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都市现言 > 天眼:鉴宝无双 > 第669章 达成协议

天眼:鉴宝无双 第669章 达成协议

作者:山峰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3-07-29 14:34:24 来源:顶点小说网

随着梁宾和柒航荣的宣传,下午的时候,还真有人拿来了物件。

首先是个小老太太,她拿来的是一对耳环,而且还是从她耳朵上刚解下来的。

赵轩只瞄了一眼就心头火热,做工太精巧了。

他看着老人家问道:“老人家,能说说哪来的吗?”

柒航荣的翻译说,这是老人家出嫁时,外祖母送的,至于什么时候有的,她也记不清了。

赵轩看了许久,同样掏出三万块。

梁宾在旁边看的有些不好意思,拉了他一把道:“你不会想做善事吧?”

赵轩笑着摇摇头道:“梁哥,我开的价格不高,拿到京城我要是出手的话还有利润,

但我也说句实话,你们如果拿着这个东西去卖,能卖五千块就不错了。”

梁宾是担心赵轩亏了,毕竟半天接触,他也看出来,赵轩是个厚道人,听到不亏,他也就放心了,

至于自己拿去卖,梁宾觉得,别说五千块,能卖五百就不错了。

付了钱等人走后,董立这才挑起物件看起来,不禁感叹道:“这么精巧的玩意,我也是第一次见着。”

一对小小的耳环,居然分成了上中下三部分。

耳环高五公分多点,单个重约三钱左右,质地是金,年代久远,外表浮现淡淡的橙色。

以金片焊接,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环状,镶嵌宝石,中间为圆球形,表面系细小金珠装饰,下部为方形金片焊接似塔形,

最底部以五个小金珠焊接加以点缀,整体形态优美,工艺精湛。

看上去并不是纯粹中原风格,应该是受到了波斯萨珊文化的影响,这一对可以断代到中唐时期。

整个下午,赵轩又收到两样物件。

看来那帮到处收货的人,没有光顾过这么一个偏僻之所。

奇怪的是,这里人手里的东西,最早可追溯到魏晋时期,其中三样是唐时期的,

最晚有宋时期的,而再往后如元明清就没有了。

想来自宋之后,这里的人就过着较为封闭的日子,鲜少与外界接触。

东西收完后,赵轩又叫来梁宾和柒航荣,让两人把这边的村老也叫上,单独安排一个房间。

所有人到齐,赵轩这才开口道:

“这些木制的玩意我大量收购,四个小碗四把小勺子再加一个小饭盆,我出300块,

像那些木制的调味盒,还有小米桶之类的,我全要。”

听到这个报价,梁宾和柒航荣两人对视一眼,将话翻译给本地的几人听,几人听了面上倒是没有喜色,

他们不是很理解,赵轩要这些平日里吃饭的玩意有啥用。

赵轩简单的解释了几句,反正就是这些东西是极好的工艺品,他打算拿到京城去卖。

“赵轩,他们还能做大家具,要不…”梁宾激动的道。

扶贫啊!

之前他们的精力全部放在畜牧和农产上,根本没往民俗手工业上来想。

“我不要大家具,我只要这些厨用的小玩意儿。”

大家具一是运输不便,其二则是,喜欢真正老家具的人,看不上这些,

而那些不喜欢的,都会买成组的成品家具,同样看不上这些。

但这些厨用具就不同了,一套齐整显得精致,而且价格也不会太高。

他又拿起一个蒲团道:“这个应该是本地的刺绣吧,我也收。你们可以多做一些款式,和不同用途的东西。

依照大小我开价,像这个蒲团我可以出价180块一个。”

沾上刺绣二字,就没有便宜的东西,虽然所用的料子可能不值什么,但对手艺的要求极高,再就是太费工了。

这个蒲团一人一个月能绣一个半就不错了,手快的,能坐得住的或许能绣两个以上。

所以180块的价格,还真的不算高。

当然,赵轩只是给他们增加一条财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再高就违背了此事的初衷,

毕竟双方有利可图,才是一直发展下去的前提。

说不得,当这些东西在九歌销售不错时,会有人主动找上门,到时九歌就可以不卖了。

见梁宾两人与本地人商量的火热,赵轩再度提醒道:“所有的木制品,我只要榆木,不要松木和桦木。”

几人商量了一会,一个老人起身,对着赵轩施了一礼,然后说了几句。

大意就是感谢,让赵轩是他们永远的朋友之类。

梁宾和柒航荣为了敲定此事,急急的花了一个小时书写了一份合同,

赵轩也挺正式,不仅签了字,还拿出自己的私章加了印,叫林哥把包拿过来,

然后掏出十万块给梁宾道:

“你最好是以村子的名义,开一个收购站,收购站的股份是村集体的,

你们收村民的东西可以是七成八成,这样村里可以结余一部分钱,用于其他的事情。

比如弄一个卫生所,或者钱积得多了,在附近建一个小学啥的。”

梁柒两人双眼一亮,真是这样,以后做事的话,手里就有一定的资金来源了。

不过看到递来的钱,两人还是没好意思收。

“拿着吧,抵货款,我相信你们。所有的货,你们负责运至伊州机场走空运,

京城那边,我们会安排人接机,运费算我的。”

双方就一些细节,又进行了协商,确定没有问题后,之前那个漂亮姑娘跑进来,告诉他们开饭了。

晚饭真的很丰盛,自从到村里就没见着的莫明,这个时候也现了身。

吃的差不多时,莫明拿出他的小琴,开始唱了起来。

应该是本地比较有名的俚歌,不少人跟着他一起唱,一时间屋子里全是欢声笑语。

第二天清晨,赵轩他们提出告辞。

村里人,给他们的车里塞了不少吃的,有肉脯干之类,还有本地的大枣。

再次有村民开着拖拉机,将他们带到了大路上。

与梁宾和柒航荣两人握手告别,对于两人的做法,赵轩是敬佩的。

没想到,都是广市的大学生,两人是同学,毕业后响应国家发展大西北的号召,来到了这个地方,

成为了最基层的干部。

或许两人在之前能做的有限,但能在他乡坚持五六年不动摇,主动学会了本地话,这就很了不起了。

车上,赵轩和董立两人看着这次收到的玩意儿。

“你小子,怎么走到哪都能捡着漏。”

董立手中拿的是一把剪刀,应该也是唐时期的,与现在剪刀不同的是,

这是一根金属条绞成,类似于8字型,一头成圈,另一头没合口,而是两个锤成的刀片,质地为铜。

“董叔,咱要是把整个这边的村子都扫一遍,或许能收到的好东西更多。”

董立叹了口气道:“我要是像你这个年龄,你的说法我肯定赞成,现在嘛,我还是消停点好。”

两人相视一笑。

董立再度开口道:“那些木制工艺品挺好,到时给我留两套,我打算用来送人。”

赵轩心思一动道:“那我干脆让九歌制作点精美的盒子,就当礼品来卖。”

(sdingdiannn/ddk87211827/3621761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