的斗笠,

碗沿直径在十八公分左右,但底只有五公分左右,典型的沿大底小,但放在桌面上却非常稳,

高度约在六公分,最夸张的是胎体的厚度,非常的薄,口沿最薄度应该只有两三毫米,

赵轩上手时估了一下重量,应该在四两左右,非常的轻。

通体呈天青色,底足无釉露粗黄泥砂粒,底与足凹陷处,被人为用泥胶之类的东西填平,看不到有无款。

釉亮如镜,釉质温润如玉,浮光厚泽有玛瑙质感,釉面通体开片纹,

造型端庄匀称,挺拔秀美、素雅恬静,胎薄如纸,轻若无物,应光看能透影。

“这是仿汝窑?”

刘孙两人都没有急着上手,而是探着头盯瞧着,片刻,孙掌柜不确定的问道。

刘掌柜摇头道:“一眼老,肯定不是新的,但也没听说汝窑有这类瓷啊。”

赵轩的手,在碗的腹部轻轻一弹,一阵极为悦耳的声音传出,声音似乎自带颤音,久久响于耳间,

这不是瓷器应该发出的声音,听上去很像两种金属的相击。

“声如磬!”

两人齐齐一愕,孙掌柜的面上浮现激动之色,不过立即又摇头叹了起来。

而刘掌柜的面色一直带着狐疑,看向赵轩道:“别卖关子了,说出你的判断。”

赵轩笑看着两人道:“这件东西你们没看错,就是你们心中的判断。”

孙掌柜突然笑道:“你知道我们心里怎么想?我刚刚还想着这会不会是柴窑呢。”

说完再度摇头。

刘掌柜看着赵轩面上的笑容没有变化,惊道:“你真觉得这是柴窑。”

孙掌柜瞪大双眼,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赵轩,许久声音尖细道:“不可能。”

两人之所以如此惊讶,因为柴窑到目前为止,别说是整器了,连残瓷也未见一件。

甚至有人怀疑,到底有没有柴窑一说。

柴窑,这个词很广义,但行内所说的柴窑,就是指五代末后周柴荣所制官瓷,

世宗在位仅有短短的十年,而柴窑的成品率又极低,在那样纯靠手工的环境下,能烧制多少,就显而易见了。

其实柴窑的出现,就注定了它的稀少,原因自然在昂贵和工艺两个原因,

柴窑的釉中使用了蓝玛瑙石和青金石,这两样不管在哪个朝代,都是珍稀的宝石,

特别是青金石,当时是作药之用,国内不产,要通过海上陶瓷之路,从今天的阿富汗转运过来。

汝窑虽珍,但尚有整器存世,柴窑却只存在于历史名人的篆书与诗词中。

‘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这句话,很多人是说乃是宋徽宗的诗,而且不是‘者般’,应该是‘这般’,是宋徽宗对汝窑的工艺要求。

但据《五杂俎》卷12记载:“世传柴世宗时烧造,所司请其色,御批云:‘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这里的者,是指‘诸、众多’的意思,说明柴窑的颜色多样。

但其实,这一句诗,也不是柴荣第一个说出口的。

唐玄宗启盛世,不想重复武周玉窑,他要打造一种瓷,代表这一刻才是中华第一盛世,

当有人问及做什么颜色时,玄宗几乎未加考虑就说出了‘雨过天青云破处’,头起的很好,但下一句该怎么说呢?

这时候大诗人张说,见到皇帝尴尬了,当即补充道:‘五彩秘色扑面来’。

当然,后一句被改动不少,所以有人认为是柴荣所作,也有人说是徽宗的杰作,其实两人也是拾人牙慧。

因为柴窑颜色极多,以天青色为最。

当然,因为柴窑没有成品传世,所以这一句诗,就变成了是形容汝窑的。

柴窑有很多的头衔,瓷皇,天下第一美瓷等等。

北宋欧阳修归田录里道:‘柴氏窑世所稀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

明文震亨在《长物志》有云:“柴窑最贵,世不一见……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未涂釉的底部呈现瓷胚本来的粗黄色。”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记载,“清人何梦华为阮元购得柴窑一片,镶作墨床,色亦葱倩可爱。而光彩殊晦,疑为均窑混真。”

还有一说,明代权臣首辅严嵩父子,当时打着嘉靖皇帝的旗号,倾全国之力,也仅得柴窑碎片数枚而已。

足见柴窑之稀少!

至于说可能不可能,瓷器就放在几上,赵轩一时之间也不知该如何解释。

刘掌柜将自己的手在衣服上狠力的搓了搓,这是怕手中有汗打滑,

然后平复一下心情,这才将碗拿起。

许久嘴中喃喃道:“色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粗黄泥底,这些条件都吻合,

漂亮,真是太漂亮了,可是,怎么可能是柴窑呢。”

接着小心将碗倒拿,看了一眼底道:“小轩,这好像是后人有意填充的。”

赵轩点点头道:“我不敢动它,我怀疑底下有款。”

“你觉得会是什么款?”孙掌柜急切问道。

这个问题还真难到了赵轩,因为没有柴窑真品问世,也没有文献记载啊!

清代民国都有仿瓷,他们会在底刻‘大周、荣、柴’等款,但那毕竟是仿瓷。

“不知道,不过我估计不大可能会是柴、荣等字,当时柴乃国姓,应该不会写在瓷器底部,架火上烤吧,

宋代一部分有款,但多以宫殿建筑命名,明清有款,全部是以年号命名,

也没见老朱家,在瓷器底下刻一个‘朱’字,可见他们也是怕忌讳的。”

“走走走,我们找吴老,看他和王老他们怎么说。

小轩,我觉得你看对了,说实话,初一眼不觉得,但我现在越看越美,简直是爱不释手,

这要是搞不清楚,今晚不用睡觉了。”

(sdingdiannn/ddk87211827/3621756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