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都市现言 > 天眼:鉴宝无双 > 第647章 追寻线索

天眼:鉴宝无双 第647章 追寻线索

作者:山峰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3-07-29 14:34:24 来源:顶点小说网

“董叔,这个剑您拿着吧。”

董立一听面上大喜道:“行,回京城一起算,这个算两万,我的了。”

赵轩也没有拒绝要钱,除了那个陶俑,今天总共捡了三件,他不可能全部据为己有的,这样就太不厚道了,

相对另两件,董立肯定更喜欢这把剑,而赵轩则更喜欢另两样,所以这个分配方式算是皆大欢喜。

郭正又拿出那个玛瑙杯道:“小轩,这是杯子?怎么没有脚啊。”

赵轩让老郭放下,他接着上手细看起来,之前也只是粗略的扫了一眼。

杯子高六公分左右,长约十五公分,口径也差不多六公分,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

嘴部位置原先应该有一个金属帽,不过现在已经掉了。

口近圆形,下部为兽首形,兽头圆瞪着大眼,目视前方,似乎在寻找和窥探着什么,

兽头上有两只弯曲的羚羊角,而面部却似牛,所以不能认为造型完全出自写实的手法,但看上去安详典雅,并无造作感。

如果再有四蹄,作为固定的杯底就非常完美了,但许是受制于材料的问题,底下并无腿,且同样圆润,所以根本就放不平,

这是此物的最大疑问点。

“这是一个极为罕见的缠丝玛瑙制成,材质纹理细腻,层次分明,光鲜润泽,应该是中唐时期所有。

这个嘴,就是往外倒酒的地方,原本应该有个金属塞,现在掉了。

这个酒具应该是大礼仪或祭祀时所用,正因此,所以以前在用时,底下应该有个支架托起才对。”

“值钱吗?”李晓问道。

“不好说,印象中没有拍卖和交易记录,反正三两万块总是值的。”

赵轩也懒得再估值了,这玩意他打算让王老他们把塞子补齐,至于说卖是不可能了。

不说能不能出国,他只要卖,估计吴老首先就会下手。

接着众人又看起那个银壶,这个壶的形质很有意思,因为它是仿古代那种皮囊所做,

高约在十五公分左右,通体白底浮着黑包浆,壶中间侧以模压手法各锤出一幅凸起的骏马图像,

鎏金的提梁位于扁圆形壶身上部,提梁之前是斜向上的小壶口,壶口上倒扣莲花瓣形壶盖。

另外,盖纽上还系有一条十多公分长的麦穗式银链,套连于提梁的后部,以防止壶盖脱落遗失。

壶底与圈足相接处有“同心结”图案,圈足内墨书“十三两半”,标示了该壶的重量。

在赵轩看来,这是辽金时代的器物,应该是宋辽时期的,但他眼中异能反馈,却告诉他这同样是一个唐代的老物件。

不过想想也并不冲突,契丹民族出现于4世纪初,其根据地以今西喇木伦河和老哈河为中心,约占内蒙古自治区的大部分地区。

在唐代,它是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与大唐王朝保持着密切的交往。

这里没有称,不然根据所标的十三两半重,称一下物件本身的重量就知道是唐还是宋的了。

十三两半,如果是唐时期的计重约在578克左右,而若是宋时期则在565克,这一点重量差异,靠手是掂不出来的。

但不管是宋还是唐,这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玩意儿,

如果上拍的话,七位数应该是可以叫到的。

众人正在讨论,赵轩的手机响了,一看来电是师伯黄正,他赶忙走出房间接了起来。

“师伯…”

“小轩,你在哪看到的陶俑?”电话里,传来高正略显激动的声音。

“我在张掖。”

“唉,小轩,听说过国家文物局打眼的事吗?”

赵轩说不知,当下黄正就说了起来。

94年潘家园,有一个卖陶俑的摊位,惊现几个北魏的陶俑,文物局专家花了十万块,把几件一把买了下来,

恰好前一年,河南境内有一个北魏时期的古墓被盗,专家认为这一几个陶俑应该是出自那个墓。

不着痕迹的聊了几句,听摊主说这确实是从河南那边淘回来的,当时不敢打草惊蛇,又怕是自己打了眼,

所以将东西全部带回了局里,所有专家一致认为是真品无疑。

有了确切的消息,他们就开始着手调查了,结果河南那边传来的调查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这并非是老物件,也就烧制在近两年,然后人为做旧的,这明说整个文物局的人都打眼了。

文物局的人当然不信,当即就派了专家组去走访,结果找到了一个叫高旺的手艺人。

高旺现场给他们从雕塑、制模、成型、手拉坯、施釉、彩绘一整套,现场来了一遍,让那些专家不得不叹服。

而这个高旺,也是个奇人,他家本就在邙山附近,而不管是北魏陶俑,还是唐三彩,所用的胎土就是出自邙山。

他家之前就有窑,除了烧砖瓦之外,他父亲也会烧一些仿三彩的工艺品,只是做的很粗糙,一眼可辨真假的那种。

17岁时,父亲病逝,为了谋生他开始学习三彩工艺,别人学也就学个差不多,但他不一样,骨子里的那股子劲,

让他觉得,自己要烧就要烧出最好的。

当时他搜集了不少三彩和陶俑的残片,也经常去博物馆看真品。

他又在邙山挖了黏土,选出各种制造唐代釉色的矿物质材料,将水和土坯按比例调配,通过塑形、上色、风干等工序后,再放进小窑炉烧制。

烧制完之后,他又将作品埋到地底下,进行做旧处理。

刚开始往往几个月才做成一件坯料,但烧制过后,与真品相差甚远,

但这世界上的事,就怕的就是沉心钻研,花了近八年时间,他终于烧制出了第一个足以乱真的成品。

在那以后,高旺也惹了不少祸事。

曾有一个朋友花了90元订制了一批,结果当成真品流入了市场,最后他还被关了四天。

不过现在的高旺,汲取了之前的教训,就算做出售卖,也会在陶俑身上加仿品标识。

“师伯,这么说这些是高旺之前做的?”赵轩觉得不对,因为那玩意出土的时间不长啊。

“唉,高旺有一个徒弟,算是本家的侄子吧,比他年龄也小不到哪去,当时也很喜欢这些工艺,从研究阶段就帮他打下手,顺便学习,

按高旺的说法,此人的工艺不在他之下。

我刚打了电话给高旺,说这个人在92年的时候,就出去打工了,至今杳无音信。”

……

ps:此为真实事件,94年国家文物局所有人确实打了眼,而让他们大眼的就是河南一个叫高水旺的农民。

他制作的陶俑与真的几乎完全一致。

不过高大师并没有以此谋重利,之后变成了三彩非遗的传承人,还建造了自己的三彩工艺博物馆,

至于说本家侄子之类,乃是山峰杜撰哈。

(sdingdiannn/ddk87211827/3621763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